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號:康熙


    廟號:聖祖


    諡號:仁皇帝


    名諱:愛新覺羅.玄燁


    承襲關係:世祖第三子


    生母: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出生日期及地點:1654年,順治十一年景仁宮


    登極日期:順治十八年正月十九日


    稱帝年齡:8


    在位時間:1662-1722


    在位年數:61


    享年:69


    生子:35


    生女:20


    死亡日期及地點: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暢春園


    陵墓名稱:景陵


    陵寢所在地:河北,遵化


    1、生平小傳


    康熙帝名玄燁,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生母孝章康皇後佟桂氏。天表英俊,嶽立聲洪。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在中國近二百個帝王中,他一顆特別璀璨奪目的明星,如果說他是中華帝國眾皇帝中最出色的皇帝,一點也不為過。


    康熙自幼勤奮好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統一台灣,平定準葛爾叛亂等一係列軍事行動中或禦駕親征,或決勝千裏,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和他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並不美滿,諸皇子奪儲之爭,使他心力憔悴。


    康熙盡管是一位勵精圖治,關心民生的好皇帝。當然,作為站在曆史潮流前麵,引導國家,民族快速進步的偉大人物,他則遜色得多了。


    順治十八年,順治皇帝駕崩,聖祖時年八歲,即位,翌年改元康熙。史稱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一生坎坷,八歲喪父,九歲喪母。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康熙皇帝臨危不亂,勤於讀書,精通曆史,地理,算學,醫學等諸多學科。在祖母孝莊文皇後的輔佐下,智擒鼇拜,裁撤三藩,收複台灣。曆史上有名的康熙盛世自此發端。


    康熙皇帝一生崇尚孝道。對其祖母,母親皆極為尊敬。他的母親孝章康皇後去世後,幾十年來,對其嫡母孝惠章皇後恭順有加,每年親自侍奉孝惠章皇後赴熱河避暑。在其病重期間,每日前往壽寧宮探望,直至皇後駕崩。康熙皇帝對其祖母,太宗之莊妃,世祖生母孝莊文皇後更是恪盡孝道。不但每日前往慈寧宮問安,還在孝莊文皇後生病時幾次步行至天壇,為起祈禱,言願以己之壽命換祖母萬壽。孝莊文皇後駕崩後,康熙悲痛萬分,親視其入殮,斷發著服,廬次於慈寧宮外,正直除夕佳節,群臣請其回宮,未允。回宮後,仍然每日去慈寧宮,睹物思人。


    康熙皇帝,一生勵精圖治,政績卓著。除卻上文所提,康熙皇帝積極抵抗外國勢力侵略,與俄國精確邊界,兩次親征準葛爾,定鼎天下,完成了中華民族的大一統。因其文治武功,後人稱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駕崩於北京京郊暢春園,享年69歲,廟號聖祖,是為清朝唯一有聖字廟號的皇帝。康熙皇帝在天有靈,其仁德在乾,功勳於坤,必將流芳百世,光照千秋!


    2、文治


    1)、緩和階級矛盾﹐發展社會生產清初由於長期戰亂﹐社會生產凋敝。順治年間獎勵墾荒﹐但收效甚微。玄燁十分注意恢複和發展生產﹐與民休養生息。下令停止清初圈地弊政。為招徠墾荒﹐修訂順治年間的墾荒定例﹐由原來最高限六年起科﹐改為“通計十年﹐方行起科”。又規定地方官能招徠墾荒者升﹐否則罷黜。實行“更名田”﹐將明藩王土地給與原種之人﹐改為民戶﹐承為世業﹐使耕種藩田的農民成為自耕農。實行蠲免政策﹐以鼓勵農業生產。蠲免的種類大體上有﹕免征荒地田賦﹑災荒蠲免﹑普免錢糧等。玄燁在位期間﹐蠲免次數很多﹐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先後將河南﹑直隸﹑湖北等九省田賦普免一周﹔五十年﹐又將全國各省錢糧分三年輪免一周。這在以往的曆史朝代是罕見的。五十一年二月﹐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將全國人丁稅固定下來﹐減輕了農民負擔。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全國墾田麵積由順治末年的五億五千萬畝到康熙末年超過了八億畝﹐生產發展﹐階級矛盾得以緩和﹐人口迅速增長﹐出現了所謂的“康乾盛世”。


