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國外的,我們再來看一個中國的創業奇跡:李嘉誠。


    傳統的故事是,李嘉誠是白手起家的一代富豪的典範。一個隻讀完初中的人,一個茶樓的跑堂者,一個五金廠的普通推銷員,成為了香港的首位富豪。


    這個故事是真的,而且李嘉誠從1940年流落到香港,3年後父親辭世,他決定自己擔當起家庭重任,開始在茶樓跑堂,鍾表廠打工,在五金店和塑料廠做推銷員,5年後升至經理。其間不知道嚐盡多少苦楚,也收獲不少能力。他看好塑料市場的發展,也意識到這是自己出來創業的好機會。他自己的積蓄隻有70港幣,於是他向他的舅父莊靜庵(一說為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4萬多元,一共湊夠了5萬元。1950年在筲箕灣開始了他的長江塑膠廠,正式步入企業家行業。以後的故事你都知道,不用我再說。


    但是當時李嘉誠從親戚處借回來的43萬元是個什麽概念呢?假設當年李嘉誠不是從親戚處借錢,而是自己打工,按照他自己5年攢70元的功力,也需要30年,塑料的時機早就過去了。1950年前後,香港人的平均月工資是250元左右。43萬元是172個月的工資。如果按照北京人的平均工資是40元算,那麽這筆錢現在大概就是688萬元。


    這個可以輕易借出去68萬做生意的舅父,到底是誰?


    此人是莊靜庵先生,廣東潮州人,原任香港潮安同鄉會永遠榮譽會長,廣東省政協港澳委員,廣州潮人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他是當時香港鍾表行業的富豪,李嘉誠一開始打工的那家中南鍾表店,就是他的。13年以後,他成為了李嘉誠的嶽父。


    不可否認,李嘉誠先生的成功,主要來自他的勤奮、刻苦的精神以及智慧,你可以從《李嘉誠傳》裏麵好好看看他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裏麵除了傳奇和奇跡,還有一些無法模仿的非個人因素:難得的塑料、地產以及香港起飛的時代大潮,李嘉誠的天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一個在關鍵時刻能夠借出68萬元的親戚,和一個鍾表大亨的名譽“無形資產”。創業不僅僅需要努力打拚和一腔熱血,資本與人脈的積累至關重要。


    我想他的故事,你也很難模仿。


    名人成名了!他原來是10,現在是1,中間做了不少的功夫,這樣的故事既不好看也不勵誌——因為太複雜了,誰能學會?


    所以名人故事一般告訴你,他原來是1,現在是10,中間隻做了一件事情,反複地做,就成了。這樣的故事就既好看又勵誌了。這樣倒是簡單,但是真能學會嗎?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隻是依靠從眾而成功。


    最後引用馬雲老師的話:


    很多時候少聽成功專家講的話。所有的創業者多花點時間學習別人是怎麽失敗的,因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萬萬,失敗的原因就一兩個點。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少聽成功學講座,真正的成功學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你就是成功者,你講任何話都是對的。


    你看,馬雲如果講成功學,一定是大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拆掉思維裏的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古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古典並收藏拆掉思維裏的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