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生女
江南四時春(強娶記) 作者:海底魚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軒王是恒帝最心愛的兒子。
趙翼看了很滿意, 朋城同知家的千金小姐,家世好,又有才有貌,而且王爺還對人家有意……
趙翼越想越美, 樂顛顛的直奔書房,向王爺報喜去了。
“這是屬下派人打探的消息, 請王爺過目。”
軒王見趙翼滿麵喜色,疑惑的將紙張接了過去:“什麽消息?”
“是關於江南第一美女的消息。”
聽了趙翼的話, 軒王臉色微變, 但很快又恢複了正常。
軒王淡漠的將三頁紙展開,看了片刻,遞還給趙翼,淡淡的說道:“好了,我知道了。”
“那屬下告退。”見王爺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趙翼無奈, 深施一禮,就要離開。
“趙翼”, 軒王突然出聲:“以後不許你再擅作主張, 去調查人家小姑娘的事了,本王要以大業為重, 不想沉迷於兒女私情。”
趙翼心下一驚,不想王爺對美色不喜到如此地步, 他隻能跪下請罪:“屬下知錯, 保證今後不會再犯。”
出了王爺的書房, 趙翼不禁長長歎了口氣。
這男女之間的事兒,要是王爺自己不想,別人誰急都沒用。看來這事指定沒戲了。
哎,自己也算盡心盡力了,無奈自家王爺就是不開竅,白白錯過了這麽好的一位姑娘。
真是可惜了了!
***
京中的大事進展順利。
早在幾年前,夏璟軒就派人盯著劉氏的動向,搜集他們貪贓枉法的證據。證人證物在手,先前之所以隱忍不發,就是在等一個契機,尋找一個合適的時間點。
歪打正著,此次安榮之行撕開一個口子,再由德高望重的老太師出麵,痛恨腐敗的清流突然發難,將劉氏的罪行公之於眾,與劉家有過節的朝臣再推波助瀾,劉氏的中堅力量折損過半。
臘月十七,皇帝的聖旨下,劉興被定了三條大罪,條條足以致命,隻等來年春天問斬。
一同被定罪的朝中大員還有內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吏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郎、戶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禮部左侍郎,被牽連到的小官小吏更多,大都是劉家一係。
劉氏這次受到重創,是他們自己都始料不及的。
多年的獨斷專行讓右相劉澤變得狂妄自大,一朝得勢、雞犬升天的劉家被富貴迷花了眼,開始肆無忌憚的把持朝政、貪贓枉法、魚肉百姓。姚睿的隱退讓他們麻痹大意,軒王的離京更讓他們放鬆警惕,最後被他們瞧不起的清流給了致命一擊。
盛元國的風向變了。
劉家搖搖欲墜。
安榮這邊,軒王和外祖父、兩位舅舅在商量安榮城的官員任職。
來這兒十四年,外祖父一直掌握著江南五城的戍軍,對武將的情況了如指掌,很快敲定了武官的位次。但文官空出的更多,幾個人忙了整整一日,還定不下最後的方案。
陪著軒王翻了一整天的卷宗,三舅舅秦南早就不耐煩了。他把手裏的卷宗往台子上一扔。
“累死老子了,秦家一門武將,最看不慣文人那一套,咱們啥時候和那些彎彎繞繞的文官打過交道。”
秦西也附和道:“是啊,前三任的安榮知府都是劉家的人,和咱們不對盤,府衙的人咱們也摸不清底細啊!”
夏璟軒翻開手中的名冊:“外公和舅舅們放心,這冊子上的,都不是劉家的人。就連平時走的近的,孩兒都剔除在外。上麵記載的,都是可信之人。”
秦西點點頭,“那就好。隻是我們幾個,對這些人並不了解,光看紙麵上的東西,還是一頭霧水啊!不過璟軒,我這兒倒是有個人可用,他對安榮府衙上下都了解得門清。”
“不知二舅舅說的是誰?”
