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4年,武則天出生在唐都城長安。她的父親武士彠雖然也是唐朝貴族,但祖先並不顯要。武則天的祖籍是現在的山西文水,即當時的並州文水。武士彠做木材生意,後來因為正趕上隋煬帝大興土木,結果發家致富。他在做生意的過程中,經常和權貴們交往,得到了一個下級軍職。
李淵起兵反隋時,武士彠以軍需官的身份跟隨效勞。最後李淵攻克長安後,武士彠因功被拜為光祿大夫,封太原郡公,列入十四名開國功臣行列,從此成為唐朝的新權貴。公元620年,武士彠的元配夫人病逝,通過唐高祖做媒娶了隋朝顯貴楊達的女兒。當時楊氏已經是40歲的老姑娘,後來為他生了三個女兒,第二個便是武則天。
武則天的少女時代是隨做官的父親在四川度過的。公元635年,武士彠死在荊州都督任上,隨後全家回到長安。前妻生下的兩個兒子武元慶、武元爽和他們的堂兄弟武惟良、武懷運對待楊氏刻薄無禮,武則天孤女寡母四人在長安過了一段很不舒心的生活。
公元636年,太宗的皇後長孫氏病逝。次年,14歲的武則天因美貌出眾被召進宮中,做了級別很低的嬪妃——才人。武則天對宮廷生活充滿著向往。進宮之後,太宗賜給她武媚的稱號,所以人們都叫她媚娘。雖然她的長相的確十分嫵媚,但是由於她性格倔強,缺少女人該有的溫柔,所以很不受太宗寵愛。這使得武則天進宮12年,才人的稱號也沒有改變、提升。
武則天的機會來自於太宗的兒子李治,即後來的高宗。當太宗還在世的時候,武則天便和李治產生了感情。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按照慣例,沒有生育過的嬪妃們要出家做尼姑,生育過的則要打入冷宮,為死去的皇帝守寡。武則天因沒有生育被送到感業寺出家。她在感業寺出家的兩年中,並沒有安心念佛,而是處心積慮地想出來。李治即位後的第二年,適逢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前往感業寺進香,武則天緊緊把握住了這次機會。她使高宗回憶起了先前的戀情,武則天的美貌加上舊情促使高宗不再顧忌佛教教規和禮教的約束,將武則天帶回了皇宮。
已經28歲的武則天重獲入宮的機會,這是她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她下決心要利用與高宗的感情,奪回失去的青春年華。事實上,這次入宮後,已經成熟的武則天就在權力之爭中大顯身手了。
武則天的再次入宮也和宮中的鬥爭有關,當時的王皇後為了和蕭淑妃爭寵,鼓動高宗接武則天進宮,她還自做主張讓武則天先蓄發,準備再入宮。王皇後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引狼入室。入宮後,武則天很感激王皇後的照顧。她對王皇後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周到,這使得高宗也很高興。皇帝和皇後都高興了,武則天的嬪妃地位也就升到了昭儀,這是正二品的級別,超過了其他八個嬪妃,是九嬪之首。在她的上麵,隻有皇後和四妃了。
武則天進宮之後,前後生了四男二女,而高宗總共才有12個子女。後邊的六個都是武則天生的,可見武則天的受寵程度是其他嬪妃無法相比的,這連主張讓她進宮的王皇後也沒有料到,結果自己也吃了大虧。
武則天的性格決定了她不甘於居人之下,她的目標是皇後。隨著她在宮中的地位逐漸穩固之後,便開始有心計地活動了。她在後宮裏想方設法籠絡太監、宮女,特別是和皇後、蕭淑妃關係不好的人,她總要設法接近拉攏,給予一些小恩小惠,讓她們注意監視皇後和淑妃的行動。
公元654年,武則天的第二胎生下一位公主,很討人喜歡。王皇後也禁不住前去看望,逗弄一番,知道皇帝要來就先走了。武則天趁機殘忍地掐死親生女兒,然後輕輕蓋好被子。一會兒,皇帝來看女兒,武則天麵帶歡笑,帶皇帝來到床前,掀開被子,佯裝才發現自己女兒被害,失聲痛哭。皇帝見此情景,十分震驚,趕忙追查是怎麽回事。侍女告訴他,王皇後剛才來過。高宗大怒,武則天又趁機進讒言,使王皇後有口難辯。再加上王皇後久未生育,高宗就此準備廢掉王皇後,改立武則天為後。
