大魏京都。


    街道上。


    許清宵朝著吏部走去。


    蓬儒到底是什麽心思,許清宵暫時不去想了。


    因為暫時沒有任何必要。


    ----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防盜版!三分鍾後會修改!大家可以退出APP,三分鍾後來看!


    ----


    去猜測蓬儒會怎樣針對自己,倒不如好好將大魏的局勢給確定下來。


    穩定大魏發展,才是自己的當務之急。


    蓬儒不管怎麽針對自己。


    依舊影響不到自己,無非是天下讀書人的罵名罷了。


    這種罵名,自己又不是第一次承受?


    天下人怎麽辱罵自己無所謂,隻要大魏強盛,那麽任憑他們如何辱罵。


    一旦等到大魏真正一統天下。


    焚書坑儒,許某又不是不敢做。


    當然這個念頭,自己想想就行,這話不能亂說,這要是亂說出去,那自己基本上就涼一半了。


    大魏女帝可能都保不住自己。


    所以話不能亂說,心裏想想就好。


    如果自己走到這一步了,那就別怪自己了。


    拋開雜念。


    許清宵來到了吏部之中。


    六部尚書正在尚書房等待著自己。


    隨著有人帶路。


    很快,許清宵來到了房中。


    六部尚書坐在左右,陳正儒則坐在自己的太師椅上,大家都比較安靜,思考著一些事情。


    而隨著許清宵的到來,眾尚書紛紛開口。


    “守仁,你總算是來了。”


    “守仁,我們可算是把你盼來了。”


    顧言與張靖率先開口,兩人這話不假,大家一直在這裏等許清宵,彼此之間都沒有什麽交流,腦海裏麵全部都是許清宵這五個方案。


    眼下許清宵來了,六位尚書自然有些激動和興奮了。


    “諸位尚書,清宵來晚了。”


    許清宵致歉一聲。


    陳正儒擺了擺手道。


    “無妨。”


    “守仁,我等就不多說了,先聽你說吧,有什麽問題,老夫會詢問的。”


    陳正儒製止眾人開口,先聽許清宵的。


    “恩。”許清宵也不矯情什麽,望著六位尚書直接開口道。


    “諸位尚書。”


    “其實大致內容,我已寫在策論之中。”


    “眼下,大魏王朝曆經此戰,國威已揚,一舉鎮壓異族國,此番不但得到數不勝數的戰利品,使得大魏國庫盈滿。”


    “更主要的是,解決了異族國的禍端。”


    “而且還壓製了各地藩王蠢蠢欲動之心,算是一舉三得。”


    “但對於大魏來說,做到這個程度還遠遠不夠,大魏想要鼎盛起來,不可能靠戰爭發財,必須要靠自己的能力。”


    “所以許某才會製定這五個方案。”


    許清宵這般道。


    六位尚書紛紛點了點頭。


    的確,一個王朝想要發展起來,怎麽可能靠打仗發財?打仗也要有足夠的兵力啊,看似發財了,無非就是拿命換錢,要是賺得多,還不虧。


    但若是賺的少,就是血虧了。


    這一次,大魏是賺了,而且賺的很多,可這種情況複製不了。


    異族國為什麽這麽有錢?有兩個很大的原因,其一是他們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國庫有銀子很正常,甚至唐國的國庫比大魏國庫還要富有,這也正常。


    小國的支出不大,再加上國庫的銀子,存了上百年,才有這麽多數量,等同於是提前收割了一波韭菜。


    再加上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的各種援助,糧草兵器,銀兩等等,才導致大魏這次光白銀就收到了三百萬萬兩,如若不然的話,正常情況下,最多兩百萬萬兩。


    而且還是最多的。


    靠這個,相當於賺了一波,促進國家發展,但想要長久促進國家發展,幾乎不可能。


    農業生產,軍事發展,基建工業發展,教育發展,包括醫療發展,百姓福利發展。


    請問那個不要銀子?三百萬萬兩投進去,三年內大魏絕對扛得住,可三年之後呢?


    你扛得住嗎?這還沒有算上養老,官員福利等等事情。


    對於大魏王朝來說,想要花錢還不容易?


