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
七月盛夏,瓦藍瓦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河裏的水燙手,地裏的土冒煙。
早晨五點半左右,天色還蒙蒙亮,徐福貴和來順穿著長袖,戴著寬邊草帽,穿梭在玉米地中。
“今年的玉米長得可真高。”來順笑嗬嗬的說了句。
徐福貴點點頭,這些玉米普遍都是兩米高,兩人站在裏麵絲毫不起眼。
一邊說話,手上動作沒停,將泛黃的玉米一個個從玉米杆上剝下來,沒著急去掉包裹玉米的玉米葉,直接放進身後的背簍。
兩人動作麻利,不一會兒便將背簍裝滿,快速回家倒在院子裏,然後趕著時間去地裏繼續掰玉米。
他們兩天不亮就起來了,為的就是趁著早晨氣溫不高,早點兒把地裏的苞穀給運回來。
等太陽升高曬的痛的時候,就可以在家裏把苞穀葉去掉,扔在院子裏曬幹,曬幹後再脫莉。
兩人動作雖快,但太陽升高的時候,依舊隻掰了半畝地的樣子,饒是如此也在院子裏堆了不少玉米。
“福貴哥,來順,歇著吧,先把飯吃了。”劉翠萍麵帶笑容說都道。
徐福貴應了一聲,和來順走進茅草屋,擦去額頭的熱汗,洗了個冷水臉。
隨後直接把上身的衣服給脫掉,用冷水麻布好好擦了一番。
在玉米地裏幹活難受的很,身上一直發癢,加上汗水流淌,兩人早就想回來了。
劉翠萍把碗筷端上桌,徐福貴和來順立馬大口吃了起來。
劉翠萍嫁給來順差不多有大半個月的時間,剛來那兩天還比較拘束,後來逐漸習慣徐家的生活節奏,很快融入進去。
這姑娘不僅動作麻利,而且很喜歡笑,相處起來很快樂。
吃完早飯,兩人坐在屋簷下,點燃旱煙,有一口沒一口的抽了起來。
“貴叔,順叔。”一道清脆的聲音響起,陳運生的閨女陳大妞蹦蹦跳跳的走進院子。
徐福貴露出笑容,“大妞來了,吃了沒有。”
“吃過了。”
“進去找鳳霞玩吧。”
陳大妞走進茅草屋,沒一會兒,裏麵便傳來兩道清脆響亮的讀書聲,與外麵的鳥叫聲相呼應。
劉翠萍看了一眼屋裏,壓低聲音都愛:“家珍姐真厲害,我看那些先生教的都沒有她好。”
來順得意的晃晃腦袋,“那可不,以前小姐可是上過夜校的,差點兒還去省城讀書。”
抽完旱煙,徐福貴起身準備再去掰點兒玉米回來,等日上三竿太陽曬的時候,再坐著慢慢剝玉米葉。
不料,剛起身,一大群村裏人便湧進院子,一口一口的喊著福貴。
徐福貴看著他們,不解問道:“大家夥這是咋了?”
領頭的幾個人不好意思的說道:“福貴,聽說家珍在家裏教鳳霞和陳大妞讀書?”
徐福貴點點頭,指了指屋裏,“呐,現在就在讀呢,怎麽,你們要不要去學學?”
這些莊稼漢連忙擺手,“我們哪有讀書認字的命?”
“就是,不是我們想讀,是家裏的孩子,鬧騰著也要來讀書,這不是來問問,家珍能不能一起教了。”
徐福貴恍然的點點頭,有些為難道:“我去問問家珍吧。”
教兩個孩子不是啥大問題,但是教一群孩子就不一樣了,占據的時間精力很多。
而且他們屋子就那麽大,哪兒容得下那麽多人,他也不想讓家珍那麽勞累。
走進裏屋,和家珍說了這事兒,沒想到家珍很是高興的答應下來,“大家夥敢把孩子交給我,我就敢教。”
徐福貴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沒多說,笑著答應下來。
家珍笑盈盈的看著他,輕聲道:“福貴,我以前在城裏上夜校的時候,一直想當個先生。”
徐福貴眨眨眼睛,他倒是不知道家珍一直以來有這個想法。
於是他轉身走出茅草屋,“家珍說了,誰家娃娃想讀書,盡管來就是,每天上午學。”
這些莊稼人立馬興高采烈回去,不一會兒,便領著家裏的孩子來了。
不僅如此,這些莊稼人還帶著所謂的拜師禮!
