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智模式是一套大腦內部程序安裝一台電腦,除了需要一套硬件(比如一個筆記本電腦),你還需要一套軟件(比如windows係統)。如果電腦很好,卻安裝一個win32,效率肯定不會高。換過來,如果電腦一般,安裝一個強大的係統,也很容易死機。
我們的物質大腦就是這台電腦,而我們的心智模式則是裏麵運行的係統軟件。人與人的大腦的物理差距並沒有太大,但是由於軟件不同,他們運作的效果就會有巨大的差距。心理學家已經證明人與人之間的智商差異並沒有我們想象的大,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據說也隻有228,大概是正常人的2倍。但是現實中人與人能力的差異卻真的千差萬別。這裏麵與其說是硬件(智商)的差距,不如說是心智模式(思維模式)的差距。
看看我們腦子裏麵的模式是如何運作的。早上起來,你的大腦開始“開機”,你起床,伸懶腰,伸手摸眼鏡戴上,這一切都不需要你的意識,就好像windows不需要你管就會自動檢查內存,指揮硬盤載入係統。然後你習慣性地洗臉,刷牙,吃早餐……這一切都下意識般地進行著。一直到報紙上麵有一條新聞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創業板股票持續下跌!此時你的大腦程序開始急速運作,就好像你在電腦中打開了一個百度的搜索網頁,你腦子裏麵關於股票的所有事情都上翻了起來:最近自己想買一支股票就是這個板塊的;唉……中國的創業大勢還是不行,不知道地產板塊怎麽樣;我的表弟最近創業不知道進行得怎麽樣了;現在不是都鼓勵大學生創業麽?前幾天我的同學拉我出去幹,現在看起來還是要等一段時間……通俗地說,這個時候,你的腦子裏麵閃過一堆意識流,就好像百度搜索一樣陳列在你的腦海裏麵,而你則用你獨特的瀏覽方式,挑選自己最關注的信息,然後把它們加工、處理,得出你自己的結論:今天上班,拒絕你的朋友的創業邀請,然後把股票賣掉,未來考慮投資一些房產吧。你想到這個結論,很高興地喝了一口咖啡,然後合上報紙,起身出門上班。
不管你有沒有察覺,你大腦這台電腦裏麵的程序一直都在運作,有一些你察覺到了(比如對股票的思考),有一些你沒有察覺到(比如起床,吃早餐)。有一些程序,編寫已經很久了(比如伸懶腰,從哺乳動物就有),深深刻在你的係統最深處,有一些程序,編寫的時間不長(比如說你前段時間才養成的吃早餐習慣),還有一些程序,是你剛剛寫出來的(比如關於股票的判斷),你隻能試試看,如果有效,那就存下來,如果不對的話,那就再調整吧。
我們就是這樣和這個世界互動著的,我們有一套我們稱為本能的原始係統,在這個之上,我們通過學習和調整,發展出自己一整套獨特的對世界的假設,對外界的反應方式……這些假設和程序指揮著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隻要你還活著,它們就不停地運轉。就好像windows係統一樣,這些程序隻有很少一部分會在屏幕(也就是你的意識)顯示出來,更多的程序在係統的後台,也就是你的意識之外運作著。
優秀的人有一整套優化得非常好的後台程序,這些程序清晰、幹淨,不占內存,直指目標。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程序,他們總會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在壓力下麵有完全不同的心態,對事物有全新的看法,對同樣的事情有完全不同的結論。
人們總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其實優秀是一套心智模式。
二、心態來源於心智模式
給點耐心,聽我講一個很老土的成功學故事:
一個酗酒的父親有兩個雙胞胎兒子,二十年後一個成為了成功人士,一個則窮困潦倒。記者分別采訪他們,為什麽能過上今天這種生活?他們的回答都一樣:“沒辦法,誰讓我攤上這樣一個父親呢?”
這個故事的寓意誰都明白,前者心態很好,後者心態糟糕,所以一個成功,一個失敗。但是以往的論述在“心態”二字上麵止步不前。試問:為什麽在同樣的條件下,兩個人的心態卻完全不一樣?失敗者也不是沒有過挑戰命運的心態,卻被生活所磨滅。為什麽成功者可以把一個好的心態保持二十年?
