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那次西遊劇組再聚首,都是在央視的很多領導,還有當初劇組的同仁多方斡旋之下,才組織起來的。


    現在才過去幾年的時間,又來再來一次,顧北還真有點兒的耐心楊婕導演不肯給他這個麵子。


    關於楊導和師徒四人的矛盾,其實也都是些陳年舊賬。


    西遊劇組可不像紅樓劇組那麽和諧。


    畢竟的主要演員那個時候的年紀都還不大,從小養成的習慣,讓他們對於“聽領導話”這件事上,沒有任何抵觸。


    可就不一樣了,進組之前,雖然很多人都沒拍過電視劇,但是在各自的戲劇團,話劇團,大多都是台柱子,而且年齡偏大,有自己的想法。


    特別在央視版前幾集播出,迅速走紅之後,讓劇中的演員們名氣也跟著大漲,在當時,也許是楊婕導演與一眾演員的藝術追求不一樣,雙方便產生了矛盾。


    作為新中國第一代導演,藝術在楊導的心中,往往大於經濟利益,而一些演員的價值觀卻不同,在走紅後,劇中的一些演員就開始奔走各地,賺取錢財,獲得利益。


    在當時,還沒拍完,劇中的主演張金萊,馬德樺,閆淮禮等人,就在各地進行商演。


    對此,身為導演的楊婕自然很是氣憤,隨即批評了麾下的演員們,可這也在他們心中埋下不滿的種子。


    最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師徒四人最後竟然向當時的央視台長王峰告狀,由於王峰早就因為一些事,和楊婕發生過矛盾,差點兒直接解散了劇組。


    後來,這一消息被公開了之後,在國內也引發了熱議,這一事件也被稱之為“走穴事件”。


    楊婕導演甚至在媒體的一次采訪中提到這件事,說道:“在拍攝完的後十年間,都沒有在看過這部戲。”


    而其中的細節,在楊婕導演後來的自傳中就有提到過。


    作為全程跟組的顧北,這一世也曾親眼見證過,當時在拍攝排練期間,師徒四人經常找各種理由請假,最後竟然被發現在其他地方進行商演。


    楊婕導演在知道消息後,也是異常氣憤,怒道:“劇組人員經費不夠,都在啃饅頭,吃鹹菜等你們,你們竟然做出這種事。”


    不光楊婕導演,就是顧北也非常生氣,這也是為什麽殺青多年之後,他作為一家影視公司的老板,卻從來沒和師徒四人合作過的原因。


    帶火了師徒四人,而師徒四人卻用這種方式來回報楊婕導演的辛苦付出。


    顧北作為楊導的親信,怎麽能不生氣。


    當時就連主題曲的演唱者蔣大偉老師也曾站出來替楊婕導演鳴不平,稱師徒四人這樣的行為實在不應該。


    因為,如果沒有楊婕導演的果敢和堅毅,以及過人的才華,又怎能成就這一段不朽的佳話呢?