    三千萬萬兩大魏王朝都能吃下去,隻要你想發展的。


    所以想要走上鼎盛之路,就必須要自補自足,順便殖民異族國。


    “守仁,你繼續說。”


    陳正儒開口,讓許清宵繼續說下去,他們認真聽著。


    “恩。”


    許清宵點了點頭,而後繼續開口道。


    “先從吏部開始吧。”


    “五個方針中,最重要的便是人才選拔。”


    “陳尚書,許某認為,大魏應當建立聚賢館,增加大量人手,負責考察,審查,各地優秀人才。”


    許清宵開口,這是他第一步,圍繞吏部展開工作,想要發展大魏,就必須要人才,沒有人才指揮,說什麽都是多的。


    可此話一說,陳正儒不由開口道。


    “大魏有科舉,也有舉賢館,應當是夠了吧?”


    陳正儒倒不是不同意許清宵的主意,而是認為大魏有科舉,還有舉賢館,應當可以解決人才上的需求。


    可許清宵直接搖了搖頭道。


    “陳尚書,您還是沒明白我的意思。”


    “許某是要招攬天下有才能之輩,沒有任何條件,隻需要這個人有才能即可。”


    “是才能,而不是才華,不管這個人有沒有讀過書,也不管這個人,多少歲,哪怕他已經六十歲了,但他對種田十分有研究,那麽就可以招攬過來。”


    “研究農田,譬如說如何讓荒田更快變成良田,又如何更好的種植大米。”


    “不止是農業,還有擅於工部,擅於觀星,善於策反,總而言之,隻要是人才,隻要有才能,不管是誰,不論出身,皆可入聚賢館。”


    “由聚賢館進行審查審核,確定無疑後,設立官職,如大魏官商一般,可開辟新的一條官道,不同的是,給予相同俸祿待遇。”


    許清宵將聚賢館的用處說了出來。


    當下,六位尚書皆然明白許清宵是什麽意思了。


    “聚天下之才能,任其之賢,用其之能,好,好,好,好一個聚賢館啊。”


    陳正儒徹底明白,許清宵要各行各業有才能者,從這一方麵,也可以打壓讀書人的影響力。


    大家拚死拚活去讀書為的是什麽?九成九的百姓都是因為,讀書可以當官,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而許清宵這個聚賢館一出,天下有能力者,皆來大魏京都,從而善農業者,苦心研究農業,善工器的,可以苦心研究工器。


    有沒有效果是一回事,對大魏來說,無非是根據官員俸祿發放銀兩罷了。


    對以前的大魏,或許有些壓力,可對現在的大魏來說,三百萬萬兩白銀,你還怕花不完?


    陳正儒既然理解了。


    許清宵也不廢話,直接開口道。


    “這件事情,就有陳尚書您親自來處理,建設聚賢館,由陛下擬旨,吏部發布,大魏文報也會刊登。”


    “務必在一年之內,聚賢百萬有才能之輩,到時各就其職,在不同領域之中,大展手腳,同時再設績察,若無用之人,一個也不要,有才能者,無論男女老少,家境背景。”


    許清宵語氣篤定無比道。


    而六部尚書聽到這話後,不由咂舌了。


    連女人都用上?這就有些破天荒了。


    但看著許清宵這般篤定的目光,六位尚書沒有說什麽了。


    “你繼續說。”


    陳正儒開口。


    而許清宵將目光立刻看向兵部尚書周嚴道。


    “聚賢之後,第二步便是兵部的事情。”


    “此戰,所有將士給予五倍撫恤金,同時三軍犒賞,絕不含糊,以正大魏軍心。”


    “而後,麒麟軍,天子軍,玄武軍改善夥食,住宿環境,撥款建造各地軍營演武場,進行高強度訓練,並且大魏擴軍兩營。”


    “我會請陛下下旨,三代參軍者,三代子孫後代讀書入朝,優先錄取,將士退役,享各類優先待遇,其三代子孫上學費用皆由大魏資助,直至十六成年。”


