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定定的立在武安郡大黑帝觀的大堂上,除了張十娘站在門內,堂中並無他人,而堂上也隻在黑帝爺的雕塑旁起了一個火盆,火光不停隨風搖曳,照的黑帝爺的麵色陰晴不定。
堂外是偌大的校場上,校場上密密麻麻全都是剛剛折回武安軍的帳篷,周圍永久性的營房內也全都塞滿了人……得益於李定攔截部隊的時機與地點,到了此時,武安軍早已經安置妥當,偌大的軍營也都早早安靜了下來。
不過,這種安靜並沒有持續多久,從後半夜開始,大黑帝觀周邊便蹄聲、鈴聲不斷,既有之前放出的哨騎陸續折回,也有各處聞得此間訊息派來打探消息的使者。
很是驚擾到了其實還是有些心緒不定的武安軍。
唯獨李定治軍極嚴,士卒們卻不敢喧嘩,將領們也不敢輕易在夜間過來打聽情況。
實際上,就連李定似乎也保持了某種淡漠姿態……這些使者往來不斷,卻都隻是來到大堂門檻外匯報交流,而李府君卻隻是全程立在堂中來聽,連頭都不回的。
至於說聽到的訊息結果,隻能說,局勢比李定想的還要糟糕……不是離譜,而是糟糕……因為李府君確實從中察覺到了危險。
“張公慎是黜龍幫的人?”李定回頭來看,死死盯住了自己的愛徒。“北地和晉北有援軍?”
“應該是。”蘇靖方疲憊不堪,神色憔悴,一開口嗓子也有些啞。“我不好打聽。”
“所以才從西北走。”李定幽幽以對,複又追問。“白有思呢?她大概是什麽時候出發的?”
“不好說,但看情形,應該是我走後第二日早上,也就是昨日淩晨就出發了……蒲台到河口一帶,船隻、兵馬、後勤準備的極為充足,就等我這個消息……而便是我沒去,也會有黜龍幫其他的信使過去。”
李定微微頷首,複又蹙眉:“有些不對。”
“四郎,怎麽說?”張十娘緊張不已。
“要出事。”李定歎了口氣,語調卻平和到意外。“出大事!”
蘇靖方和張十娘齊齊緊張起來,熟料,李四郎忽然又搖頭:“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事,現在還有什麽大事,不過是局勢變化的大一些、快一些,然後又跟我們有關罷了。”
其餘兩人不明所以,然而,李四郎歎氣後,幹脆轉回頭去,再度盯住了黑帝爺的雕塑。
蘇靖方見狀,也是無奈,卻又想說些什麽……他這次的行動其實有些敏感的,如果說第一次去尋黜龍幫報信,那是李定在被挾持後本能的反抗行為,屬於李府君自家主導的行為,那這一次,他蘇靖方其實有很大的自主性,是遵循個人意願來做的居多,以至於將去打探情報的事情順延成了通風報信外加主力信使,不然也不至於李四都回來了,蘇靖方才能告知這些情報……所以,小蘇是有心解釋一二的。
“你且下去。”就在這時,張十娘忽然察覺到什麽,立即出言止住了蘇靖方,然後隔著大殿看向了東麵,卻又緊張望向了自家丈夫的背影。
堂外亂風鼓動,堂上那個火盆上裏的火光也一時四處亂竄,卻又逃無可逃,李定麵色陰沉著看著火盆,隻紋絲不動,卻出言吩咐:“十娘也下去等一等。”
蘇靖方和張十娘曉得利害,便一起直接離去,結果剛一回頭,便看一道銀光閃過,接著,一名須發花白的男人忽然出現在了大堂門前。
卻正是英國公、大宗師白橫秋。
白橫秋落在堂前,收起真氣,目送張十娘與蘇靖方離開,又駐足看了看巨大的黑帝觀大堂,然後負手踱步走入,來到李定側前方,居然恭恭敬敬朝著黑帝爺的泥胎木刻俯身行了一禮,這才轉過頭來,去看麵無表情的李定。
“白公也自詡人中之龍,也敬奉鬼神嗎?”似乎有所覺悟的李定問的莫名其妙。
“哪來的鬼神?不過也是活生生的人,又成了龍罷了。”白橫秋似乎聽懂了對方的意思,隻在黑帝爺的注視下負手來笑。“鬼神之說多為杜撰流傳……而既是人,又是建構天下的先輩,如何能不以禮相待?”
這個回答顯然是正確的,因為這個世界的龍更像是生物在獲得並掌控天地元氣後,被天地元氣同化的產物,從這個角度來說,人修行下去,本質上也是一種化龍的過程,隻不過是人屬龍種罷了。
“但這幾條龍太強橫了,強到順天登位,逆天改命,橫行四海,操縱人間。”李定似乎對這個標準答案並不滿意。“多少天下大勢被他們操縱,多少英雄豪傑成為他們手中木偶。”
“話是如此,可如今情形早已經不是幾千年前那般了。”白橫秋神色平淡,就好像他隻是來做客,順便給厚不厚後輩一點人生建議外加一點常識科普一般。“那時候這幾位肆無忌憚是不假,但看後來情形,必然是受了大挫,遭了天罰也說不定……到了如今,再加上三輝起勢,他們便是用盡了手段又如何?真英雄真豪傑難道就怕了他們?難道不要相互爭鬥?退一萬步說,便是他們的手段強硬了些,最後相爭的不還是下麵這些人?李四郎,若是真豪傑,便是被這幾位掰扯上了什麽天命,自然也能掙脫束縛、爭得上遊,何至於在這裏怨天尤人呢?”