深究心態的背後,我們能看到兩者關於世界的假設不同:誰該為自己的幸福負主要責任?如果一個人認為:我要讓自己幸福,我負主要責任,父親是輔助的,那麽他會想:現在父親不如別人,我要和別人一樣好,自己就要更加努力。他就會成為那個成功人士。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幸福主要靠老爸提供,所以老爸不好,自己自然活得不好是天經地義,心安理得,他就會成為那個窮困潦倒者。
對“我的幸福誰負責”的內在假設導致兩者麵對挫折的不同心態。而決定對自己幸福負責的人,在遇到外界條件糟糕的情況下,自然會更加努力,外界條件好,也是踏踏實實,心態自然好。而放棄自己幸福的人,則終日憂心忡忡,怨天尤人也是必然的事情,心態肯定糟糕至極。好壞心態的背後,是關於世界的不同假設而決定的。
為什麽你聽了一場成功學講座,激動得神魂顛倒,回家涼風一吹該怎麽樣還怎麽樣?因為心態是一種“態”,就好像水有液態有氣態。聽課的時候溫度上去,就是氣態;回到家沒有這個氛圍了,就自動回歸液態了。成功者的“態”你學會了,但是他背後的心智模式,你還是不懂。
數據是程序運算的結果,心態也是心智模式運算的結果。如果我們隻拿到計算結果,而沒有拿到程序,那麽下次遇到不同情況就還是沒有辦法。有一次和一個瘋狂英語的優秀老師交流,他問我怎麽樣才可以背好單詞?我說就是要多重複多忘記,要數量不要質量。李陽老師不是有enjoy losing face 嗎?我建議你也enjoy losing words。用你練習口語的心態來學習詞匯吧。但是半年過去了,我問他怎麽樣,他摸摸頭說道理明白了,但還是沒有進步。同樣一個心態,離開了環境就沒有用了。
如果希望保持心態,就一定要明白心態背後的心智模式。從心智模式上麵來改變心態,是心態保持的秘密。你總會聽到很多人說,很多東西都是互通的。也就是說,程序都一樣,隻是運作的內容不同而已,但是這個程序到底是什麽呢?心智模式就是關於知識的知識,關於智慧的智慧。
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我說:學心智生,學心態死。
三、每一個心智模式都有自己的局限假設你在一家公司的部門工作,部門裏麵有三個同事,由於人事調動,必須選擇其中最好的一個當經理,而你是總體考評排名第二。如果你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人,而且不準備跳槽,你會怎麽選擇?
選擇1:盡一切努力,聯合老三,pk掉老大。
選擇2:搞臭老大,再搞臭老三,我不上你們也別想,大不了一起砸掉!派個空降兵過來吧。
選擇3:支持老大上位,教育老三支持,搞好新的部門的工作。
你想選擇哪一種?
如果按照經濟學假設,每一個人都是理性的而且希望獲取最大價值,你應該選擇哪一種?
1比綣公司隻有一個經理,而且永遠不換,你應該選擇哪一種方法?
你應該選擇第一種。因為公司資源有限,而且還是獨占性的,一旦一步慢就步步慢。如果你要獲得最大利益,就應該用這種win-lose模式。
2比綣公司隻有一個經理,而且你覺得讓他管理可能更加差。你應該選擇哪一種?
你應該選擇第二種。因為資源有限,誰獲得了都對你有害,不如大家都不要。這個時候應該采取的就是 lose-lose 模式。
3比綣公司未來有很多的職位空缺和機會,或者你的眼光不僅僅限於這個公司,你會選擇哪一種方法?
你應該選擇第三種。因為資源無窮大,如果現在你幫助老大上位,未來他也很有可能幫助你上位去做另一個經理。最關鍵的,你的行動讓整個公司、行業的人都看到你的品行,他們都願意和你玩這種win-win遊戲。
雙贏對麽?不一定!
