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心原則


    古人關於說明心的重要性的成語有很多,如言為心聲、命由心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等。


    言為心聲,是說你說什麽樣的話,是因為你有什麽樣的心。命由心造,是說一個人的命運,是由自己的心創造的。相由心生,是說一個人的相貌,總會受到他的心靈因素的影響。境隨心轉,是說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及境遇會隨著心境的轉變而轉變。“境隨心轉則悅,心隨境轉則煩。”


    宋代陳希夷《心相篇》中有一句話高度概括了心的重要性:“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


    這從三個方麵說明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的語言、命運、相貌、環境和別人無關,完全是由你那顆心決定的,是由你的念頭決定的。一個人如果能把握自己的心,就能成就一切。


    因此,好心原則是講好話的決定因素。隻有存好心,才能說出好話,做出好事,做一個好人。


    ● 章子怡為何主動送項鏈


    有兩位觀眾,一個向何潤東要項鏈,何潤東沒有給;一個沒有向章子怡要項鏈,章子怡卻主動送。為什麽?


    在電影《非常完美》成都觀眾見麵會上,章子怡和何潤東兩位主演同時和


    觀眾見麵。


    一位超級女粉絲,與章子怡同年同月同日生,期望能在現場與她對話。主辦方曾再三叮囑,隻說同月同日,別談同年。不料,當這位粉絲剛說自己與章子怡同月同日生時,章子怡立刻就問她:“你也是1979 年的嗎?我們是一年嗎?”隨後,女孩真誠地對章子怡說:“雖然網上經常有很多對你不好的評論和誤解,但我相信你是一個單純的女孩。你用堅強的心在支撐自己。在我不如意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你……”


    女孩滔滔不絕的真情訴說,讓章子怡感動得眼圈都紅了:“我都快哭了,是死撐著沒哭……”章子怡將主辦方贈送的金熊貓項鏈大方地贈給女孩,並親自給她戴上。


    章子怡連連感歎:“今天真的好感動,有這麽理解我的影迷……成都,是最讓我心動的城市!”(《一番真情語,粉絲感動章子怡》,作者侯愛兵,發表於《演講與口才·學生版》2011年9 期)再來看另一位觀眾被拒絕的經曆。


    在見麵會上,一位戴眼鏡的女觀眾搶到話筒,興奮地說:“何潤東,我是你的影迷。從你演《玉觀音》的毛傑開始,我就喜歡上你了。今天是我生日,能不能有個小小的要求?”


    何潤東麵帶微笑地看著她,示意她接著說。不料,她肉麻地說:“我想讓你‘電’我一下!要以毛傑的眼神‘電’我一下。還有,你可不可以把你的禮物(金熊貓項鏈)送給我啊?”


    此言一出,雷翻全場。何潤東尷尬得一邊連連後退,一邊拒絕道:“這很不像話!如果大家都要,根本分不過來。”


    就這樣,那位想請何潤東“放電”的狂熱影迷自討了個沒趣。(《一席肉麻話,影迷雷倒何潤東》,作者侯睿哲,發表於《演講與口才·學生版》2011 年9 期)


    為什麽兩個觀眾都說了好話,兩位影星的反應卻完全相反——一個主動贈送、一個卻拒絕送呢?關鍵就在於講好話時“心”的出發點不同。


    章子怡的粉絲隻想真誠地表達自己對偶像的愛,她的念頭是利他的、無私的,是她真誠的心打動了章子怡,讓章子怡主動送出項鏈。而第二位觀眾雖然也說了好話,但她的出發點是利己的、自私的,誇何潤東是為了討好他,想得到他的項鏈,自然遭到他的拒絕,自討無趣。


    具體說來,什麽是講好話時的好心?就是仁愛之心、感恩之心,寬容之心、同理之心、謙卑之心、舍得之心。


    1. 好心是仁愛之心


    也就是《論語》中講的:“仁者愛人。”愛別人,才能講出好話;不愛人,就講不出好話。


    ● 隻要心中充滿愛,哪個孩子不可愛吉林鬆花江中學王琦老師有句名言:隻要心中充滿愛,哪個孩子不可愛?反過來說,如果沒愛心,哪個孩子都不可愛。


    《演講與口才》上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裏徐老師正在講課時,陸田桌上的書突然掉了一地。徐老師連看也沒有看陸田一眼,說:“你自己不想聽也就罷了,幹嗎還要搗亂?”