有的是半塊臘肉,有的是十個雞蛋,有的是兩把粉條,有的是十斤糧食,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福貴,家珍,你們千萬別嫌棄,我們這也拿不出更好的東西了。”這些莊稼人有些慚愧的說道。
讀書在他們眼裏可不是件容易得事兒,他們也想把孩子送進城裏的學堂,可學堂的學費根本不是他們能想象的。
可孩子想讀書,他們也不好阻攔,得知家珍願意教自家孩子,自然想要表達自己的心意。
家珍大大方方收下這些拜師禮,“這些東西已經不少了,我又不是正兒八經的先生,能讓娃娃們認個字就不錯了。”
這些莊稼人咧著一口大黃牙,“能認字已經很了不得了。”
隨後,他們拎著自家孩子的衣裳,惡狠狠的說道:“以後跟著家珍好好學,要是敢不聽話,老子打斷你的狗腿。”
說完,又對家珍道:“要是娃娃們不聽話,伱使勁打,這些小兔崽子皮的很,不打不行。”
家珍哭笑不得的點點頭,走過去幫其中一個女娃娃整理一下衣裳,溫聲道:“娃娃們都很乖。”
莊稼漢們沒有多待,這段時間正是農忙的時候,把孩子留在這裏,便急匆匆的回家幹活去了。
家珍看著這些皮膚黝黑,發色枯黃,瘦的皮包骨,穿著破舊粗布衣裳的時候,心疼的招呼他們進屋。
不一會兒,郎朗的讀書聲從裏麵傳了出來,徐福貴好笑的搖搖頭,沒想到家珍還有當老師的天賦。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村裏其他人聽說家珍在教書後,紛紛把家裏的孩子送了過來,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拜師禮。
其他的不說,光是臘肉就有足足十斤!
由於人數太多,茅草屋裏擠不下,家珍幹脆把講台搬在院子裏,每日上午用心教這些孩子們認字讀書。
教具也很簡單,黑炭,木板,筆直的竹棍,加上家珍肚子裏的墨水,足以教授這些孩子.
(本章完)
七月盛夏,瓦藍瓦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河裏的水燙手,地裏的土冒煙。
早晨五點半左右,天色還蒙蒙亮,徐福貴和來順穿著長袖,戴著寬邊草帽,穿梭在玉米地中。
“今年的玉米長得可真高。”來順笑嗬嗬的說了句。
徐福貴點點頭,這些玉米普遍都是兩米高,兩人站在裏麵絲毫不起眼。
一邊說話,手上動作沒停,將泛黃的玉米一個個從玉米杆上剝下來,沒著急去掉包裹玉米的玉米葉,直接放進身後的背簍。
兩人動作麻利,不一會兒便將背簍裝滿,快速回家倒在院子裏,然後趕著時間去地裏繼續掰玉米。
他們兩天不亮就起來了,為的就是趁著早晨氣溫不高,早點兒把地裏的苞穀給運回來。
等太陽升高曬的痛的時候,就可以在家裏把苞穀葉去掉,扔在院子裏曬幹,曬幹後再脫莉。
兩人動作雖快,但太陽升高的時候,依舊隻掰了半畝地的樣子,饒是如此也在院子裏堆了不少玉米。
“福貴哥,來順,歇著吧,先把飯吃了。”劉翠萍麵帶笑容說都道。
徐福貴應了一聲,和來順走進茅草屋,擦去額頭的熱汗,洗了個冷水臉。
隨後直接把上身的衣服給脫掉,用冷水麻布好好擦了一番。
在玉米地裏幹活難受的很,身上一直發癢,加上汗水流淌,兩人早就想回來了。
劉翠萍把碗筷端上桌,徐福貴和來順立馬大口吃了起來。
劉翠萍嫁給來順差不多有大半個月的時間,剛來那兩天還比較拘束,後來逐漸習慣徐家的生活節奏,很快融入進去。
這姑娘不僅動作麻利,而且很喜歡笑,相處起來很快樂。
吃完早飯,兩人坐在屋簷下,點燃旱煙,有一口沒一口的抽了起來。
“貴叔,順叔。”一道清脆的聲音響起,陳運生的閨女陳大妞蹦蹦跳跳的走進院子。
徐福貴露出笑容,“大妞來了,吃了沒有。”
“吃過了。”
“進去找鳳霞玩吧。”
陳大妞走進茅草屋,沒一會兒,裏麵便傳來兩道清脆響亮的讀書聲,與外麵的鳥叫聲相呼應。
劉翠萍看了一眼屋裏,壓低聲音都愛:“家珍姐真厲害,我看那些先生教的都沒有她好。”
來順得意的晃晃腦袋,“那可不,以前小姐可是上過夜校的,差點兒還去省城讀書。”
抽完旱煙,徐福貴起身準備再去掰點兒玉米回來,等日上三竿太陽曬的時候,再坐著慢慢剝玉米葉。
不料,剛起身,一大群村裏人便湧進院子,一口一口的喊著福貴。
徐福貴看著他們,不解問道:“大家夥這是咋了?”