    許清宵開口,對於兵部,改善將士夥食,住宿,同時加強訓練,這是基礎提升,而擴軍則是外部提升。


    大魏五大兵營,天子軍,麒麟軍,大荒軍,玄武軍,還有北涼軍。


    五大兵營是大魏的根基。


    但其中大荒軍,北涼軍,不屬於女帝,哪怕是玄武軍,也是女帝通過一些代價和辦法得到的。


    女帝登基之時,掌握的也就是天子兵符。


    麒麟軍是因為懷寧親王主動上交而來。


    至於玄武軍,就不清楚。


    而大荒軍已經交了一半,剩下一半交不交,這就是女帝與玄武兵符掌控者之間的交易了。


    運氣好點,掌握玄武軍,那麽就隻剩下一個北涼軍了。


    而不管北涼軍願不願意歸降朝廷,許清宵都需要擴軍增兵,再擴兩軍。


    人數按其他五營的標準,一百萬一營。


    如此一來的話,等同於給女帝增加了籌碼。


    大魏國庫有四百萬萬兩白銀,不拿去擴充軍營這不是搞笑嗎?


    而此話一說,六部尚書瞬間震驚了。


    擴軍,他們可以理解,增加人手嘛。


    但改善夥食,住宿,並且三代當兵,三代兒孫上學由大魏資助,這就有些.......太可怕了吧?


    這得花費多少銀子啊。


    要是這東西說出去,兩百萬將士隨隨便便招來啊。


    然而兵部尚書周嚴還沒說什麽,顧言的聲音不由響起了。


    “這預算未免有些大吧,一百萬人一年軍費一千萬兩,這是基本的軍費,然而如若改善夥食和住宿等等費用,百萬大軍一年但至少需要五千萬兩白銀。”


    “兩百萬便是一萬萬兩白銀,這還僅僅隻是新軍。”


    “天子軍,麒麟軍,玄武軍,此三軍也要得到相應提升,不可能隻照顧新兵,不照顧老兵啊。”


    “如此一來的話,一年接近三萬萬兩軍費,這.......未免有些多了吧?”


    顧言皺著眉頭,不是他不同意許清宵,而是一年接近三萬萬兩軍費,現在扛得住,因為有四百萬萬兩國庫白銀。


    可大魏各處都需要花錢,不能隻看這一年兩年,要看二十年後,三十年後,甚至是五十年後。


    如若那個時候大魏沒銀子了,裁軍,下降夥食等等福利,極其容易鬧出兵變之事。


    這一刻,哪怕是兵部尚書周嚴,也不禁開口。


    “的確,若是這樣的話,成本太大了。”


    擴軍增兵是好事啊。


    周嚴肯定答應啊。


    可問題是,擴兩營兵力,實實在在有些問題,他們沒那個底氣啊。


    隻是許清宵搖了搖頭道。


    “國之根本,在於兵力,未來想要穩定發展,就必須要增強大魏兵力。”


    “而且這兩大兵營,我有另外打算,分三年製,五年製,十年製和終身製。”


    “大魏百姓,十六歲至三十五歲,皆可入伍從軍,隻需要操練三年,強身健體,懂得布兵陣等簡單行兵操作即可。”


    “三年製後,如若願意留下,便是五年製,再待兩年,如若願意可晉升為十年製,提升軍中職位,指點與教導新兵。”


    “十年期限滿後,取之三成,可給予終身製,入兵部,授軍職。”


    “其餘七成可前往大魏各地縣衙,或自求生路,所以三代從軍,是需要刪選,而不是想當就當。”


    許清宵將兵製計劃說出。


    一口氣增兵肯定是有所壓力的,但養兵才是許清宵的目的。


    養兵的好處,就是在關鍵時刻,大魏真正宣戰時,可以在短暫時間內,全民皆兵。


    這是大魏走到最後一步的底牌。


    如此的話,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還真不敢亂跳。


    隨著許清宵這麽一解釋,眾人稍稍鬆了口氣,這樣的話,還真沒什麽問題。


    雖然還是增加了成本,但至少後期成本沒有增加太多。


    畢竟許清宵這個當兵條件一說出去,有多少人要來當兵啊,自己沒有進步的希望,但後代說不準啊。


    得到認可後,許清宵將目光看向工部尚書李彥龍道。


    “擴軍,增兵,隻是最簡單的手段,真正的手段,在於工部。”


    “兵工結合,才是真正的王道,周尚書,李尚書,我打算單獨設立兵工營出來,從聚賢館中,招攬人才,研發可以以一敵百的戰爭兵器。”


    “當然,此物目前隻是一個想法,具體許某會帶來圖紙,這個先不說。”