在封建社會,皇後的廢與立屬於國家大事,必須由眾大臣們共同商議決定。武則天做皇後的阻力主要來自重臣國舅長孫無忌,還有宰相褚遂良等大臣也極力反對。朝廷中的大臣們分成了兩派,除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以外,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為了在高宗和武則天麵前爭功邀寵,就站到了長孫無忌的對立麵,支持武則天做皇後。高宗把長孫無忌等反對的人召到一起,商量皇後的廢立問題。武則天則在簾子後麵監聽。長孫無忌極力反對,為王皇後辯解,說她出身高貴,忠厚賢惠,沒有什麽大過失,不該廢皇後之位;而武則天卻是出身貧寒,還曾經侍奉過先帝太宗,再立為皇後違背了禮製。
褚遂良也堅決反對,而且還磕頭磕得流血,並提出要辭官回家。武則天見了,怒火頓生,大聲喊道:“怎麽不把這種臣僚亂棍打死!”其他人見狀,趕忙替褚遂良求情。褚遂良的性命雖然保住了,但被貶官到湖南長沙任都督。
最後,還是開國的功臣李世給高宗出了個主意,他說皇後的廢立是皇上的家務事,沒有必要和大臣們商量。同時,李義府和許敬宗等人也在朝廷大臣們中間大造輿論,支持武則天。終於,公元654年,高宗正式下詔書廢王皇後,將蕭淑妃貶為庶人,立武則天為皇後。後來武則天將王皇後、蕭淑妃二人各責打了一百杖,然後殘忍地砍去雙腳,泡在酒甕裏活活折磨死。其報複心和殘忍性可見一斑。
武則天做了皇後,先要清除對她威脅最大的長孫無忌。她指使許敬宗等人捏造罪名製造朋黨案,然後將長孫無忌牽連進去,把他流放外地。後來許敬宗又逼長孫無忌自盡。長孫無忌集團其他的人也受牽連,或被殺或被流放。
武則天的越來越專斷也引起了高宗的不滿,他和宰相上官儀商量廢掉武則天的皇後,上官儀答應起草詔書。武則天安插在皇帝身邊的耳目得知後趕忙報告。武則天趕到後,軟硬兼施,說得高宗改變了主意,還把責任全推到了上官儀的身上。於是,武則天讓許敬宗捏造上官儀和已經被廢的太子李忠圖謀反叛,將上官儀處死。
高宗軟弱平庸,武則天有才幹,且有手段,這也是她一步步登上女皇寶座的原因。武則天曾經上意見書十二條,也就是曆史上的“建言十二事”,這裏麵包括了發展農業、減輕賦稅、廣開言路等,基本上是一套較完整的治國方略。後來也被高宗頒布詔書推行。高宗後來之所以將處理政務的權力交給武則天,也是相信她有這方麵的能力。
武則天之所以能在朝廷施展才幹,和她重用庶族出身官員有很大的關係。到了武則天時期,科舉製度已基本定型,新的官員很多是出身寒微的,他們需要最高層的重用,而武則天就成了他們的總代言人。一大批文人學士成為武則天的鼎力助手。武則天則利用他們來打擊舊貴族的反對勢力,鞏固自己的權勢與地位。
武則天為了自己的權勢和皇位,做事心狠手辣,就連親生兒子都不肯放過。武則天一共生有四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老三是李顯,老四是李旦。第一個有機會繼承皇位的是長子李弘。公元656年,太子李忠被廢黜,武則天的長子李弘被立為皇太子。李弘為人忠厚,處世謙虛忍讓,而且很具有政治才幹,高宗和大臣們對他都很滿意。隨著身體狀況的下降,高宗想把皇位傳給李弘。
武則天卻不願意讓兒子來侵奪自己已經習慣專權的政治權力,而且兒子一旦即位,自己的權力夢特別是女皇夢就要破滅了。況且,李弘不是那麽聽武則天的話。於是,在權力和親情之間,武則天選擇了前者。公元675年,武則天用毒藥將年僅24歲的兒子李弘毒死。
李弘死後,高宗由於精神受到刺激,再加上原來的頭疼病,身體狀況已經很差了,他已不能再操勞國家大事了,於是就想把皇位讓給武則天。但是,朝中大臣們極力反對,武則天沒能如願,但這對於武則天卻是個極大的刺激與鼓勵。
