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號:同治


    廟號:穆宗


    諡號:毅皇帝


    名諱:愛新覺羅.載淳


    承襲關係:文宗長子


    生母: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


    出生日期及地點:1856年,鹹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儲秀宮


    登極日期:鹹豐十一年十月九日


    稱帝年齡:6


    在位時間:1861-1874


    在位年數:13


    享年:19


    死亡日期及地點:1874年,同治十三年養心殿


    陵墓名稱:惠陵


    陵寢所在地:河北,遵化


    1、生平小傳


    清穆宗,名愛新覺羅·載淳(公元1856-1874年),鹹豐病死後繼位。在位13年,患天花而死(另一說為患梅毒而死),終年19歲。葬於惠陵(今河北省易遵化縣西北)。


    同治帝載淳,生於鹹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其母為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7月鹹豐病死後,他於同日在靈柩前繼位,改年號為“祺祥”。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順理成章,最沒有爭議的一個,鹹豐皇帝共有兩個兒子,同治是他的長子,次子三歲就夭折了,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同治即位時,隻有6歲,由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政。這一年的十月,載淳的生母慈禧太後滿八位大臣專權,和恭親王奕合謀發動辛酉政變,乘皇室從熱河回北京之機,將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其它五人革職或遣戍,實行兩太後“垂簾聽政”,自己掌握實權,改年號為“同治”,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


    慈禧任奕為議政王、軍機大臣,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族地主武裝,勾結外國侵略勢力,實行借洋兵剿逆的政策,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撚軍、苗民、回民起義,延緩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她一方麵采用洋務派“自強”和“求富”的方針,開辦一些新式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另一方麵,又支持頑固派對洋務派進行牽製,以加強深宮集權。被清朝統治階級稱為“同治中興”。


    同治幼年是一個少不更事的頑童,親政以後,作為一個青年皇帝,確實是辜負了朝野上下對他的殷切期望。同治的荒淫程度比他父親鹹豐還要厲害。他有許多後妃,卻還要常常帶了兩個心腹太監,換上平民服裝,偷偷溜出皇宮,到京師的南城娼妓區去尋花問柳,夜間不回皇宮。據說,時間一長,染上了梅毒,病倒了。起初隻覺得渾身發燒,口渴,腰疼,小便不暢。太醫摸不透是什麽病,隻當普通的感冒來治。一連幾天,燒熱不退。又便秘,頸項、肓背、腰部等處發出紫紅斑塊。


    到公元1874年11月,頭部、臉麵上都出現紫色發亮的斑塊,左邊臉頰上的斑塊被抓破,滲出血水,又頰腫得厲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著,腰部化膿,很遠就能聞到一股令人作嘔的惡臭。慈禧太後怕同治從鏡子裏見自己的尊容會受驚,便命太監將養心殿內所有的鏡子都收藏起來,不便挪動的穿衣鏡等,用紅緞蒙上。同治命人拿鏡子,皇後等人也以病人不宜照照子為理由勸阻。


    為了維護皇帝的尊言,宮中對於同治患梅毒之事多方掩飾,隻說是出天花。一天,同治的皇後去養心殿探病,並向他訴說慈禧太後又為細微小事責罵她,還失聲哭泣起來。慈禧本來就不喜歡這個兒媳婦,並設下了監視的耳目。這天,慈禧聽說皇後去探視皇帝,便親自到養心殿東暖閣外偷聽他倆的談話。她聽到皇後在訴說她的不是,就怒氣衝衝地闖了進去,一把抓住皇後的頭發,舉手就打,並且叫內廷太監準備棍杖,要嚴厲責罰皇後。同治見狀,被嚇得昏厥了過去,慈禧這才沒有對皇後用刑。同治的病勢卻從此越來越重,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死於養心殿東暖閣。


    同治死後的廟號為穆宗毅皇帝,史稱同治皇帝。


    1、文治


    1)、辛酉政變


    鹹豐在熱河病死後,朝廷主要分為三股政治勢力:其一是顧命大臣勢力,其二是帝胤勢力,其三是帝後勢力。三股政治勢力的核心是同治皇帝,哪股政治勢力能夠同帝後勢力相結合,它就會增加勝利的可能性。


    十八日,宣布鹹豐靈柩於九月二十三起靈駕,二十九日到京。


    九月初一日,同治上母後皇太後為慈安皇太後、聖母皇太後為慈禧皇太後徽號。


    初四日,鄭親王端華署理行在步軍統領,醇郡王奕任步軍統領。先是,兩宮太後召見顧命大臣時,提出端華兼職太多,端華說我隻做行在步軍統領;慈禧說那就命奕做步軍統領。奕做步軍統領就掌握了京師衛戍的軍權。不久,奕又兼管善捕營事。