    “兵工營,是工部圍繞將士們打造更強的兵器,更堅固的護甲,並且研發更強的攻城器,守城器,甚至包括大型運糧器這種東西。”


    “這是大魏兵部的真正發展,也是大魏工部的核心發展之一,工部一半的精力,圍繞兵部,剩餘一半,則建天工閣,吸納各地人才,研究工器。”


    “兵部戰器,民生耕器,隻要是可以便捷於百姓,有利於大魏,若研製而出,賞高官厚祿,且大魏會以天價銀兩購買其物,至少萬兩白銀起步。”


    許清宵出聲。


    以吏部為主,設立聚賢館。


    而後兵部強國,工部研發戰爭兵器,再設立天工閣,說直接一點,就是搞發明出來,什麽都可以發明出來,隻要是能方便百姓的東西。


    這種東西,前期可能會搞出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東西,沒有什麽作用,但重要的是可以啟發別人,可能做出一個輪子,就有人想到把四輪車給做出來。


    雖然有點誇張,但任何東西,其實都是在進化,隨著時間進化而出的。


    當百姓覺得走路很累,就會有人發明代步工具,從最開始的自行車再到後麵的四輪車,靠的不僅僅是科技,最主要的還是想象力。


    如果不去培養一批這樣的人,那麽大魏想要真正走向半工業時代有多難?


    光靠自己一個人?


    還是洗洗睡吧。


    許清宵的想法,可不是一統中州這麽簡單,他要大魏的鐵騎,橫掃天下。


    突邪鐵騎?馬上的王?


    初元王朝?易守難攻?


    仙道佛門?劍仙佛陀?


    當一架架戰爭殺器出現時,一切都會變得非常美好。


    而想要做到這個程度,大魏就必須要發展起來,需要無比雄厚的生產力,而這個生產力,光靠人力去耕種,是沒有用的。


    種子,環境,水源,工具,四者缺一不可,少一樣都撐不起一個大魏王朝。


    當然如果說大魏王朝就是單純的想要,重回鼎盛時期,那就當許清宵沒說。


    “以吏選才,兵部強國,工部輔佐,天工造物。”


    “老夫總算明白守仁你的意思了。”


    ------------


    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


    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


    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


    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


    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


    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


    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


    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


    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


    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防盜版,三分鍾內搞定!


    -----------------


    大魏京都。


    街道上。


    許清宵朝著吏部走去。


    蓬儒到底是什麽心思,許清宵暫時不去想了。


    因為暫時沒有任何必要。


    去猜測蓬儒會怎樣針對自己,倒不如好好將大魏的局勢給確定下來。


    穩定大魏發展,才是自己的當務之急。


    蓬儒不管怎麽針對自己。


    依舊影響不到自己,無非是天下讀書人的罵名罷了。


    這種罵名,自己又不是第一次承受?


    天下人怎麽辱罵自己無所謂,隻要大魏強盛,那麽任憑他們如何辱罵。


    一旦等到大魏真正一統天下。


    焚書坑儒,許某又不是不敢做。


    當然這個念頭,自己想想就行,這話不能亂說,這要是亂說出去,那自己基本上就涼一半了。


    大魏女帝可能都保不住自己。


    所以話不能亂說,心裏想想就好。


    如果自己走到這一步了,那就別怪自己了。


    拋開雜念。


    許清宵來到了吏部之中。


    六部尚書正在尚書房等待著自己。


    隨著有人帶路。


    很快,許清宵來到了房中。


    六部尚書坐在左右,陳正儒則坐在自己的太師椅上,大家都比較安靜,思考著一些事情。


    而隨著許清宵的到來,眾尚書紛紛開口。


    “守仁,你總算是來了。”


    “守仁,我們可算是把你盼來了。”


    顧言與張靖率先開口,兩人這話不假,大家一直在這裏等許清宵,彼此之間都沒有什麽交流,腦海裏麵全部都是許清宵這五個方案。


    眼下許清宵來了,六位尚書自然有些激動和興奮了。


    “諸位尚書,清宵來晚了。”


    許清宵致歉一聲。


    陳正儒擺了擺手道。


    “無妨。”


    “守仁,我等就不多說了,先聽你說吧,有什麽問題,老夫會詢問的。”


    陳正儒製止眾人開口,先聽許清宵的。


    “恩。”許清宵也不矯情什麽,望著六位尚書直接開口道。


    “諸位尚書。”