話到這裏,白橫秋頓了一頓:“天下遭四禦之困厄最甚的,便是當日祖帝了,那假使祖帝生於今日,建當日功業於眼下,以如今四禦的作為,還能攔住這位成第五至尊嗎?咱們這些人,沒資格怨天尤人的。”
“白公教訓的是。”李定點點頭。“若天意高渺,隻該怨天,而怨天無益;若人力不足,便該自怨,怨己自傷……白公是這個意思嗎?”
“是。”
“那白公也是如此看此番突襲不成的?”李定居然沒有被說服。
“當然是。”白橫秋言辭坦蕩。“沒拿下就是沒拿下……而且非隻黜龍幫與河北……東都那裏,雖取了曹林,卻被他臨死將東都送去,也稱不上得勝。”
“我的意思是,張行此番臨陣得伏龍印算不算僥幸?”李定今夜明顯話多。“曹林快死了還能找回司馬正,是不是天意垂憐?”
“你要是問有沒有至尊真龍直接插手,我不知道,但若說這算不算運氣,算不算天意,我覺得算,都算。”白橫秋點頭以對。
李定微微一振,也轉過了頭來。
“但那又如何呢?”白橫秋複又來笑,乃是負手踱步走到了堂門前,望著外麵夜色喟然以對。“若從此處說,我能這般精巧出紅山,抓住黜龍幫一次要害,算不算也是僥幸?天下大亂前得太原留守,又是什麽運氣?說句不好聽的,我生下來是白氏子,就已經壓過這天下九成九的豪傑了……李四郎,你太年輕了,以至於有些心高氣傲了。”
李定聽到後來沉默半晌,繼而終於一歎:“不錯,我也是李氏子,張行到七八年前都還隻是個排頭兵……現在回頭去想,這廝這幾年怎麽就到了這個地步?最大、最好的一步棋,其實正是當日三征亂後,他片刻不曾猶豫,直接跳出來殺了張含,然後跑到東境尋東齊故地豪強造反,還打出天下義軍首領的旗號……這實在是一步絕妙好棋,但這步棋全是他的眼光和勇力所致,是他平素本心起的決意;而我當時卻不敢作為,居然直接棄了蒲台自己拉出來的兵馬,逃回到了東都。僅此一步,我便活該落了下風。”
“張行和曹林,都不是什麽小人物。”白橫秋點頭認可。“若是對上這等人也可以輕易得勝,那天下真就是易如反掌了。豈不顯得許多之前的英雄豪傑太虧了些?”
而其人頓了一頓,複又言道:
“其實還是我太貪心了……若隻是斬曹林,取東都,穩紮穩打,何至於此?而河北這裏,非隻是張行一人狡猾,黜龍幫一家有底力,其餘英傑也數不勝數,勢力更是盤根錯節……是我小覷了河北,小覷了河北豪傑。”
“東周西周、東齊西魏……”李定聽到這裏,重新負手背對著堂門,而且也恢複到了麵無餘色的樣子。“大魏既然塌了,關隴與河北總要再做過一場,哪裏能寄希望於一戰而定?不打大仗的話,即便是一戰僥幸成了,將來也要再反個幾次!”
“是這個道理。“白橫秋連連頷首。“李四郎還是有慧根的。”
“有慧根而不曉天命。”李定幽幽以對。“是要遭天譴的,偏偏心中總是不服。”
白橫秋不由來笑:“不服也正常,但不能明知而故犯了。”
李定點了點頭。
白橫秋這才來問:“屈突達跑了?”
“是,黜龍軍突圍當夜,他估計是察覺到了孫順德的動向,猜到了黜龍幫要突圍,又害怕會成為黜龍幫大兵團接應路線上的棄子,所以逃了。”李定立即回身介紹起了南線情況。“而且是先向南,再向西,避開了武陽郡北側的哨卡、城池。”
“這是一心一意要走了。”白橫秋微微眯眼道。“現在到哪兒了,還能追得上嗎?”
“到哪兒不曉得,隻曉得下午有部眾出現在元城。”
“這麽快嗎?”
“快不快的無所謂,關鍵是,我覺得即便是追上,也很難阻攔。”李四郎有一說一。
“何意?”
“屈突達讓其部化整為零,以三隊四百五十人為一部,分散自行,往歸東都。”李定將自己獲知沒多久的情報奉上。“不知道白公在沒法建立防線的情形下,能攔的幾隊人?”
“嘖。”白橫秋重複了一開始那句。“這是一心一意要走了。”
“鄭善葉那裏也不好,不知道有沒有報給白公。”李定繼續匯報道。“鄭善葉帶出營何止八九千,但據說回到營中的東都軍隻有三四千,都趁著夜色和大霧直接逃了。”
“東都軍不屬我了。”白橫秋平靜給出結論。“東都怕是難下了……”
“東都軍若是屬白公,東都才真的難下。”李定不以為然道。“真要是此時強行渡河到東都城下,軍中還有幾萬心思複雜的東都軍,司馬正又與東都上下團結一心,隻怕又是一次清漳水之圍,甚至更糟。”
白橫秋點點頭:“說的好,這種嚐試可一不可二,不能作指望的……東都軍散了就散了,我迎麵擊敗李樞,然後就直接去關西。”
“李樞怕也打不到。”李定繼續匯報軍情。“據我所知,李樞沒有過來。”
白橫秋終於詫異。
“具體情況我也不清楚,李樞似乎去南麵了,過河的隻有單通海以及黜龍幫濟陰行台的幾個營。”李四郎語氣平淡。“本就是奮力一搏,現在知道解圍了,怕是要立即躲開的。”
白橫秋想了一想,複又來笑:“看來黜龍幫也不是想的那般利索……李樞還是不服張行,魏玄定、陳斌、竇立德那群人還是無能扯皮,不能作為。”
“看怎麽說了。”李四郎不以為然。“李樞這般不服,下麵的人卻還是來河北救援;魏玄定那邊,本來以為他們會在大軍壓製下四分五裂,卻居然還能維持,連下麵的屯田兵都能奮起;張行那裏覺得會困死愁城,卻居然能突圍出來……都已經很了不起了。”
白橫秋點頭認可:“張三能得人,黜龍幫多英傑。”
李四沒有開口。
白橫秋複又來言:“但他所得之人皆是河北豪傑,少許南陳餘孽也是有的,至於關隴英雄,連李樞他都不能容,也不能得……”
李定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欲言又止,幹脆扭過身去,同樣去看外麵的夜色。
“怎麽?”白橫秋眯著眼睛來問。“李四郎不以為然。”
“是。”李定頭也不回,隻是冷靜來笑。“是覺得白公武斷了……據我所知,白三娘應該是昨日淩晨便啟程,率領登州、無棣五六個營,一萬之眾,連著數不清的軍械物資,組建了一個大艦隊,專門從大河口出發北上,去渤海還是北地去接應了……這位怎麽說也是‘關隴豪傑’吧?”
