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為什麽要搞次級貸款,而且還拚命的拉那些根本沒有償還能力的窮人借錢買房呢?


    任何一個銀行都能夠看清楚裏麵的風險吧,可為什麽這些東西,能夠一直持續下去,直到整個危機徹底爆發為止呢?


    難道米國人的智力集體降低到了負數不成?


    後世有記者專門對一些業內人士進行了調查,最後得出的結論較為離譜,說這一次的危機完全是績效考核引發的,也就是kpi引發的。


    通過這些記者的調查發現,各個機構的高層下達的指示,其實都是要求下麵盡可能的吸收有償還能力的用戶,從來沒有說過要放鬆考核指標什麽的。


    但千不該萬不該,這些機構不該設計kpi指標,要求每個員工每個月完成多少貸款的單數。


    之前說過,有償還能力的人就那麽多,一開始的時候員工們還能夠完成kpi指標。但過了一兩年的時間,完成指標就變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但公司卻不會管這些,因為次級貸款市場越來越火熱,能夠獲得的利潤也越來越高。


    所以這些公司們完全不管實際的市場情況,反而不斷的提高下一個季度的工作預期,其結果就是導致各個地區的中層管理不斷的提高下屬員工的kpi指標。


    完不成指標,不但連工資都沒有,還很有可能直接被趕出去。


    這些員工們不知道費了多少勁才能夠進入這些大型的銀行工作,哪裏肯就這麽離開,於是這些員工們就自然而然的將注意力落在了那些根本沒有償還能力的顧客身上,想辦法發掘這些顧客貸款,然後成為自己的kpi之一。


    一開始,這項工作並不容易,且不說如何騙過各種資質的審核,那些沒有償還能力的顧客,自己也非常清楚自己根本沒有能力還貸,所以他們也不願意給自己背上房貸這麽一個大鍋。


    這些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的非常艱難,但kpi的壓力又始終壓在他們頭上。更要命的是,因為kpi指標是從上而下的,所以那些負責監管的機構,也需要承擔kpi的巨大壓力。


    最終一個天才提出了一套吸引那些沒有還貸能力的用戶借款的套路:叫做以房套貸。


    這個套路大概是這樣的,首先是去鼓動那些沒有還款能力的人借款,如果這些人不肯的話,那就表示,隻要貸款批下來,房子到手之後。


    他們就可以去幫忙聯係另一個貸款機構,將這套剛剛買下來的房子抵押給這個貸款機構,從這個貸款機構手中再借到一筆錢。


    如果說買房款原本是100萬美元的話,那再一次抵押就能夠換到50萬美元左右。


    而這50萬美元是一次性付給這些貸款人的,也就是說隻要這樣操作一番,這些原本身無分文的貸款人手中就能夠擁有50萬美元的巨款。


    而有如此龐大的一筆巨款,短時間內想要全部花光也是不可能的,不管是這個人打算去創業也好,還是打算繼續紙醉金迷也好,反正這筆錢大概能夠存在兩三年的時間。


    這樣兩三年內,這個人就有能力償還房貸的月供了。


    如此一來,借款人能夠短時間內獲得一筆巨款,提供房貸的銀行能夠獲得幾年內穩定的月供回款,而拿房子抵押貸款的機構能夠購得一套價值不菲的房子,而這些工作人員們能夠完成自己的kpi指標。


    這是四贏呀,簡直是贏麻了。


    所以這個套路一經推出,立刻就得到了幾乎所有底層業務員的一致好評,而負責監管的機構,為了kpi,對此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需要你提供的各個證件,你都能夠提供上來,那這些機構絕不去深究這些證件的真假。


    而那些貸款人呢?


    自然是蜂擁而至呀,雖然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會背負上百萬美元的巨額債務。


    可無所謂了,反正他們已經是人間之屑了,是這個世界和社會裏麵的垃圾,身上不會有超過100美元的現金。


    隻要現在能夠獲得一筆巨款,那誰管以後會恢複多少的債務,反正老子手裏沒錢,你就算把老子所有的財產都搶走,這樣子把身上的皮肉都熬成了油,那也就隻有不到幾百美元的資產而已,休想多炸出一分一毫出來。


    而自己依然可以每個月從聯邦領取救濟金,或者幹脆就是領取食物用的食品券,隨便你怎麽催款,能從老子身上炸出一分錢出來都算你的本事。


    人家也不怕坐牢,坐牢還有免費的午餐呢,死就更不怕了,人家活成這樣,大概率也沒啥活下去的動力了,隨便你怎麽折騰。


    正是抱著這樣的思想,所以這些沒錢的人開始瘋狂的借錢買房,然後瞬間就過上了有房有錢,瘋狂消費的快樂人生。


    而這也導致了整個米國在前幾年的經濟迅速增長。


    首先增長的就是房地產,畢竟買房子的人迅速爆增,但房屋的供應量卻沒有增加,那這房價肯定要暴漲了。


    房價的暴漲反而進一步推動了窮人購買房屋的欲望,因為買房本身是不需要錢的,都是從銀行借來的錢,房價漲得越高,他們能夠通過抵押房產獲得的資金也就越多,這樣反而能夠更加促進窮人買房。