    “其實大致內容,我已寫在策論之中。”


    “眼下,大魏王朝曆經此戰,國威已揚,一舉鎮壓異族國,此番不但得到數不勝數的戰利品,使得大魏國庫盈滿。”


    “更主要的是,解決了異族國的禍端。”


    “而且還壓製了各地藩王蠢蠢欲動之心,算是一舉三得。”


    “但對於大魏來說,做到這個程度還遠遠不夠,大魏想要鼎盛起來,不可能靠戰爭發財,必須要靠自己的能力。”


    “所以許某才會製定這五個方案。”


    許清宵這般道。


    六位尚書紛紛點了點頭。


    的確,一個王朝想要發展起來,怎麽可能靠打仗發財?打仗也要有足夠的兵力啊,看似發財了,無非就是拿命換錢,要是賺得多,還不虧。


    但若是賺的少,就是血虧了。


    這一次,大魏是賺了,而且賺的很多,可這種情況複製不了。


    異族國為什麽這麽有錢?有兩個很大的原因,其一是他們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國庫有銀子很正常,甚至唐國的國庫比大魏國庫還要富有,這也正常。


    小國的支出不大,再加上國庫的銀子,存了上百年,才有這麽多數量,等同於是提前收割了一波韭菜。


    再加上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的各種援助,糧草兵器,銀兩等等,才導致大魏這次光白銀就收到了三百萬萬兩,如若不然的話,正常情況下,最多兩百萬萬兩。


    而且還是最多的。


    靠這個,相當於賺了一波,促進國家發展,但想要長久促進國家發展,幾乎不可能。


    農業生產,軍事發展,基建工業發展,教育發展,包括醫療發展,百姓福利發展。


    請問那個不要銀子?三百萬萬兩投進去,三年內大魏絕對扛得住,可三年之後呢?


    你扛得住嗎?這還沒有算上養老,官員福利等等事情。


    對於大魏王朝來說,想要花錢還不容易?


    三千萬萬兩大魏王朝都能吃下去,隻要你想發展的。


    所以想要走上鼎盛之路,就必須要自補自足,順便殖民異族國。


    “守仁,你繼續說。”


    陳正儒開口,讓許清宵繼續說下去,他們認真聽著。


    “恩。”


    許清宵點了點頭,而後繼續開口道。


    “先從吏部開始吧。”


    “五個方針中,最重要的便是人才選拔。”


    “陳尚書,許某認為,大魏應當建立聚賢館,增加大量人手,負責考察,審查,各地優秀人才。”


    許清宵開口,這是他第一步,圍繞吏部展開工作,想要發展大魏,就必須要人才,沒有人才指揮,說什麽都是多的。


    可此話一說,陳正儒不由開口道。


    “大魏有科舉,也有舉賢館,應當是夠了吧?”


    陳正儒倒不是不同意許清宵的主意,而是認為大魏有科舉,還有舉賢館,應當可以解決人才上的需求。


    可許清宵直接搖了搖頭道。


    “陳尚書,您還是沒明白我的意思。”


    “許某是要招攬天下有才能之輩,沒有任何條件,隻需要這個人有才能即可。”


    “是才能,而不是才華,不管這個人有沒有讀過書,也不管這個人,多少歲,哪怕他已經六十歲了,但他對種田十分有研究,那麽就可以招攬過來。”


    “研究農田,譬如說如何讓荒田更快變成良田,又如何更好的種植大米。”


    “不止是農業,還有擅於工部,擅於觀星,善於策反,總而言之,隻要是人才,隻要有才能,不管是誰,不論出身,皆可入聚賢館。”


    “由聚賢館進行審查審核,確定無疑後,設立官職,如大魏官商一般,可開辟新的一條官道,不同的是,給予相同俸祿待遇。”


    許清宵將聚賢館的用處說了出來。


    當下,六位尚書皆然明白許清宵是什麽意思了。


    “聚天下之才能,任其之賢,用其之能,好,好,好,好一個聚賢館啊。”


    陳正儒徹底明白,許清宵要各行各業有才能者,從這一方麵,也可以打壓讀書人的影響力。


    大家拚死拚活去讀書為的是什麽?九成九的百姓都是因為,讀書可以當官,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而許清宵這個聚賢館一出,天下有能力者,皆來大魏京都,從而善農業者,苦心研究農業,善工器的,可以苦心研究工器。


    有沒有效果是一回事,對大魏來說,無非是根據官員俸祿發放銀兩罷了。


    對以前的大魏,或許有些壓力,可對現在的大魏來說,三百萬萬兩白銀,你還怕花不完?