李弘死後的一個月,李賢被立為太子,李賢在處理政務過程中也顯示出過人的能力,加上宰相們的輔佐,武則天又感到了權力將要離她而去了。所以,武則天指使人誣告太子貪戀女色,荒廢政事。公元600年農曆八月,李賢被廢掉太子身份,貶為庶人,後來又被迫遷到巴州。
在李賢被廢掉太子的第二天,三兒子李顯被立為太子。683年,唐高宗病死,立下遺囑,讓太子即位,但國家大事還要聽從武則天的意見,這成了武則天日後專權乃至成為女皇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顯即位後就是唐中宗,他尊母親武則天為皇太後。李顯為人非常軟弱,所以對於讓他即位,母親還是比較接受的。但中宗也沒有將寶座坐熱,僅僅兩個月就被武則天趕了下去。中宗即位後,想讓嶽父韋玄貞做宰相,但是父親高宗臨死時立的顧命宰相裴炎不同意,中宗便不可一世地說:“我就是把天下都給了他,又能怎麽樣?”裴炎便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立刻召集大臣們到了乾元殿,將中宗廢為廬陵王,幽禁在深宮之中。幽禁中宗後,武則天把小兒子李旦推上了皇位,即唐睿宗。
武則天雖然讓小兒子繼承了皇位,但不許他處理朝政,一切大事都由自己來決定。逐漸地,武則天做女皇的願望更加強烈了。
武則天首先將東都洛陽改為神都,準備將來做都城用。她還把唐朝文武百官的名稱進行了變動:尚書省改成文昌台,左右仆射改為左、右丞相,門下省改為鸞台,侍中改為納言,中書省改為鳳閣,這明顯地是體現了女性特征。原來的宰相名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改成了“同鳳閣鸞台三品”。尚書省下屬的六部也改了名稱:吏部改成天官,戶部成了地官,禮部是春官,兵部是夏官,刑部是秋官,工部是冬官。禦史台分成了左肅政和右肅政兩台,由左台負責監察朝廷,右台負責糾察地方郡縣。
武則天這些為以後做女皇的準備活動被一些大臣識破,遭到了他們的激烈反對。公元684年農曆九月,原來被武則天貶出京城的徐敬業起兵反抗。
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十多天便召集了十萬兵馬。唐朝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專門寫了著名的《討武曌檄》。據說武則天看了之後,並沒有生氣,而是感歎這樣的人才沒有為她所用。可見,武則天在用人上還是用些氣量的,也很愛惜人才。
武則天連忙調動了30萬兵馬迎戰,讓李孝逸領兵平叛。徐敬業不久便連遭失敗,他和駱賓王先後被部將殺死。隻用了40天的時間,徐敬業的叛亂便被平定了,武則天有驚無險地渡過了這次大的政治危機。
在平定徐敬業的叛亂之後,武則天又對宰相班子進行了調整。因為宰相裴炎在這次危機中不但不幫助武則天對付徐敬業,還以此要求她還政於睿宗,結果被武則天處死。然後,武則天又罷免了其他幾個宰相,補韋方質、武承嗣、韋思謙為宰相。以後的兩年內,武則天對宰相班子進行了頻繁的調整,建立了效忠於自己的執政集團。
為了給自己做女皇鋪路,武則天在輿論方麵利用迷信等手段來為自己樹立威信。比如他的侄子武承嗣派人送一塊刻著“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白石頭,謊稱是來自於洛水。武則天十分高興,遂改年號為“永昌”。武則天還接受了睿宗和群臣上的尊號“聖母神皇”。這在曆史上是絕對沒有的,原來的皇帝隻有在死後才有尊號,武則天打破了這個慣例。
武則天為做女皇做的這些準備,遭到了唐高祖李淵第十一子李元嘉的武力反抗,但不久就被平定了。從此,再沒有人對武則天的權勢提出過挑戰。
公元690年,武則天認為親臨帝位的條件成熟,先借佛教僧人之口廣造輿論:“武後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後來,她導演了以唐睿宗為首的六萬臣民上表勸進,請改國號之事。然後,她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基,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因此,武則天還把自己名字的“照”,改為“曌”,意為武氏王朝將如日月當空一樣,長久永存。