    2)、重視對黃河的治理


    將“三藩”﹑河務﹑漕運列為三大要務。二十三年至四十六年,先後六次南巡視察河工,與河臣討論治河方案。他任命靳輔為河督,識拔和重用水利技術專家陳潢協助治河,這兩人勤勞任事,治河十餘年大見成效。康熙自己究心於治河曆數十年,“凡前代有關河務之書,無不披閱”,有時親自進行試驗。他多次視察經常泛濫的永定河,通過治理永定河取得經驗。


    3)、籠絡漢族官吏﹑士大夫知識分子康熙對漢族官吏﹑名士及一般士子,分別采取不同措施﹐羅致了封建統治所需要的人才。清初滿漢官員職掌相同而品級懸殊,這種民族歧視使不少漢官心懷怨望,不能盡心為清廷效力。為了安撫漢官﹐康熙一再聲稱“滿漢皆朕之臣子”﹐“滿漢一體”﹐諭令“滿漢官員職掌相同﹐品級有異﹐應行畫一”。十六年﹐設置南書房﹐命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官員輪流入值﹐以籠絡漢官。十七年﹐命開“博學鴻儒科”﹐以網羅負有盛名的碩彥鴻儒﹐入史館纂修明史。又吸收大量學者編纂各種圖書﹐著名的有《古今圖書集成》﹐分訂為六千一百餘冊﹐成為中國最大的一部類書。玄燁對程朱理學尤其用力提倡﹐特別尊崇朱熹﹐在他的獎勵提拔下﹐大批信奉程朱的“理學名臣”如李光地﹑魏裔介﹑熊賜履﹑湯斌﹑張伯行等都受到重用。這些措施起到了收攬漢官和漢族士子人心的作用﹐擴大了滿漢地主階級的統治基礎。清初一些以高風亮節相砥礪﹐遁跡山林不與清統治者合作的明遺民﹐他們的子弟或學生這時都紛紛出仕﹐或參與各類書籍的編纂。滿族與漢族及其它各民族的壁壘趨向瓦解﹐直至彼此融合。


    4)、興起文字獄


    康熙一朝大小文字獄不下十餘次﹐其中牽連較廣的大案有莊廷 《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文字獄是對文化思想進行嚴密控製的一種手段﹐這兩件大案都是由於著作中有眷念明朝的民族意識而引起的。康熙以後的雍正﹑幹隆兩朝﹐文字獄次數之多﹐株連之廣﹐處罰之嚴﹐都超過以往的朝代。


    5、好學敏求﹐勤於政務


    玄燁自五歲開始讀書﹐學習勤奮﹐親政後﹐“聽政之暇﹐即在宮中披閱典籍﹐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疲”。舉凡史乘﹑諸子百家﹑呂律﹑數理﹑佛教經論﹑道書﹐無不涉獵。九年十月﹐沿襲前代由經筵講官給皇帝講解經籍的製度﹐下令舉行“經筵大典”﹐此後﹐無間寒暑﹐非有特殊情況﹐從不間斷。十四年起﹐又規定在講官進講後﹐由他複講﹐君臣互相討論﹐從儒家經籍中”體會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他提倡文學﹐優容文人。


    康熙對西方自然科學也有極濃厚的興趣。耶穌會傳教士南懷仁﹑白晉﹑張誠﹑安多等人應召為康熙講解自然科學。他們獻給玄燁一批儀器﹐並為他編寫了實用幾何學﹑天文學等講稿。康熙對數學特別愛好﹐對西方醫學也感到很大的興趣。


    玄燁一生勤於政務﹐“未明求衣﹐辨色視朝”﹐禦門聽政成為常朝製度。每日清晨至幹清門聽取各部院衙門官員分班啟奏政事﹐與大學士等集議處理折本﹐也能傾聽臣下意見﹐鼓勵各官大膽直言。有清一代封建皇權高度強化﹐皇帝“幹綱獨斷”﹐玄燁親理國政﹐遇事反複思維﹐務期考慮周詳﹐故中年以前無大失誤。他注重實務﹐寬於禦下。多次拒絕群臣疏請加上尊號。宮中用度也力崇儉約。


    3、武功


    1)、平定“三藩”


