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憲的家,在績溪城外的過西鎮上。
賀六和老胡領著一眾力士來到過西鎮外。
過西鎮外,一個老農穿著一身舊衣,戴著鬥笠,站在稻田之內,拿著一把鐮刀割著稻田裏的雜草。
賀六指了指那老農,對老胡說道:“唉,看見了麽?百姓苦啊。這大日頭天裏,還要辛辛苦苦在土裏刨食。嚴世藩、嚴嵩那樣的人,還要盤剝他們嘴裏僅有的一口飯!”
老胡點點頭:“張居正不是跟你說過麽?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亡,百姓苦。興,百姓亦苦。”
賀六走到稻田邊,朝著那老農喊道:“老人家,敢問前任浙直總督胡宗憲家在哪裏?”
老農轉過身,擦了擦臉上的泥水:“我就是前任浙直總督胡宗憲啊。你找我有什麽事?”
賀六和老胡震驚了!
曾經威震東南的一代名臣胡宗憲;倭寇海盜聞之色變的胡宗憲;替朝廷平定東南倭患的胡宗憲;兩京一十三省督撫之首胡宗憲——竟然穿著舊衣,拿著鐮刀在稻田裏割著雜草?
賀六“撲騰”一聲給胡宗憲跪倒:“胡部堂,我是賀六啊!”
滿頭白發的胡宗憲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是老六啊。我這兩年得了眼疾,人離得遠了就看不大清楚。你莫要怪罪。”
胡宗憲拎著鐮刀,走到田壟上。他的褲腿挽起,淨是泥水。
賀六是鋼筋鐵骨一樣的漢子,可現在,他卻抱住自己的世兄胡宗憲,失聲痛哭:“胡部堂,我的胡世兄。。。。”
胡宗憲笑道:“你看你這人,好容易相逢再會,悶頭就哭。我割了兩個時辰的草了,你總該讓我喝碗水,歇歇氣再敘舊吧?”
胡宗憲拿起一個破瓦盆。瓦盆中有些清水,他“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舒了口氣:“真痛快啊。”
賀六問:“胡部堂,您雖然告老還鄉了。可大公子、二公子都在南京錦衣衛任職,三公子在南京戶部做員外郎。都有朝廷的俸祿。難道他們不知道把俸祿捎回家補貼家用麽?您怎麽親自到田裏幹活了?”
胡宗憲道:“我到田裏幹活又不是因為缺銀子。告訴你吧老六,隻要我站在水田裏,望著這綠油油的稻子,我以前得的那些病,就好了一多半兒!吃著自己種的糧,踏實啊!”
老胡在一旁拿出一方毛巾,遞給胡宗憲擦汗。
胡宗憲邊擦汗邊道:“怎麽樣,老六,我還是比你多幾分見識吧?兩年前我就說,遲早會有人跟我算舊帳。這一趟你來是奉旨鎖拿我進京的吧?”
賀六點了點頭:“是。嚴世藩獲罪後,有人誣告您勾結嚴黨雲雲。放心,回了京城,我一定盡力為您洗脫冤屈。”
胡宗憲笑了笑:“人家沒說錯啊。我就是名副其實的嚴黨啊!隻不過我跟尋常的嚴黨不同,切切實實的為老百姓做過幾件好事。”
賀六道:“可他們還誣告您矯詔欺君!”
胡宗憲仰天沉思一陣,道:“是有這麽一回事。嘉靖三十七年,我為了哄騙倭寇頭子汪直上岸,的確假擬了一份聖旨,說皇上已經傳旨,授予汪直浙江都司的官位。參我的人還真不是誣告呢。”
賀六道:“可這是事出有因!您是為了誅殺倭寇頭目才假傳的聖旨。”
胡宗憲笑了笑,他的兩顆門牙已經沒了:“不管目的如何,我假傳聖旨的罪名是實實在在的。老六,幫個忙,等我將家裏的田產捐給鎮上的義學,你再帶我走。”
賀六點點頭。
眾人隨著胡宗憲來到“胡府”。
所謂的“胡府”,不過是茅屋四間。賀六情不自禁的聯想到嚴家的那廣廈千間。什麽是忠臣,什麽是奸臣,看看他們的養老的宅子就明白了。
胡宗憲朝著自己的夫人喊:“老婆子,家裏來貴客了!把雞窩裏的那幾隻雞殺了,燉湯招待貴客!”
一個農家老婦打扮的女人走出茅草屋。誰能想到,這女人以前是堂堂的二品誥命夫人?
