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絳城。


    舉城縞素,已有數月。


    先公的葬禮,總算到了尾聲。


    龐大的車隊,載著棺槨,在晉國的仙種神裔們的簇擁下,駛向晉公生前,就已經為自己選好的墓葬之地。


    這是一片位於絳城南方的穀地。


    也是一塊吉地!


    然而


    一身素白的晉國上卿趙衰,看向那前方不遠的山穀。


    見著穀內,氤氳著沸騰而起的濃霧。


    濃霧之中,隱隱約約,似有不詳的童子之聲,遠遠傳來。


    所有送葬而來的晉國卿士與修士們,都與趙衰一般,神魂顫栗起來。


    那童子的身影,卻從山坡上,漸漸出現。


    身著絳衣,身後跟著一頭黑鹿。


    看著似乎是一個女童。


    她歡快的拍著手,蹦蹦跳跳,無視著晉國公卿們。


    “日將升,月將沒”


    天真無邪的童音,卻讓人仿佛深處九幽,生出徹骨的寒冷。


    所有人的道心,都在童聲之中,宛如布滿裂縫的龜殼一般。


    哢哢哢的斷裂起來。


    “日將升,月將沒”


    童子歡歡喜喜的,蹦蹦跳跳。


    身後的黑鹿,緊緊相隨,與童子一同沒入那濃霧深處。


    一陣狂風吹來,將山穀的濃霧吹散。


    眾人定睛一看,哪裏有什麽童子、黑鹿?


    而山穀之中,晉公生前營造的無數宮闕、神道碑。


    卻不知怎的,一個個的崩塌、碎裂。


    趙衰猛地的一驚。


    耳畔的童稚之聲,似乎依然在吟唱:“日將升,月將沒”


    趙衰低聲念著:“日將升,月將沒”


    “日將升,月將沒!”


    “這是天人感應啊!”


    “寓意晉國將亡!”


    “也昭示新的道統,將要一統天下!”


    其他晉國卿士、大修,紛紛低頭不語。


    但顯然,他們是知道,也明白,自己方才遇到的到底是什麽?


    天人感應,亡國之兆!


    很多從宗周傳承至今的仙種神裔們,都想起了自己家族世代相傳的古老傳說。


    傳說,鎬京破滅之前,宗周最後一位繼承了周公之誌,力圖複興井田的天子,在其晚年,曾率領鎬京群臣,前往周原之中的岐山仙川祭祖。


    在進入仙川之前,天子見到了,一個身穿紅衣的女童,從仙川的濃霧之中出現。


    那女童身後,跟著一頭黑鹿。


    女童一邊走,一邊拍手做歌,其歌曰:“月將升,日將沒,糜弧箕胞,幾亡周國!”


    天子聞之,扭頭就走,返回鎬京,第二年便溘然長逝。


    天子葬禮時,諸侯也同樣見到了一個紅衣女童,帶著一頭黑鹿出現在天子陵寢的方向,唱著同樣的童謠。


    宗周最後一位大德伯陽父在臨終前,曾告訴自己的子孫。


    紅衣女童,是人道之女,亦為赤帝女。


    乃是火德道統氣運的化身。


    亦是那矢誌於填平東海的精衛鳥的人身。


    五德終始,火德道統之時,若道統衰亡、滅亡之前,此女都會從東海返回,重新化作人形,警告世人:火德將終,道統已衰。


    至於黑鹿,則是北方群星,映照在人道上的化身。


    乃是玄武龜蛇交媾自生的產物。


    一般象征著道統、王朝。


    如今,傳說的紅衣女童,變成了絳衣童子。


    這是氣運流轉,火德已終,水德已出的預兆啊!


    再聯係那童子歌謠:“日將升,月將沒”


    黎明前的黑暗,終將來臨嗎?


    隻想到這裏,再看著那晉公生前為自己修建的陵寢的亂象。


    許多有見識的大修,立刻神色大變。


    他們大叫起來:“快快快!”


