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知府衙門。
一頭白發的知府範誠,正在衙門口恭候欽差賀六。
“臣恭請聖安!”範誠在衙役的攙扶下,向著賀六跪倒。
“聖躬安。平身吧。”賀六道。
賀六上下打量了範誠一番,微微蹙起了眉頭。看著範誠足有七十開外快八十了。賀六疑惑,台州是抗擊倭寇的最前線。台州知府這個位置萬分重要。胡宗憲怎會讓這麽個老態龍鍾的家夥擔任知府。
大明的讀書人想做官,有兩種晉身之法。
一是童生、秀才、舉人、進士一路考上去,混個兩榜出身。有了進士的功名,便能進入官場。
大明的讀書人千千萬,每科的兩榜進士才有多少?
許多讀書人,考到舉人功名,便停滯不前了。
舉人可以到吏部掛名排號。外放各地做九品、八品的芝麻官。舉人出身,是做不了封疆大吏的。有些人混了二三十年,至多也隻能做到七品縣令。
這位範誠範大人,二十五歲中舉人,在吏部掛了五年名,三十歲外放做了個正九品的縣衙主簿。宦海沉浮四十五年,才做了一任知縣。
四十五年宦海生涯,範誠也算得上是三朝老臣。
dy¤●/
這些年台州倭患猖,成了大凶之地。官員們絞盡腦汁、費盡心機來江南是為了發財,可不是為了惹上兵禍的。沒人願意做台州知府。
前兩年吏部委派給台州三任知府,竟然紛紛告了病,推諉不來赴任。
範誠活了快八十,心忖:我做了四十五年的官兒,不過是個正七品的知縣。反正算命的說我壽源八十一,裏外這兩年差不多就要駕鶴西遊了。不如主動去台州,混個知府的官職,也不枉這四十五年宦海沉浮。
於是乎,範誠主動給吏部遞了條陳,請求擔任台州知府。
監管吏部的嚴嵩正為沒人敢去台州發愁呢。恰好看到範誠的條陳。
嚴嵩手下的吏部文選清吏司郎中勸諫:“這範誠隻是個正七品縣令,升任正四品知府不和規矩。大明朝隻有連升三級的先例,哪裏有連升六級的?況且,這範誠已經整整八十歲了,老態龍鍾,日薄西山,命不久矣。。。。”
文選司郎中不經意間的一句話,範了嚴嵩的大忌!嚴嵩也已快八十歲了。你說範誠老態龍鍾,日薄西山,命不久矣,不等於是在說嚴嵩老態龍鍾,日薄西山,命不久矣麽?
這文選司郎中是翰林學官出身,是個酸腐的學究,不會說話,惹得嚴嵩心中暴怒。
嚴嵩冷笑一聲:“我倒要開這個連升六級的先例!立即掛牌子開引票,升任範誠為台州知府!”
於是乎,年逾八旬的範誠撿了個台州知府。
當然,那位文選司郎中也沒吃什麽好果子。半個月後,稀裏糊塗被遠調雲南做了個知府。
賀六問範誠:“戚將軍上月押來了二十名私販火器給倭寇的通倭重犯。範知府可曾審問過?”
範誠為官四十五年,是整個大明資曆最深的老州縣,自然是頭老狐狸:“此等通倭重犯,下官怎麽敢輕易審問?下官想,既涉及通倭,橫豎錦衣衛是會派人來提審的。故而下官隻是對他們嚴加看管。”
賀六笑了笑:“範知府不愧是為官近五十年的人。辦事果然縝密。”
賀六跟範誠來到府衙大堂。
範誠問:“上差,要不要下官命人帶人犯到大堂上,您好嚴加審問?”
賀六道:“真是隔行如隔山啊。範知府,你們地方官提審犯人,都是在大堂上。我們錦衣衛審訊犯人,卻都是在牢房裏。帶我們去一趟牢房便是!”
進得府衙大牢,甲字牢房裏,關押著二十多個精壯漢子。
賀六命衙役打開牢門,進到牢房內。
“你們這二十人,誰是領頭的?”賀六質問道。
無一人回話。
老胡突然發現,其中一個漢子褲角破了,露出半條小腿。他的小腿上,刺著一條船。
老胡看那刺青,便知道了這夥人的身份。他對範知府說道:“你先下去吧。”
牢房之中,隻剩下老胡、賀六和二十多個案犯。
老胡對著他們,雙手交叉比了個十字形的手勢。而後高聲道:“吃什麽水,燒什麽柴?什麽所名?糧有多少擔?何地卸糧?有什麽記號?幾隻太平?幾隻停修?共計多少糧船?初一十五打什麽旗號?旗上形式?可有飄帶?”