“是我家大兒媳的娘家弟弟,不到十九歲,名叫程博然。十四歲那年奪得五城的解元,名動江南。本是狀元之才,無奈程家不許子孫科舉入仕,隻得放棄入京科考,在安榮任個學正。”
夏璟軒二舅舅的長子秦澤明,在秦家孫輩中行二。軒王早就聽說他的姻緣很美滿,妻子出自江南名門,容貌出眾,性情也極柔。
秦澤明對妻子十分喜愛,成婚幾年還是柔情蜜意。
美中不足便是二人還沒有子嗣,但秦澤明卻不甚在意,也不動納妾的念頭,還時常勸慰心懷忐忑的妻子。
學正是個管理考政的八品,雖然官職在府衙,但他平素辦公的地兒卻在城南書院,軒王還沒見過程博然這個人。
“二表兄的妻弟竟有這麽好的學問,不科舉為官,真是可惜了。” 夏璟軒感慨道。
“誰說不是呢?不過程家這麽做,自有其緣由。隻是此事說來話長,璟軒如果想聽,我倒是願意講上一講。”
“哦,舅父請講,軒兒願聞其詳。”
二舅舅秦西素來話少,夏璟軒還沒見過他大擺龍門陣的樣子,倒是對他要講的故事有了幾分好奇。
秦西沉吟片刻,便講了起來。
“程家祖籍江南,世代書香門第。前朝時,曾出過一任宰相。也正是這個宰相野心太大,幫著當時的太子謀反,終遭慘敗。程相和程家做官的人都被皇帝誅殺,程家那時險些就被滅了門。
後來程家的主枝輾轉逃回江南,堅持詩書傳家,修養生息了上百年,才重新興旺發達起來。
後來朝代更迭、江山易主,宏帝推翻前朝,建立盛元。
本來以程家的家學,不少子孫可以科舉入仕,但是當時的程家家主卻堅決不許,以當年程相做例子,對兒孫講盛久必衰、物極必反的道理。
程家子孫聽從祖訓,放棄仕途,世代以經商為生。程家仁義守信,樂善好施,做生意口碑極好,倒是積累了不小的財富。”
老侯爺對外孫說道:“程家世代都占據著江南文壇領袖的位子,備受江南文人得推崇。當年你爺爺恒帝還專程派人過來,請他們家出山,人家都不肯。”
秦西點頭稱是:“程博然的父親也是學問大家,膝下一兒一女。兒子程博然,從小被譽為神童,是五城出了名的才子。
小神童十四歲那年,瞞著家裏,參加五城的會考,一舉奪魁,名聲大震,就連剛來安榮不久的前任知府何彤,對這個小小少年都另眼看待,任命他做了安榮的學正。”
軒王讚歎道:“那麽小便獨占鼇頭,還真是了不得!沒想到何彤那人,這事上還挺有眼力。”
老侯爺聽了哈哈大笑:“我就喜歡程家孩子有骨氣的勁兒,不屑於攀附權貴,一直都沒投靠劉家,任職四年多,官位一直都停滯不前,到如今還是個學正。”
三舅舅秦南也說:“那孩子,真的不錯,也沒娶妻納妾,阿爹,我倒想把咱們雪兒許給他呢!”
老侯爺瞪了小兒子一眼:“雪兒才多大,我那寶貝孫女,我可要多留個幾年!”