    二十三日,大行皇帝梓宮由避暑山莊啟駕。同治與兩宮皇太後,奉大行皇帝梓宮,從承德啟程返京師。兩宮太後和同治隻陪了靈駕一天,就以皇帝年齡小、兩太後為年輕婦道人家為借口,從小道趕回北京。


    二十九日,同治奉兩宮太後回到北京皇宮。因為下雨,道路泥濘,靈駕行進遲緩。同治奉兩宮皇太後間道疾行,比靈駕提前4天到京。兩宮皇太後到京後,即在大內召見恭親王奕等。


    三十日,發動政變。


    這次政變,因載淳登極後擬定年號為祺祥,故史稱“祺祥政變”;這年為辛酉年,又稱“辛酉政變”;因政變發生在北京,又稱為“北京政變”。其時,“辛酉政變”的三個主要人物——慈安皇太後25歲,慈禧皇太後27歲,恭親王奕30歲。


    同治皇帝在辛酉政變後,內有兩宮皇太後垂簾聽政,外有議政王奕主政,從而開始了同治新政。


    2)、同治新政


    同治朝遇上了難得的曆史機遇:在國內處於“太平天國”與“義和團”兩次重大社會動蕩之間,在國際處於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兩次入侵之間,如同處在兩次大風暴中間的緩衝期。同治之前的道光、鹹豐,之後的光緒、宣統,都沒有這樣的有利條件。這就給同治朝實行新政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日本明治維新也正在此時。兩宮太後垂簾聽政、議政王奕主持政務,互相配合,推行新政。在奕集團的主持下,新政的主要措施是:成立總理衙門、設立同文館、辦新式學校、派人出洋、辦廠開礦、修築鐵路等,實行學習西方近代化舉措,開始走向開放、進步。


    a、設立總理衙門


    全稱為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一般稱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於鹹豐十年(1861年)十二月初十日正式批準成立。它的實際職能是總攬新政的中央政府機構,是麵對世界局勢、完全創新的機構。它不僅掌管清廷與各國間的外交事務,而且包括對外貿易、海關稅務、邊疆防務、海軍建設、新式工礦業,以及建新式學校、興修鐵路、礦務等,實際上它相當於清廷的內閣兼外交部。這是二千年來第一個專門處理外事的中央機構。


    b、出洋考察


    西方國家兩次破門而入,清朝才被迫開門而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也走向中國。清朝向西洋考察,開始於同治五年(1866年)。這年的春天,總稅務司赫德要回國結婚,向奕請6個月假,順便建議清政府派人到西方去考察。這正合奕的心意,於是上奏請派員出國考察並獲準,從而有了清政府派斌椿等人走出國門的破天荒事件。


    c、培養洋務人才


    開辦外國語學校、實業學堂、近代軍事學校、派遣留學生等。同治朝新式學校最早者是京師同文館。該校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並入京師大學堂。它培養了一大批通“西學”的人才,其中僅駐外公使就培養出28人。


    同治朝開設的新式學校,還有江南製造局附設的機械學堂、福州船政局附設的船政學堂等。福州船政學堂又稱“求是堂藝局”,是同治五年(1866年)由左宗棠主持福州船政局時附設。這所學校是近代較早開設的一所以學習自然科學為主的新式學校,同時又有軍事學校的性質,以培養海軍和造船人才為目的之一。


    d、派留學生出國


    同治十一年(1872年),首批30名“幼童”奔赴美國留學,史稱“幼童出洋”。同治年間留學之風興起,與容閎分不開。從同治十一年到光緒元年(1875年),每年出國一批,每批30人,共有四批120人赴美國留學。幼童們到了美國,成為美國新聞中的轟動事件,美國總統還接見了他們。中國留學生給美國人留下“聰明能幹,彬彬有禮”的印象,並說他們是“中國的榮譽”。容閎提出並把他們分別安排在美國平民家庭中生活。美國的教師、醫生、紳士們紛紛把中國幼童領到自己家中,每個家庭對幼童都關懷備至,為他們提供較好的吃住條件,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他們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


    2、武功


    1)、鎮壓撚軍起義


    撚軍起義是1851年(清鹹豐元年)至1868(清同治七年)爆發於黃河、淮河流域,由撚黨轉化而來的農民起義軍的反清戰爭。


    3)、雲南回民起義


    1856年(清鹹豐六年)6月至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5月,雲南回族人民反抗清朝封建統治的武裝起義。1873年5月,雲南回民起義軍據守的最後一座城市騰越陷落,堅持18年之久的雲南回民起義最後失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帝王權謀那點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柒並收藏大清帝王權謀那點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