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誠案例


    在有些人眼中,苦難是可怕的,但在意誌堅強的人眼中,苦難不過是生活中的一道坎,邁過去就沒事了,李嘉誠就是這樣一個有毅力的人。他回憶起年輕時的那段經曆,不無感慨地說道:“在我成長的年代,香港社會的艱苦,是殘酷而悲涼的。那時候沒有什麽社會安全網,饑餓與疾病的恐懼是強烈迫人的。求學的機會不是每一個人的權利,貧窮常常像一種無期徒刑。今天社會前行,新的富足為大部分人帶來相對的緩衝保障,貧窮不一定是缺乏金錢,而是對希望及機遇憧憬破滅的挫敗感。很多人害怕可上升的空間越來越窄,一輩子也無法衝破匱乏與弱勢的局限。我理解這些恐懼,因我曾經一一身受。沒有人願意貧窮,但出路在哪裏?


    “70年前這個問題每一個晚上都在我心頭,當年14歲時已需要照顧一家人,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沒有可以依靠的人脈網路,我很懷疑隻憑刻苦耐勞和一股毅力,是否足以讓我渡過難關?我們一家人的命運是否早已注定?縱使我能糊口存活,但我是否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我迅速發現沒有什麽必然的成功方程式,首要專注的是,把能掌控的因素區分出來。如果成功是我的目標,駕馭一些我能力內可控製的事情是扭轉逆境十分重要的關鍵。我要認清楚什麽是貧窮的枷鎖—我一定要有擺脫疾病、愚昧、依賴和惰性的方法。”


    17歲的李嘉誠辭去了在中南鍾表的工作,到一家很小的五金廠做推銷員。這一事件,讓很多人都很詫異,他們本以為這個學藝精湛、推銷嫻熟的年輕人一定會在鍾表行業成為一個不大不小的角色。沒想到,李嘉誠在中南鍾表勢頭猛進時離開了,還轉了行,從頭做起。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李嘉誠一反常態的做法讓人們不得不想:他是不是腦袋有問題啊?


    李嘉誠對鍾表行業前景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是看好中南公司的前景的。但是,對他更有吸引力的是香港經濟形勢的風雲變幻,和手到擒來相比他更喜歡充滿挑戰和刺激的遊戲。他想趁年輕多闖蕩一番,拓寬些視野,多蹚出些路子,以後趁著這多變的經濟形勢幹一番大事業。


    五金廠很小,卻也要從銷售做起。銷售是最鍛煉人的,特別是商人,隻有做過銷售的商人,才真正懂得市場。與在茶樓和鍾表店的銷售不同,五金店的銷售需要跑出去找客戶,這是在不知道對方有沒有購買意願的情況下將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顯然,和前兩種客人找上門來的銷售有很大區別。


    麵對新的挑戰,李嘉誠經過深入思索,發現在推銷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很多問題,比如,如何和客戶搭上話,第一句話應該說什麽?怎麽說?對於老客戶,又該如何維持關係?這對於生性靦腆的李嘉誠來說,是不曾遇到過的問題,在書本上也沒學過,他隻能在實踐中悟。就連當年的李嘉誠自己也沒想到,幾十年後的他,在各種場合竟然能談吐優雅、思路敏捷,儼然成了一個辯論家。


    五金廠的銷售一般對準的是雜貨鋪,這樣一來銷售額度大,還能建立長期的客戶關係。很多人都按照這個路子做銷售,而李嘉誠卻有意避開了。他決定向客戶直銷。他直接找到酒樓旅店的相關部門,一次就銷售了100多隻產品。而對於家庭用戶,他則跑到居民區上門服務。他摸清了老太太的脾性,曉得隻要在一個小區裏能賣掉一隻,也就意味著賣掉一批,因為,老太太們不上班,喜歡串門,自然就是他可利用的宣傳員。於是,他就專門找老太太賣桶,物美價廉,自然不愁銷路。


    總結做推銷員的經驗,李嘉誠說:若想客戶買你的產品,就得事先想好應付的一切辦法。麵對不同的客戶,采用不同的說辭。為此,他利用一切能用的途徑搜尋市場信息資料,並和不同層次的人交談,了解客戶心理和產品反饋,對拒絕產品的說辭做到心中有數。李嘉誠曾經根據一個區域的市民生活習慣,摸清了他們對塑膠製品的需求,在他的產品沒有生產出來之前,就鎖定了銷售客戶。


    親身體會掙錢的不易,一個人才會迅速成長。李嘉誠在早先的茶樓生活中練就了從早到晚跑腿的功夫,所以,在做銷售時也往往以步代車走遍大街小巷,既省錢也攬得更多客戶。如今,李嘉誠回憶起這段銷售的日子時,總自豪地說:“我十幾歲就做銷售,對自己要求嚴格,工作時間總比別人多一倍,所以,業績也總超過別人很多。憑著我的業績,一年後我就坐上了部門經理的位子,兩年後就做了總經理。”


    ● 李嘉誠智慧


    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李嘉誠是一個幸運的人,機遇多次眷顧他,而這也得益於他早年的準備。曾經有一個記者問李嘉誠的推銷秘訣是什麽。李嘉誠沒有給予正麵的回答,而是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


    日本的“推銷之神”原一平在69歲時的一次演講會上,有人問了他同樣的問題,原一平當場脫掉鞋襪,將提問者請上台,說:“請摸摸我的腳底板。”該提問者摸過之後,驚訝道:“您腳底板的老繭真厚!”原一平說:“這是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所以腳底板的繭子特別厚。”提問者恍然大悟。


    李嘉誠講完故事,對記者說:“我沒有資格讓你來摸我的腳底板,但我可以告訴你,我腳底的繭子也很厚。”


    “苦難的生活,是我人生最好的鍛煉,尤其是做推銷員,使我學會了不少東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這些,是我今天用10億、100億也買不來的。”李嘉誠對曾經經曆的那段苦難生活表示感謝,他認為正是那段苦難的日子鍛煉了他的心智,讓他成長得更快,更強大,能夠取得現如今的成就,離不開那段日子的磨礪。


    “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這是人們常說的激勵話語。隻要能從苦難中勇敢走出來的人,一定能夠迎來陽光人生。在一次各界成功人士的聚會上,著名的汽車商約翰?艾頓向丘吉爾回憶自己苦難的過去。約翰?艾頓出生於一個偏遠小鎮,父母去世得早,就靠姐姐替別人洗衣服掙錢,養大了自己。


    後來,姐姐結婚了,姐夫並不喜歡約翰?艾頓,將他趕到了舅舅家,可是舅媽對約翰?艾頓更刻薄,每天不讓他吃飽飯,還讓他幹很多體力活。為了討生活,約翰?艾頓早早地去當了學徒,做學徒的工資很少,他根本租不起房子,就隻好每天找能睡覺的地方。一年多的時間,他在郊區一處廢舊的倉庫裏睡覺。


    聽完這些,丘吉爾非常驚訝,他從未聽約翰?艾頓提過這些苦難的過去,約翰?艾頓笑著對丘吉爾說:“有什麽好說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擺脫受苦的人是沒有權力訴苦的。苦難變成財富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你戰勝了苦難並遠離苦難不再受苦。隻有在這裏,苦難才是一筆你值得驕傲的人生財富。”


    約翰?艾頓的一席話令丘吉爾重新修訂了自己對苦難的定義,丘吉爾在自傳中寫道:“苦難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所以,想要成功的人們在麵對苦難的生活時,要做的不是逃避,也不是抱怨,而是戰勝它,讓苦難成為人生中真正值得汲取的財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嘉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嘉誠並收藏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