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誇了就會翹尾巴,不能誇,就是指父母和老師認為,如果誇了孩子,孩子就會翹尾巴。


    抱著“不能誇”觀點的家長,對孩子常用的教育手段是什麽?批,天天批評。有位母親為了避免孩子翹尾巴,一個勁兒批評孩子。不光批評孩子,連孩子的爸爸也捎帶上了。


    趙同學:“媽媽,我發現你碰到困難時都能迎難而上,成功地將問題解決。”


    母親:“麻煩找上門的時候,光靠躲是肯定不行的。你要知道,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問題總歸是要解決掉的。所以,早晚要做的事為什麽要拖到最後呢?這一點你跟你爸一樣,事情總要到火燒眉毛的時候才會去做,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


    趙同學:“知道了,下次我盡早解決問題就是了。”母親:“哎,你每次都這麽說,可下次再遇到麻煩時,還不是照樣拖到最後?


    說了也不聽,真是氣死我了!”趙同學:“你也不要氣了,我就是這種性格,你就讓我慢慢改吧。”母親:“我就怕你一輩子都改不了,將來會自食其果!”


    這位母親就是典型的認為孩子“不能誇”的人。


    1. 誇孩子,會讓他翹尾巴嗎


    不誇孩子,會對孩子帶來什麽樣的影響呢?不誇獎,孩子哪有尾巴可翹?“翹尾巴”是什麽意思?就是指一個人驕傲自大、自鳴得意。翹尾巴需要資本,可是一個從來不被表揚的孩子哪裏會有驕傲的資本呢?


    有一次,我在北京一家單位做培訓,主題是當家長的要對孩子多誇獎。下了課,一位家長對我說:“優點不說跑不了,缺點不說不得了。我是孩


    子他媽,我不批評他,就沒有人批評他了。到社會上,才沒有人管他呢。”


    我問她的孩子優不優秀,她說不僅不優秀,還調皮搗蛋,不學習,讓她愁死了。


    我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壞孩子是批出來的。你孩子這樣,就是被你批出來的。天天批,天天罵,孩子沒有自信、沒有自尊,自然就會破罐子破摔。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壞孩子變成好孩子也是誇獎的結果。


    ● 不誇獎,讓孩子心生怨恨


    有位大學男生對我說過一番話,讓我大受震動:小時候,我的學習不太好,我媽媽經常當著別人家孩子的麵,批評我學習不努力,沒有人家的孩子優秀,讓我一直在同學麵前抬不起頭,對媽媽充滿了怨恨。我一直在心裏認為,我是二貨,我媽也是二貨。


    聽了這位學生的話,我一直在琢磨:為什麽把孩子養大成人,孩子會用如此不敬的語言怨恨自己的母親?


    答案是:沒有誇獎。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兩種食糧:一是物質食糧,二是精神食糧。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欣賞、誇獎,就是讓孩子成長的精神食糧。物質和精神兩種食糧相比較,孩子更渴望精神食糧。一個不懂得給予孩子精神食糧的母親,讓孩子怨恨也就不足為奇了。


    敬一丹的母親就是一位很會用精神食糧哺育孩子的媽媽。


    ● 媽媽的誇獎,讓敬一丹解開心結敬一丹40 歲時也遇到了一道跨不過去的坎兒,是她媽媽對她的誇獎幫她解開了心結。她在《廣州日報》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叫《改變什麽時候都不晚》:


    “一轉眼,我就到了40 歲,看到鏡子裏自己眼角細密的皺紋,我突然有一種深深的危機感和失落感。40 歲,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兒,尤其對女主持人來說,更是尷尬的年齡。