白橫秋沉默片刻,不由失笑,繼而難得低頭:“她不作數的,不作數的。”
李定還想說話,白橫秋已然給出吩咐:“我要回軍走了,看能不能撲到單通海……至於你,李四郎,我的意思很簡單,你不放心武安軍,將它取了回來,是你的本事,說明軍隊也服伱,但是,黜龍賊既然往西北去,哪怕是一路向北,從北地折回,你也應該謹守防線,跟薛公連成一體,防止他從南麵衝回來……也隻有這樣,你才能進取清河。”
“清河?”李定似乎有些恍惚。“還能進取?”
“當然,崔儻在那裏,他是最害怕黜龍賊的,你在那裏有個天然的支點。”白橫秋認真提醒。
“黜龍軍不缺高手,白公一走,也不怕什麽高手。”李定也反過來提醒。
“又不是讓你們去拚命,守住就好,守住黜龍軍下麵的部隊就行……真要是張行、雄伯南這些人扔下那些疲敝兵馬去了平原,反而是好事。”白橫秋點出了關鍵。
“他們應該是要去晉北,走雁門,渡苦海,然後從北地轉向渤海。”李定平靜給出答複。“可不怕一萬隻怕萬一。”
白橫秋點點頭,卻又搖頭:“不錯,徐世英是個有本事的,他既然回去了,說不得要起兵來攻……但昨晚情勢,徐世英能突圍出去是賭命,而黜龍軍主力傷亡戰前也無有說法……所以若說張行與徐世英有什麽計劃,那就過了,他走西北,起三娘北上,就應該是要走北麵回去。”
話到這裏,白橫秋也給出了定論:“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是萬一中了,那就中了,過不在你,你自收縮自保便可。”
說完,白橫秋不再言語,隻是在火光下認真看著對方。
而李定沉默好大一會,終於俯首以對:“若他北走,我此間重新整兵,自然願為白公盡力。”
白橫秋喜不自禁,連連頷首,卻是當場在黑帝爺的注視下拍了拍對方肩膀:“李四郎,你既有此言,我不能不做表示……關隴與河北勢不兩立,我與黜龍幫勢不兩立,與張行勢不兩立,將來二龍必有一死……若是我死,什麽也不必多言,若張行身死,三娘須好人家輔佐,你要懂得自勉自勵!”
李定張口欲言,卻愣在當場。
白橫秋一言既許,不再猶豫,轉身走出了大堂,須臾銀光閃過,其人便在今日略顯暗淡的月光下消失不見。
而此人走後,李定沉默許久,望著堂外發呆,直到張十娘趕來,方才回過神來。
“辛苦十娘。”李定定定看著對方,下達了一個命令。“讓樊梨花來一趟。”
須臾片刻,樊梨花帶著惺忪睡眼來到大堂,受了一個軍令後匆匆離去,而李定也終於不再煎熬,選擇隨十娘往後堂歇息。
就在白橫秋與李定交心結束,準備休息的時候,正北麵的大陸澤中,重新進入夢鄉沒有多久的張行卻被意外的二次吵醒,然後被賈閏士告知,有一位不速之客。
張行還以為是北麵的客人到了,趕緊翻身坐起,結果眨了眨眼睛,看清了來人,卻不由失笑:“懷績公,你怎麽來這麽早?”
立在火堆前的王懷績也笑了笑,抱著懷中寶鏡來答:“確實來早了,等你這邊安定了下來,我才能讓你來問,到時候你問什麽都行,想問多久都行,問完我再走。”
張行點點頭,剛要說話,王懷績便抱著寶鏡再度補充:“現在你問我軍情,我一個不答,也不能答。”
張行繼續點頭:“既如此,懷績公為什麽過來?送書?”
“不是。”王懷績也繼續摸著鏡子笑道。“剩下那兩卷《六韜》我是知道在哪裏的,但沒拿來……”
“那就是反正沒其他事,不妨先跟上來的意思?”張行笑問道。“等這次事情結束了,再來談論?”
“也不能這麽說,其實還是有一件事的。”王懷績想了一想,認真以對。“我現在不能把書拿來,但能告訴你剩下兩卷《六韜》在什麽地方,也想告訴你……”
“什麽地方?”張行瞥了眼對麵不知道何時起床的徐世英,好奇來問。
“在北麵……燕山北麵,擲刀嶺。”王懷績給出了答案。“拿到最後兩卷書,再往前走幾百步,就豁然開朗,你小時候長大的地方,鐵山衛就在眼前了。”
張行微微一愣,心中先是驚疑,繼而釋然失笑,然後便擺擺手,幹脆重新躺了下來。
王懷績見狀,也笑了笑,然後抱著鏡子,直接在火堆旁躺了下來。
周圍人隻裝作什麽都沒聽到。
這個時候,已經是後半夜了,再睡了一陣子,東麵還沒來得及發亮,張行今夜就被第三次喊醒,然後他見到了一張熟悉而又讓他徹底放下心來的臉。
“首席。”謝鳴鶴隻蹲在火堆旁烤火,而火光映照下,可以看的出來,其人胡子居然保養的很好,油光鋥亮的。“你舅舅來了,就在五裏外,不認認親嗎?”