秦西也笑了,接著往下講。
“程博然除了學問好,還有一點過人之處,便是識人精準。
他任學正這些年,興建免費義學,幫扶有德有才的學子,即便對方出身低微,他也真心相交,後來這些人也爭氣,多個領域各有建樹,所以眾人又稱程博然為伯樂,少有看走眼的時候。
原本族裏對程博然來府衙任職不滿,後來見他主要精力都放在學問上,並不摻和官場的其它,也就默許了……”
聽二舅舅講完,夏璟軒笑了笑,“二舅舅的故事果然精彩。”
“主要是程家的事兒精彩,經曆了大起大落、生生死死,經過上百年的蟄伏,全族上下,都能不受功名利祿誘惑,隻一心研究學問,並能一直引領江南文壇,也算是個奇跡了。
江南文人注重氣節、崇尚風骨,程家的故事,幾乎都要被當作傳奇來講了。這些年我聽得多了,便也記住了幾分。” 秦西謙遜的說道。
老侯爺也是滿眼的歎服:“就是就是,軒兒,別看外公我是個武將,最看不慣文人的做派,但文人裏,我就服他們程家。”
“看來程博然的確是個人物,我這正缺一個公正耿直、知人善任的人幫我,還望外公和舅舅為我引薦。”
“璟軒放心,博然那孩子每逢過年,都會到你二哥二嫂那拜會。今年我會早早叮囑你二哥,讓他安排你們見麵。那孩子長相俊美,溫文爾雅,但骨子裏卻有著文人的傲氣,他家又有祖訓在,能不能說服他幫你,還真是……”
想到程家當年的慘烈和軒王狠厲的名聲,秦西話到嘴邊,欲言又止。
“孩兒明白,我會盡力爭取。”
軒王是個聰明人,不需要把話說得太直白……
昨晚抓來的殺手被關進地牢,初五帶人連審了一夜。
聽說王爺回來,初五趕緊稟告:“回稟王爺,姓張的男子是歃血盟江南分舵的舵主,他是兩日前,接到總舵飛鴿傳書,得了任務和王爺的小像,安排的刺殺。他隻知道有人花重金買王爺的命,但雇主是誰,這邊的人並不知情。”
這結果和自己預想的也差不多,軒王點點頭:“看來幕後之人十分謹慎。初五,你帶人去總舵,抓住他們的盟主,問出幕後主使。”
處理完歃血盟的事,京城那邊又傳來消息,就在前天夜裏,大皇子夏璟坤的正妃歿了。
大皇子妃馮氏,出身盛元的名門望族,是開國功臣馮閣老的重孫女,父親是前任戶部尚書,沒少為劉家斂財,因貪汙枉法被定了死罪,春末便會問斬。
馮氏剛滿二十,也沒聽說有什麽舊疾,怎麽說歿就歿了。
據京中傳來的消息,新任馮家家主並不買大皇子的帳,難道大皇子因此生出怨恨,就下了狠手?
隻是可憐了馮氏,嫁給夏璟坤四年,盡心盡力的替他掌管內宅,還誕下嫡長子。馮氏的父親又鞍前馬後了這麽多年,夏璟坤這樣做,有些過於涼薄了。
趙翼看了很滿意, 朋城同知家的千金小姐,家世好,又有才有貌,而且王爺還對人家有意……
趙翼越想越美, 樂顛顛的直奔書房,向王爺報喜去了。
“這是屬下派人打探的消息, 請王爺過目。”
軒王見趙翼滿麵喜色,疑惑的將紙張接了過去:“什麽消息?”
“是關於江南第一美女的消息。”
聽了趙翼的話, 軒王臉色微變, 但很快又恢複了正常。
軒王淡漠的將三頁紙展開,看了片刻,遞還給趙翼,淡淡的說道:“好了,我知道了。”
“那屬下告退。”見王爺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趙翼無奈, 深施一禮,就要離開。
“趙翼”, 軒王突然出聲:“以後不許你再擅作主張, 去調查人家小姑娘的事了,本王要以大業為重, 不想沉迷於兒女私情。”
趙翼心下一驚,不想王爺對美色不喜到如此地步, 他隻能跪下請罪:“屬下知錯, 保證今後不會再犯。”
出了王爺的書房, 趙翼不禁長長歎了口氣。
這男女之間的事兒,要是王爺自己不想,別人誰急都沒用。看來這事指定沒戲了。
哎,自己也算盡心盡力了,無奈自家王爺就是不開竅,白白錯過了這麽好的一位姑娘。
真是可惜了了!
