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華他爸沒得早,那時候時局又亂,我一個寡婦帶著個兩歲的孩子,真是處處艱難。”
“幸虧我命好,遇到了你。老安,你可是我們母子的大恩人啊,你給了我們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這些年,對我們更是好得沒話說!”
許雅萍不是第一次這麽說,這些年,她經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
謊言重複千遍也會變成真理。
這樣的話說得多了,連許雅萍自己都信了。
當然,她這些話,也不全是假話。
比如“安大福對他們母子好”這一點,就是真的不能再真。
安建芳聽了,都忍不住撇撇嘴,暗地裏吐槽:老頭子的確對你們母子掏心掏肺,為了你們,連親兒子、親閨女都不要了,更是險些氣死了親爹親媽!
安妮卻故意露出感動的表情,嘴上卻說著,“哎呀,又說這些幹什麽。咱們是夫妻,我不對你好又該對誰好?”
“慶華雖然不是我親生的,可打小就在我跟前長大,乖巧又懂事,還那麽會讀書,一看就是有出息的孩子。這些年,我一直都把他當親兒子看待。”
許雅萍滿臉感激,“不,話不能這麽說,你對我們好,你是心善,也是我們命好,我們卻不能覺得理所應當。”
“這些年,你對我們母子的恩情,我們母子點滴都記在心上。”
“老安,就像你說的,雖然慶華不是你親生的,可你把他當親兒子養。而慶華,也把你當成了他的親爸爸。”
“慶華臉皮兒薄,人又靦腆,心裏崇敬你這個父親,卻說不出來。這些年,他私底下沒少說,以後他有了出息,肯定好好孝順你!”
安妮挑眉。
嗯,這話說得,貌似沒問題,可仔細一品,卻讓人很不舒服。
什麽叫有了出息就好好孝順?
合著常慶華孝順繼父,還是有條件的?
那他以後若是沒出息呢,是不是就不孝順了?!
這也就是安妮敏感,精準的抓住了許雅萍話裏的漏洞。
若是換成原主,估計隻聽到了“孝順”兩個字。
看看許雅萍這裝腔作勢的模樣,安妮就能推測,原主估計早就被許雅萍母子糊弄得暈頭轉向,根本不會在意這些小細節。
“哈哈,什麽孝順不孝順的,孩子有這個心意,比什麽都強。”
安妮暗地裏嘀咕,臉上卻是誌得意滿,她甚至得意的哈哈大笑。
“說到這裏,我又不得不多說一句。”
許雅萍見“安大福”被捧得都快忘乎所以了,心裏鄙夷,麵兒上卻不露分毫。
她話鋒一轉,矛頭指向了安建國。
她嘴上說著“不得不說”,似乎很為難、很猶豫,說出的話卻意有所指,“建國,你也是二十多歲的人了,談了對象,眼瞅著就要成家。”
“成了家,就不再是孩子了,可不能事事都依靠父母。”
“我說這話可能不合適,你聽了興許還會怪我調撥事兒。但我是真的心疼你爸。你爸多不容易啊,這些年,家裏好幾口人,上上下下全靠他一個人養活。”
“你總覺得你爸偏心,可你自己也要爭氣啊。像人家隔壁的小胡,他還不如你呢,你爸好歹托關係讓你當了個臨時工,小胡直接就是待業青年。”
“可人家小胡不等不靠,也不逼家裏的老人提前退休,自己擺攤做小買賣,這還不到三年呢,人家就買上摩托車了。”
“哎喲,每天聽老胡端著茶葉缸子在胡同口炫耀,別說你爸了,就是我也羨慕啊。”
許雅萍一番話說得推心置腹,似乎沒有半點私心。
也就是她這“後媽”的身份敏感,同樣的話,如果換成親媽來說,安建國兄妹三個肯定沒脾氣。
父母喜歡比較,對著自家孩子說起“別人家的誰誰”,更是無比正常。
安建芳就曾經聽隔壁的鄰居阿姨教訓自家孩子的時候,動不動就“你看看人家誰誰”。
那時,從小就沒有親媽的安建芳,甚至還有些羨慕,覺得人家媽媽罵自家孩子,是為了孩子好。
不像她家的陰險後媽,說得漂亮,卻從不動真格兒的。
別人如果嫌她不管孩子,她就一臉委屈,“當媽的,沒有不打孩子的,我自己的親兒子也沒少挨打。可我打慶華可以,但要是打了建國他們幾個,還不得落個惡毒的名聲?”
