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宮之主應該是最為頭痛的,因為他非但是三大宗師之一,還是此地主人,魔會的召開之人,眼下出了問題,他必須要拿出一個方法來應對底下的人。
而且,若是不想喪失威信,使得風評變差,乃至魔會從此缺乏號召力,就不能用武力強硬逼迫壓製,而要用巧妙的法子解決這個問題。
若是以前也就罷了,他固然欣賞孟昭之資質稟賦,但道不同不相為謀,在這個場合,他必須要做出符合身份之事,殺了他能順應人心。
但關鍵在於,這裏麵多出一個喬宗師,和孟昭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叫他想殺而不能殺,因此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喬宗師則是擔憂和憤怒多一些,畢竟康友德的行為,是在對付孟昭,而對付孟昭,就是對付他,殺了對方的心都有,不過這裏不是他的地界,暫時不能動手,不過他自信,就算仙宮之主翻臉,他也有能力帶著孟昭殺出重圍。
這裏就不得不提一句,孟昭表現出的實力,雖然無法直接和宗師強者對抗,但有他庇佑,還是能拉扯拖延的,故而就算情況再壞,也不是必死之局。
倒是白骨宗師作為三人當中,最清閑,也最無瓜葛的一個,對於孟昭並沒有什麽惡意,相反,他還打算幫襯一把,就衝著喬宗師,這筆買賣也不會虧本。
各人有各人的反應,不同的反應,取決於各自的立場,性格。
作為矛頭對準的中心,孟昭倒是表現的很平靜,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聲嘶力竭,隻是很平靜的回了一句,
“在下聽過南安孟昭,因為和他同姓氏,還特別了解了一下他的過往。
聽聞,他也是在不久前才聲名鵲起,而更早前,也不過就是一個普通人。
在我看來,此人的龍王之名,以及和沈天賜並稱的名望,明顯是北地一些人特別推波助瀾炒出來的,用來和南方的那個沈天賜對壘。
如此名不符實之輩,你緣何說我就是他?”
好家夥,幾句話,就將自己的身份摘的七七八八,關鍵是還損了自己一波。
還別說,不少人真聽在心裏,尤其孟昭自己分析的名望大盛原因,還讓不少人暗暗點頭,覺得十分有理。
孟昭自己也曾琢磨過,他在明秀湖畔的確戰績彪炳,揚名天下不是難事,畢竟在如今這個武道不昌的時代,孟昭的表現絕對是頂尖天才級別,吹一波絕對不過分。
但,關鍵在於,吹的有些過了,直接就把他和沈天賜並列為絕代雙驕,南沈北孟,將天下俊傑視若無物,這明顯不太合適。
沈天賜是什麽人?
金陵沈家的天賜麒麟子,銜玉而生,為通靈玉體,修行之速古今罕見,悟性自然也是超卓於世,乃是神州大地,最負盛名的武道奇才,更是無數人心目中唯一的宗師種子,當今大帝北堂盛甚至都有召他當駙馬的心思。
若說天下有一人能百分百的進軍宗師之境,那麽天下近乎九成之人,都認為這個人會是沈天賜,可想而知,其天才之名,到了什麽樣的程度。
不止如此,沈天賜戰績也是卓越,並非吹噓出來的,大戰小戰廝殺不斷,位逢一敗,自然更添其天驕之名。
相比較之下,孟昭就顯得遜色良多。
其一,在於他缺少時間的底蘊。
沈天賜自出生起便名滿天下,銜玉而生宛如古之神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近乎傳奇。
而他的第一波名聲,其實是從沈天賜那裏借勢而來,無形中已經矮了人家一截,雖然後來明秀湖一戰封神,戰績之強硬,拿出來和沈天賜作比也不虛,到底不如沈天賜深入人心。
其二,也是很關鍵的一點,不管怎麽說,他都比沈天賜大了四歲,也就是四年時間,同樣的年紀,他是遠遠比不上那位金陵奇才的。
所以,怎麽看,孟昭固然是天才之屬,但拿來和沈天賜同台比較,還是相當遜色的。
那麽,他現在的名聲是從何處得來的呢?
