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北鎮撫司詔獄。
自洪武爺開國以來,便在錦衣衛北鎮撫司下設詔獄。詔獄隻關犯了欽案的欽犯。
詔獄中的犯人,隨便揪出來一個,獲罪之前至少也有一頂正五品以上的烏紗。
詔獄的深處,有一間三丈見方的“真話房”。錦衣衛審訊欽犯,都是在真話房中。
此刻,真話房內坐著三個人。
一個是前任禮部右侍郎萬安良。一個是錦衣衛十三太保裏的老三——管獄千戶金萬貫。另一個,則是賀六。
賀六上下打量著眼前的這個“大清官”。隻見萬安良瘦骨嶙峋,長得一臉清官相。
旁邊坐著的三爺金萬貫吮了口紫砂壺裏的雨前新茶,對萬安良說:“萬大人,咱們開始把。”
金萬貫是整個錦衣衛中最出名的審訊高手。真話房的一側,擺著一個木架,木架上有大大小小共四十六件刑具。金三爺審訊卻從來不屑使用那些刑具。他曾酒後在指揮使陸炳麵前誇下過海口:世間最厲害的刑具,是老三我的這張嘴!
五十歲的金萬貫,正是憑著自己揣度人心的審訊功夫,在二十五年時間裏從一個力士,一步一步爬上了千戶的高位。
除了精通審訊之道,金萬貫還是一位理財高手。
錦衣衛衙門裏,存在一個小私庫。平日裏錦衣衛的賞銀,就是從私庫中支取。金萬貫善於理財,指揮使陸炳幹脆把私庫交給了他去管。
金萬貫看了看案卷:“萬大人,此刻我還是叫你一聲大人。因為你尚未認罪,在我心裏就不算是罪官。”
萬安良冷笑一聲:“我是無罪之人,自然無罪可認。”
金萬貫點點頭:“那是,萬大人是清流領袖,京城之中,有誰不知萬大人的清廉之名?在香稅銀裏動手腳這樣的罪名,實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萬安良義正言辭的說道:“上差看來是明白人。香稅銀,本來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一筆糊塗賬。嚴首輔想以此定我的罪,就好比是當年秦檜給嶽飛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
金萬貫站起身,伸了個懶腰:“是啊,莫須有的罪名而已。今天我在這兒審訊大人您,實在是走走過場。一個清官——有什麽好審的呢?”
一旁的賀六知道,金三爺又要玩那套欲擒故縱的審訊把戲了。萬安良如何貪汙了十幾萬兩銀子,招不招供跟賀六沒多大的關係。賀六唯一關心的,是萬安良如何將銀子悄無聲息的熔成四根大銀柱!
金萬貫開始跟萬安良拉起了家常:“萬大人,我調看了你在吏部的檔案。很有意思。我做了二十五年錦衣衛,您也是二十五年前考中進士進入官場。二十五年裏,我曆任力士、校尉、小旗、總旗、試百戶、百戶、副千戶、千戶。您曆任縣令、府通判、禮部主事、禮部員外郎,而後外任知府,又調回京做了禦史,由禦史升為禮部侍郎。嗬,我與大人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苦巴巴的熬資格坐上的如今的位子。”
萬安良擺擺手:“嗬,有什麽用呢?我做縣令時,是出了名的清廉縣令,做通判時,是出了名的清廉通判。。。。一直到今天,我敢說,我是六部堂官之中,最清廉的一個!”
金萬貫點頭:“沒錯!我們抄您的家,竟發現您的米缸裏,盡是糙米!我們甚至查訪了你家附近賣肉的幾個肉鋪。他們告訴我們,萬侍郎家裏——一年也就吃上一兩回肉!”
萬安良苦笑一聲:“大明的百姓苦啊。有些百姓,連頓頓吃的上糙米都是奢望。我的俸銀,大部分分給了窮苦百姓。我有一口糙米飯便很知足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在河南做縣令,在山東做知府,都是這樣做的。哦,對了,如果你們抄了我的家,一定抄出了一幅宋人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那畫是假的。”
賀六來了興趣:“萬大人知道那畫是假的?”
萬安良點點頭:“家父一生酷愛字畫。可惜,一張假畫騙去了萬家列祖列宗在江南置下的那點家產。嗬,那畫是閩人的偽作。”
金萬貫問:“既然明知是假畫,萬大人為何還留在家中?”
萬安良搖了搖頭,歎息道:“唉,算是對家父的一個念想吧。”
金萬貫不失時機的拍上了萬安良的馬屁:“清官,真是清官啊!錦衣衛抄您的家,隻發現破衣一堆,糙米一缸,假畫一卷。。。。。還有。。。。”
y''v正k版:t首發:o
賀六知道該自己接話了,他開口道:“還有銀柱四根,嗬,四根一抱粗,三丈高的銀柱!總有十幾萬兩!”
