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日本決定偷襲珍珠港時,就應該想到:挑釁者終究要麵對來自於受害者的複仇之舉。日本或許將珍珠港事件後所遭遇的美軍突襲視為美國的報複,但對美國人而言,那不過是一場象征性的任務,真正的複仇時機還未到來。美國秉持著“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宗旨,在等待一個絕佳的機會,給日本人以致命打擊,以泄心頭之恨。


    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後,美國迅速做出反應。1942年4月18日,吉米·杜利特爾中校派出16架b-25戰略轟炸機襲擊日本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和神戶的油庫、工廠和軍事設施。但是這次的攻擊隻是象征性的,並未給日本造成重大的損失,美國隻是想要日本明白自己是“睡著的獅子”,而不是“病貓”。


    為了一雪前恥,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美國致力於轟炸機的研究。連續兩年,都未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轟炸。就當日本人深陷二戰的泥潭,開始逐漸淡忘曾經在珍珠港與美國結下的仇怨時,美國的b-29超級空中堡壘式轟炸機研製成功。這種轟炸機的時速達563千米/小時,飛行高度超過1萬米,續航裏程為6430千米,打擊距離達到2400千米,並能攜帶9000公斤的炸彈。單從飛行的高度與速度來看,就遠遠超過當時日本的所有戰鬥機。


    1944年6月15日和11月24日,美國先後兩次派出b-29對日本進行實驗性的突襲,不僅收效甚微,還使美國損失了150多架轟炸機和上千名機組人員。不得已之下,美軍被迫做出戰略調整,由實驗階段的日間精確轟炸改為夜間的地毯式燃燒彈轟炸。


    1945年1月底,美國陸航總司令阿諾德將軍委任第20航空軍司令部指揮官柯蒂斯·李梅少將負責對日的戰略轟炸。此時年僅38歲的李梅少將,是當時美國最年輕的陸航將軍,曾在對德作戰中取得過驕人成績。上任之後,李梅根據日本特殊的工業生產模式,發現了日本城市的弱點,如住房密集且多為木板結構、消防能力差和夜間防空力量薄弱等,在此基礎上充分肯定了夜間地毯式燃燒彈轟炸的戰術。


    2月19日,美國海軍陸戰隊攻占了硫磺島,為b-29贏得了轟炸日本本土的中轉機場。李梅決定立即展開對日本本土的轟炸。當日,第20航空軍的指揮部發出了將“試驗性”燃燒彈空襲提到優先位置的新命令,並下令2月23日至24日發動對東京的第一次大規模燃燒彈轟炸。


    李梅同時還下令,除尾炮外,b-29上所有的武器均由燃燒彈替換。此令一下,全軍嘩然,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這一決定太冒險了。但李梅信心十足,甚至還決定延後將計劃呈送華盛頓的時間,自己承擔此次作戰任務的全部責任。戰前的動員會上,李梅激動地呐喊:“我們要燒掉那些木板做的日本城市!讓我們放一個日本人從未聽過的大鞭炮!”參戰的機組人員被他的激情與魅力感染,不再疑惑重重,全力投入到空襲的準備工作之中。


    23日夜,174架b-29轟炸機在東京拋下大量凝固汽油彈,東京約2.56平方千米的地方變成了廢墟,美國出師大捷。當夜,裕仁天皇緊急召見前首相東條英機和其他政府要員分析戰爭局勢。26日,東條英機回複天皇:估計美國人不可能再增加轟炸機突襲,甚至無法保持目前的攻擊率。即便美國真的可以,這種來自兩千多公裏外的襲擊,也不應成為打擊日本信心的誘因。


    3月9日,日本軍國主義“軍人節”的前一天,東京街頭一片繁華景象,人們互相問候著,以表達對戰爭前線親人的平安願望。另一邊,美軍正在李梅的統帥下,做著突襲的最後準備。傍晚5點34分,托馬斯·鮑爾準將率領334架b-29“超級空中堡壘”從馬裏亞納群島的塞班島和提尼安島機場起飛,撲向日本東京。


    3月10日零時15分,美軍的轟炸正式開始,此前一直對b-29不利的天氣,這次也幫了大忙。炸彈爆炸的瞬間,一股大風突然刮起,火勢迅速蔓延開來。空襲持續了兩個小時,風借火勢,火助風勢,烈火席卷了整個東京。


    天亮之後,人們才看清了空襲的結果:建築物和街道都已殘破得無法辨認,隻剩下一些殘垣斷壁,河水幾乎都蒸發掉了,呈各種姿勢蜷縮著的燒焦屍體遍地都是,就連空氣中都彌漫著難以名狀的臭味。據日本東京警視廳統計的數字,轟炸當晚約有10萬人死於火海,還有10萬人有不同程度的燒傷,另外100多萬人無家可歸,單是大火之後的清理工作就進行了25天。難怪一位幸存者回憶說:“那一刻,我懷疑自己是否還在人間。”


    轟炸之後18小時,日本當時的首相小磯昭國發表電台講話,強烈譴責美國的殘酷與野蠻,並提醒日本國民類似的空襲可能還會出現。事實確如日本政府所想的那樣,3月10日後,李梅指揮部隊先後又對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大城市和其他中心城市、交通幹線進行了燃燒彈轟炸,整個日本幾乎都被點燃了。


    美國實現了最初的目標,讓日本為曾經的惡行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但因行為方式過於殘忍,“李梅火攻”也遭到了許多人的質疑與詰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本書讀懂日本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光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光波並收藏一本書讀懂日本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