根據孟昭自己派人搜尋信息,以及分析來看,主要還是北地世家大族,武林名宿,以及江湖人士自發推崇造就而成,而更根源之處,在於南北之分。
不錯,南北之分,地域之別,自古以來,都是橫亙在兩地之人心頭的一道大山,兩地人心中,也多含較勁之意。
沈天賜是南人的天才,為年輕一代的領袖,代表著南方武道之繁榮昌盛。
而北地多年,卻沒什麽拿得出手的人,不論是身處高層的大佬,還是混跡底層的苦哈哈,哪一個麵上都不好過。
所以,孟昭明秀湖畔一戰而定後,北地自上而下,大小勢力,散人,都自發鼓吹其人,勢要造出一個和沈天賜爭鋒的天才。
而且,這天才是連沈天賜都親口承認的對手,你想黑也黑不了。
至於為什麽是孟昭,而不是別的人。
主要原因在於,孟昭的身份是世家子,雖然不是九姓出身,但也是僅次於九姓的大家族,還是開國貴族之後,用來和沈天賜打擂,足夠了。
再者,要拿出一個如孟昭這般厲害的人,還真挺困難。
想要打出和孟昭相同的戰績,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就算你真有那個實力,也得有一個實力雄厚的對頭,就算有這個對頭,也得有一個足夠盛大的舞台,如此,才具有說服力。
所以,各種因緣際會,造就了孟昭的盛名。
這一點,他心知肚明,此時,正好拿來推諉自己的身份,相當具備說服力。
而且,他表現得也相當出色。
首先,正常人思維,哪有人會自己揭自己短處的?尤其是心高氣傲的天才,就更加少見了。
其次,則是他的語態,符合一個本身具有實力,卻寂寂無名,並嫉妒名不符實之輩的天才身份。
所以,孟昭這短短幾句話,殺傷力還是相當強悍的,當場就有不少人連連點頭,調轉船頭,已經不再相信康友德之言。
都是信口開河,孟昭都朝自己身上潑髒水了,誰更有說服力,不是一目了然?
而且,若是不想喪失威信,使得風評變差,乃至魔會從此缺乏號召力,就不能用武力強硬逼迫壓製,而要用巧妙的法子解決這個問題。
若是以前也就罷了,他固然欣賞孟昭之資質稟賦,但道不同不相為謀,在這個場合,他必須要做出符合身份之事,殺了他能順應人心。
但關鍵在於,這裏麵多出一個喬宗師,和孟昭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叫他想殺而不能殺,因此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喬宗師則是擔憂和憤怒多一些,畢竟康友德的行為,是在對付孟昭,而對付孟昭,就是對付他,殺了對方的心都有,不過這裏不是他的地界,暫時不能動手,不過他自信,就算仙宮之主翻臉,他也有能力帶著孟昭殺出重圍。
這裏就不得不提一句,孟昭表現出的實力,雖然無法直接和宗師強者對抗,但有他庇佑,還是能拉扯拖延的,故而就算情況再壞,也不是必死之局。
倒是白骨宗師作為三人當中,最清閑,也最無瓜葛的一個,對於孟昭並沒有什麽惡意,相反,他還打算幫襯一把,就衝著喬宗師,這筆買賣也不會虧本。
各人有各人的反應,不同的反應,取決於各自的立場,性格。
作為矛頭對準的中心,孟昭倒是表現的很平靜,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聲嘶力竭,隻是很平靜的回了一句,
“在下聽過南安孟昭,因為和他同姓氏,還特別了解了一下他的過往。
聽聞,他也是在不久前才聲名鵲起,而更早前,也不過就是一個普通人。
在我看來,此人的龍王之名,以及和沈天賜並稱的名望,明顯是北地一些人特別推波助瀾炒出來的,用來和南方的那個沈天賜對壘。
如此名不符實之輩,你緣何說我就是他?”