賀六說這話的時候,凝視著萬安良的眼睛。他敏銳的發現,萬安良這位“大清官”眼裏,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慌張。
金三爺終於朝著萬安良亮出了刀子:“萬大人,據我所知,一個正三品的禮部侍郎,月俸四十石。折算成銀子,不過三十兩。一年不過三百六十兩。自然,那些個不知檢點的正三品京官,年節、仲秋有地方官孝敬的節例銀,冬至、夏至有地方官孝敬的冰炭銀,一年最少能弄三五千兩銀子。您是清官啊,自然不會收地方上的陋規銀。可萬大人家裏蔚為壯觀的四根銀柱——總有十幾萬兩吧?”
萬安良在短暫的慌張後,迅速恢複了鎮靜:“錯,四根銀柱,一共是二十萬八千兩!那是萬家先祖所遺!”
“先祖所遺?嗬。。”金三啞然失笑。這麽多年,他審訊過的犯人中,對於無法解釋來路的財富,通常都是同一個理由——先祖所遺。
賀六正要說話,金萬貫卻攔住了他。
金萬貫開口,繼續問道:“既然是萬侍郎先祖所遺。為何不將銀子存入錢莊,卻用如此匪夷所思的手段留在家中?”
萬安良眼睛一閉:“很簡單,樂意。”
“樂意?這真是個合理的理由。”金萬貫笑道。
賀六終於開口:“萬大人。我對著銀子的來路沒有絲毫的興趣。我隻想知道,你是如何將二十多萬兩銀子,在神不知鬼不覺當中熔成銀柱的。”
萬安良閉著眼睛,不發一言。
金萬貫朝著賀六做了個“請”的手勢。賀六會意,與他一同起身,走出“真話房”。
金萬貫伸了個懶腰:“老六,你先回家去吧。看來今晚我要與這位大清官聊一個通宵。放心,明日上晌你來真話房,我保他句句都是真話。”
賀六道:“金三爺,您的審訊功夫是咱們錦衣衛裏出了名的。可裏麵那位,一看就是塊茅坑裏的石頭。您不如試試用刑?”
“哈哈哈”金萬貫狂笑不止:“老六,你可真能說笑。若是動用刑具,我金三還是金三麽?我與你打賭,我隻需和他聊一個通宵,他就會竹筒倒豆子——把該說的,不該說的全都說出來!”
自洪武爺開國以來,便在錦衣衛北鎮撫司下設詔獄。詔獄隻關犯了欽案的欽犯。
詔獄中的犯人,隨便揪出來一個,獲罪之前至少也有一頂正五品以上的烏紗。
詔獄的深處,有一間三丈見方的“真話房”。錦衣衛審訊欽犯,都是在真話房中。
此刻,真話房內坐著三個人。
一個是前任禮部右侍郎萬安良。一個是錦衣衛十三太保裏的老三——管獄千戶金萬貫。另一個,則是賀六。
賀六上下打量著眼前的這個“大清官”。隻見萬安良瘦骨嶙峋,長得一臉清官相。
旁邊坐著的三爺金萬貫吮了口紫砂壺裏的雨前新茶,對萬安良說:“萬大人,咱們開始把。”
金萬貫是整個錦衣衛中最出名的審訊高手。真話房的一側,擺著一個木架,木架上有大大小小共四十六件刑具。金三爺審訊卻從來不屑使用那些刑具。他曾酒後在指揮使陸炳麵前誇下過海口:世間最厲害的刑具,是老三我的這張嘴!
五十歲的金萬貫,正是憑著自己揣度人心的審訊功夫,在二十五年時間裏從一個力士,一步一步爬上了千戶的高位。
除了精通審訊之道,金萬貫還是一位理財高手。
錦衣衛衙門裏,存在一個小私庫。平日裏錦衣衛的賞銀,就是從私庫中支取。金萬貫善於理財,指揮使陸炳幹脆把私庫交給了他去管。
金萬貫看了看案卷:“萬大人,此刻我還是叫你一聲大人。因為你尚未認罪,在我心裏就不算是罪官。”
萬安良冷笑一聲:“我是無罪之人,自然無罪可認。”
金萬貫點點頭:“那是,萬大人是清流領袖,京城之中,有誰不知萬大人的清廉之名?在香稅銀裏動手腳這樣的罪名,實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萬安良義正言辭的說道:“上差看來是明白人。香稅銀,本來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一筆糊塗賬。嚴首輔想以此定我的罪,就好比是當年秦檜給嶽飛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
金萬貫站起身,伸了個懶腰:“是啊,莫須有的罪名而已。今天我在這兒審訊大人您,實在是走走過場。一個清官——有什麽好審的呢?”