    陳正儒既然理解了。


    許清宵也不廢話,直接開口道。


    “這件事情,就有陳尚書您親自來處理,建設聚賢館,由陛下擬旨,吏部發布,大魏文報也會刊登。”


    “務必在一年之內,聚賢百萬有才能之輩,到時各就其職,在不同領域之中,大展手腳,同時再設績察,若無用之人,一個也不要,有才能者,無論男女老少,家境背景。”


    許清宵語氣篤定無比道。


    而六部尚書聽到這話後,不由咂舌了。


    連女人都用上?這就有些破天荒了。


    但看著許清宵這般篤定的目光,六位尚書沒有說什麽了。


    “你繼續說。”


    陳正儒開口。


    而許清宵將目光立刻看向兵部尚書周嚴道。


    “聚賢之後,第二步便是兵部的事情。”


    “此戰,所有將士給予五倍撫恤金,同時三軍犒賞,絕不含糊,以正大魏軍心。”


    “而後,麒麟軍,天子軍,玄武軍改善夥食,住宿環境,撥款建造各地軍營演武場,進行高強度訓練,並且大魏擴軍兩營。”


    “我會請陛下下旨,三代參軍者,三代子孫後代讀書入朝,優先錄取,將士退役,享各類優先待遇,其三代子孫上學費用皆由大魏資助,直至十六成年。”


    許清宵開口,對於兵部,改善將士夥食,住宿,同時加強訓練,這是基礎提升,而擴軍則是外部提升。


    大魏五大兵營,天子軍,麒麟軍,大荒軍,玄武軍,還有北涼軍。


    五大兵營是大魏的根基。


    但其中大荒軍,北涼軍,不屬於女帝,哪怕是玄武軍,也是女帝通過一些代價和辦法得到的。


    女帝登基之時,掌握的也就是天子兵符。


    麒麟軍是因為懷寧親王主動上交而來。


    至於玄武軍,就不清楚。


    而大荒軍已經交了一半,剩下一半交不交,這就是女帝與玄武兵符掌控者之間的交易了。


    運氣好點,掌握玄武軍,那麽就隻剩下一個北涼軍了。


    而不管北涼軍願不願意歸降朝廷,許清宵都需要擴軍增兵,再擴兩軍。


    人數按其他五營的標準,一百萬一營。


    如此一來的話,等同於給女帝增加了籌碼。


    大魏國庫有四百萬萬兩白銀,不拿去擴充軍營這不是搞笑嗎?


    而此話一說,六部尚書瞬間震驚了。


    擴軍,他們可以理解,增加人手嘛。


    但改善夥食,住宿,並且三代當兵,三代兒孫上學由大魏資助,這就有些.......太可怕了吧?


    這得花費多少銀子啊。


    要是這東西說出去,兩百萬將士隨隨便便招來啊。


    然而兵部尚書周嚴還沒說什麽,顧言的聲音不由響起了。


    “這預算未免有些大吧,一百萬人一年軍費一千萬兩,這是基本的軍費,然而如若改善夥食和住宿等等費用,百萬大軍一年但至少需要五千萬兩白銀。”


    “兩百萬便是一萬萬兩白銀,這還僅僅隻是新軍。”


    “天子軍,麒麟軍,玄武軍,此三軍也要得到相應提升,不可能隻照顧新兵,不照顧老兵啊。”


    “如此一來的話,一年接近三萬萬兩軍費,這.......未免有些多了吧?”