現在的企業家們言必談共贏,好像一切東西都可以共贏一樣。其實共贏這個模式本身有著關鍵的外界假設:世界有富足的資源來支持每一個人,同時雙方需要有不止一次的交易。如果沒有了這兩種條件,雙輸模式和輸贏模式也許才會是最好的選擇。
比如說,中國的很多民企和家族企業,奉行的更多是打板子+愚民政策,既沒有提供給員工更多發展的可能性,也不準備和員工分享資源,這樣的企業內部提倡的共贏思想隻是無源之水,根本不可能實現。中國人的心智模式更多傾向於謀略(win-lose)而不是協作(win-win),也是這個道理。
美國就是個聰明國家,在不斷給全世界人民用win-win洗腦的同時,自己卻在玩著三種模式切換的遊戲。
石油資源是有限又獨占的資源,所以美國對伊拉克哪裏有共贏,恨不得一口吞下,用的是簡單粗暴的win-lose模式。
對於全球化核戰,美國和俄羅斯雙方都拿核彈頭互相瞄著,人不發射我不發射,人若發射,我必亂射!因為一旦失敗,根本沒有第二次交手的機會。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fas)核武器專家漢斯和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s)核專家羅伯特統計各國情報顯示:核彈頭擁有量最多的是俄羅斯,達13萬枚,其次是美國(94枚)、法國(3枚)、中國(240枚)、英國(185枚)、以色列(80枚)、巴基斯坦(70~90枚)、印度(60~80枚)、朝鮮(最多10枚)。
這些彈頭一共夠毀滅世界23次。這絕對是綁架全世界的lose-lose 模式。
與中國的市場合作,美國意識到巨大的潛力——中國現在是一個巨大的勞動力市場,未來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力市場。這裏麵用的更多就是win-win 戰略了。
作為一種心態,雙贏不總是對的。每一個心智模式背後都有相應的對世界的假定,也有著相對的局限性。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總是對的道理和心態,當然,包括我這句。
在四川大學講座的時候,學生問我新人進入公司以後,應該培養創新思維對麽?我說創新思維倒沒有錯,但是剛剛進入公司,先把眼前的事情做踏實了才是關鍵。先學習後創新,不同階段不同發展。
對小兵說是許進不許退,但對大將就要講懂進懂退。不同身份,思維方式不同。
外界變化了,內心的心智模式就要改變,思維方法和心態要變化。今天這個世界,唯一不會改變的就是改變。按照外界的條件變化,升級你的心智模式,就是這本書希望告訴你的東西。
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這樣。
四、心智模式無所謂對錯,隻有是否有效之分到底什麽樣的模式是正確的?管理大師彼得·聖吉在他的《第五項修煉》中說到一個故事:
一個人不小心被卷入瀑布下的渦流中間,十一月份的水溫很低,人在冰水中能夠生存的時間不超過1秒。這個人被瀑布下的漩渦吸住,於是用盡全身力量向岸邊遊去。2分鍾以後,他的力量耗盡被吸入漩渦底部,然後屍體被拋到岸邊。因為對待漩渦的最好方式不是往外遊,而是遊向中心,潛入底部再遊出來,這與我們學會的向岸邊遊的方式恰恰相反。彼得·聖吉感歎:這個人用一輩子努力想達到的事情,在他放棄努力後兩分鍾就達到了。
落水後遊向岸邊是對的麽?平時是,但在漩渦裏麵的時候卻不是。前麵提到的雙贏總是對的麽?總想著雙贏會讓你在一些地方死得很慘。
一切我們奉為真理的思維模式都會有其局限性。職業發展是一個自身不斷成長、外界日新月異的領域,我們每天進入新的“漩渦”,卻還以過去的方式“遊泳”,最後勞而無獲。就好像那個溺水者一樣,我們很多時候往往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努力方向錯誤。
在河濱地域的探險者有時候會遇上流沙,流沙看起來和沙地很像。但如果不慎落入,就會像液體一樣地淹沒進入者。野外生存專家告訴我們,陷入流沙的探險者應該做的不是努力掙紮,而是安靜不動,等到下陷的趨勢停止,然後以盡可能慢的動作爬出來。如果我們按照原來的方式努力掙紮,反而會越陷越深,最後把自己吞沒。
看看下麵這些常見的心智模式陷阱吧:你有沒有深陷其中?