一旁的賀六知道,金三爺又要玩那套欲擒故縱的審訊把戲了。萬安良如何貪汙了十幾萬兩銀子,招不招供跟賀六沒多大的關係。賀六唯一關心的,是萬安良如何將銀子悄無聲息的熔成四根大銀柱!
金萬貫開始跟萬安良拉起了家常:“萬大人,我調看了你在吏部的檔案。很有意思。我做了二十五年錦衣衛,您也是二十五年前考中進士進入官場。二十五年裏,我曆任力士、校尉、小旗、總旗、試百戶、百戶、副千戶、千戶。您曆任縣令、府通判、禮部主事、禮部員外郎,而後外任知府,又調回京做了禦史,由禦史升為禮部侍郎。嗬,我與大人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苦巴巴的熬資格坐上的如今的位子。”
萬安良擺擺手:“嗬,有什麽用呢?我做縣令時,是出了名的清廉縣令,做通判時,是出了名的清廉通判。。。。一直到今天,我敢說,我是六部堂官之中,最清廉的一個!”
金萬貫點頭:“沒錯!我們抄您的家,竟發現您的米缸裏,盡是糙米!我們甚至查訪了你家附近賣肉的幾個肉鋪。他們告訴我們,萬侍郎家裏——一年也就吃上一兩回肉!”
萬安良苦笑一聲:“大明的百姓苦啊。有些百姓,連頓頓吃的上糙米都是奢望。我的俸銀,大部分分給了窮苦百姓。我有一口糙米飯便很知足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在河南做縣令,在山東做知府,都是這樣做的。哦,對了,如果你們抄了我的家,一定抄出了一幅宋人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那畫是假的。”
賀六來了興趣:“萬大人知道那畫是假的?”
萬安良點點頭:“家父一生酷愛字畫。可惜,一張假畫騙去了萬家列祖列宗在江南置下的那點家產。嗬,那畫是閩人的偽作。”
金萬貫問:“既然明知是假畫,萬大人為何還留在家中?”
萬安良搖了搖頭,歎息道:“唉,算是對家父的一個念想吧。”
金萬貫不失時機的拍上了萬安良的馬屁:“清官,真是清官啊!錦衣衛抄您的家,隻發現破衣一堆,糙米一缸,假畫一卷。。。。。還有。。。。”
y''v正k版:t首發:o
賀六知道該自己接話了,他開口道:“還有銀柱四根,嗬,四根一抱粗,三丈高的銀柱!總有十幾萬兩!”
賀六說這話的時候,凝視著萬安良的眼睛。他敏銳的發現,萬安良這位“大清官”眼裏,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慌張。
金三爺終於朝著萬安良亮出了刀子:“萬大人,據我所知,一個正三品的禮部侍郎,月俸四十石。折算成銀子,不過三十兩。一年不過三百六十兩。自然,那些個不知檢點的正三品京官,年節、仲秋有地方官孝敬的節例銀,冬至、夏至有地方官孝敬的冰炭銀,一年最少能弄三五千兩銀子。您是清官啊,自然不會收地方上的陋規銀。可萬大人家裏蔚為壯觀的四根銀柱——總有十幾萬兩吧?”
萬安良在短暫的慌張後,迅速恢複了鎮靜:“錯,四根銀柱,一共是二十萬八千兩!那是萬家先祖所遺!”
“先祖所遺?嗬。。”金三啞然失笑。這麽多年,他審訊過的犯人中,對於無法解釋來路的財富,通常都是同一個理由——先祖所遺。
賀六正要說話,金萬貫卻攔住了他。
金萬貫開口,繼續問道:“既然是萬侍郎先祖所遺。為何不將銀子存入錢莊,卻用如此匪夷所思的手段留在家中?”
萬安良眼睛一閉:“很簡單,樂意。”
“樂意?這真是個合理的理由。”金萬貫笑道。
賀六終於開口:“萬大人。我對著銀子的來路沒有絲毫的興趣。我隻想知道,你是如何將二十多萬兩銀子,在神不知鬼不覺當中熔成銀柱的。”
萬安良閉著眼睛,不發一言。
金萬貫朝著賀六做了個“請”的手勢。賀六會意,與他一同起身,走出“真話房”。
金萬貫伸了個懶腰:“老六,你先回家去吧。看來今晚我要與這位大清官聊一個通宵。放心,明日上晌你來真話房,我保他句句都是真話。”
賀六道:“金三爺,您的審訊功夫是咱們錦衣衛裏出了名的。可裏麵那位,一看就是塊茅坑裏的石頭。您不如試試用刑?”
“哈哈哈”金萬貫狂笑不止:“老六,你可真能說笑。若是動用刑具,我金三還是金三麽?我與你打賭,我隻需和他聊一個通宵,他就會竹筒倒豆子——把該說的,不該說的全都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