    如果在平時,陸田會一聲不吭,但今天因為頭痛,一直趴在課桌上,自己也不知道怎麽把書碰到了地下,於是解釋說自己不是故意的。


    徐老師說:“你就是來度假的,接著睡吧。”陸田說自己是因為頭痛才趴著的。陸老師得理不饒人,質疑他是否真的頭痛,反詰他頭痛為什麽不去醫院,


    要跑到這裏搗亂。陸田仍在小聲辯解,徐老師讓他滾出去。


    陸田忍無可忍,馬上衝出了教室。


    如果是個有愛心的老師,聽到學生頭痛,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關心學生,上前摸摸學生的頭,讓學生趕緊休息。哪怕隻說幾句好話,也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和溫暖。為什麽這位老師竟然對學生生病視而不見,還要帶著厭惡的態度,訓斥學生,讓學生滾出去?說到底,就是對差生沒有愛心,隻有厭惡心。


    ● 教師語言暴力,在校園傷害中排首位一份《教師語言暴力調研報告》顯示,有48% 的小學生、36% 的初中生、18% 的高中生曾遭遇過老師語言暴力;81% 的小學生把“語言傷害”排在影響他們成長的校園傷害方式的首位。老師使用語言暴力,說明什麽?說明沒有愛心。


    一位教師,必定要先有愛學生的仁心,才能說出愛學生的好話。


    2. 好心是感恩之心


    “感恩”是個舶來詞,《牛津字典》給出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怎樣“呈現”,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語言。


    ● 感恩有四等


    為什麽要感恩呢?中國台灣陳女士在其所著《壽命是自己一點一滴努力來的》一書中,講了為什麽要感恩,角度很獨特,我摘錄如下:這世間,大約有四等人:


    1. 在無恩處,依然有恩。


    2. 在有恩處,有恩。


    3. 在無恩處,無恩。


    4. 在有恩處,依然無恩。意思是說:第一等人:在不應該感恩的地方,都知道有應該感恩的地方,而感恩報恩。第二等人:在應該感恩的地方,才知道應該感恩。第三等人:在不應該感恩的地方,不知道感恩。第四等人:在應該感恩的地方,都不知道感恩。您是哪一等人,便在哪一層次,具有哪一種品格,生哪一種病,過哪一種


    生活,這是絲毫不差的。能有感恩、知恩、報恩的心,才能真正擁有您所希望擁有的,而不知感恩與報恩的人,必身陷絕境,直至一無所有。


    讀了上麵這番話,我想你一定會選擇做一個會感恩的第一等人了。


    ● 越感恩,別人的鼓勵越多


    我在2010 年出版了《21 天掌握當眾講話訣竅》一書後,先後收到一千多封讀者郵件。讀者向我了解練習講話的方法,談自己練習的收獲或困惑。對於這一千多封來信,我每封必回,而且都是先肯定讀者的優點,再分享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什麽我能夠做到每封必回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對讀者懷有感恩之心。


    我是這樣想的:一是讀者有恩於我。讀者花錢買我的書,就是對我有恩,我應該感恩。二是讀者對我充分信任。讀者讀了我的書給我來信,說明信任我。自己理應不辜負讀者的信任,盡己所能,隻要時間允許,一定回答讀者的問題。三是教學相長。讀者每一次來信請教,都給我提出了教學中我所忽視的問題。讀者提出問題,我回答問題,在此過程中,我得以加強自己的思考和學習,進


    一步豐富了教學理論和方法。基於以上三點,我怎能不對讀者滿懷感恩之心呢?看了我發在博客上的一封封回信,一位讀者專門寫了一首藏頭詩贈我:殷殷教導暖人心,亞聖大義踐於行。敏學好問創四訣,賢德無私天下欽。


    詩中的溢美之詞,我愧不敢當,但還是讓我受到鼓舞。


    3. 好心是利他之心


    講話一定要心中有他人。什麽叫“心中有他人”?就是心中時時考慮別人的感受,而不是心中隻有自己。


    ● 利他之心:說話時有“您”無“我”


    《福布斯》雜誌上曾刊登過一篇總結成功人士說話技巧的文章,叫《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劑藥方》,文中指出交談時最重要的五個字是:“我以你為榮!”最重要的四個字是:“您怎麽看?”最重要的三個字是:“麻煩您!”最重要的兩個字是:“謝謝!”最重要的一個字是“你”,談話中最次要的一個字是什麽呢?是“我”。


    這五句話有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有“你”無“我”。五句話,不管字多字少,句句都想著對方,而唯獨沒有自己。你看:“我以你為榮!”——誇獎對方;“您怎麽看?”——征求對方意見,是虛心的話語;“麻煩您!”——表達對對方的歉意;


    “謝謝!”——對對方的感恩;