五、努力付出就一定有回報
如果努力付出一定有回報,那麽和劉德華結婚的就不應該是朱麗倩,而應該是楊麗娟了。因為朱麗倩陪伴二十年固然可敬,但是楊麗娟從16歲開始追求劉德華,把老父逼得捐腎跳海,實在是更加努力。
如果你從天安門向正西走,希望去頤和園,你能到達麽?即使堅持到環繞地球也不能,因為頤和園在天安門的西北邊。
選擇不對,努力白費,錯誤的努力比不努力還要可怕。每個人都需要給自己未來一個大的方向。
六、每個人都要給自己做長遠的職業規劃,並且製訂詳細的計劃今天你就業的職位,有多少是你20年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的?
今天你從事的行業,有多少是你20年前沒有了解的?
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shrm)29年的年度報告指出:2010年最需要的10種職業,在24年根本不存在。
如果你在剛剛進入職場的時候給自己確定一個20年後自己達到的詳細的職位(先假設這個職位還要在),你覺得你會損失多少機會?
不僅是個人,從企業發展的規劃上來看也是這樣,ge從來不主張做10-20年很長時間的業務規劃,一般最多隻做3年的業務規劃。曾經有一位員工做了一份ge未來20年的銷售預測,傑克·韋爾奇問他:“你計劃在毛裏求斯銷售多少,你知道毛裏求斯在什麽地方嗎?”
對一生進行充分規劃永遠都是一個好想法,但一定要記得寫下來的時候要用鉛筆,而且手邊還要有塊橡皮。
——adam marchick
七、隻要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總在留言本或者是酒桌上聽到這樣的勵誌言論:隻要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你說,是蘊藏在地殼裏麵的金子多,還是打造出來的金子多?
答案是地層裏麵蘊含的,世界上還有60%的金子沒有被挖掘出來,在礦物質裏麵,在深埋的金礦裏麵,在合金裏麵。所以你如果是金子,你的常態不是發光,而是不發光!千萬別以為金子就要發光!!即使是金子,常態就是不發光。
在黃金采選提煉過程中,不管是土礦提取,還是沙礦提取,幾乎都要經曆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在礦場將礦石挖掘出來,經過人工或者機器將礦石打成粉末,然後用水衝走表麵上的泥沙(黃金比泥沙重,用水衝洗能節約成本),隻留下含有毛金的鋅沙。過去我們的祖輩在沒有大型機械和化工原料的支持下,隻能使用水銀來吸附鋅沙裏麵的毛金,一般需要三五天左右。當存積的毛金達到七八百克時,使用硫酸和硝酸燒煮,將毛金裏麵的雜質溶解,經過反複多次燒煮,普通的毛金就逐漸被提煉成黃金,但這種提煉方式隻能達到95%至97%的純度。
如果你是金子,你要提高你的含金量到一定程度,才會成為發光的金子。當你被挖掘出來,你要經過很痛苦的碾磨、衝刷、浸泡,要讓你身上的雜質,不好的習慣、汙點被熔掉。然後還要成型、打磨、拋光,最後才成為很有價值的發光的金子!