“後媽難當啊。不管,人家說我不負責。管了,人家就會怪我借故磋磨孩子!唉~~”
一番真心傾訴,許雅萍不但輕鬆洗去了別人的懷疑,還收獲了一大波的同情。
安建芳小時候還覺得後媽雖然狡猾,到底沒有黑心到家,不像傳聞中的繼母,動不動就虐打孩子。
但等她上了學,偶然讀到了一篇“鄭伯克段於鄢”的古文,這才知道,世間還有一個詞兒叫“捧殺”。
可惜,她明白得太晚了。
再想像常慶華一樣努力學習,已經來不及,最終也隻考中了一個中專。
這會兒,聽到許雅萍居然冒出這麽一堆的話,安建芳非但沒有覺得她“多管閑事”,反而有些懷疑:咦?許雅萍良心發現了,居然開始說教大哥了?
就是安建國也有些不自在。
如果許雅萍拿著他跟常慶華比,安建國肯定不樂意。覺得許雅萍是踩著他去捧自己兒子。
可聽她提到了隔壁的小胡,安建國就沒有多想。
嗯,小胡的確挺有能耐。從擺攤到自己開店,短短三年就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周圍的鄰居都把他當成“先進典型”,用來鼓勵自家孩子。
跟他一比,他安建國整天守在後廚,眼巴巴等著親爸接班,確實有些沒出息。
想著想著,安建國就沒了剛才的理直氣壯,他甚至有些羞憤的低下了頭。
安妮卻暗自搖頭,許雅萍的話確實很有道理。
可問題是,在華國,父母跟子女之間,能純粹的隻講道理嗎?
在固有的傳統和思想中,父母對兒女就是掏心掏肺、就是無私奉獻。
真心疼愛兒女的父母,固然期盼兒女有出息,可兒女如果真的沒能力,父母也會想方設法的幫助兒女。
而不是跟兒女講什麽道理。
就是許雅萍,別看她現在說得好聽,等到她兒子有了需求,她也不會冷眼旁觀……
“幸虧我命好,遇到了你。老安,你可是我們母子的大恩人啊,你給了我們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這些年,對我們更是好得沒話說!”
許雅萍不是第一次這麽說,這些年,她經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
謊言重複千遍也會變成真理。
這樣的話說得多了,連許雅萍自己都信了。
當然,她這些話,也不全是假話。
比如“安大福對他們母子好”這一點,就是真的不能再真。
安建芳聽了,都忍不住撇撇嘴,暗地裏吐槽:老頭子的確對你們母子掏心掏肺,為了你們,連親兒子、親閨女都不要了,更是險些氣死了親爹親媽!
安妮卻故意露出感動的表情,嘴上卻說著,“哎呀,又說這些幹什麽。咱們是夫妻,我不對你好又該對誰好?”
“慶華雖然不是我親生的,可打小就在我跟前長大,乖巧又懂事,還那麽會讀書,一看就是有出息的孩子。這些年,我一直都把他當親兒子看待。”
許雅萍滿臉感激,“不,話不能這麽說,你對我們好,你是心善,也是我們命好,我們卻不能覺得理所應當。”
“這些年,你對我們母子的恩情,我們母子點滴都記在心上。”
“老安,就像你說的,雖然慶華不是你親生的,可你把他當親兒子養。而慶華,也把你當成了他的親爸爸。”
“慶華臉皮兒薄,人又靦腆,心裏崇敬你這個父親,卻說不出來。這些年,他私底下沒少說,以後他有了出息,肯定好好孝順你!”
安妮挑眉。
嗯,這話說得,貌似沒問題,可仔細一品,卻讓人很不舒服。
什麽叫有了出息就好好孝順?
合著常慶華孝順繼父,還是有條件的?
那他以後若是沒出息呢,是不是就不孝順了?!
