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韓菼在康熙十二年的狀元卷,破題當然厲害,我隻是恰逢其會記住了韓菼對這句話的破題,應用在這次考試上了。”
白貴沒有自得,對周元解釋道。
“……”周元。
他的表情迅速變化,想不到他竟然是輸給了狀元卷,這也輸得不冤啊。可恍惚間,他立刻就驚醒了,這真的是湊巧嗎。
“該不會你背完了《大題三萬選》吧?”
他露出吃驚的神色,看待白貴簡直就像是看待一個非人。
滿臉都寫著喪心病狂四個大字。
在光緒年間,滬市同文書局出版了《大題三萬選》、《小題文府》、《小題文府續集》等清代科舉考試必備範文,書中依照四書分為《大學》、《中庸》、《上論》、《下論》、《上孟》、《下孟》六大類,下分大題和小題。
每個不同的命題收錄有多個坐著不同風格的範文(應試文),“題式多門,一門必備數題”軍威名家作解,對試題多角度進行論述。
周元知道白貴在進入書院一兩日後,就在書院的書屋借走了一卷《大題三萬選》。
“背了大概十之三四吧,還有其他卷的沒有背,昨日先生出題恰巧碰到了,所以以此破題,有些取巧……”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org">xiaoshuting.org</a>
白貴沒有掩飾,大大方方的承認了。
這些《小題文府》之類的科考文,就最適合他這種記性好的神童,隻需背誦完了,破題有如神助,而一旦破題完成,之後的內容就簡單多了,沿著破題的論點,以聖人口吻闡述,怎麽也落不到下乘去……
但這樣做出來的文章鳳頭鼠尾,雖不至於罷卷,但考官看下去,卻也如吃蒼蠅一樣惡心,名次不會高到哪裏去。
因此這些技巧也隻是輔助而已。
但也能應急!
縣試的水準能高到哪裏去,通過縣試之後,之後的府試和院試,也能繼續提高。
“哎,你這是……”
此刻,周元承認他是有一些嫉妒了,這般的好記性,再配上日以繼夜的努力,白貴不上榜,他都不信。
很快,學堂內,人影稀疏。
隻有白貴還在奮筆疾書。
這時已經是午課下了,大多數學生都前去膳堂用餐。
他此刻拿著一本《中庸》的注釋書,是學堂內生員自己做的筆記,書冊扉頁上寫著“王儒欽”三個楷體小字,正是先前在宣講聖諭廣訓時率先借給他們書冊的生員。
他按照榜次先後,分別向這些生員借書,觀看他們的注釋見解。
因他們四人和朱先生關係匪淺,儒家有好學之風,他們對經義也早就是慣熟的,不缺那一時半會的時間,所以借書一事,諸生欣然,並樂意給他們講解自己的見解。
每次奮筆疾書,將這些單列成行,互相映照。
初次抄寫效果不大,但等到了三四次後,他對經書的理解就已經非是周元所能媲美的,周元隻看到了他寫八股的破題,但沒有看到他對經學的精進。
起先他還勸過周元等人,周元他們也隨之照辦,但可惜沒有他這麽變態的記憶力,也就慢慢荒廢,認為不如和朱先生學習來的進步大,他們這樣做是在浪費時間……
一日他可抄上兩人對經書的見解,而且速度越來越快,畢竟一些對經義的闡發是重複的,見解是相通的,他隻擇其善者而從之。
“王師兄是榜次第七,再抄上其他六人的,就算完成了這一階段的任務。”
許久,鬆筆。
白貴揉了揉酸痛的手掌和手指頭,就走到外邊準備呼吸些新鮮空氣。
剛走到門口,就遇到從膳堂回來的三人。
“抄完了?”
鹿兆鵬遞給白貴幾個包子。
菘菜肉餡的,滴了幾滴香油,吃起來香味彌漫。
“你們今個怎麽沒有在後宅吃飯?”
白貴咬了一口,吃出這不是師娘朱白氏的手藝,細看一下,包子皮的做法和往日迥異,雖然挺香,但他還是有些疑惑。
之所以他們不前往書院開設的膳房,則是因為白鹿書院是官辦縣學,裏麵的膳夫和吃食都是由學田供給,以及滋水縣撥款。
他們前去吃,有占人便宜,和毀譽朱先生的嫌疑。
避嫌,所以不去!