賀六有些驚訝的看著老胡,心忖:這老家夥瞎問什麽呢?莫不是喝多了我夫人送他的西涼葡萄酒?
哪曾想,一名留著胡子的黑壯漢子朗聲回答道:“旗紅鑲邊,玉色飄帶,紅黑亮月芽兒,初一十五打龍鳳旗,玉色飄帶。進京無色龍鳳旗,出京杏黃旗,過黃河,打紅孩兒。兌糧船五十一隻。裝白糧六千六百六十六擔。三隻太平,兩隻停修。在吳淞江領票,燒燕山的柴,吃梢後的水。”
老胡又問:“貴幫頭?”
黑壯漢子答道:“淞滬泗”。
老胡再問:“貴字派?”
黑壯漢子答道:“大字。”
老胡道:“在下燒三頂三爐香,禮字。”
而後,黑壯漢子壓低聲音,對一眾同夥道:“這是咱們漕幫的老前輩,是自己人!”
老胡大笑道:“弟兄們,幫裏派我來救你們。”
賀六在一旁瞠目結舌。怎麽老胡頭兒胡言亂語幾句,這些案犯就拿他當作了自己人?
賀六不知道,老胡說的是漕幫的黑話切口。
自隋朝開鑿大運河以來,運河便成為了連接神州南北的一條紐帶。成千上萬的勞力靠著運河吃飯。
到了本朝,永樂年間,那些賣苦力的運河勞力為了擺脫官府、富商的欺壓,結成“漕幫”。
近百年來,漕幫已成為江湖上的第一大幫派。即便是那位靠殺人吃飯的北五省陰帥趙飛虎,亦要讓漕幫三分。
朝廷對於漕幫的態度,是既用,又防。
漕幫有一套自己的黑話切口。對的上切口來,便是幫中的自家人。對不上來,便是外人。
老胡在跟隨賀六父親之前,被錦衣衛派到江南漕幫做過兩年的內應。故而會說漕幫的黑話。漕幫香主以上,右小腿上皆刺著一條船,他認出了刺青,斷定這二十多名案犯都是漕幫中人。
一頭白發的知府範誠,正在衙門口恭候欽差賀六。
“臣恭請聖安!”範誠在衙役的攙扶下,向著賀六跪倒。
“聖躬安。平身吧。”賀六道。
賀六上下打量了範誠一番,微微蹙起了眉頭。看著範誠足有七十開外快八十了。賀六疑惑,台州是抗擊倭寇的最前線。台州知府這個位置萬分重要。胡宗憲怎會讓這麽個老態龍鍾的家夥擔任知府。
大明的讀書人想做官,有兩種晉身之法。
一是童生、秀才、舉人、進士一路考上去,混個兩榜出身。有了進士的功名,便能進入官場。
大明的讀書人千千萬,每科的兩榜進士才有多少?
許多讀書人,考到舉人功名,便停滯不前了。
舉人可以到吏部掛名排號。外放各地做九品、八品的芝麻官。舉人出身,是做不了封疆大吏的。有些人混了二三十年,至多也隻能做到七品縣令。
這位範誠範大人,二十五歲中舉人,在吏部掛了五年名,三十歲外放做了個正九品的縣衙主簿。宦海沉浮四十五年,才做了一任知縣。
四十五年宦海生涯,範誠也算得上是三朝老臣。
dy¤●/
這些年台州倭患猖,成了大凶之地。官員們絞盡腦汁、費盡心機來江南是為了發財,可不是為了惹上兵禍的。沒人願意做台州知府。
前兩年吏部委派給台州三任知府,竟然紛紛告了病,推諉不來赴任。
範誠活了快八十,心忖:我做了四十五年的官兒,不過是個正七品的知縣。反正算命的說我壽源八十一,裏外這兩年差不多就要駕鶴西遊了。不如主動去台州,混個知府的官職,也不枉這四十五年宦海沉浮。
於是乎,範誠主動給吏部遞了條陳,請求擔任台州知府。
監管吏部的嚴嵩正為沒人敢去台州發愁呢。恰好看到範誠的條陳。
嚴嵩手下的吏部文選清吏司郎中勸諫:“這範誠隻是個正七品縣令,升任正四品知府不和規矩。大明朝隻有連升三級的先例,哪裏有連升六級的?況且,這範誠已經整整八十歲了,老態龍鍾,日薄西山,命不久矣。。。。”
文選司郎中不經意間的一句話,範了嚴嵩的大忌!嚴嵩也已快八十歲了。你說範誠老態龍鍾,日薄西山,命不久矣,不等於是在說嚴嵩老態龍鍾,日薄西山,命不久矣麽?