    “吉時已到,先公要馬上下葬!”


    “遲則定有不詳!”


    可惜,他們覺悟的還是太遲了。


    那被六匹神俊的仙馬,拉拽的先公靈車上,那厚重的先公棺槨,劇烈的顫動起來。


    哢嚓哢嚓!


    棺槨之中,傳來了刺耳的聲音。


    好似指甲在刮著棺材。


    謔謔謔


    裏麵仿佛有東西在喘息。


    棺槨外層,那些用著從晉國各地找到的靈芝、嘉禾包裹著的封土,溢出鮮紅的血水。


    那些靈芝、嘉禾,立刻被染紅,接著迅速的腐敗、發黴,長出數不清的鮮豔蘑菇,密密麻麻,遠遠看著,就像是棺槨上長出了無數眼球一般。


    姹紫嫣紅!


    “快啊!”看到這個場景,大修們尖叫起來。


    “快將先公下葬!下葬!”


    桓公晚年的恐怖傳說,在每一個人心頭晃動。


    那年,齊都臨淄之中,宗廟傾覆,所有齊國神明全數隕落。


    臨淄城內,九成以上的修士和仙種神裔統統死絕!


    死因:天人五衰!


    這是社稷之劫!


    也是因果之噬!


    承國之垢,受天下之不詳者。


    必將成為國家之垢與天下不詳的載體。


    生前有多麽風光,死後就有多麽恐怖!


    而先公生前,與桓公一樣,都拿到了打神鞭,也都成為了道統的希望與支柱。


    “快快快!”


    仙種神裔們也醒悟過來。


    必須立刻馬上,將先公下葬!


    但,誰去?


    所有人都知道,此時此刻,去送葬之人,都是必死無疑!


    因為,在場的所有人,都是晉國大臣,與晉國因果密切的公子、公孫、卿士、客卿。


    這樣的人物,一旦接觸和靠近到先公棺槨,立刻就會成為因果反噬的目標。


    為道統孽障所侵襲。


    去一個死一個!


    但不去不行!


    因為,若不果斷行動,等到棺槨裏的先公屍骸,被因果孽障取代,破館而出,化作如昔年桓公死後一般的不詳之物。


    那麽,今日絳都,就將成為昔日的臨淄。


    所有人,都會死!


    因果越深,牽絆越緊密,死的越慘!


    於是,在恐懼下的晉國大修們,再顧不得其他。


    已故晉公的子孫,被一個個的趕了出來。


    “去去去!”


    “先公暴卒,爾等身為公室子孫,當為先公送葬!”


    數百名姬姓子孫,被一個個的趕上前去。


    加上晉室家臣、近臣、奴隸,足有數千人。


    大修們祭起一件件法寶,逼迫著這些人,去為晉公送葬。


    本來,晉國的公室是有著絕對力量,可以鎮壓一切不服的!


    當年桓公暴亡,臨淄的慘劇,就是因為,齊國公室力量強大無比。


    沒有人能逼迫公室子孫用自己的命去送桓公下葬。


    可惜的是,晉國的公室力量,卻在先公重耳及其父兄統治時期,被屠戮幹淨了。


    所以,到得如今,大難臨頭,晉國公室竟無力對抗卿士與客卿大修。


    因為,先公在位時,晉國的力量,就在於六卿、客卿。


    而非公室本身!


    在絕對的力量下,數以千計的可憐人,被脅迫著,走上不歸路。


    趙衰在旁邊,冷眼旁觀著。


    “還真是舊事重演!”趙衰想著:“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存!”


    “因果因果一飲一啄啊!”


    今日之後,絳都的晉國直係公室子孫,怕是要死個幹淨。


    於是,那個一直在華國,近乎放逐的晉公庶子,竟奇跡般的成為了唯一可能活下去的公子!


    一如,那已故的先公!