宋朝有三次興學,分別是仁宗朝的慶曆興學,由範仲淹主持;神宗朝的熙寧興學,由王安石主持;徽宗時的崇寧興學,由蔡京主持。在王安石主持的熙寧興學中,開創了學田製度,朝廷專門為地方官學撥充學田,以此供養地方官學的財政支出,這個學田製度也被後世沿用下來。
因此一旦他們前去膳房用餐,有假公濟私的嫌疑。
另外的八名學實學的學生,則無須擔心此事,在洋務運動中,就已經明令各地開辦實學,由朝廷和地方供給。
“今天來了四個道士,兩個大的,兩個小的,師娘正在招待他們,所以給了額們錢,讓去膳房買些吃的。”
白孝文吞了口肉包,邊吃邊說道。
“說起來也是奇怪,這四個道士的打扮不一樣,我能認識兩個人應該是全真的,從終南山下來的,另外兩個人是南方來的……”
鹿兆鵬皺眉,回想起剛才撞見的四個道人。
滋水縣毗鄰終南山,終南山是道家祖庭。關中的道家聖地數不勝數,戶縣的重陽宮,西安長樂坊的萬壽八仙宮,周至的樓觀台,長安的金仙觀,華山的玉泉院、安康的紫陽真人宮……
甚至滋水縣城裏麵就有一座白雲觀。
“那是混元巾和九梁巾。”
“額去西安府的時候,聽人講過,咱們北方這是全真道,南方那是正一道,正一能娶親哩,你說他們能娶親,還修什麽道?”
周元挑了挑眉,說道。
比起全真來看,正一道的道士在他認知裏,有些不像道士該有的模樣。
“正一道創派人是張良的八世孫張道陵,源遠流長,比咱們這的全真還要早些時間。”
白貴按照記憶回答,他在後世接觸的信息麵可比周元多多了。
“你說他們修道,能長生嗎?”
白貴好奇詢問道。
他在白鹿鎮上聽到西太後要來關中營建陵寢,而且是甘田鎮,就好奇的不行。難道這世間真有道術流傳不行。
“貴哥兒,怎麽可能有長生?”
王儒欽笑著走了過來,他氣度斐然,充滿著一股儒雅味道,“我也去過白雲觀詢問過觀中的道長,道長說修道能延壽,長生是不可能的。”
白貴沒有自得,對周元解釋道。
“……”周元。
他的表情迅速變化,想不到他竟然是輸給了狀元卷,這也輸得不冤啊。可恍惚間,他立刻就驚醒了,這真的是湊巧嗎。
“該不會你背完了《大題三萬選》吧?”
他露出吃驚的神色,看待白貴簡直就像是看待一個非人。
滿臉都寫著喪心病狂四個大字。
在光緒年間,滬市同文書局出版了《大題三萬選》、《小題文府》、《小題文府續集》等清代科舉考試必備範文,書中依照四書分為《大學》、《中庸》、《上論》、《下論》、《上孟》、《下孟》六大類,下分大題和小題。
每個不同的命題收錄有多個坐著不同風格的範文(應試文),“題式多門,一門必備數題”軍威名家作解,對試題多角度進行論述。
周元知道白貴在進入書院一兩日後,就在書院的書屋借走了一卷《大題三萬選》。
“背了大概十之三四吧,還有其他卷的沒有背,昨日先生出題恰巧碰到了,所以以此破題,有些取巧……”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org">xiaoshuting.org</a>
白貴沒有掩飾,大大方方的承認了。
這些《小題文府》之類的科考文,就最適合他這種記性好的神童,隻需背誦完了,破題有如神助,而一旦破題完成,之後的內容就簡單多了,沿著破題的論點,以聖人口吻闡述,怎麽也落不到下乘去……
但這樣做出來的文章鳳頭鼠尾,雖不至於罷卷,但考官看下去,卻也如吃蒼蠅一樣惡心,名次不會高到哪裏去。
因此這些技巧也隻是輔助而已。
但也能應急!