    “你”——時時處處考慮對方的感受。


    ● 說話利己,讓別人傷心流淚


    我們來看下麵這個例子中的“熟人”是利他之心還是利己之心。


    兒子考上了大學,雖然是一所普通的大學,但是全家人依然感到很快樂很幸福,一點沒有感到有什麽遺憾的。父親對兒子說:“兒子,你比你爸和老媽都有出息。我隻上了小學三年級,你媽也才小學畢業,你在我們家可就是狀元了。”兒子羞澀地笑了,笑得很甜、很開心。全家人帶著一種幸福和喜悅的心情,送兒子到車站上學去。


    突然,有人拍了父親的肩膀一下。他一看,原來是一個熟人,也來送兒子去上學。


    熟人問:“你兒子考上的是什麽大學?”他剛說出校名,熟人臉上立刻露出鄙夷的表情,說:“你兒子考的這是個什麽大學?這個大學上了也白上,畢業根本找不到工作。我兒子可比你兒子強多了,他考的是名牌大學,畢業了,人家單位都搶著要,月薪最少8000 塊。”


    熟人的臉上露出輕蔑的神色,說罷轉身走了。他們望著熟人一家遠去的背影,目光一下子暗淡下來。一家人剛才的幸福和甜蜜被熟人一番連珠炮似的話說得蕩然無存,心從火熱降到冰點。再看兒子,眼睛裏也噙滿了淚花。


    這位熟人心中有誰?隻有“我”,沒有“你”。這是什麽心?利己之心。當著朋友一家人的麵,隻顧炫耀自己的兒子,全然不顧對方兒子和家人的感受,自己開心,讓別人難受。這就是典型的缺乏利他之心的例子。


    如果是相同的人物、時間、地點,將對話換成這樣如何?


    父親:你看你們家孩子多爭氣,考了個名牌大學,我們家孩子考了個三流大學,真是沒麵子。


    熟人:可別這麽說。名校有差學生,沒名氣的學校也出大人物。馬雲上的就不是名校,還不是做成了一番大事業!什麽學校不重要,自己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說出這番話,一定會讓對方一家人十分高興。這就是利他之心。


    4. 好心是包容之心


    什麽是包容之心?就是包容對方的缺點、失誤、不足。


    缺乏包容之心,往往講話尖酸刻薄,不會講好話。為什麽?因為雨果說過:“盡可能少犯錯誤,這是人的準則;不犯錯誤,那是天使夢想。”“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塊黃金都有雜質,任何人都有缺點,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如果沒有包容之心,你就會對人求全責備。


    有包容之心的人,自然就會原諒別人的缺點,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我們中國人常講:宰相肚裏能撐船。下麵講個總統肚裏能撐船的故事。


    南非首任黑人總統曼德拉活到了95 歲。為什麽他能如此長壽?因為他有一顆常人沒有的包容之心。


    1994 年,曼德拉順利當選為南非總統。一個叫格裏高的人成天生活在不安之中,因為曼德拉是他曾看守了27 年的要犯,而且在看守期間,他對曼德拉很不好。


    格裏高回想起自己對曼德拉的種種虐待,後悔莫及。曼德拉被關在鋅皮房裏,白天要去采石頭,有時還要下到冰冷的海裏撈海帶,晚上被限製一切自由。因為曼德拉是政治要犯,格裏高和其他兩位同事經常侮辱他,動不動用鐵鍬痛打他,甚至故意往他的飯裏潑泔水,逼他吃下去。


    到了5 月,格裏高和他的兩位同事收到了曼德拉親自簽署的就職儀式邀請函,三人隻能硬著頭皮去參加。


    在就職儀式上,曼德拉把格裏高三人介紹給在場其他所有人,並與他們三人逐一擁抱。“我年輕時性子急脾氣暴,在獄中,正是在他們三位的幫助下,我才學會了控製情緒……”曼德拉的一番話,讓虐待了他27年的三人無地自容,更讓在場的所有人肅然起敬。人群中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儀式結束後,曼德拉再次走到格裏高的身邊,平靜地說:“在走出囚室,經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的那一刻,我已經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悲傷和怨恨留在身後,那麽我其實仍在獄中。”