這文選司郎中是翰林學官出身,是個酸腐的學究,不會說話,惹得嚴嵩心中暴怒。
嚴嵩冷笑一聲:“我倒要開這個連升六級的先例!立即掛牌子開引票,升任範誠為台州知府!”
於是乎,年逾八旬的範誠撿了個台州知府。
當然,那位文選司郎中也沒吃什麽好果子。半個月後,稀裏糊塗被遠調雲南做了個知府。
賀六問範誠:“戚將軍上月押來了二十名私販火器給倭寇的通倭重犯。範知府可曾審問過?”
範誠為官四十五年,是整個大明資曆最深的老州縣,自然是頭老狐狸:“此等通倭重犯,下官怎麽敢輕易審問?下官想,既涉及通倭,橫豎錦衣衛是會派人來提審的。故而下官隻是對他們嚴加看管。”
賀六笑了笑:“範知府不愧是為官近五十年的人。辦事果然縝密。”
賀六跟範誠來到府衙大堂。
範誠問:“上差,要不要下官命人帶人犯到大堂上,您好嚴加審問?”
賀六道:“真是隔行如隔山啊。範知府,你們地方官提審犯人,都是在大堂上。我們錦衣衛審訊犯人,卻都是在牢房裏。帶我們去一趟牢房便是!”
進得府衙大牢,甲字牢房裏,關押著二十多個精壯漢子。
賀六命衙役打開牢門,進到牢房內。
“你們這二十人,誰是領頭的?”賀六質問道。
無一人回話。
老胡突然發現,其中一個漢子褲角破了,露出半條小腿。他的小腿上,刺著一條船。
老胡看那刺青,便知道了這夥人的身份。他對範知府說道:“你先下去吧。”
牢房之中,隻剩下老胡、賀六和二十多個案犯。
老胡對著他們,雙手交叉比了個十字形的手勢。而後高聲道:“吃什麽水,燒什麽柴?什麽所名?糧有多少擔?何地卸糧?有什麽記號?幾隻太平?幾隻停修?共計多少糧船?初一十五打什麽旗號?旗上形式?可有飄帶?”
賀六有些驚訝的看著老胡,心忖:這老家夥瞎問什麽呢?莫不是喝多了我夫人送他的西涼葡萄酒?
哪曾想,一名留著胡子的黑壯漢子朗聲回答道:“旗紅鑲邊,玉色飄帶,紅黑亮月芽兒,初一十五打龍鳳旗,玉色飄帶。進京無色龍鳳旗,出京杏黃旗,過黃河,打紅孩兒。兌糧船五十一隻。裝白糧六千六百六十六擔。三隻太平,兩隻停修。在吳淞江領票,燒燕山的柴,吃梢後的水。”
老胡又問:“貴幫頭?”
黑壯漢子答道:“淞滬泗”。
老胡再問:“貴字派?”
黑壯漢子答道:“大字。”
老胡道:“在下燒三頂三爐香,禮字。”
而後,黑壯漢子壓低聲音,對一眾同夥道:“這是咱們漕幫的老前輩,是自己人!”
老胡大笑道:“弟兄們,幫裏派我來救你們。”
賀六在一旁瞠目結舌。怎麽老胡頭兒胡言亂語幾句,這些案犯就拿他當作了自己人?
賀六不知道,老胡說的是漕幫的黑話切口。
自隋朝開鑿大運河以來,運河便成為了連接神州南北的一條紐帶。成千上萬的勞力靠著運河吃飯。
到了本朝,永樂年間,那些賣苦力的運河勞力為了擺脫官府、富商的欺壓,結成“漕幫”。
近百年來,漕幫已成為江湖上的第一大幫派。即便是那位靠殺人吃飯的北五省陰帥趙飛虎,亦要讓漕幫三分。
朝廷對於漕幫的態度,是既用,又防。
漕幫有一套自己的黑話切口。對的上切口來,便是幫中的自家人。對不上來,便是外人。
老胡在跟隨賀六父親之前,被錦衣衛派到江南漕幫做過兩年的內應。故而會說漕幫的黑話。漕幫香主以上,右小腿上皆刺著一條船,他認出了刺青,斷定這二十多名案犯都是漕幫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