這也就是安妮敏感,精準的抓住了許雅萍話裏的漏洞。
若是換成原主,估計隻聽到了“孝順”兩個字。
看看許雅萍這裝腔作勢的模樣,安妮就能推測,原主估計早就被許雅萍母子糊弄得暈頭轉向,根本不會在意這些小細節。
“哈哈,什麽孝順不孝順的,孩子有這個心意,比什麽都強。”
安妮暗地裏嘀咕,臉上卻是誌得意滿,她甚至得意的哈哈大笑。
“說到這裏,我又不得不多說一句。”
許雅萍見“安大福”被捧得都快忘乎所以了,心裏鄙夷,麵兒上卻不露分毫。
她話鋒一轉,矛頭指向了安建國。
她嘴上說著“不得不說”,似乎很為難、很猶豫,說出的話卻意有所指,“建國,你也是二十多歲的人了,談了對象,眼瞅著就要成家。”
“成了家,就不再是孩子了,可不能事事都依靠父母。”
“我說這話可能不合適,你聽了興許還會怪我調撥事兒。但我是真的心疼你爸。你爸多不容易啊,這些年,家裏好幾口人,上上下下全靠他一個人養活。”
“你總覺得你爸偏心,可你自己也要爭氣啊。像人家隔壁的小胡,他還不如你呢,你爸好歹托關係讓你當了個臨時工,小胡直接就是待業青年。”
“可人家小胡不等不靠,也不逼家裏的老人提前退休,自己擺攤做小買賣,這還不到三年呢,人家就買上摩托車了。”
“哎喲,每天聽老胡端著茶葉缸子在胡同口炫耀,別說你爸了,就是我也羨慕啊。”
許雅萍一番話說得推心置腹,似乎沒有半點私心。
也就是她這“後媽”的身份敏感,同樣的話,如果換成親媽來說,安建國兄妹三個肯定沒脾氣。
父母喜歡比較,對著自家孩子說起“別人家的誰誰”,更是無比正常。
安建芳就曾經聽隔壁的鄰居阿姨教訓自家孩子的時候,動不動就“你看看人家誰誰”。
那時,從小就沒有親媽的安建芳,甚至還有些羨慕,覺得人家媽媽罵自家孩子,是為了孩子好。
不像她家的陰險後媽,說得漂亮,卻從不動真格兒的。
別人如果嫌她不管孩子,她就一臉委屈,“當媽的,沒有不打孩子的,我自己的親兒子也沒少挨打。可我打慶華可以,但要是打了建國他們幾個,還不得落個惡毒的名聲?”
“後媽難當啊。不管,人家說我不負責。管了,人家就會怪我借故磋磨孩子!唉~~”
一番真心傾訴,許雅萍不但輕鬆洗去了別人的懷疑,還收獲了一大波的同情。
安建芳小時候還覺得後媽雖然狡猾,到底沒有黑心到家,不像傳聞中的繼母,動不動就虐打孩子。
但等她上了學,偶然讀到了一篇“鄭伯克段於鄢”的古文,這才知道,世間還有一個詞兒叫“捧殺”。
可惜,她明白得太晚了。
再想像常慶華一樣努力學習,已經來不及,最終也隻考中了一個中專。
這會兒,聽到許雅萍居然冒出這麽一堆的話,安建芳非但沒有覺得她“多管閑事”,反而有些懷疑:咦?許雅萍良心發現了,居然開始說教大哥了?
就是安建國也有些不自在。
如果許雅萍拿著他跟常慶華比,安建國肯定不樂意。覺得許雅萍是踩著他去捧自己兒子。
可聽她提到了隔壁的小胡,安建國就沒有多想。
嗯,小胡的確挺有能耐。從擺攤到自己開店,短短三年就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周圍的鄰居都把他當成“先進典型”,用來鼓勵自家孩子。
跟他一比,他安建國整天守在後廚,眼巴巴等著親爸接班,確實有些沒出息。
想著想著,安建國就沒了剛才的理直氣壯,他甚至有些羞憤的低下了頭。
安妮卻暗自搖頭,許雅萍的話確實很有道理。
可問題是,在華國,父母跟子女之間,能純粹的隻講道理嗎?
在固有的傳統和思想中,父母對兒女就是掏心掏肺、就是無私奉獻。
真心疼愛兒女的父母,固然期盼兒女有出息,可兒女如果真的沒能力,父母也會想方設法的幫助兒女。
而不是跟兒女講什麽道理。
就是許雅萍,別看她現在說得好聽,等到她兒子有了需求,她也不會冷眼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