    格裏高不禁淚流滿麵。那一刻他終於明白,告別仇恨的最佳方式是寬恕。


    曼德拉說的“我年輕時性子急脾氣暴,在獄中,正是在他們三位的幫助下,我才學會了控製情緒……”這番話感動了整個世界。


    為什麽一番話能感動世界?因為從這番話中,我們感受到的是曼德拉博大的胸懷,他忘記了三位獄警在27 年裏對他的虐待,記住的是三位獄警對他的“幫助”。


    ● 秦怡對美的理解:不看、不說、不想人家的缺點著名電影演員秦怡今年93 歲。她為什麽會如此長壽?因為有包容之心。


    在鳳凰娛樂曾經主辦的一次“時代經典之美”評選活動中,秦怡在“大氣之美”評選中獲得了很高的票數,90 歲高齡仍然端莊美麗,風采不減當年,秦怡向鳳凰娛樂記者闡述了自己對“美”的理解。


    她認為美包括的東西很多,有人長得美,但性格的美更重要,“做人的態度非常重要,首先不要老去看人家的缺點,老去說人家怎麽怎麽不好,不想想自己是不是有不對的地方……”


    ● 季羨林教導兒子:“他人犯錯,常有己過。”


    北大著名教授、“國寶”季羨林先生98 歲辭世。他為什麽能這麽長壽?也是因為他有包容之心。


    季羨林先生有一次受當地文聯邀請,要去參加一個會議。臨走前,他突然想起沒有給君子蘭澆水,於是便匆忙交代了阿姨。


    可是,當他外出歸來時,發現自己的君子蘭已經枯死了。原來,阿姨澆完水後,看著天氣晴好,便把君子蘭搬到了太陽下,想讓它曬曬太陽。可她不知道,君子蘭最怕高溫。季老看著枯萎的君子蘭心痛不已,君子蘭是他的最愛,而這盆君子蘭是他精心照料、陪伴了他很長時間的一盆花。


    看到季老難過,阿姨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滿臉羞愧和尷尬。恰好季老的兒子季承前來探望,準備責備阿姨幾句。沒想到季老擺了擺手,笑著說:“沒事,沒事,不怪阿姨。”說完還安慰了阿姨一番,才跟兒子進了屋。


    進屋後,季老跟兒子說:“我說這件事不怪阿姨不僅僅是為了安慰她,其實,確實不怪她,責任在我。”看到兒子一臉疑惑,季老接著說:“我明明知道阿姨不懂得怎樣照顧君子蘭,可還是把這件事交給了她,你說這是不是我的錯?”季承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季老又說:“孩子,你要記住,他人犯錯,常有己過啊!”


    “他人犯錯,常有己過”,不僅反映出了季老的自知和內省,更彰顯出了其寬廣的胸懷和風度。


    我們發現以上三位長者的共同特點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能包容一切人,包容一切事,所以他們事業有成,人也長壽。


    5. 好心是同理之心


    什麽是同理之心?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善於換位思考。


    ● 讓男人做一回女人


    我曾經看過這麽一個讓人捧腹的故事:一個男人厭倦了自己每天出門工作而他老婆整天待在家裏,他希望能讓他老婆知道他每天是如何在外打拚的,於是祈求上帝:“全能的主啊,我每天在外工作整整八小時,而我老婆每天隻待在家裏,太輕鬆了。我要讓她知道我是怎麽過的,求你讓我和她的身體換一天吧,阿門。”


    上帝滿足了他的願望。第二天一早,他變成了一個女人,醒來後起床洗漱,開始準備早點,叫醒老公和孩子們,給孩子穿上校服,喂他們吃早餐,給他們在書包裏裝好午餐,然後開車送他們去學校,回來的路上順路去了銀行,然後去超市采購,回到家,挑出需要幹洗的衣物送到幹洗店,另外繳清賬單,結算支票本。


    忙到晚上九點時,他已經撐不住了,但他接下來每天還要這麽幹,而且不能怨天尤人。


    第二天一早,他一醒來就祈求上帝:“主啊,我真不知道自己是怎麽想的,我怎麽會傻到嫉妒我老婆能成天待在家裏?求你,哦,求求你,讓我們換回來吧!”


    上帝回答他:“我的孩子,我想你已經吃到苦頭了,我會很高興讓一切恢複原來的樣子,但你不得不再等上九個月,因為,昨晚你懷孕了……”


    當這個男人沒有做女人的時候,對老婆充滿了抱怨,你讓他講好話,他說不出口。而當他做了女人,體會到女人的艱辛時,抱怨沒有了,心裏隻有對老婆的理解和感恩。


    ● 將心比心,先得“將身比身”


    說白了,換位思考就是將心比心。而要將心比心,先得“將身比身”,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你不肯誇獎別人時,先想想,你聽了好話是什麽心情?別人誇你的時候,你是哭還是笑?是高興還是難受?一設身處地,自然就會換位思考,欣然地講好話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練好口才的第一本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亞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亞敏並收藏練好口才的第一本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