    可惜,這世上已經沒有讓第二個重耳崛起的機緣了。


    大劫當前,道統斷絕,因果狂潮之下,怕是那個公子也會主動斬斷自己和晉國的關係。


    “聖樹倒塌,雒陽崩塌,邙山地動”


    “絳都變局,公室盡空”


    秦都雍城的殿堂上。


    當代秦公,看著滿殿的大臣、公族,他提著劍,緩緩而道:“列位!列位!”


    “事實已經明了了!”


    “大劫將來!大劫將來!”


    “所以,聖樹倒塌,王都崩塌,陵墓粉碎!”


    “這是道統滅亡,國家滅亡,秩序滅亡!”


    “所以,寡人決意從今日開始,斬斷於周室的一切聯係!”


    “我大秦,自即日起,與周室道統一刀兩斷!”


    “周公禮法,武王製度,從此不再行於我國!”


    “我國從此不再尊奉闡教老爺為國家主祭!”


    轟!


    群臣震動,宗廟之中,一尊又一尊的山神、河神的塑像,紛紛複蘇,神明們震驚萬分,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因為,事實確實如此。


    大劫將來,清算之期已到。


    一旦大劫降臨,那些還抱著已經死去的道統與秩序的家夥,就會成為第一批犧牲者。


    但不尊闡教老爺,我們尊誰?


    沒有老爺蔭庇,在大劫之中,也是必死無疑!


    散修、小國,從來都隻會成為棋子、炮灰!


    或許是早已經猜到了這些如今秦國支柱和根基的想法。


    秦公猛地抽出手中寶劍,對著自己頭上戴著的冠琉,猛地一劍斬出,將那些周王室禮法與製度規章代表的琉珠斬碎。


    劈裏啪啦,一顆顆寶珠掉落在地,隨之滿殿滾動,接著化作一股股青煙,消失在空氣中。


    “寡人之先”秦公持劍麵朝東方,跪了下來:“尊諱飛廉!”


    轟隆!


    殿堂之上,有雷霆炸開。


    “乃聖帝之苗裔,禹皇之臣後!”


    “奉截教上清老爺法旨,下凡輔佐前朝之帝,雖殞身於大劫之中,卻有苗裔傳於四方!”


    “吾大秦,便是其中一支之苗裔!”


    “今當正本清源,尊奉正統,以截教上清聖人為道統之源,重建秩序,再造乾坤!”


    說著,這位秦公就跪下來,麵朝東方磕頭拜道:“不肖弟子贏任好,叩首再拜,掌教聖人,請聖人庇我宗廟,護我國家,傳我教化,興我文明!”


    “弟子願以截教大道為大道!”


    “以截教秩序為國家秩序!”


    “今日如此,明日如此,世世代代,不敢違逆!”


    隨著秦公的誓言。


    一個又一個秦公親信。


    那些早已經明白和知道緣故的大臣們。


    百裏奚、孟明視、白乞術、白乙丙


    這些親自去過華國的大臣,一一出列,叩首而拜:“臣等恭從國君之令!”


    接著,便是那些已經明白了內幕,甚至已經將自己子孫送去了柳城的公族們出列:“臣等恭從國君之令!”


    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終,紛紛低頭,俯首而拜。


    宗廟之中複蘇的神明們,見此情況,自然明白,他們若不服從,那麽,立刻就會被打為淫祀。


    且


    截教老爺?


    也是一位老爺啊!


    秦國既為其道統餘支,正本清源,確實合理!


    於是,紛紛稽首:“吾等皆尊國家法令!”