張行翻身坐起,很快又麵帶笑意:“隻我舅舅一人嗎?”
“三千北地騎兵,兩千晉北騎兵,都是從大陸澤北側進入的。”謝鳴鶴接過旁邊張公慎遞來的烤餅,直接放出長生真氣護住手,然後便伸到火堆上去烤。“晉北騎兵是一個姓尉遲的好手領頭,此人是典型的苦海邊緣混血部落出身,修為好,戰力強,狀若粗獷,但心裏是個有主意的,也算是破浪刀以下晉北的二號人物;北地騎兵複雜些,為首者雖是你舅舅,卻不是靠著鐵山衛的力量,頗有幾個臨時拉攏的戰團,為首者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桀驁不馴……”
早已經起來的眾人紛紛皺眉,不少人還看向了馬圍……這位一開始就預言了黜龍軍可能被輕視的問題。
“還有,路上裝作代郡高氏往清漳水這邊的援兵,大部分路都還順利,隻昨日撞到了兩撥人,一撥是趙郡的兵馬,打著馮無佚旗號,當麵撞上,明顯看到我們虛實,卻還是裝作不知道走了。”謝鳴鶴繼續匆匆匯報情況。“另一撥是王臣廓,他真以為我們是高氏的兵馬,半截路上打了一場,但發現我們不是以後,反而沒了戀戰之意,直接就過去了……這就是為什麽來的有些晚的緣故。”
“馮公的恩義是要記一筆的。”張行微笑來答。“王臣廓就算了。”
“王臣廓回去肯定要從恒山往最近的代郡做兼並,若是從這裏頭算,咱們要北上,怕是要跟一王二高撞上。”謝鳴鶴認真提醒。“代郡二高也態度曖昧,我來時去找過他們,他們沒吭聲,我們是從恒山出來的……”
“不隻是沒吭聲,也沒來清漳水這裏參加聯軍。”裹著一個披風坐起來的馬圍脫口而對。“就是仗著自己偏遠想保存實力,也有沒見識過風浪自以為是的意思。”
“夜郎自大……高郎自大……代郡自大。”張行嘟囔了一句什麽。
“不過,既然援軍到了,我們還要往北走嗎?”馬圍看向了張行。
“何意?”已經開始吃烤餅的謝鳴鶴抬起頭來,茫然不解。
“這邊可能有個機會逼降李定,或者從武安那裏逃回平原,但前提之一是援軍願意南下協助出兵。”崔肅臣告知道。
“這件事需要足夠戰力,也需要太原軍遠去,還需要一個絕對機巧時機聯絡魏公他們出兵呼應……”馬圍終於認真思考或者告知起了這件事情的可行性。
“後麵暫時不管,條件不行繼續往北走。”張行立即製止了對方。“先去見援兵……老謝,你覺得他們會答應南下助我們嗎?”
“不知道。”謝鳴鶴捏著烤餅,思索了一下,給出了一個頗顯無力的回複。“我跟他們也隻是剛剛認識數日,也隻知道他們答應過來做接應,其餘都沒做試探。”
“那就要當麵問了。”張行站起身來。“你問不如我問……我去還是讓他們來?”
“你去吧。”謝鳴鶴想了想,給出答複。“畢竟你舅舅在那裏,這裏先擺架子適得其反。”
張行想了一想,也隻好同意,卻又忍不住提醒:“到時候指給我看是哪個。”
“自然。”謝總管點了下頭,將烤餅匆匆吃完,便站起身來,要來帶路。
熟料,先站起來的張行心中微動,反而抬手攔住了對方:“對麵修為如何?”
“兩位帶頭的是成丹,北地三個戰團的頭領全都是凝丹。”謝鳴鶴脫口而出。“北地那裏確實修為上比中原腹地這裏精悍一些。”
“那我一個人去。”張行回頭掃過雄伯南與徐世英。“天王、徐大郎,天色將明,你們巡視一下部隊,我盡量快些回來。”
雄伯南正色提醒:“首席,你是幫內首席,還是小心為上,我跟著何妨?”
“無妨,哪有見自家舅舅還要提防的?”張行笑道。“天王有心,隔著這幾裏路注意下就是。”
雄伯南無奈,其餘人也都表情怪異,隻目送對方騰躍起來,向著北方滑去,卻又麵麵相覷起來……見舅舅不用提防自然是有道理的,但見舅舅認錯人怎麽辦?
一時間,幾乎所有人都醒了過來,無人再有心睡眠,便是之前一直微微起鼾的王懷績也睜開了眼睛,望著頭頂漸漸黯淡的雙月發呆。
灰白色的流光一起,不過四五裏路,張行便察覺到側前方某處冒起對應的寒冰真氣,也是毫不猶豫,往彼處落了下來。
一旦落地,便見到這個灘塗上幾處剛剛燃起的火堆旁站了許多人和戰馬,而且馬雖解鞍,人卻或鐵甲或皮甲披掛在身,神色嚴肅,儼然是在等人。
而見到張行落地,這些人也都表情各異,大部分人見到隻有一人,紛紛蹙眉,甚至有人明顯不耐,以至於周遭明顯嘈雜起來,隻有一個中年紅臉大漢,看著來人,表情微動。
張行掃過眾人,臉上微笑浮起,團團拱手:“在下鐵山衛張行,離家許久,迫不及待過來,卻居然不知道哪個是我舅舅?”