胡夫人砍了柴火,又殺了雞,燉了一大鍋雞湯。
胡宗憲搬出一個酒壇,酒壇裏是自家釀的米酒。
眾人在飯桌上坐定。
胡宗憲對老胡道:“老胡,我知道你是品酒的內行,嘴刁的很。我這裏沒有三十年的女兒紅,隻有自家釀的米酒。不過我自信這酒另有一番滋味。”
老胡舉起酒杯,幹了一大碗,他心裏難受,卻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道:“真是好酒!比什麽三十年女兒紅,三十年狀元紅,五十年杏花村都要爽口甘冽。”
胡宗憲道:“老六,別愣著啊,動筷子,來,吃個雞腿。”
胡宗憲已經老眼昏花,他本想替賀六夾個雞腿,筷子卻屢屢落空。
賀六連忙道:“胡部堂,我自己來吧。”
吃罷了飯,胡宗憲叫來了裏正。
胡宗憲對裏正道:“有件事勞煩你。我在過西鎮,有良田一百畝。這還是嘉靖三十八年剿滅倭寇汪直時,皇上下旨賞給我的。其中九十畝,全都捐給鎮上的義學。讓娃娃們好好讀書,長大了謀個功名,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謀福!”
裏正拱手道:“是,胡部堂!”
胡宗憲又道:“我家那三個兒子遠在南京。指望他們養活我那老妻是指望不上了。剩下的十畝地,就勞煩你找幾個青壯幫著播種秋收吧。得來的糧食,一半兒給那些幫忙的青壯,一半兒給我的老妻糊口。”
賀六聽的莫名心酸。
胡宗憲又吩咐自己的妻子:“我要出一趟遠門。你趕緊去給我炒一鍋炒米,我路上做幹糧。”
一個時辰後,胡夫人炒好了炒米。
胡宗憲將炒米的口袋背在身上,對賀六道:“走吧老六,咱們該啟程了。”
賀六道:“胡部堂,咱們得先去江西,查抄了嚴嵩的府邸,再回京城。”
胡宗憲歎了一聲:“查抄嚴府?唉,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我的老師那些年做了太多錯事,這是報應啊。天地君親師,老師是半個父。去江西也好,我能見老師最後一麵。”
賀六和老胡領著一眾力士來到過西鎮外。
過西鎮外,一個老農穿著一身舊衣,戴著鬥笠,站在稻田之內,拿著一把鐮刀割著稻田裏的雜草。
賀六指了指那老農,對老胡說道:“唉,看見了麽?百姓苦啊。這大日頭天裏,還要辛辛苦苦在土裏刨食。嚴世藩、嚴嵩那樣的人,還要盤剝他們嘴裏僅有的一口飯!”
老胡點點頭:“張居正不是跟你說過麽?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亡,百姓苦。興,百姓亦苦。”
賀六走到稻田邊,朝著那老農喊道:“老人家,敢問前任浙直總督胡宗憲家在哪裏?”
老農轉過身,擦了擦臉上的泥水:“我就是前任浙直總督胡宗憲啊。你找我有什麽事?”
賀六和老胡震驚了!
曾經威震東南的一代名臣胡宗憲;倭寇海盜聞之色變的胡宗憲;替朝廷平定東南倭患的胡宗憲;兩京一十三省督撫之首胡宗憲——竟然穿著舊衣,拿著鐮刀在稻田裏割著雜草?
賀六“撲騰”一聲給胡宗憲跪倒:“胡部堂,我是賀六啊!”
滿頭白發的胡宗憲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是老六啊。我這兩年得了眼疾,人離得遠了就看不大清楚。你莫要怪罪。”
胡宗憲拎著鐮刀,走到田壟上。他的褲腿挽起,淨是泥水。
賀六是鋼筋鐵骨一樣的漢子,可現在,他卻抱住自己的世兄胡宗憲,失聲痛哭:“胡部堂,我的胡世兄。。。。”
胡宗憲笑道:“你看你這人,好容易相逢再會,悶頭就哭。我割了兩個時辰的草了,你總該讓我喝碗水,歇歇氣再敘舊吧?”
胡宗憲拿起一個破瓦盆。瓦盆中有些清水,他“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舒了口氣:“真痛快啊。”
賀六問:“胡部堂,您雖然告老還鄉了。可大公子、二公子都在南京錦衣衛任職,三公子在南京戶部做員外郎。都有朝廷的俸祿。難道他們不知道把俸祿捎回家補貼家用麽?您怎麽親自到田裏幹活了?”