    秦國宗廟,立刻震動起來。


    那些按照周公禮法、武王製度打造的禮器,猛地搖晃起來。


    這些堅不可摧的禮器,一個接一個的破碎、腐敗,隻須臾便化作了一堆堆粉末。


    而秦國宗廟上空的氣機,隨之一變。


    潔白無暇的白藕,緩緩的消散。


    一片青荷,從白藕消失之處,緩緩生長。


    荷葉晶瑩,電流湧動,雷霆綻放。


    一尊神雷化身的帝君之影,在青荷之上,傲然而座。


    “慈悲!慈悲!”帝君睜開神目,看向身下的家國社稷。


    數不清的數字,從青荷之上,如潮水般傾斜而下。


    算是與此國,建立了初步的因果聯係。


    楚國,郢都。


    身著袞服的楚王,帶著群臣,直入宗廟。


    這位老邁的楚王,抬起頭,看向那矗立在宗廟內,象征著楚國與中原周室道統之間聯係的禮器。


    老邁的楚王,冷笑一聲。


    楚國,本來就不在乎這些東西。


    不過是拿來當個擺設而已。


    楚國祭祀也從來不用這些東西。


    現在,這些東西連當擺設的餘地也沒了。


    齊國已滅,晉國又亂。


    周室道統的教化聖樹都已經徹底倒塌。


    傳言連雒陽都已經被凶孽所吞噬。


    “拿出去,砸碎了!”楚王揮手下令。


    “諾!”楚國宗廟的修士們,立刻上前,將這些礙眼的禮器,像拖垃圾一樣拖出去。


    “吾國,本尊妖教聖人娘娘為道統之源!”


    “然而娘娘慈悲,不喜俗物,隻傳道法,不傳教化!”


    “幸賴人教太清老爺不棄,傳我楚國人教教化!”


    “孽孫旅,三生有幸,得蒙老爺愛重,於座前聽講!”


    “又傳耕作之術,風車、水車之法,用木桑竹絲以造紙”


    “楚國上下,皆沐聖人教化,感人教秩序之深厚!”


    “寡人感激涕零!”


    “楚國有幸,社稷有幸!”


    “即日起,楚國易色!既尊妖教聖人娘娘為聖母娘娘,也尊人教聖人老爺為教化之源,道統之本!”


    轟!


    楚國宗廟的氣機,立刻大變。


    一股氣息,直衝三十三天,與兜率天接壤。


    正在八景宮中打坐的老君,猛地睜眼。


    聖人指頭掐動,因果交感。


    “慈悲!慈悲!”


    聖人伸手,金剛鐲的影子,在手心旋轉。


    “善!”聖人微笑起來:“通天師弟,真乃信人!”


    一個大國,就這樣的投入他門下。


    而且不用他費半分力氣去調教。


    與之相比,當年,封神大劫之後,闡教元始過河拆橋,連他千辛萬苦經營的人間道統,也要趕盡殺絕!


    這簡直不能比!不能比!


    縱然聖人早已臻於不以物喜,不計一時得失,明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之境。


    也依舊為之撫掌而讚。


    尊重!


    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互信,更是聖人交往之中,最關鍵的事情。


    “待大劫開始,吾當騎牛下人間,好生看看,這個通天師弟調教之國,好生看看,這人教與截教乃至於妖教道統融合之國!”


    “或許,可以從中有所參悟!”


    老君性子並不太喜與他人相爭。


    這是他的大道與道果決定的事情。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所以,老君其實是願意讓自身的道統,附庸在他人道統之中,觀察他人得失,明了自身利弊的。


    可惜,本會元,他的好意卻被人一巴掌扇在了臉上。


    不意峰回路轉,最終,竟是曾經他要對付的道敵,慷慨的給了他機會。


    願意給他的道統一片土地,一個地方,一個落腳之地。


    願意包容,願意接納。


    如此,聖人非常滿意!


    人教無為,並不想為三界先、諸聖先。


    聖人和他的大道,更喜歡先蟄伏於他人道統之中,通過觀察來學習、成長。


    最好,見證一位聖人的超脫。


    這樣,老君就有了模板和參考,可以用其長處而規避自身之短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為聖人是一種什麽體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要離刺荊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要離刺荊軻並收藏成為聖人是一種什麽體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