如果你是金子,你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讓自己發光的方法。這已經不是一個三顧茅廬的年代,今天的諸葛亮需要博客、微博和影響力。
八、我一旦找到自己非常熱愛的工作,我就絕不會像現在這樣吊兒郎當的,我會全力以赴你隻有在確定自己有終身熱情時才全力投入麽?祝賀你加入“不斷換工作”和“永久焦慮”俱樂部,坐在我的職業發展課堂裏的人,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人。
你有沒有想過也許恰恰相反?事實上,隻有當你全力投入的時候,你才會從工作中獲得快樂。的確有一些工作會讓你興趣持久一點,有一些會讓你興趣短一些,但是你的吊兒郎當才是熱愛的最大障礙。
這些道理在過去的生活中都曾深深影響過我們,但是在新的領域中,卻把我們死死困住,這讓我們的能力隔絕,讓我們勞而無獲,讓我們離我們想要的東西越行越遠。
在今天這個高速發展、不斷變化的世界,軟件的升級幾乎是幾個月一次,但是對我們大腦心智模式的升級卻很少發生。在今天,你需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那些3年前幫助你成功的心智模式,現在也許正在阻礙你3年後的成功。
破除無效的心智模式,進入你自己希望的人生。
我們的物質大腦就是這台電腦,而我們的心智模式則是裏麵運行的係統軟件。人與人的大腦的物理差距並沒有太大,但是由於軟件不同,他們運作的效果就會有巨大的差距。心理學家已經證明人與人之間的智商差異並沒有我們想象的大,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據說也隻有228,大概是正常人的2倍。但是現實中人與人能力的差異卻真的千差萬別。這裏麵與其說是硬件(智商)的差距,不如說是心智模式(思維模式)的差距。
看看我們腦子裏麵的模式是如何運作的。早上起來,你的大腦開始“開機”,你起床,伸懶腰,伸手摸眼鏡戴上,這一切都不需要你的意識,就好像windows不需要你管就會自動檢查內存,指揮硬盤載入係統。然後你習慣性地洗臉,刷牙,吃早餐……這一切都下意識般地進行著。一直到報紙上麵有一條新聞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創業板股票持續下跌!此時你的大腦程序開始急速運作,就好像你在電腦中打開了一個百度的搜索網頁,你腦子裏麵關於股票的所有事情都上翻了起來:最近自己想買一支股票就是這個板塊的;唉……中國的創業大勢還是不行,不知道地產板塊怎麽樣;我的表弟最近創業不知道進行得怎麽樣了;現在不是都鼓勵大學生創業麽?前幾天我的同學拉我出去幹,現在看起來還是要等一段時間……通俗地說,這個時候,你的腦子裏麵閃過一堆意識流,就好像百度搜索一樣陳列在你的腦海裏麵,而你則用你獨特的瀏覽方式,挑選自己最關注的信息,然後把它們加工、處理,得出你自己的結論:今天上班,拒絕你的朋友的創業邀請,然後把股票賣掉,未來考慮投資一些房產吧。你想到這個結論,很高興地喝了一口咖啡,然後合上報紙,起身出門上班。
不管你有沒有察覺,你大腦這台電腦裏麵的程序一直都在運作,有一些你察覺到了(比如對股票的思考),有一些你沒有察覺到(比如起床,吃早餐)。有一些程序,編寫已經很久了(比如伸懶腰,從哺乳動物就有),深深刻在你的係統最深處,有一些程序,編寫的時間不長(比如說你前段時間才養成的吃早餐習慣),還有一些程序,是你剛剛寫出來的(比如關於股票的判斷),你隻能試試看,如果有效,那就存下來,如果不對的話,那就再調整吧。
我們就是這樣和這個世界互動著的,我們有一套我們稱為本能的原始係統,在這個之上,我們通過學習和調整,發展出自己一整套獨特的對世界的假設,對外界的反應方式……這些假設和程序指揮著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隻要你還活著,它們就不停地運轉。就好像windows係統一樣,這些程序隻有很少一部分會在屏幕(也就是你的意識)顯示出來,更多的程序在係統的後台,也就是你的意識之外運作著。
優秀的人有一整套優化得非常好的後台程序,這些程序清晰、幹淨,不占內存,直指目標。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程序,他們總會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在壓力下麵有完全不同的心態,對事物有全新的看法,對同樣的事情有完全不同的結論。
人們總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其實優秀是一套心智模式。
二、心態來源於心智模式
給點耐心,聽我講一個很老土的成功學故事:
一個酗酒的父親有兩個雙胞胎兒子,二十年後一個成為了成功人士,一個則窮困潦倒。記者分別采訪他們,為什麽能過上今天這種生活?他們的回答都一樣:“沒辦法,誰讓我攤上這樣一個父親呢?”
這個故事的寓意誰都明白,前者心態很好,後者心態糟糕,所以一個成功,一個失敗。但是以往的論述在“心態”二字上麵止步不前。試問:為什麽在同樣的條件下,兩個人的心態卻完全不一樣?失敗者也不是沒有過挑戰命運的心態,卻被生活所磨滅。為什麽成功者可以把一個好的心態保持二十年?