武則天稱帝後,更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為廣攬人才,不計門第,不拘資格,發展和完善科舉製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必在於農”,命人撰成農書頒行天下。她繼續推行均田製,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她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獨掌政權時,還大修地方水利工程,並且以境內農田好壞作為獎懲官吏的標準。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並且使國家糧倉儲備充足、地方儲糧富足、人口顯著增加。
武則天掌權時期,也有很多過失。執政後,她多疑臣民不忠於自己,任用索元禮、周興及來俊臣等酷吏,嚴酷逼供,獎勵告密,牽連了很多無辜的人。一些汙吏刑訊逼供,誣陷於人,使不少文臣武將蒙受不白之冤。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崇佛教、建寺院等活動,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寵愛男嬖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
她作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排除萬難和阻礙,在執政時期,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但是,她後期執政的弊端,使她的功過參半。
李淵起兵反隋時,武士彠以軍需官的身份跟隨效勞。最後李淵攻克長安後,武士彠因功被拜為光祿大夫,封太原郡公,列入十四名開國功臣行列,從此成為唐朝的新權貴。公元620年,武士彠的元配夫人病逝,通過唐高祖做媒娶了隋朝顯貴楊達的女兒。當時楊氏已經是40歲的老姑娘,後來為他生了三個女兒,第二個便是武則天。
武則天的少女時代是隨做官的父親在四川度過的。公元635年,武士彠死在荊州都督任上,隨後全家回到長安。前妻生下的兩個兒子武元慶、武元爽和他們的堂兄弟武惟良、武懷運對待楊氏刻薄無禮,武則天孤女寡母四人在長安過了一段很不舒心的生活。
公元636年,太宗的皇後長孫氏病逝。次年,14歲的武則天因美貌出眾被召進宮中,做了級別很低的嬪妃——才人。武則天對宮廷生活充滿著向往。進宮之後,太宗賜給她武媚的稱號,所以人們都叫她媚娘。雖然她的長相的確十分嫵媚,但是由於她性格倔強,缺少女人該有的溫柔,所以很不受太宗寵愛。這使得武則天進宮12年,才人的稱號也沒有改變、提升。
武則天的機會來自於太宗的兒子李治,即後來的高宗。當太宗還在世的時候,武則天便和李治產生了感情。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按照慣例,沒有生育過的嬪妃們要出家做尼姑,生育過的則要打入冷宮,為死去的皇帝守寡。武則天因沒有生育被送到感業寺出家。她在感業寺出家的兩年中,並沒有安心念佛,而是處心積慮地想出來。李治即位後的第二年,適逢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前往感業寺進香,武則天緊緊把握住了這次機會。她使高宗回憶起了先前的戀情,武則天的美貌加上舊情促使高宗不再顧忌佛教教規和禮教的約束,將武則天帶回了皇宮。