    沒有,又何談師徒四人。


    前世,雙方化解這段矛盾的契機是在1994年,為了能夠繼續將剩下的故事拍出來,師徒四人親自到楊婕導演家中為了“走穴事件”向楊導道歉。


    而為了完成當年的願望,楊婕導演也決定放下過往恩怨,踏踏實實的將接下來的故事講完。


    不過這一世,因為顧北在最後時刻的注資,讓全劇得以順利完成,自然也就沒有了多年以後再拍續集的事。


    雙方的矛盾也一直延續了下去。


    上次是因為各方說和,楊婕導演才勉強同意出席了西遊劇組再聚首的活動。


    但是,當時顧北就看出來了,楊婕導演依然沒有放下心中的芥蒂。


    其實,後來想想,顧北倒是也能理解師徒四人的想法,畢竟,那個時候大家夥辛辛苦苦的拍戲,可賺的錢實在是太少了。


    從1982年開拍,一共拍了6年,累計投入了600多萬資金,劇組預算基本上都砸在戲上了,可以說一直到現在,的五毛特效仍可甩很多電影幾十條街。


    演員的片酬低,劇組的工作人員賺得更少。


    那個時候,顧北每個月都要協助製片主任關小穎發工資,大部分劇組工作人員的工資都在50到100元左右。


    相對來說帶“師”字的技術人員。工資都在80到100元左右,技術工種掙得多是正常現象。


    其中工資最高的是負責人物造型設計的王喜忠老師,每個月150塊錢,他在全國這個領域都是頂級大師,拿最高工資也是理所應當。


    顧北在劇組的幹的是現場統籌和導演助理,但劇組並沒有明確安排這個職務,所以掛的是美術助理的職位,一個月50塊錢。


    說起來也不算很低,因為1982年時,城鎮職工年平均工資在798元左右,月收入相當於66元。


    也就是說,劇組的平均工資和全國城鎮職工平均工資也是相差無幾的。


    另外,這個隻是工資,劇組常年在外地拍攝,還會有一些補助和津貼,以及夜班費等其他收入。


    而師徒四人和顧北他們不一樣,因為進組之前都有各自的正式單位,關係屬於借調,當時張金萊的工作單位是浙江昆劇團,馬德樺的單位是北方昆曲劇院,閆淮禮是京城人藝,許少華則是山東話劇團。


    也就是說,他們在拿稿費同時,在原單位還會有一份工資,並非後來網上一些新聞裏說的那樣,六年就隻掙了兩千塊一樣。


    應該說他們的片酬有兩千多塊,其收入還要包括所在單位的工資。


    劇組除了主要演員和班底演員之外,其他演員都是臨時借用來的,他們的收入也屬於片酬性質,原則上最低30元一集,最高90元一集,本來是不超過主演的,但也出現過意外情況,導致個別演員一集稿費收入達到500元,是孫悟空的好幾倍。


    這個意外的角色就是白龍馬,飾演白龍馬的演員有兩位,一位是演了三集小白龍的王伯昭,另外一位是在裏演了一集小白龍化身的任文堅,他們倆也正好成為劇組裏片酬最多的和最少的兩個演員。


    王伯昭片酬高,是因為他當時想獅子大開口,把負責跟他洽談的製片主任給嚇走,沒想到對方居然答應了,但是要求他打死都不能說出去,包括楊婕導演在內的其他劇組人員都不知情,直到前幾年西遊劇組再聚首的時候,王伯昭才吐露真相。


    王伯昭一共拍了三集,收到了三集片酬,一共1500元,但是觀眾隻看到他在和裏出現過,其他劇集裏並沒有看到他,這是怎麽回事?


    那是因為王伯昭還有一集的鏡頭拍完了,但是後來沒用上,但拍了就是拍了,還是拿到了那一集的500元。


    而在一集中,本來王伯昭也是應該出場的,但當時他人在老美,於是楊婕導演急中生智,讓白龍馬嚼著草料替他演了,當時楊導都不知道,她這個急中生智,還給劇組省了500塊錢。


    白龍馬變身成的侍女,飾演者是雲南當地一位街道辦的會計任文堅,她是武校出身,有功夫。


    任文堅在劇組呆了六天,拍了一場戲,最後拿了30元片酬,這份片酬相當於她當年一個月的工資。


    同樣飾演白龍馬,一個一集30元,一個一集500元,天差地別。


    從開機到殺青,前前後後一共花了六百多萬,而工資、片酬和補助等各項人員支出,卻隻占了其中一個很小的部分,那錢都花哪兒了呢?


    一個是差旅費用,整個劇組跑遍全國大多數省份,跨越六年時間完成拍攝,這其中交通和住宿等費用就不是一個小數。


    當然,後來也證明,花這些錢帶來的藝術效果和經濟效益都是相當大的。


    當初劇組在籌備的時候,楊婕導演就定下了要拍攝實景,一方麵讓場景更逼真,另一方麵也宣傳了全國各地的美景,到現在還有很多景區特意標出“取景地”來作為吸引遊客的噱頭呢。


    另一個就是製作費用,主要是服化道方麵,舉一個例子,像那一集為了拍大火,專門製作了一套寺院模型,花了3000多塊。


    還有小白龍的真身,那條硬邦邦的木頭龍也花了劇組900多塊錢,本來人家開價1500的,被顧北和李誠儒磨嘰半天,才還價到了900。


    可以說,86版的錢,還是花在了真正該花的地方,對比之下,現在的影視劇一半以上預算都給演員發片酬,花在製作上麵的還剩幾個錢。


    歸根結底,當年師徒四人的做法,確實欠妥,大家都在努力為了拍好而努力,並且做出犧牲的時候,他們卻借著帶來的名氣去賺錢。


    可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都是從苦日子過來的,一下子名氣暴漲,能借著名氣去賺錢了,誰又能擋得住這種誘惑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1981:從西遊記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慎思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慎思量並收藏華娛1981:從西遊記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