胡宗憲道:“我到田裏幹活又不是因為缺銀子。告訴你吧老六,隻要我站在水田裏,望著這綠油油的稻子,我以前得的那些病,就好了一多半兒!吃著自己種的糧,踏實啊!”
老胡在一旁拿出一方毛巾,遞給胡宗憲擦汗。
胡宗憲邊擦汗邊道:“怎麽樣,老六,我還是比你多幾分見識吧?兩年前我就說,遲早會有人跟我算舊帳。這一趟你來是奉旨鎖拿我進京的吧?”
賀六點了點頭:“是。嚴世藩獲罪後,有人誣告您勾結嚴黨雲雲。放心,回了京城,我一定盡力為您洗脫冤屈。”
胡宗憲笑了笑:“人家沒說錯啊。我就是名副其實的嚴黨啊!隻不過我跟尋常的嚴黨不同,切切實實的為老百姓做過幾件好事。”
賀六道:“可他們還誣告您矯詔欺君!”
胡宗憲仰天沉思一陣,道:“是有這麽一回事。嘉靖三十七年,我為了哄騙倭寇頭子汪直上岸,的確假擬了一份聖旨,說皇上已經傳旨,授予汪直浙江都司的官位。參我的人還真不是誣告呢。”
賀六道:“可這是事出有因!您是為了誅殺倭寇頭目才假傳的聖旨。”
胡宗憲笑了笑,他的兩顆門牙已經沒了:“不管目的如何,我假傳聖旨的罪名是實實在在的。老六,幫個忙,等我將家裏的田產捐給鎮上的義學,你再帶我走。”
賀六點點頭。
眾人隨著胡宗憲來到“胡府”。
所謂的“胡府”,不過是茅屋四間。賀六情不自禁的聯想到嚴家的那廣廈千間。什麽是忠臣,什麽是奸臣,看看他們的養老的宅子就明白了。
胡宗憲朝著自己的夫人喊:“老婆子,家裏來貴客了!把雞窩裏的那幾隻雞殺了,燉湯招待貴客!”
一個農家老婦打扮的女人走出茅草屋。誰能想到,這女人以前是堂堂的二品誥命夫人?
胡夫人砍了柴火,又殺了雞,燉了一大鍋雞湯。
胡宗憲搬出一個酒壇,酒壇裏是自家釀的米酒。
眾人在飯桌上坐定。
胡宗憲對老胡道:“老胡,我知道你是品酒的內行,嘴刁的很。我這裏沒有三十年的女兒紅,隻有自家釀的米酒。不過我自信這酒另有一番滋味。”
老胡舉起酒杯,幹了一大碗,他心裏難受,卻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道:“真是好酒!比什麽三十年女兒紅,三十年狀元紅,五十年杏花村都要爽口甘冽。”
胡宗憲道:“老六,別愣著啊,動筷子,來,吃個雞腿。”
胡宗憲已經老眼昏花,他本想替賀六夾個雞腿,筷子卻屢屢落空。
賀六連忙道:“胡部堂,我自己來吧。”
吃罷了飯,胡宗憲叫來了裏正。
胡宗憲對裏正道:“有件事勞煩你。我在過西鎮,有良田一百畝。這還是嘉靖三十八年剿滅倭寇汪直時,皇上下旨賞給我的。其中九十畝,全都捐給鎮上的義學。讓娃娃們好好讀書,長大了謀個功名,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謀福!”
裏正拱手道:“是,胡部堂!”
胡宗憲又道:“我家那三個兒子遠在南京。指望他們養活我那老妻是指望不上了。剩下的十畝地,就勞煩你找幾個青壯幫著播種秋收吧。得來的糧食,一半兒給那些幫忙的青壯,一半兒給我的老妻糊口。”
賀六聽的莫名心酸。
胡宗憲又吩咐自己的妻子:“我要出一趟遠門。你趕緊去給我炒一鍋炒米,我路上做幹糧。”
一個時辰後,胡夫人炒好了炒米。
胡宗憲將炒米的口袋背在身上,對賀六道:“走吧老六,咱們該啟程了。”
賀六道:“胡部堂,咱們得先去江西,查抄了嚴嵩的府邸,再回京城。”
胡宗憲歎了一聲:“查抄嚴府?唉,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我的老師那些年做了太多錯事,這是報應啊。天地君親師,老師是半個父。去江西也好,我能見老師最後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