    而同樣的,因為房價上漲,所以每年出現在股市上的次級貸款的收益,還有資金總量也在不斷的上漲,這就導致次級貸款成為了全世界最優質的投資產品。


    如果不是突然出現了西部野馬基金這種變態,那次級貸款毫無疑問會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同時還是穩賺不賠的金融藏品了。


    而另一方麵,因為很多窮人都有錢了,他們就開始報複性的消費,而這些消費又會促進市場的增長,進而帶動各個實體企業的增長。


    實體企業的增長又能夠帶動整個股市的增長,股市漲了華爾街各個機構和銀行們自然也是跟著看漲的,所以這段時間整個經濟可謂是一片繁榮,整個米國經濟都受到了次級貸款帶來的推動效應,所謂是陽光普照大地,整個市場好的不要太好,所有人都高呼大時代要來了。


    再然後,那些房貸公司的底層業務人員的kpi又增加了,他們需要想盡一切辦法讓更多根本沒有還貸能力的窮人來借貸買房。


    於是,更多的根本無法償還的房貸就源源不斷的刷進了各個銀行的資金池裏麵,把各個銀行的資金池幾乎都要扣分了。


    那這些底層業務員們,知道自己幹的事情究竟有多麽危險嗎?


    他們當然知道,畢竟能夠進入這些金融機構和銀行工作的人,哪怕是最底層的業務員,那最少也是要求本科學曆的,他們清楚的知道自己幹的這些事情在未來能夠引發多麽巨大的炸彈。


    可kpi放在那裏,升職加薪放在那,難道要他們為了公司的未來而放棄自己的升職加薪與kpi嗎?


    不能夠呀!


    而且大家都是這麽幹的,我也隻是隨波逐流而已,到時候真出現了問題,那也不是我的錯,我想要賺錢難道還有錯了不成?


    然後是那些中層們?他們看不出其中的危機嗎?


    當然也是看得出的,可他們也有kpi,也需要升職加薪,而且他們還擁有比底層工作人員更多的欲望和需求。


    再說了,大家都這麽幹,我如果不這麽幹,反而是不夠群眾路線了,和光同塵嘛。


    至於未來如果炸雷了怎麽辦……嗯,既然未來隨時有可能炸雷,那就要趁著現在盡可能的撈錢。


    這樣等未來真正的炸雷之後,自己就抱著存款,拍拍屁股走人好了。反正自己是拿工資的,未來公司還債也還不到自己頭上。


    最後就是各個機構的高層們,他們看不清嗎?


    他們一開始大概確實被蒙在鼓裏,畢竟公司越大,製度就越僵化,對於基層的情況就越難以了解,可能頭一年的時候,這些大老板們確實不知道,底層為了業績究竟幹出了怎樣扯淡的事情。


    但他們知道公司的業績在逐年增加,公司的利潤在不斷的增高,公司的股價也在暴漲,或者說整個世界經濟都在一路暴漲,這是局麵大好呀。


    不過等到第2年的時候,消息再閉塞的公司也應該已經察覺到了基層出現的一些問題,然後擺在公司高層們麵前的就是兩個選擇。


    第1個選擇是緊急處置這些問題,把這些不良資產全部切割掉,同時對基層進行整訓,堅決不允許再發生這種給信用垃圾放貸的情況。


    這個選擇看上去沒有錯,但把這些不良資產切割,那就是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的巨額損失。這些如果寫進財報裏麵,公司的股價還要不要,股東們的分紅還要不要了?


    而且行業們都這麽幹,然後其他同行們各個利潤暴漲,唯獨自家情況下跌,在這種情況下,直接被大勢的浪潮一巴掌直接拍成碎片,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第2個選擇就是假裝不知道這些情況,任由這些事情繼續發展下去,反正爆雷最少還需要好幾年的時間,說不定那個時候自己就已經不負責這家公司了,問題不會落到自己頭上。


    而就算問題真的出現了,那到時候再想辦法就算是了,反正到時候再說吧!


    而現在,距離第1波無法償還的貸款,已經過去了五年的時間了,這期間,不知道有多少爛賬和壞賬是根本無法償還的。


    而這些隱藏在世界深處的秘密和背後邏輯,全都在某些機構有意的放縱下,被各種媒體曝光了出來,齊刷刷的出現在幾乎所有的版麵上,讓全體米國人,幾乎在一夜之間都了解到,自家究竟發生了怎樣離譜的事情。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首富從盲盒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一口布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一口布丁並收藏首富從盲盒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