深究心態的背後,我們能看到兩者關於世界的假設不同:誰該為自己的幸福負主要責任?如果一個人認為:我要讓自己幸福,我負主要責任,父親是輔助的,那麽他會想:現在父親不如別人,我要和別人一樣好,自己就要更加努力。他就會成為那個成功人士。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幸福主要靠老爸提供,所以老爸不好,自己自然活得不好是天經地義,心安理得,他就會成為那個窮困潦倒者。
對“我的幸福誰負責”的內在假設導致兩者麵對挫折的不同心態。而決定對自己幸福負責的人,在遇到外界條件糟糕的情況下,自然會更加努力,外界條件好,也是踏踏實實,心態自然好。而放棄自己幸福的人,則終日憂心忡忡,怨天尤人也是必然的事情,心態肯定糟糕至極。好壞心態的背後,是關於世界的不同假設而決定的。
為什麽你聽了一場成功學講座,激動得神魂顛倒,回家涼風一吹該怎麽樣還怎麽樣?因為心態是一種“態”,就好像水有液態有氣態。聽課的時候溫度上去,就是氣態;回到家沒有這個氛圍了,就自動回歸液態了。成功者的“態”你學會了,但是他背後的心智模式,你還是不懂。
數據是程序運算的結果,心態也是心智模式運算的結果。如果我們隻拿到計算結果,而沒有拿到程序,那麽下次遇到不同情況就還是沒有辦法。有一次和一個瘋狂英語的優秀老師交流,他問我怎麽樣才可以背好單詞?我說就是要多重複多忘記,要數量不要質量。李陽老師不是有enjoy losing face 嗎?我建議你也enjoy losing words。用你練習口語的心態來學習詞匯吧。但是半年過去了,我問他怎麽樣,他摸摸頭說道理明白了,但還是沒有進步。同樣一個心態,離開了環境就沒有用了。
如果希望保持心態,就一定要明白心態背後的心智模式。從心智模式上麵來改變心態,是心態保持的秘密。你總會聽到很多人說,很多東西都是互通的。也就是說,程序都一樣,隻是運作的內容不同而已,但是這個程序到底是什麽呢?心智模式就是關於知識的知識,關於智慧的智慧。
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我說:學心智生,學心態死。
三、每一個心智模式都有自己的局限假設你在一家公司的部門工作,部門裏麵有三個同事,由於人事調動,必須選擇其中最好的一個當經理,而你是總體考評排名第二。如果你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人,而且不準備跳槽,你會怎麽選擇?
選擇1:盡一切努力,聯合老三,pk掉老大。
選擇2:搞臭老大,再搞臭老三,我不上你們也別想,大不了一起砸掉!派個空降兵過來吧。
選擇3:支持老大上位,教育老三支持,搞好新的部門的工作。
你想選擇哪一種?
如果按照經濟學假設,每一個人都是理性的而且希望獲取最大價值,你應該選擇哪一種?
1比綣公司隻有一個經理,而且永遠不換,你應該選擇哪一種方法?
你應該選擇第一種。因為公司資源有限,而且還是獨占性的,一旦一步慢就步步慢。如果你要獲得最大利益,就應該用這種win-lose模式。
2比綣公司隻有一個經理,而且你覺得讓他管理可能更加差。你應該選擇哪一種?
你應該選擇第二種。因為資源有限,誰獲得了都對你有害,不如大家都不要。這個時候應該采取的就是 lose-lose 模式。
3比綣公司未來有很多的職位空缺和機會,或者你的眼光不僅僅限於這個公司,你會選擇哪一種方法?
你應該選擇第三種。因為資源無窮大,如果現在你幫助老大上位,未來他也很有可能幫助你上位去做另一個經理。最關鍵的,你的行動讓整個公司、行業的人都看到你的品行,他們都願意和你玩這種win-win遊戲。
雙贏對麽?不一定!