原本嘈雜的彈塗地立即鴉雀無聲了下來。
堂外是偌大的校場上,校場上密密麻麻全都是剛剛折回武安軍的帳篷,周圍永久性的營房內也全都塞滿了人……得益於李定攔截部隊的時機與地點,到了此時,武安軍早已經安置妥當,偌大的軍營也都早早安靜了下來。
不過,這種安靜並沒有持續多久,從後半夜開始,大黑帝觀周邊便蹄聲、鈴聲不斷,既有之前放出的哨騎陸續折回,也有各處聞得此間訊息派來打探消息的使者。
很是驚擾到了其實還是有些心緒不定的武安軍。
唯獨李定治軍極嚴,士卒們卻不敢喧嘩,將領們也不敢輕易在夜間過來打聽情況。
實際上,就連李定似乎也保持了某種淡漠姿態……這些使者往來不斷,卻都隻是來到大堂門檻外匯報交流,而李府君卻隻是全程立在堂中來聽,連頭都不回的。
至於說聽到的訊息結果,隻能說,局勢比李定想的還要糟糕……不是離譜,而是糟糕……因為李府君確實從中察覺到了危險。
“張公慎是黜龍幫的人?”李定回頭來看,死死盯住了自己的愛徒。“北地和晉北有援軍?”
“應該是。”蘇靖方疲憊不堪,神色憔悴,一開口嗓子也有些啞。“我不好打聽。”
“所以才從西北走。”李定幽幽以對,複又追問。“白有思呢?她大概是什麽時候出發的?”
“不好說,但看情形,應該是我走後第二日早上,也就是昨日淩晨就出發了……蒲台到河口一帶,船隻、兵馬、後勤準備的極為充足,就等我這個消息……而便是我沒去,也會有黜龍幫其他的信使過去。”
李定微微頷首,複又蹙眉:“有些不對。”
“四郎,怎麽說?”張十娘緊張不已。
“要出事。”李定歎了口氣,語調卻平和到意外。“出大事!”
蘇靖方和張十娘齊齊緊張起來,熟料,李四郎忽然又搖頭:“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事,現在還有什麽大事,不過是局勢變化的大一些、快一些,然後又跟我們有關罷了。”
其餘兩人不明所以,然而,李四郎歎氣後,幹脆轉回頭去,再度盯住了黑帝爺的雕塑。
蘇靖方見狀,也是無奈,卻又想說些什麽……他這次的行動其實有些敏感的,如果說第一次去尋黜龍幫報信,那是李定在被挾持後本能的反抗行為,屬於李府君自家主導的行為,那這一次,他蘇靖方其實有很大的自主性,是遵循個人意願來做的居多,以至於將去打探情報的事情順延成了通風報信外加主力信使,不然也不至於李四都回來了,蘇靖方才能告知這些情報……所以,小蘇是有心解釋一二的。
“你且下去。”就在這時,張十娘忽然察覺到什麽,立即出言止住了蘇靖方,然後隔著大殿看向了東麵,卻又緊張望向了自家丈夫的背影。
堂外亂風鼓動,堂上那個火盆上裏的火光也一時四處亂竄,卻又逃無可逃,李定麵色陰沉著看著火盆,隻紋絲不動,卻出言吩咐:“十娘也下去等一等。”
蘇靖方和張十娘曉得利害,便一起直接離去,結果剛一回頭,便看一道銀光閃過,接著,一名須發花白的男人忽然出現在了大堂門前。
卻正是英國公、大宗師白橫秋。
白橫秋落在堂前,收起真氣,目送張十娘與蘇靖方離開,又駐足看了看巨大的黑帝觀大堂,然後負手踱步走入,來到李定側前方,居然恭恭敬敬朝著黑帝爺的泥胎木刻俯身行了一禮,這才轉過頭來,去看麵無表情的李定。
“白公也自詡人中之龍,也敬奉鬼神嗎?”似乎有所覺悟的李定問的莫名其妙。
“哪來的鬼神?不過也是活生生的人,又成了龍罷了。”白橫秋似乎聽懂了對方的意思,隻在黑帝爺的注視下負手來笑。“鬼神之說多為杜撰流傳……而既是人,又是建構天下的先輩,如何能不以禮相待?”
這個回答顯然是正確的,因為這個世界的龍更像是生物在獲得並掌控天地元氣後,被天地元氣同化的產物,從這個角度來說,人修行下去,本質上也是一種化龍的過程,隻不過是人屬龍種罷了。
“但這幾條龍太強橫了,強到順天登位,逆天改命,橫行四海,操縱人間。”李定似乎對這個標準答案並不滿意。“多少天下大勢被他們操縱,多少英雄豪傑成為他們手中木偶。”
“話是如此,可如今情形早已經不是幾千年前那般了。”白橫秋神色平淡,就好像他隻是來做客,順便給厚不厚後輩一點人生建議外加一點常識科普一般。“那時候這幾位肆無忌憚是不假,但看後來情形,必然是受了大挫,遭了天罰也說不定……到了如今,再加上三輝起勢,他們便是用盡了手段又如何?真英雄真豪傑難道就怕了他們?難道不要相互爭鬥?退一萬步說,便是他們的手段強硬了些,最後相爭的不還是下麵這些人?李四郎,若是真豪傑,便是被這幾位掰扯上了什麽天命,自然也能掙脫束縛、爭得上遊,何至於在這裏怨天尤人呢?”
話到這裏,白橫秋頓了一頓:“天下遭四禦之困厄最甚的,便是當日祖帝了,那假使祖帝生於今日,建當日功業於眼下,以如今四禦的作為,還能攔住這位成第五至尊嗎?咱們這些人,沒資格怨天尤人的。”
“白公教訓的是。”李定點點頭。“若天意高渺,隻該怨天,而怨天無益;若人力不足,便該自怨,怨己自傷……白公是這個意思嗎?”
