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的地方在二樓,宿舍是那種“倉庫型簡易小屋”,前麵直統統的一間,不足15平米,後麵是5平米左右的逼仄的小間。按照設計者的原意,後麵的小間是做衛生間的,由於滲水嚴重,就一股腦兒全拆了,成了光禿禿的半小間屋。


    在對快餐那寡淡味道忍無可忍之後,我把後麵半小間屋改造成簡單的廚房。柴米油鹽、鍋碗瓢盆一應俱全,惟一缺少的就是水。用水得到樓下水池去取,麻煩是麻煩了點,可是,為了生活也隻好麻煩一點了。淘米、洗菜、衝鍋、浸碗,也隻好委屈自己,把家夥搬到樓下公共水池裏,完成這一程序。


    盡管有水池的自來水作堅強後盾,我還是發現麻煩太大了點。是啊,作為廚房,不可能沒有一點存水啊?比如說,燒菜時需要加點水,總不可能跑到下麵去接吧。


    後來,我買了一個水桶,專門貯存備用水。這回就方便多了,衝碗蕩杯,在水桶裏舀點水就行,燒菜淋水隻管伸手往水桶裏取。不過,我還是高興得太早。方便的背後隱藏了一個問題,炒菜間隙洗鍋的殘水怎麽處理?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又買了一個水桶,用來中轉廢水。零星廢水倒入廢水桶,積到一定程度,就把它倒入一樓的公共衛生間。


    有兩隻水桶在堅守崗位,我的麻煩降至最小的程度,換句話說,我在以最便利的方式,享受屬於我自己的生活。很多來我住處的玩的文友都對我說:“你這樣生活也太煩瑣,太累人了吧!”當然,與有水進入的廚房相比,我這狀態最少落伍了100年。不過,這並不能改變我比以前更方便這一現實。


    由此我想到,人的一生其實就是由兩隻桶構成的,一隻桶代表著進,一隻桶代表著出。有進的沒出的,人會爆炸,有出的沒進的,人會幹枯。進與出不是此消彼長,而是彼此均衡發展,隻有如此才能協調一致,才能讓我們感到最大的便利。


    我們可以拚命地將功名利祿刻進自己的生命軌道,但一定要清醒:這些被我們攬進來的東西,歲月終會把它們拋出我們的生命之外。這是兩隻水桶的必然邏輯。


    一味地拎著進桶的人是進取過頭,單純地提著出桶的人是消極過甚,在人生之中,進取過頭和消極過甚都是失敗的選擇。


    兩隻桶對人而言,是有專有性的。有的人進得熱烈,出的輝煌,是拎大桶。有的人進的暗淡,出得冷清,是拎小桶。大桶有大桶的氣勢,小桶有小桶的可愛。拎小桶者無需妒忌提大桶者,提大桶者也不必小瞧拎小桶者。大小共存,社會才會顯得豐富多彩。


    @靜心:


    兩隻水桶,就像人生的兩麵:出世與入世。心煩意亂的時候,給自己沏一杯靜心咖啡,以入世的心態,麵對出世的煩亂。在玄妙之處,體會生活的平靜與安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總有一種寧靜,讓你聽到生命的盛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誌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誌宏並收藏總有一種寧靜,讓你聽到生命的盛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