現在的企業家們言必談共贏,好像一切東西都可以共贏一樣。其實共贏這個模式本身有著關鍵的外界假設:世界有富足的資源來支持每一個人,同時雙方需要有不止一次的交易。如果沒有了這兩種條件,雙輸模式和輸贏模式也許才會是最好的選擇。
比如說,中國的很多民企和家族企業,奉行的更多是打板子+愚民政策,既沒有提供給員工更多發展的可能性,也不準備和員工分享資源,這樣的企業內部提倡的共贏思想隻是無源之水,根本不可能實現。中國人的心智模式更多傾向於謀略(win-lose)而不是協作(win-win),也是這個道理。
美國就是個聰明國家,在不斷給全世界人民用win-win洗腦的同時,自己卻在玩著三種模式切換的遊戲。
石油資源是有限又獨占的資源,所以美國對伊拉克哪裏有共贏,恨不得一口吞下,用的是簡單粗暴的win-lose模式。
對於全球化核戰,美國和俄羅斯雙方都拿核彈頭互相瞄著,人不發射我不發射,人若發射,我必亂射!因為一旦失敗,根本沒有第二次交手的機會。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fas)核武器專家漢斯和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s)核專家羅伯特統計各國情報顯示:核彈頭擁有量最多的是俄羅斯,達13萬枚,其次是美國(94枚)、法國(3枚)、中國(240枚)、英國(185枚)、以色列(80枚)、巴基斯坦(70~90枚)、印度(60~80枚)、朝鮮(最多10枚)。
這些彈頭一共夠毀滅世界23次。這絕對是綁架全世界的lose-lose 模式。
與中國的市場合作,美國意識到巨大的潛力——中國現在是一個巨大的勞動力市場,未來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力市場。這裏麵用的更多就是win-win 戰略了。
作為一種心態,雙贏不總是對的。每一個心智模式背後都有相應的對世界的假定,也有著相對的局限性。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總是對的道理和心態,當然,包括我這句。
在四川大學講座的時候,學生問我新人進入公司以後,應該培養創新思維對麽?我說創新思維倒沒有錯,但是剛剛進入公司,先把眼前的事情做踏實了才是關鍵。先學習後創新,不同階段不同發展。
對小兵說是許進不許退,但對大將就要講懂進懂退。不同身份,思維方式不同。
外界變化了,內心的心智模式就要改變,思維方法和心態要變化。今天這個世界,唯一不會改變的就是改變。按照外界的條件變化,升級你的心智模式,就是這本書希望告訴你的東西。
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這樣。
四、心智模式無所謂對錯,隻有是否有效之分到底什麽樣的模式是正確的?管理大師彼得·聖吉在他的《第五項修煉》中說到一個故事:
一個人不小心被卷入瀑布下的渦流中間,十一月份的水溫很低,人在冰水中能夠生存的時間不超過1秒。這個人被瀑布下的漩渦吸住,於是用盡全身力量向岸邊遊去。2分鍾以後,他的力量耗盡被吸入漩渦底部,然後屍體被拋到岸邊。因為對待漩渦的最好方式不是往外遊,而是遊向中心,潛入底部再遊出來,這與我們學會的向岸邊遊的方式恰恰相反。彼得·聖吉感歎:這個人用一輩子努力想達到的事情,在他放棄努力後兩分鍾就達到了。
落水後遊向岸邊是對的麽?平時是,但在漩渦裏麵的時候卻不是。前麵提到的雙贏總是對的麽?總想著雙贏會讓你在一些地方死得很慘。
一切我們奉為真理的思維模式都會有其局限性。職業發展是一個自身不斷成長、外界日新月異的領域,我們每天進入新的“漩渦”,卻還以過去的方式“遊泳”,最後勞而無獲。就好像那個溺水者一樣,我們很多時候往往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努力方向錯誤。
在河濱地域的探險者有時候會遇上流沙,流沙看起來和沙地很像。但如果不慎落入,就會像液體一樣地淹沒進入者。野外生存專家告訴我們,陷入流沙的探險者應該做的不是努力掙紮,而是安靜不動,等到下陷的趨勢停止,然後以盡可能慢的動作爬出來。如果我們按照原來的方式努力掙紮,反而會越陷越深,最後把自己吞沒。
看看下麵這些常見的心智模式陷阱吧:你有沒有深陷其中?