“是。”
“那白公也是如此看此番突襲不成的?”李定居然沒有被說服。
“當然是。”白橫秋言辭坦蕩。“沒拿下就是沒拿下……而且非隻黜龍幫與河北……東都那裏,雖取了曹林,卻被他臨死將東都送去,也稱不上得勝。”
“我的意思是,張行此番臨陣得伏龍印算不算僥幸?”李定今夜明顯話多。“曹林快死了還能找回司馬正,是不是天意垂憐?”
“你要是問有沒有至尊真龍直接插手,我不知道,但若說這算不算運氣,算不算天意,我覺得算,都算。”白橫秋點頭以對。
李定微微一振,也轉過了頭來。
“但那又如何呢?”白橫秋複又來笑,乃是負手踱步走到了堂門前,望著外麵夜色喟然以對。“若從此處說,我能這般精巧出紅山,抓住黜龍幫一次要害,算不算也是僥幸?天下大亂前得太原留守,又是什麽運氣?說句不好聽的,我生下來是白氏子,就已經壓過這天下九成九的豪傑了……李四郎,你太年輕了,以至於有些心高氣傲了。”
李定聽到後來沉默半晌,繼而終於一歎:“不錯,我也是李氏子,張行到七八年前都還隻是個排頭兵……現在回頭去想,這廝這幾年怎麽就到了這個地步?最大、最好的一步棋,其實正是當日三征亂後,他片刻不曾猶豫,直接跳出來殺了張含,然後跑到東境尋東齊故地豪強造反,還打出天下義軍首領的旗號……這實在是一步絕妙好棋,但這步棋全是他的眼光和勇力所致,是他平素本心起的決意;而我當時卻不敢作為,居然直接棄了蒲台自己拉出來的兵馬,逃回到了東都。僅此一步,我便活該落了下風。”
“張行和曹林,都不是什麽小人物。”白橫秋點頭認可。“若是對上這等人也可以輕易得勝,那天下真就是易如反掌了。豈不顯得許多之前的英雄豪傑太虧了些?”
而其人頓了一頓,複又言道:
“其實還是我太貪心了……若隻是斬曹林,取東都,穩紮穩打,何至於此?而河北這裏,非隻是張行一人狡猾,黜龍幫一家有底力,其餘英傑也數不勝數,勢力更是盤根錯節……是我小覷了河北,小覷了河北豪傑。”
“東周西周、東齊西魏……”李定聽到這裏,重新負手背對著堂門,而且也恢複到了麵無餘色的樣子。“大魏既然塌了,關隴與河北總要再做過一場,哪裏能寄希望於一戰而定?不打大仗的話,即便是一戰僥幸成了,將來也要再反個幾次!”
“是這個道理。“白橫秋連連頷首。“李四郎還是有慧根的。”
“有慧根而不曉天命。”李定幽幽以對。“是要遭天譴的,偏偏心中總是不服。”
白橫秋不由來笑:“不服也正常,但不能明知而故犯了。”
李定點了點頭。
白橫秋這才來問:“屈突達跑了?”
“是,黜龍軍突圍當夜,他估計是察覺到了孫順德的動向,猜到了黜龍幫要突圍,又害怕會成為黜龍幫大兵團接應路線上的棄子,所以逃了。”李定立即回身介紹起了南線情況。“而且是先向南,再向西,避開了武陽郡北側的哨卡、城池。”
“這是一心一意要走了。”白橫秋微微眯眼道。“現在到哪兒了,還能追得上嗎?”
“到哪兒不曉得,隻曉得下午有部眾出現在元城。”
“這麽快嗎?”
“快不快的無所謂,關鍵是,我覺得即便是追上,也很難阻攔。”李四郎有一說一。
“何意?”
“屈突達讓其部化整為零,以三隊四百五十人為一部,分散自行,往歸東都。”李定將自己獲知沒多久的情報奉上。“不知道白公在沒法建立防線的情形下,能攔的幾隊人?”
“嘖。”白橫秋重複了一開始那句。“這是一心一意要走了。”
“鄭善葉那裏也不好,不知道有沒有報給白公。”李定繼續匯報道。“鄭善葉帶出營何止八九千,但據說回到營中的東都軍隻有三四千,都趁著夜色和大霧直接逃了。”
“東都軍不屬我了。”白橫秋平靜給出結論。“東都怕是難下了……”
“東都軍若是屬白公,東都才真的難下。”李定不以為然道。“真要是此時強行渡河到東都城下,軍中還有幾萬心思複雜的東都軍,司馬正又與東都上下團結一心,隻怕又是一次清漳水之圍,甚至更糟。”
白橫秋點點頭:“說的好,這種嚐試可一不可二,不能作指望的……東都軍散了就散了,我迎麵擊敗李樞,然後就直接去關西。”
“李樞怕也打不到。”李定繼續匯報軍情。“據我所知,李樞沒有過來。”
白橫秋終於詫異。
“具體情況我也不清楚,李樞似乎去南麵了,過河的隻有單通海以及黜龍幫濟陰行台的幾個營。”李四郎語氣平淡。“本就是奮力一搏,現在知道解圍了,怕是要立即躲開的。”
白橫秋想了一想,複又來笑:“看來黜龍幫也不是想的那般利索……李樞還是不服張行,魏玄定、陳斌、竇立德那群人還是無能扯皮,不能作為。”
“看怎麽說了。”李四郎不以為然。“李樞這般不服,下麵的人卻還是來河北救援;魏玄定那邊,本來以為他們會在大軍壓製下四分五裂,卻居然還能維持,連下麵的屯田兵都能奮起;張行那裏覺得會困死愁城,卻居然能突圍出來……都已經很了不起了。”
白橫秋點頭認可:“張三能得人,黜龍幫多英傑。”
李四沒有開口。
白橫秋複又來言:“但他所得之人皆是河北豪傑,少許南陳餘孽也是有的,至於關隴英雄,連李樞他都不能容,也不能得……”
李定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欲言又止,幹脆扭過身去,同樣去看外麵的夜色。
“怎麽?”白橫秋眯著眼睛來問。“李四郎不以為然。”
“是。”李定頭也不回,隻是冷靜來笑。“是覺得白公武斷了……據我所知,白三娘應該是昨日淩晨便啟程,率領登州、無棣五六個營,一萬之眾,連著數不清的軍械物資,組建了一個大艦隊,專門從大河口出發北上,去渤海還是北地去接應了……這位怎麽說也是‘關隴豪傑’吧?”