領頭的幾個人不好意思的說道:“福貴,聽說家珍在家裏教鳳霞和陳大妞讀書?”
徐福貴點點頭,指了指屋裏,“呐,現在就在讀呢,怎麽,你們要不要去學學?”
這些莊稼漢連忙擺手,“我們哪有讀書認字的命?”
“就是,不是我們想讀,是家裏的孩子,鬧騰著也要來讀書,這不是來問問,家珍能不能一起教了。”
徐福貴恍然的點點頭,有些為難道:“我去問問家珍吧。”
教兩個孩子不是啥大問題,但是教一群孩子就不一樣了,占據的時間精力很多。
而且他們屋子就那麽大,哪兒容得下那麽多人,他也不想讓家珍那麽勞累。
走進裏屋,和家珍說了這事兒,沒想到家珍很是高興的答應下來,“大家夥敢把孩子交給我,我就敢教。”
徐福貴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沒多說,笑著答應下來。
家珍笑盈盈的看著他,輕聲道:“福貴,我以前在城裏上夜校的時候,一直想當個先生。”
徐福貴眨眨眼睛,他倒是不知道家珍一直以來有這個想法。
於是他轉身走出茅草屋,“家珍說了,誰家娃娃想讀書,盡管來就是,每天上午學。”
這些莊稼人立馬興高采烈回去,不一會兒,便領著家裏的孩子來了。
不僅如此,這些莊稼人還帶著所謂的拜師禮!
有的是半塊臘肉,有的是十個雞蛋,有的是兩把粉條,有的是十斤糧食,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福貴,家珍,你們千萬別嫌棄,我們這也拿不出更好的東西了。”這些莊稼人有些慚愧的說道。
讀書在他們眼裏可不是件容易得事兒,他們也想把孩子送進城裏的學堂,可學堂的學費根本不是他們能想象的。
可孩子想讀書,他們也不好阻攔,得知家珍願意教自家孩子,自然想要表達自己的心意。
家珍大大方方收下這些拜師禮,“這些東西已經不少了,我又不是正兒八經的先生,能讓娃娃們認個字就不錯了。”
這些莊稼人咧著一口大黃牙,“能認字已經很了不得了。”
隨後,他們拎著自家孩子的衣裳,惡狠狠的說道:“以後跟著家珍好好學,要是敢不聽話,老子打斷你的狗腿。”
說完,又對家珍道:“要是娃娃們不聽話,伱使勁打,這些小兔崽子皮的很,不打不行。”
家珍哭笑不得的點點頭,走過去幫其中一個女娃娃整理一下衣裳,溫聲道:“娃娃們都很乖。”
莊稼漢們沒有多待,這段時間正是農忙的時候,把孩子留在這裏,便急匆匆的回家幹活去了。
家珍看著這些皮膚黝黑,發色枯黃,瘦的皮包骨,穿著破舊粗布衣裳的時候,心疼的招呼他們進屋。
不一會兒,郎朗的讀書聲從裏麵傳了出來,徐福貴好笑的搖搖頭,沒想到家珍還有當老師的天賦。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村裏其他人聽說家珍在教書後,紛紛把家裏的孩子送了過來,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拜師禮。
其他的不說,光是臘肉就有足足十斤!
由於人數太多,茅草屋裏擠不下,家珍幹脆把講台搬在院子裏,每日上午用心教這些孩子們認字讀書。
教具也很簡單,黑炭,木板,筆直的竹棍,加上家珍肚子裏的墨水,足以教授這些孩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