縣試的水準能高到哪裏去,通過縣試之後,之後的府試和院試,也能繼續提高。
“哎,你這是……”
此刻,周元承認他是有一些嫉妒了,這般的好記性,再配上日以繼夜的努力,白貴不上榜,他都不信。
很快,學堂內,人影稀疏。
隻有白貴還在奮筆疾書。
這時已經是午課下了,大多數學生都前去膳堂用餐。
他此刻拿著一本《中庸》的注釋書,是學堂內生員自己做的筆記,書冊扉頁上寫著“王儒欽”三個楷體小字,正是先前在宣講聖諭廣訓時率先借給他們書冊的生員。
他按照榜次先後,分別向這些生員借書,觀看他們的注釋見解。
因他們四人和朱先生關係匪淺,儒家有好學之風,他們對經義也早就是慣熟的,不缺那一時半會的時間,所以借書一事,諸生欣然,並樂意給他們講解自己的見解。
每次奮筆疾書,將這些單列成行,互相映照。
初次抄寫效果不大,但等到了三四次後,他對經書的理解就已經非是周元所能媲美的,周元隻看到了他寫八股的破題,但沒有看到他對經學的精進。
起先他還勸過周元等人,周元他們也隨之照辦,但可惜沒有他這麽變態的記憶力,也就慢慢荒廢,認為不如和朱先生學習來的進步大,他們這樣做是在浪費時間……
一日他可抄上兩人對經書的見解,而且速度越來越快,畢竟一些對經義的闡發是重複的,見解是相通的,他隻擇其善者而從之。
“王師兄是榜次第七,再抄上其他六人的,就算完成了這一階段的任務。”
許久,鬆筆。
白貴揉了揉酸痛的手掌和手指頭,就走到外邊準備呼吸些新鮮空氣。
剛走到門口,就遇到從膳堂回來的三人。
“抄完了?”
鹿兆鵬遞給白貴幾個包子。
菘菜肉餡的,滴了幾滴香油,吃起來香味彌漫。
“你們今個怎麽沒有在後宅吃飯?”
白貴咬了一口,吃出這不是師娘朱白氏的手藝,細看一下,包子皮的做法和往日迥異,雖然挺香,但他還是有些疑惑。
之所以他們不前往書院開設的膳房,則是因為白鹿書院是官辦縣學,裏麵的膳夫和吃食都是由學田供給,以及滋水縣撥款。
他們前去吃,有占人便宜,和毀譽朱先生的嫌疑。
避嫌,所以不去!
宋朝有三次興學,分別是仁宗朝的慶曆興學,由範仲淹主持;神宗朝的熙寧興學,由王安石主持;徽宗時的崇寧興學,由蔡京主持。在王安石主持的熙寧興學中,開創了學田製度,朝廷專門為地方官學撥充學田,以此供養地方官學的財政支出,這個學田製度也被後世沿用下來。
因此一旦他們前去膳房用餐,有假公濟私的嫌疑。
另外的八名學實學的學生,則無須擔心此事,在洋務運動中,就已經明令各地開辦實學,由朝廷和地方供給。
“今天來了四個道士,兩個大的,兩個小的,師娘正在招待他們,所以給了額們錢,讓去膳房買些吃的。”
白孝文吞了口肉包,邊吃邊說道。
“說起來也是奇怪,這四個道士的打扮不一樣,我能認識兩個人應該是全真的,從終南山下來的,另外兩個人是南方來的……”
鹿兆鵬皺眉,回想起剛才撞見的四個道人。
滋水縣毗鄰終南山,終南山是道家祖庭。關中的道家聖地數不勝數,戶縣的重陽宮,西安長樂坊的萬壽八仙宮,周至的樓觀台,長安的金仙觀,華山的玉泉院、安康的紫陽真人宮……
甚至滋水縣城裏麵就有一座白雲觀。
“那是混元巾和九梁巾。”
“額去西安府的時候,聽人講過,咱們北方這是全真道,南方那是正一道,正一能娶親哩,你說他們能娶親,還修什麽道?”
周元挑了挑眉,說道。
比起全真來看,正一道的道士在他認知裏,有些不像道士該有的模樣。
“正一道創派人是張良的八世孫張道陵,源遠流長,比咱們這的全真還要早些時間。”
白貴按照記憶回答,他在後世接觸的信息麵可比周元多多了。
“你說他們修道,能長生嗎?”
白貴好奇詢問道。
他在白鹿鎮上聽到西太後要來關中營建陵寢,而且是甘田鎮,就好奇的不行。難道這世間真有道術流傳不行。
“貴哥兒,怎麽可能有長生?”
王儒欽笑著走了過來,他氣度斐然,充滿著一股儒雅味道,“我也去過白雲觀詢問過觀中的道長,道長說修道能延壽,長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