白橫秋沉默片刻,不由失笑,繼而難得低頭:“她不作數的,不作數的。”
李定還想說話,白橫秋已然給出吩咐:“我要回軍走了,看能不能撲到單通海……至於你,李四郎,我的意思很簡單,你不放心武安軍,將它取了回來,是你的本事,說明軍隊也服伱,但是,黜龍賊既然往西北去,哪怕是一路向北,從北地折回,你也應該謹守防線,跟薛公連成一體,防止他從南麵衝回來……也隻有這樣,你才能進取清河。”
“清河?”李定似乎有些恍惚。“還能進取?”
“當然,崔儻在那裏,他是最害怕黜龍賊的,你在那裏有個天然的支點。”白橫秋認真提醒。
“黜龍軍不缺高手,白公一走,也不怕什麽高手。”李定也反過來提醒。
“又不是讓你們去拚命,守住就好,守住黜龍軍下麵的部隊就行……真要是張行、雄伯南這些人扔下那些疲敝兵馬去了平原,反而是好事。”白橫秋點出了關鍵。
“他們應該是要去晉北,走雁門,渡苦海,然後從北地轉向渤海。”李定平靜給出答複。“可不怕一萬隻怕萬一。”
白橫秋點點頭,卻又搖頭:“不錯,徐世英是個有本事的,他既然回去了,說不得要起兵來攻……但昨晚情勢,徐世英能突圍出去是賭命,而黜龍軍主力傷亡戰前也無有說法……所以若說張行與徐世英有什麽計劃,那就過了,他走西北,起三娘北上,就應該是要走北麵回去。”
話到這裏,白橫秋也給出了定論:“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是萬一中了,那就中了,過不在你,你自收縮自保便可。”
說完,白橫秋不再言語,隻是在火光下認真看著對方。
而李定沉默好大一會,終於俯首以對:“若他北走,我此間重新整兵,自然願為白公盡力。”
白橫秋喜不自禁,連連頷首,卻是當場在黑帝爺的注視下拍了拍對方肩膀:“李四郎,你既有此言,我不能不做表示……關隴與河北勢不兩立,我與黜龍幫勢不兩立,與張行勢不兩立,將來二龍必有一死……若是我死,什麽也不必多言,若張行身死,三娘須好人家輔佐,你要懂得自勉自勵!”
李定張口欲言,卻愣在當場。
白橫秋一言既許,不再猶豫,轉身走出了大堂,須臾銀光閃過,其人便在今日略顯暗淡的月光下消失不見。
而此人走後,李定沉默許久,望著堂外發呆,直到張十娘趕來,方才回過神來。
“辛苦十娘。”李定定定看著對方,下達了一個命令。“讓樊梨花來一趟。”
須臾片刻,樊梨花帶著惺忪睡眼來到大堂,受了一個軍令後匆匆離去,而李定也終於不再煎熬,選擇隨十娘往後堂歇息。
就在白橫秋與李定交心結束,準備休息的時候,正北麵的大陸澤中,重新進入夢鄉沒有多久的張行卻被意外的二次吵醒,然後被賈閏士告知,有一位不速之客。
張行還以為是北麵的客人到了,趕緊翻身坐起,結果眨了眨眼睛,看清了來人,卻不由失笑:“懷績公,你怎麽來這麽早?”
立在火堆前的王懷績也笑了笑,抱著懷中寶鏡來答:“確實來早了,等你這邊安定了下來,我才能讓你來問,到時候你問什麽都行,想問多久都行,問完我再走。”
張行點點頭,剛要說話,王懷績便抱著寶鏡再度補充:“現在你問我軍情,我一個不答,也不能答。”
張行繼續點頭:“既如此,懷績公為什麽過來?送書?”
“不是。”王懷績也繼續摸著鏡子笑道。“剩下那兩卷《六韜》我是知道在哪裏的,但沒拿來……”
“那就是反正沒其他事,不妨先跟上來的意思?”張行笑問道。“等這次事情結束了,再來談論?”
“也不能這麽說,其實還是有一件事的。”王懷績想了一想,認真以對。“我現在不能把書拿來,但能告訴你剩下兩卷《六韜》在什麽地方,也想告訴你……”
“什麽地方?”張行瞥了眼對麵不知道何時起床的徐世英,好奇來問。
“在北麵……燕山北麵,擲刀嶺。”王懷績給出了答案。“拿到最後兩卷書,再往前走幾百步,就豁然開朗,你小時候長大的地方,鐵山衛就在眼前了。”
張行微微一愣,心中先是驚疑,繼而釋然失笑,然後便擺擺手,幹脆重新躺了下來。
王懷績見狀,也笑了笑,然後抱著鏡子,直接在火堆旁躺了下來。
周圍人隻裝作什麽都沒聽到。
這個時候,已經是後半夜了,再睡了一陣子,東麵還沒來得及發亮,張行今夜就被第三次喊醒,然後他見到了一張熟悉而又讓他徹底放下心來的臉。
“首席。”謝鳴鶴隻蹲在火堆旁烤火,而火光映照下,可以看的出來,其人胡子居然保養的很好,油光鋥亮的。“你舅舅來了,就在五裏外,不認認親嗎?”