已經28歲的武則天重獲入宮的機會,這是她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她下決心要利用與高宗的感情,奪回失去的青春年華。事實上,這次入宮後,已經成熟的武則天就在權力之爭中大顯身手了。
武則天的再次入宮也和宮中的鬥爭有關,當時的王皇後為了和蕭淑妃爭寵,鼓動高宗接武則天進宮,她還自做主張讓武則天先蓄發,準備再入宮。王皇後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引狼入室。入宮後,武則天很感激王皇後的照顧。她對王皇後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周到,這使得高宗也很高興。皇帝和皇後都高興了,武則天的嬪妃地位也就升到了昭儀,這是正二品的級別,超過了其他八個嬪妃,是九嬪之首。在她的上麵,隻有皇後和四妃了。
武則天進宮之後,前後生了四男二女,而高宗總共才有12個子女。後邊的六個都是武則天生的,可見武則天的受寵程度是其他嬪妃無法相比的,這連主張讓她進宮的王皇後也沒有料到,結果自己也吃了大虧。
武則天的性格決定了她不甘於居人之下,她的目標是皇後。隨著她在宮中的地位逐漸穩固之後,便開始有心計地活動了。她在後宮裏想方設法籠絡太監、宮女,特別是和皇後、蕭淑妃關係不好的人,她總要設法接近拉攏,給予一些小恩小惠,讓她們注意監視皇後和淑妃的行動。
公元654年,武則天的第二胎生下一位公主,很討人喜歡。王皇後也禁不住前去看望,逗弄一番,知道皇帝要來就先走了。武則天趁機殘忍地掐死親生女兒,然後輕輕蓋好被子。一會兒,皇帝來看女兒,武則天麵帶歡笑,帶皇帝來到床前,掀開被子,佯裝才發現自己女兒被害,失聲痛哭。皇帝見此情景,十分震驚,趕忙追查是怎麽回事。侍女告訴他,王皇後剛才來過。高宗大怒,武則天又趁機進讒言,使王皇後有口難辯。再加上王皇後久未生育,高宗就此準備廢掉王皇後,改立武則天為後。
在封建社會,皇後的廢與立屬於國家大事,必須由眾大臣們共同商議決定。武則天做皇後的阻力主要來自重臣國舅長孫無忌,還有宰相褚遂良等大臣也極力反對。朝廷中的大臣們分成了兩派,除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以外,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為了在高宗和武則天麵前爭功邀寵,就站到了長孫無忌的對立麵,支持武則天做皇後。高宗把長孫無忌等反對的人召到一起,商量皇後的廢立問題。武則天則在簾子後麵監聽。長孫無忌極力反對,為王皇後辯解,說她出身高貴,忠厚賢惠,沒有什麽大過失,不該廢皇後之位;而武則天卻是出身貧寒,還曾經侍奉過先帝太宗,再立為皇後違背了禮製。
褚遂良也堅決反對,而且還磕頭磕得流血,並提出要辭官回家。武則天見了,怒火頓生,大聲喊道:“怎麽不把這種臣僚亂棍打死!”其他人見狀,趕忙替褚遂良求情。褚遂良的性命雖然保住了,但被貶官到湖南長沙任都督。
最後,還是開國的功臣李世給高宗出了個主意,他說皇後的廢立是皇上的家務事,沒有必要和大臣們商量。同時,李義府和許敬宗等人也在朝廷大臣們中間大造輿論,支持武則天。終於,公元654年,高宗正式下詔書廢王皇後,將蕭淑妃貶為庶人,立武則天為皇後。後來武則天將王皇後、蕭淑妃二人各責打了一百杖,然後殘忍地砍去雙腳,泡在酒甕裏活活折磨死。其報複心和殘忍性可見一斑。
武則天做了皇後,先要清除對她威脅最大的長孫無忌。她指使許敬宗等人捏造罪名製造朋黨案,然後將長孫無忌牽連進去,把他流放外地。後來許敬宗又逼長孫無忌自盡。長孫無忌集團其他的人也受牽連,或被殺或被流放。
武則天的越來越專斷也引起了高宗的不滿,他和宰相上官儀商量廢掉武則天的皇後,上官儀答應起草詔書。武則天安插在皇帝身邊的耳目得知後趕忙報告。武則天趕到後,軟硬兼施,說得高宗改變了主意,還把責任全推到了上官儀的身上。於是,武則天讓許敬宗捏造上官儀和已經被廢的太子李忠圖謀反叛,將上官儀處死。