***
京中的大事進展順利。
早在幾年前,夏璟軒就派人盯著劉氏的動向,搜集他們貪贓枉法的證據。證人證物在手,先前之所以隱忍不發,就是在等一個契機,尋找一個合適的時間點。
歪打正著,此次安榮之行撕開一個口子,再由德高望重的老太師出麵,痛恨腐敗的清流突然發難,將劉氏的罪行公之於眾,與劉家有過節的朝臣再推波助瀾,劉氏的中堅力量折損過半。
臘月十七,皇帝的聖旨下,劉興被定了三條大罪,條條足以致命,隻等來年春天問斬。
一同被定罪的朝中大員還有內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吏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郎、戶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禮部左侍郎,被牽連到的小官小吏更多,大都是劉家一係。
劉氏這次受到重創,是他們自己都始料不及的。
多年的獨斷專行讓右相劉澤變得狂妄自大,一朝得勢、雞犬升天的劉家被富貴迷花了眼,開始肆無忌憚的把持朝政、貪贓枉法、魚肉百姓。姚睿的隱退讓他們麻痹大意,軒王的離京更讓他們放鬆警惕,最後被他們瞧不起的清流給了致命一擊。
盛元國的風向變了。
劉家搖搖欲墜。
安榮這邊,軒王和外祖父、兩位舅舅在商量安榮城的官員任職。
來這兒十四年,外祖父一直掌握著江南五城的戍軍,對武將的情況了如指掌,很快敲定了武官的位次。但文官空出的更多,幾個人忙了整整一日,還定不下最後的方案。
陪著軒王翻了一整天的卷宗,三舅舅秦南早就不耐煩了。他把手裏的卷宗往台子上一扔。
“累死老子了,秦家一門武將,最看不慣文人那一套,咱們啥時候和那些彎彎繞繞的文官打過交道。”
秦西也附和道:“是啊,前三任的安榮知府都是劉家的人,和咱們不對盤,府衙的人咱們也摸不清底細啊!”
夏璟軒翻開手中的名冊:“外公和舅舅們放心,這冊子上的,都不是劉家的人。就連平時走的近的,孩兒都剔除在外。上麵記載的,都是可信之人。”
秦西點點頭,“那就好。隻是我們幾個,對這些人並不了解,光看紙麵上的東西,還是一頭霧水啊!不過璟軒,我這兒倒是有個人可用,他對安榮府衙上下都了解得門清。”
“不知二舅舅說的是誰?”
“是我家大兒媳的娘家弟弟,不到十九歲,名叫程博然。十四歲那年奪得五城的解元,名動江南。本是狀元之才,無奈程家不許子孫科舉入仕,隻得放棄入京科考,在安榮任個學正。”
夏璟軒二舅舅的長子秦澤明,在秦家孫輩中行二。軒王早就聽說他的姻緣很美滿,妻子出自江南名門,容貌出眾,性情也極柔。
秦澤明對妻子十分喜愛,成婚幾年還是柔情蜜意。
美中不足便是二人還沒有子嗣,但秦澤明卻不甚在意,也不動納妾的念頭,還時常勸慰心懷忐忑的妻子。
學正是個管理考政的八品,雖然官職在府衙,但他平素辦公的地兒卻在城南書院,軒王還沒見過程博然這個人。
“二表兄的妻弟竟有這麽好的學問,不科舉為官,真是可惜了。” 夏璟軒感慨道。
“誰說不是呢?不過程家這麽做,自有其緣由。隻是此事說來話長,璟軒如果想聽,我倒是願意講上一講。”
“哦,舅父請講,軒兒願聞其詳。”
二舅舅秦西素來話少,夏璟軒還沒見過他大擺龍門陣的樣子,倒是對他要講的故事有了幾分好奇。
秦西沉吟片刻,便講了起來。
“程家祖籍江南,世代書香門第。前朝時,曾出過一任宰相。也正是這個宰相野心太大,幫著當時的太子謀反,終遭慘敗。程相和程家做官的人都被皇帝誅殺,程家那時險些就被滅了門。
後來程家的主枝輾轉逃回江南,堅持詩書傳家,修養生息了上百年,才重新興旺發達起來。
後來朝代更迭、江山易主,宏帝推翻前朝,建立盛元。
本來以程家的家學,不少子孫可以科舉入仕,但是當時的程家家主卻堅決不許,以當年程相做例子,對兒孫講盛久必衰、物極必反的道理。
程家子孫聽從祖訓,放棄仕途,世代以經商為生。程家仁義守信,樂善好施,做生意口碑極好,倒是積累了不小的財富。”
老侯爺對外孫說道:“程家世代都占據著江南文壇領袖的位子,備受江南文人得推崇。當年你爺爺恒帝還專程派人過來,請他們家出山,人家都不肯。”
秦西點頭稱是:“程博然的父親也是學問大家,膝下一兒一女。兒子程博然,從小被譽為神童,是五城出了名的才子。
小神童十四歲那年,瞞著家裏,參加五城的會考,一舉奪魁,名聲大震,就連剛來安榮不久的前任知府何彤,對這個小小少年都另眼看待,任命他做了安榮的學正。”
軒王讚歎道:“那麽小便獨占鼇頭,還真是了不得!沒想到何彤那人,這事上還挺有眼力。”
老侯爺聽了哈哈大笑:“我就喜歡程家孩子有骨氣的勁兒,不屑於攀附權貴,一直都沒投靠劉家,任職四年多,官位一直都停滯不前,到如今還是個學正。”
三舅舅秦南也說:“那孩子,真的不錯,也沒娶妻納妾,阿爹,我倒想把咱們雪兒許給他呢!”