    “三藩”都是降清的明將﹐吳三桂封平西王,留鎮雲南;尚可喜封平南王,留鎮廣東;耿仲明及其子死後,其孫耿精忠襲靖南王爵,留鎮福建。各擁重兵、勢力坐大,嚴重威脅清王朝的統治。康熙十二年﹐康熙在戶部尚書米思翰、兵部尚書明珠等的支持下,果斷地下令撤藩,令“三藩”各率所部歸遼東。十一月﹐吳三桂舉兵反,主力出貴州,掠湖南,分兵攻四川﹑江西,不久,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廣西將軍孫延齡起兵響應。康熙毅然命將出師,進行征討。在曆時八年的平亂戰爭中,年輕的玄燁表現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他利用政治分化和軍事壓力迫使尚﹑耿二藩脫離吳三桂,招降陝西從叛的王輔臣,同時迅速平定內蒙察哈爾右翼王子布爾尼叛亂和北京城內楊起隆反清起事以安定後方,從而使清軍得以集中力量與吳三桂主力相持於湖南,二十年,“三藩”之亂平定。


    2)、統一台灣


    康熙起用原鄭芝龍部將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準備進軍台灣。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率領水師兩萬餘人,大小戰艦二百餘隻,一舉攻占澎湖,台灣失去屏障,鄭氏軍事力量損失慘重﹐鄭克 (鄭成功之孫﹐鄭經之子)﹑劉國軒等向清軍投降。康熙支持施琅在台灣設官兵鎮守的建議。否定了臣僚中棄而不守的謬見,在台灣設置一府三縣(台灣府及台灣﹑鳳山﹑諸羅三縣),隸福建省,並設總兵﹑副將率兵駐守台﹑澎,使台灣重新統一於中央政府的管轄之下。


    3)、征噶爾丹,安定西北


    康熙二十七年,噶爾丹引兵三萬越杭愛山向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發動進攻﹐喀爾喀各部敗潰,噶爾丹以追擊為名,直抵距北京七百裏的烏蘭布通。康熙決計親征噶爾丹,以“除惡務盡”。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三次親征,三十六年噶爾丹敗死。準噶爾對喀爾喀蒙古的侵擾被粉碎,喀爾喀各部得以返回原地。康熙為加強對外蒙古地區的管理﹐沿襲了太宗皇太極以來的盟旗製度。采取聯姻﹑封爵﹑年班﹑圍班等措施,以密切與蒙古領主貴族的關係;特別是尊重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以籠絡僧俗人等和廣大牧民。康熙三十年﹐親率八旗勁旅前往多倫諾爾草原與喀爾喀蒙古諸部舉行多倫會盟,把對內蒙古的較嚴密的管理製度推及於喀爾喀各部,這對加強北部邊防,發展和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起了積極的作用。康熙也十分注意西藏﹑青海問題﹐他深知西藏為蒙古各部尊奉的黃教(見格魯派)領袖地位的重要,對準噶爾﹑和碩特等部插手西藏而使其政治動蕩保持警惕。五十二年﹐他冊封班禪呼圖克圖為班禪額爾德尼。五十七年,以皇十四子胤 為撫遠大將軍,進藏擊敗入侵西藏的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使西藏暫時得到安定。


    4)、抗擊沙皇俄國的侵略


    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組織了兩次收複雅克薩之戰。二十四年四月﹐命都統彭春﹑副都統郎坦﹑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等率領水陸軍約三千人﹐自黑龍江城(今愛輝)出發﹐進圍雅克薩﹐俄軍統領托爾布津乞降﹐率部六百餘人撤往尼布楚。清軍平毀城堡後回師。不久﹐沙俄侵略軍重占雅克薩﹐次年五月﹐康熙諭令薩布素等率部再次攻取雅克薩﹐鏖戰四晝夜﹐擊托爾布津﹐俄軍困守孤城。在沙皇政府請求下﹐清軍於二十六年夏撤圍。此後﹐兩國通過平等談判﹐於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八(1689年9月7日)正式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中俄東段邊界。這是中國和西方國家簽訂的第一個條約。康熙命在黑龍江重要處所建城駐兵﹐設置驛站﹐製定巡邊製度﹐有力地保障了東北邊境的安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帝王權謀那點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柒並收藏大清帝王權謀那點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