高宗軟弱平庸,武則天有才幹,且有手段,這也是她一步步登上女皇寶座的原因。武則天曾經上意見書十二條,也就是曆史上的“建言十二事”,這裏麵包括了發展農業、減輕賦稅、廣開言路等,基本上是一套較完整的治國方略。後來也被高宗頒布詔書推行。高宗後來之所以將處理政務的權力交給武則天,也是相信她有這方麵的能力。
武則天之所以能在朝廷施展才幹,和她重用庶族出身官員有很大的關係。到了武則天時期,科舉製度已基本定型,新的官員很多是出身寒微的,他們需要最高層的重用,而武則天就成了他們的總代言人。一大批文人學士成為武則天的鼎力助手。武則天則利用他們來打擊舊貴族的反對勢力,鞏固自己的權勢與地位。
武則天為了自己的權勢和皇位,做事心狠手辣,就連親生兒子都不肯放過。武則天一共生有四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老三是李顯,老四是李旦。第一個有機會繼承皇位的是長子李弘。公元656年,太子李忠被廢黜,武則天的長子李弘被立為皇太子。李弘為人忠厚,處世謙虛忍讓,而且很具有政治才幹,高宗和大臣們對他都很滿意。隨著身體狀況的下降,高宗想把皇位傳給李弘。
武則天卻不願意讓兒子來侵奪自己已經習慣專權的政治權力,而且兒子一旦即位,自己的權力夢特別是女皇夢就要破滅了。況且,李弘不是那麽聽武則天的話。於是,在權力和親情之間,武則天選擇了前者。公元675年,武則天用毒藥將年僅24歲的兒子李弘毒死。
李弘死後,高宗由於精神受到刺激,再加上原來的頭疼病,身體狀況已經很差了,他已不能再操勞國家大事了,於是就想把皇位讓給武則天。但是,朝中大臣們極力反對,武則天沒能如願,但這對於武則天卻是個極大的刺激與鼓勵。
李弘死後的一個月,李賢被立為太子,李賢在處理政務過程中也顯示出過人的能力,加上宰相們的輔佐,武則天又感到了權力將要離她而去了。所以,武則天指使人誣告太子貪戀女色,荒廢政事。公元600年農曆八月,李賢被廢掉太子身份,貶為庶人,後來又被迫遷到巴州。
在李賢被廢掉太子的第二天,三兒子李顯被立為太子。683年,唐高宗病死,立下遺囑,讓太子即位,但國家大事還要聽從武則天的意見,這成了武則天日後專權乃至成為女皇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顯即位後就是唐中宗,他尊母親武則天為皇太後。李顯為人非常軟弱,所以對於讓他即位,母親還是比較接受的。但中宗也沒有將寶座坐熱,僅僅兩個月就被武則天趕了下去。中宗即位後,想讓嶽父韋玄貞做宰相,但是父親高宗臨死時立的顧命宰相裴炎不同意,中宗便不可一世地說:“我就是把天下都給了他,又能怎麽樣?”裴炎便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立刻召集大臣們到了乾元殿,將中宗廢為廬陵王,幽禁在深宮之中。幽禁中宗後,武則天把小兒子李旦推上了皇位,即唐睿宗。
武則天雖然讓小兒子繼承了皇位,但不許他處理朝政,一切大事都由自己來決定。逐漸地,武則天做女皇的願望更加強烈了。
武則天首先將東都洛陽改為神都,準備將來做都城用。她還把唐朝文武百官的名稱進行了變動:尚書省改成文昌台,左右仆射改為左、右丞相,門下省改為鸞台,侍中改為納言,中書省改為鳳閣,這明顯地是體現了女性特征。原來的宰相名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改成了“同鳳閣鸞台三品”。尚書省下屬的六部也改了名稱:吏部改成天官,戶部成了地官,禮部是春官,兵部是夏官,刑部是秋官,工部是冬官。禦史台分成了左肅政和右肅政兩台,由左台負責監察朝廷,右台負責糾察地方郡縣。
武則天這些為以後做女皇的準備活動被一些大臣識破,遭到了他們的激烈反對。公元684年農曆九月,原來被武則天貶出京城的徐敬業起兵反抗。
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十多天便召集了十萬兵馬。唐朝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專門寫了著名的《討武曌檄》。據說武則天看了之後,並沒有生氣,而是感歎這樣的人才沒有為她所用。可見,武則天在用人上還是用些氣量的,也很愛惜人才。