老侯爺瞪了小兒子一眼:“雪兒才多大,我那寶貝孫女,我可要多留個幾年!”
秦西也笑了,接著往下講。
“程博然除了學問好,還有一點過人之處,便是識人精準。
他任學正這些年,興建免費義學,幫扶有德有才的學子,即便對方出身低微,他也真心相交,後來這些人也爭氣,多個領域各有建樹,所以眾人又稱程博然為伯樂,少有看走眼的時候。
原本族裏對程博然來府衙任職不滿,後來見他主要精力都放在學問上,並不摻和官場的其它,也就默許了……”
聽二舅舅講完,夏璟軒笑了笑,“二舅舅的故事果然精彩。”
“主要是程家的事兒精彩,經曆了大起大落、生生死死,經過上百年的蟄伏,全族上下,都能不受功名利祿誘惑,隻一心研究學問,並能一直引領江南文壇,也算是個奇跡了。
江南文人注重氣節、崇尚風骨,程家的故事,幾乎都要被當作傳奇來講了。這些年我聽得多了,便也記住了幾分。” 秦西謙遜的說道。
老侯爺也是滿眼的歎服:“就是就是,軒兒,別看外公我是個武將,最看不慣文人的做派,但文人裏,我就服他們程家。”
“看來程博然的確是個人物,我這正缺一個公正耿直、知人善任的人幫我,還望外公和舅舅為我引薦。”
“璟軒放心,博然那孩子每逢過年,都會到你二哥二嫂那拜會。今年我會早早叮囑你二哥,讓他安排你們見麵。那孩子長相俊美,溫文爾雅,但骨子裏卻有著文人的傲氣,他家又有祖訓在,能不能說服他幫你,還真是……”
想到程家當年的慘烈和軒王狠厲的名聲,秦西話到嘴邊,欲言又止。
“孩兒明白,我會盡力爭取。”
軒王是個聰明人,不需要把話說得太直白……
昨晚抓來的殺手被關進地牢,初五帶人連審了一夜。
聽說王爺回來,初五趕緊稟告:“回稟王爺,姓張的男子是歃血盟江南分舵的舵主,他是兩日前,接到總舵飛鴿傳書,得了任務和王爺的小像,安排的刺殺。他隻知道有人花重金買王爺的命,但雇主是誰,這邊的人並不知情。”
這結果和自己預想的也差不多,軒王點點頭:“看來幕後之人十分謹慎。初五,你帶人去總舵,抓住他們的盟主,問出幕後主使。”
處理完歃血盟的事,京城那邊又傳來消息,就在前天夜裏,大皇子夏璟坤的正妃歿了。
大皇子妃馮氏,出身盛元的名門望族,是開國功臣馮閣老的重孫女,父親是前任戶部尚書,沒少為劉家斂財,因貪汙枉法被定了死罪,春末便會問斬。
馮氏剛滿二十,也沒聽說有什麽舊疾,怎麽說歿就歿了。
據京中傳來的消息,新任馮家家主並不買大皇子的帳,難道大皇子因此生出怨恨,就下了狠手?
隻是可憐了馮氏,嫁給夏璟坤四年,盡心盡力的替他掌管內宅,還誕下嫡長子。馮氏的父親又鞍前馬後了這麽多年,夏璟坤這樣做,有些過於涼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