五、努力付出就一定有回報
如果努力付出一定有回報,那麽和劉德華結婚的就不應該是朱麗倩,而應該是楊麗娟了。因為朱麗倩陪伴二十年固然可敬,但是楊麗娟從16歲開始追求劉德華,把老父逼得捐腎跳海,實在是更加努力。
如果你從天安門向正西走,希望去頤和園,你能到達麽?即使堅持到環繞地球也不能,因為頤和園在天安門的西北邊。
選擇不對,努力白費,錯誤的努力比不努力還要可怕。每個人都需要給自己未來一個大的方向。
六、每個人都要給自己做長遠的職業規劃,並且製訂詳細的計劃今天你就業的職位,有多少是你20年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的?
今天你從事的行業,有多少是你20年前沒有了解的?
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shrm)29年的年度報告指出:2010年最需要的10種職業,在24年根本不存在。
如果你在剛剛進入職場的時候給自己確定一個20年後自己達到的詳細的職位(先假設這個職位還要在),你覺得你會損失多少機會?
不僅是個人,從企業發展的規劃上來看也是這樣,ge從來不主張做10-20年很長時間的業務規劃,一般最多隻做3年的業務規劃。曾經有一位員工做了一份ge未來20年的銷售預測,傑克·韋爾奇問他:“你計劃在毛裏求斯銷售多少,你知道毛裏求斯在什麽地方嗎?”
對一生進行充分規劃永遠都是一個好想法,但一定要記得寫下來的時候要用鉛筆,而且手邊還要有塊橡皮。
——adam marchick
七、隻要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總在留言本或者是酒桌上聽到這樣的勵誌言論:隻要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你說,是蘊藏在地殼裏麵的金子多,還是打造出來的金子多?
答案是地層裏麵蘊含的,世界上還有60%的金子沒有被挖掘出來,在礦物質裏麵,在深埋的金礦裏麵,在合金裏麵。所以你如果是金子,你的常態不是發光,而是不發光!千萬別以為金子就要發光!!即使是金子,常態就是不發光。
在黃金采選提煉過程中,不管是土礦提取,還是沙礦提取,幾乎都要經曆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在礦場將礦石挖掘出來,經過人工或者機器將礦石打成粉末,然後用水衝走表麵上的泥沙(黃金比泥沙重,用水衝洗能節約成本),隻留下含有毛金的鋅沙。過去我們的祖輩在沒有大型機械和化工原料的支持下,隻能使用水銀來吸附鋅沙裏麵的毛金,一般需要三五天左右。當存積的毛金達到七八百克時,使用硫酸和硝酸燒煮,將毛金裏麵的雜質溶解,經過反複多次燒煮,普通的毛金就逐漸被提煉成黃金,但這種提煉方式隻能達到95%至97%的純度。
如果你是金子,你要提高你的含金量到一定程度,才會成為發光的金子。當你被挖掘出來,你要經過很痛苦的碾磨、衝刷、浸泡,要讓你身上的雜質,不好的習慣、汙點被熔掉。然後還要成型、打磨、拋光,最後才成為很有價值的發光的金子!
如果你是金子,你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讓自己發光的方法。這已經不是一個三顧茅廬的年代,今天的諸葛亮需要博客、微博和影響力。
八、我一旦找到自己非常熱愛的工作,我就絕不會像現在這樣吊兒郎當的,我會全力以赴你隻有在確定自己有終身熱情時才全力投入麽?祝賀你加入“不斷換工作”和“永久焦慮”俱樂部,坐在我的職業發展課堂裏的人,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人。
你有沒有想過也許恰恰相反?事實上,隻有當你全力投入的時候,你才會從工作中獲得快樂。的確有一些工作會讓你興趣持久一點,有一些會讓你興趣短一些,但是你的吊兒郎當才是熱愛的最大障礙。
這些道理在過去的生活中都曾深深影響過我們,但是在新的領域中,卻把我們死死困住,這讓我們的能力隔絕,讓我們勞而無獲,讓我們離我們想要的東西越行越遠。
在今天這個高速發展、不斷變化的世界,軟件的升級幾乎是幾個月一次,但是對我們大腦心智模式的升級卻很少發生。在今天,你需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那些3年前幫助你成功的心智模式,現在也許正在阻礙你3年後的成功。
破除無效的心智模式,進入你自己希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