    顧言皺著眉頭,不是他不同意許清宵,而是一年接近三萬萬兩軍費,現在扛得住,因為有四百萬萬兩國庫白銀。


    可大魏各處都需要花錢,不能隻看這一年兩年,要看二十年後,三十年後,甚至是五十年後。


    如若那個時候大魏沒銀子了,裁軍,下降夥食等等福利,極其容易鬧出兵變之事。


    這一刻,哪怕是兵部尚書周嚴,也不禁開口。


    “的確,若是這樣的話,成本太大了。”


    擴軍增兵是好事啊。


    周嚴肯定答應啊。


    可問題是,擴兩營兵力,實實在在有些問題,他們沒那個底氣啊。


    隻是許清宵搖了搖頭道。


    “國之根本,在於兵力,未來想要穩定發展,就必須要增強大魏兵力。”


    “而且這兩大兵營,我有另外打算,分三年製,五年製,十年製和終身製。”


    “大魏百姓,十六歲至三十五歲,皆可入伍從軍,隻需要操練三年,強身健體,懂得布兵陣等簡單行兵操作即可。”


    “三年製後,如若願意留下,便是五年製,再待兩年,如若願意可晉升為十年製,提升軍中職位,指點與教導新兵。”


    “十年期限滿後,取之三成,可給予終身製,入兵部,授軍職。”


    “其餘七成可前往大魏各地縣衙,或自求生路,所以三代從軍,是需要刪選,而不是想當就當。”


    許清宵將兵製計劃說出。


    一口氣增兵肯定是有所壓力的,但養兵才是許清宵的目的。


    養兵的好處,就是在關鍵時刻,大魏真正宣戰時,可以在短暫時間內,全民皆兵。


    這是大魏走到最後一步的底牌。


    如此的話,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還真不敢亂跳。


    隨著許清宵這麽一解釋,眾人稍稍鬆了口氣,這樣的話,還真沒什麽問題。


    雖然還是增加了成本,但至少後期成本沒有增加太多。


    畢竟許清宵這個當兵條件一說出去,有多少人要來當兵啊,自己沒有進步的希望,但後代說不準啊。


    得到認可後,許清宵將目光看向工部尚書李彥龍道。


    “擴軍,增兵,隻是最簡單的手段,真正的手段,在於工部。”


    “兵工結合,才是真正的王道,周尚書,李尚書,我打算單獨設立兵工營出來,從聚賢館中,招攬人才,研發可以以一敵百的戰爭兵器。”


    “當然,此物目前隻是一個想法,具體許某會帶來圖紙,這個先不說。”


    “兵工營,是工部圍繞將士們打造更強的兵器,更堅固的護甲,並且研發更強的攻城器,守城器,甚至包括大型運糧器這種東西。”


    “這是大魏兵部的真正發展,也是大魏工部的核心發展之一,工部一半的精力,圍繞兵部,剩餘一半,則建天工閣,吸納各地人才,研究工器。”


    “兵部戰器,民生耕器,隻要是可以便捷於百姓,有利於大魏,若研製而出,賞高官厚祿,且大魏會以天價銀兩購買其物,至少萬兩白銀起步。”


    許清宵出聲。


    以吏部為主,設立聚賢館。


    而後兵部強國,工部研發戰爭兵器,再設立天工閣,說直接一點,就是搞發明出來,什麽都可以發明出來,隻要是能方便百姓的東西。


    這種東西,前期可能會搞出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東西,沒有什麽作用,但重要的是可以啟發別人,可能做出一個輪子,就有人想到把四輪車給做出來。


    雖然有點誇張,但任何東西,其實都是在進化,隨著時間進化而出的。


    當百姓覺得走路很累,就會有人發明代步工具,從最開始的自行車再到後麵的四輪車,靠的不僅僅是科技,最主要的還是想象力。


    如果不去培養一批這樣的人,那麽大魏想要真正走向半工業時代有多難?


    光靠自己一個人?


    還是洗洗睡吧。


    許清宵的想法,可不是一統中州這麽簡單,他要大魏的鐵騎,橫掃天下。


    突邪鐵騎?馬上的王?


    初元王朝?易守難攻?


    仙道佛門?劍仙佛陀?


    當一架架戰爭殺器出現時,一切都會變得非常美好。


    而想要做到這個程度,大魏就必須要發展起來,需要無比雄厚的生產力,而這個生產力,光靠人力去耕種,是沒有用的?


    ??


    種子,環境,水源,工具,四者缺一不可,少一樣都撐不起一個大魏王朝。


    當然如果說大魏王朝就是單純的想要,重回鼎盛時期,那就當許清宵沒說。


    “以吏選才,兵部強國,工部輔佐,天工造物。”


    “老夫總算明白守仁你的意思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讀書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月未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月未時並收藏大魏讀書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