武則天連忙調動了30萬兵馬迎戰,讓李孝逸領兵平叛。徐敬業不久便連遭失敗,他和駱賓王先後被部將殺死。隻用了40天的時間,徐敬業的叛亂便被平定了,武則天有驚無險地渡過了這次大的政治危機。
在平定徐敬業的叛亂之後,武則天又對宰相班子進行了調整。因為宰相裴炎在這次危機中不但不幫助武則天對付徐敬業,還以此要求她還政於睿宗,結果被武則天處死。然後,武則天又罷免了其他幾個宰相,補韋方質、武承嗣、韋思謙為宰相。以後的兩年內,武則天對宰相班子進行了頻繁的調整,建立了效忠於自己的執政集團。
為了給自己做女皇鋪路,武則天在輿論方麵利用迷信等手段來為自己樹立威信。比如他的侄子武承嗣派人送一塊刻著“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白石頭,謊稱是來自於洛水。武則天十分高興,遂改年號為“永昌”。武則天還接受了睿宗和群臣上的尊號“聖母神皇”。這在曆史上是絕對沒有的,原來的皇帝隻有在死後才有尊號,武則天打破了這個慣例。
武則天為做女皇做的這些準備,遭到了唐高祖李淵第十一子李元嘉的武力反抗,但不久就被平定了。從此,再沒有人對武則天的權勢提出過挑戰。
公元690年,武則天認為親臨帝位的條件成熟,先借佛教僧人之口廣造輿論:“武後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後來,她導演了以唐睿宗為首的六萬臣民上表勸進,請改國號之事。然後,她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基,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因此,武則天還把自己名字的“照”,改為“曌”,意為武氏王朝將如日月當空一樣,長久永存。
武則天稱帝後,更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為廣攬人才,不計門第,不拘資格,發展和完善科舉製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必在於農”,命人撰成農書頒行天下。她繼續推行均田製,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她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獨掌政權時,還大修地方水利工程,並且以境內農田好壞作為獎懲官吏的標準。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並且使國家糧倉儲備充足、地方儲糧富足、人口顯著增加。
武則天掌權時期,也有很多過失。執政後,她多疑臣民不忠於自己,任用索元禮、周興及來俊臣等酷吏,嚴酷逼供,獎勵告密,牽連了很多無辜的人。一些汙吏刑訊逼供,誣陷於人,使不少文臣武將蒙受不白之冤。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崇佛教、建寺院等活動,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寵愛男嬖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
她作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排除萬難和阻礙,在執政時期,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但是,她後期執政的弊端,使她的功過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