    “我把自己的困惑和煩惱向母親傾訴了,母親說:‘丹啊,你不覺得這十幾年來,你是越來越美麗了嗎?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變老,有的人隻是變得老而無用,可是有的人卻會變得有智慧有魅力,這種改變,不是最好的嗎?’“那一刻,我迷茫混沌的心豁然開朗,是啊,年輕女主持人的本錢是美麗和青春,而40 歲的我,雖然青春和美麗已經不再,但我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學識、修養和內在的氣質來贏得觀眾的喜愛。年齡對一個人來說,可以是一種負擔,也可以是一種財富。心態平和了,工作的熱情又重新回來了,盡管我已40 多歲了,但領導依然讓我在欄目組裏挑大梁。


    敬一丹的母親很可敬。可敬的第一點是:會誇獎。母親誇獎女兒“越來越美麗”,先讓敬一丹樹立自信,然後再順勢開導,讓女兒心服口服,心結迎刃而解。


    可敬的第二點是:“恒誇獎”。敬一丹的母親一定是經常誇獎女兒。如果平時敬一丹有了什麽想不開的事對母親一說,母親劈頭蓋臉一頓訓,估計敬一丹遇到問題也不會向母親傾訴。正是因為母親對女兒一貫地欣賞、鼓勵,敬一丹才能在第一時間向母親傾訴心事。


    2. 真的是“忠言逆耳利於行”嗎


    ● 逆耳之言,讓學生厭其師


    有的老師對好學生肯表揚,對差學生則總是嚴厲批評。曾經有位學生告訴


    我,他很討厭他的中學語文老師,所以對他的課一點也不感興趣。我問為什麽,他說在他犯錯誤時,他的老師不是諷刺,就是謾罵、訓斥。


    有的教師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這樣批評他們也是出於一片好心,為他們好啊!


    好心還是壞心,不在於你口頭上說的話,而在於實踐檢驗的效果。


    有一位學生拿了同學的錢,事後感到內疚,本想向老師承認,但老師在班會上說,班上xx 有三隻手。從此這個學生感到沒臉見同學,產生逆反心理,課堂上老師提問,他回答問題故意怪聲怪氣、油腔滑調,惹老師生氣,與老師頂牛。


    我這個編外老師,在大學裏教了八年的課,開始也以為對差生不當眾批評,就是是非不分;不尖銳地指出缺點,就是不負責任。後來發現,“忠言逆耳不利行”,沒效果。經過反思,我總結了以下訣竅:


    ● 先誇後點,讓學生心服口服的訣竅在演講口才課上,全班60名同學演講完,我都會對每個人的表現進行點評。點評的方法都是先肯定優點,再點出不足。即使對於表現很差的同學,我也會挖空心思找出優點。


    比如,有的同學腿發抖,眼不敢看人,我就誇他吐字比較清晰;有的同學講話沒條理,我就誇她有膽量;有的同學吐字不清楚,我就誇他笑容好。這樣每個同學在我的講評中,都能找到自信。而這種自信,成了學生喜歡這門課的理由之一。


    陳同學:


    殷老師每次在給大家做點評的時候,總是會先講學生做得好的地方,再點出學生的不足。


    記得殷老師布置的第一份作業是《我之長》,那時候,我剛好第一個上台演講。記得那時我的表現差極了!我當時恨不得找個洞鑽進去。但殷老師在點評時,仍先講了我做得好的地方。


    對於我那麽糟糕的表演,殷老師都能挑到好的地方,這大大減少了我心中的羞愧之情,心中充滿了對殷老師的感激。


    為什麽要先誇後貶?我分析有三條理由:1. 天性。人的天性不可違。愛聽好話是人的天性,差生好生都一樣。違背了天性,學生就跟你玩“違背”,對著幹。


    2. 自信。老師批評學生,指出不足,目的是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有自信,不自卑。而直接批評就打擊自信,讓學生對你的課喪失信心。一旦興趣的大門關閉,怎麽教都沒用。給學生自信的方法很多,但講好話是最有效的一個!


    3. 順序。誇與貶的先後順序很重要。要先誇,給人以信心後,然後指出其不足,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更清醒的認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練好口才的第一本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亞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亞敏並收藏練好口才的第一本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