好家夥,幾句話,就將自己的身份摘的七七八八,關鍵是還損了自己一波。
還別說,不少人真聽在心裏,尤其孟昭自己分析的名望大盛原因,還讓不少人暗暗點頭,覺得十分有理。
孟昭自己也曾琢磨過,他在明秀湖畔的確戰績彪炳,揚名天下不是難事,畢竟在如今這個武道不昌的時代,孟昭的表現絕對是頂尖天才級別,吹一波絕對不過分。
但,關鍵在於,吹的有些過了,直接就把他和沈天賜並列為絕代雙驕,南沈北孟,將天下俊傑視若無物,這明顯不太合適。
沈天賜是什麽人?
金陵沈家的天賜麒麟子,銜玉而生,為通靈玉體,修行之速古今罕見,悟性自然也是超卓於世,乃是神州大地,最負盛名的武道奇才,更是無數人心目中唯一的宗師種子,當今大帝北堂盛甚至都有召他當駙馬的心思。
若說天下有一人能百分百的進軍宗師之境,那麽天下近乎九成之人,都認為這個人會是沈天賜,可想而知,其天才之名,到了什麽樣的程度。
不止如此,沈天賜戰績也是卓越,並非吹噓出來的,大戰小戰廝殺不斷,位逢一敗,自然更添其天驕之名。
相比較之下,孟昭就顯得遜色良多。
其一,在於他缺少時間的底蘊。
沈天賜自出生起便名滿天下,銜玉而生宛如古之神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近乎傳奇。
而他的第一波名聲,其實是從沈天賜那裏借勢而來,無形中已經矮了人家一截,雖然後來明秀湖一戰封神,戰績之強硬,拿出來和沈天賜作比也不虛,到底不如沈天賜深入人心。
其二,也是很關鍵的一點,不管怎麽說,他都比沈天賜大了四歲,也就是四年時間,同樣的年紀,他是遠遠比不上那位金陵奇才的。
所以,怎麽看,孟昭固然是天才之屬,但拿來和沈天賜同台比較,還是相當遜色的。
那麽,他現在的名聲是從何處得來的呢?
根據孟昭自己派人搜尋信息,以及分析來看,主要還是北地世家大族,武林名宿,以及江湖人士自發推崇造就而成,而更根源之處,在於南北之分。
不錯,南北之分,地域之別,自古以來,都是橫亙在兩地之人心頭的一道大山,兩地人心中,也多含較勁之意。
沈天賜是南人的天才,為年輕一代的領袖,代表著南方武道之繁榮昌盛。
而北地多年,卻沒什麽拿得出手的人,不論是身處高層的大佬,還是混跡底層的苦哈哈,哪一個麵上都不好過。
所以,孟昭明秀湖畔一戰而定後,北地自上而下,大小勢力,散人,都自發鼓吹其人,勢要造出一個和沈天賜爭鋒的天才。
而且,這天才是連沈天賜都親口承認的對手,你想黑也黑不了。
至於為什麽是孟昭,而不是別的人。
主要原因在於,孟昭的身份是世家子,雖然不是九姓出身,但也是僅次於九姓的大家族,還是開國貴族之後,用來和沈天賜打擂,足夠了。
再者,要拿出一個如孟昭這般厲害的人,還真挺困難。
想要打出和孟昭相同的戰績,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就算你真有那個實力,也得有一個實力雄厚的對頭,就算有這個對頭,也得有一個足夠盛大的舞台,如此,才具有說服力。
所以,各種因緣際會,造就了孟昭的盛名。
這一點,他心知肚明,此時,正好拿來推諉自己的身份,相當具備說服力。
而且,他表現得也相當出色。
首先,正常人思維,哪有人會自己揭自己短處的?尤其是心高氣傲的天才,就更加少見了。
其次,則是他的語態,符合一個本身具有實力,卻寂寂無名,並嫉妒名不符實之輩的天才身份。
所以,孟昭這短短幾句話,殺傷力還是相當強悍的,當場就有不少人連連點頭,調轉船頭,已經不再相信康友德之言。
都是信口開河,孟昭都朝自己身上潑髒水了,誰更有說服力,不是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