張行翻身坐起,很快又麵帶笑意:“隻我舅舅一人嗎?”
“三千北地騎兵,兩千晉北騎兵,都是從大陸澤北側進入的。”謝鳴鶴接過旁邊張公慎遞來的烤餅,直接放出長生真氣護住手,然後便伸到火堆上去烤。“晉北騎兵是一個姓尉遲的好手領頭,此人是典型的苦海邊緣混血部落出身,修為好,戰力強,狀若粗獷,但心裏是個有主意的,也算是破浪刀以下晉北的二號人物;北地騎兵複雜些,為首者雖是你舅舅,卻不是靠著鐵山衛的力量,頗有幾個臨時拉攏的戰團,為首者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桀驁不馴……”
早已經起來的眾人紛紛皺眉,不少人還看向了馬圍……這位一開始就預言了黜龍軍可能被輕視的問題。
“還有,路上裝作代郡高氏往清漳水這邊的援兵,大部分路都還順利,隻昨日撞到了兩撥人,一撥是趙郡的兵馬,打著馮無佚旗號,當麵撞上,明顯看到我們虛實,卻還是裝作不知道走了。”謝鳴鶴繼續匆匆匯報情況。“另一撥是王臣廓,他真以為我們是高氏的兵馬,半截路上打了一場,但發現我們不是以後,反而沒了戀戰之意,直接就過去了……這就是為什麽來的有些晚的緣故。”
“馮公的恩義是要記一筆的。”張行微笑來答。“王臣廓就算了。”
“王臣廓回去肯定要從恒山往最近的代郡做兼並,若是從這裏頭算,咱們要北上,怕是要跟一王二高撞上。”謝鳴鶴認真提醒。“代郡二高也態度曖昧,我來時去找過他們,他們沒吭聲,我們是從恒山出來的……”
“不隻是沒吭聲,也沒來清漳水這裏參加聯軍。”裹著一個披風坐起來的馬圍脫口而對。“就是仗著自己偏遠想保存實力,也有沒見識過風浪自以為是的意思。”
“夜郎自大……高郎自大……代郡自大。”張行嘟囔了一句什麽。
“不過,既然援軍到了,我們還要往北走嗎?”馬圍看向了張行。
“何意?”已經開始吃烤餅的謝鳴鶴抬起頭來,茫然不解。
“這邊可能有個機會逼降李定,或者從武安那裏逃回平原,但前提之一是援軍願意南下協助出兵。”崔肅臣告知道。
“這件事需要足夠戰力,也需要太原軍遠去,還需要一個絕對機巧時機聯絡魏公他們出兵呼應……”馬圍終於認真思考或者告知起了這件事情的可行性。
“後麵暫時不管,條件不行繼續往北走。”張行立即製止了對方。“先去見援兵……老謝,你覺得他們會答應南下助我們嗎?”
“不知道。”謝鳴鶴捏著烤餅,思索了一下,給出了一個頗顯無力的回複。“我跟他們也隻是剛剛認識數日,也隻知道他們答應過來做接應,其餘都沒做試探。”
“那就要當麵問了。”張行站起身來。“你問不如我問……我去還是讓他們來?”
“你去吧。”謝鳴鶴想了想,給出答複。“畢竟你舅舅在那裏,這裏先擺架子適得其反。”
張行想了一想,也隻好同意,卻又忍不住提醒:“到時候指給我看是哪個。”
“自然。”謝總管點了下頭,將烤餅匆匆吃完,便站起身來,要來帶路。
熟料,先站起來的張行心中微動,反而抬手攔住了對方:“對麵修為如何?”
“兩位帶頭的是成丹,北地三個戰團的頭領全都是凝丹。”謝鳴鶴脫口而出。“北地那裏確實修為上比中原腹地這裏精悍一些。”
“那我一個人去。”張行回頭掃過雄伯南與徐世英。“天王、徐大郎,天色將明,你們巡視一下部隊,我盡量快些回來。”
雄伯南正色提醒:“首席,你是幫內首席,還是小心為上,我跟著何妨?”
“無妨,哪有見自家舅舅還要提防的?”張行笑道。“天王有心,隔著這幾裏路注意下就是。”
雄伯南無奈,其餘人也都表情怪異,隻目送對方騰躍起來,向著北方滑去,卻又麵麵相覷起來……見舅舅不用提防自然是有道理的,但見舅舅認錯人怎麽辦?
一時間,幾乎所有人都醒了過來,無人再有心睡眠,便是之前一直微微起鼾的王懷績也睜開了眼睛,望著頭頂漸漸黯淡的雙月發呆。
灰白色的流光一起,不過四五裏路,張行便察覺到側前方某處冒起對應的寒冰真氣,也是毫不猶豫,往彼處落了下來。
一旦落地,便見到這個灘塗上幾處剛剛燃起的火堆旁站了許多人和戰馬,而且馬雖解鞍,人卻或鐵甲或皮甲披掛在身,神色嚴肅,儼然是在等人。
而見到張行落地,這些人也都表情各異,大部分人見到隻有一人,紛紛蹙眉,甚至有人明顯不耐,以至於周遭明顯嘈雜起來,隻有一個中年紅臉大漢,看著來人,表情微動。
張行掃過眾人,臉上微笑浮起,團團拱手:“在下鐵山衛張行,離家許久,迫不及待過來,卻居然不知道哪個是我舅舅?”
原本嘈雜的彈塗地立即鴉雀無聲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