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又拿出了一份貨單:“烏得勒支的那位女爵爺緹娜向我保證,今後,可以將我大明需要的一切西洋貨物運過來。譬如精巧鍾表、精良火器、航海儀、千裏眼、老花鏡。。。這也算是互通有無了。”
高拱道:“那個緹娜隻是個女人。她說話能作數麽?”
張居正道:“作數!西洋政體,與我大明不同。我大明是皇帝統禦九州萬方。緹娜所在的烏得勒支聯盟,卻是議會說了算。類似於周朝時候的共和行政。此女來大明,是受了烏得勒支聯盟議會的全權委托,還帶來了國書。”
禮部尚書殷士儋道:“啟稟皇上,錦衣衛的賀鎮撫使,已將烏得勒支國的國書送到了臣手裏。”
隆慶帝點點頭:“既然有國書,那就念來聽聽。”
殷士儋從袖中拿出國書,高聲念道:“千載之下,爰有大明。如日之升,吐故納新。萬瑞百祥,罔不豐登。。。臣,烏得勒支議會議長尼斯特魯伊,祈求英明神武之隆慶大皇帝,降下天恩,準許本邦與天朝上國通商。祝隆慶大皇帝陛下壽與天齊,文武仁聖。隆慶大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隆慶帝聽後,笑道:“難得西洋小邦,竟然如此的懂禮數!”
高拱狐疑的說道:“西夷人在國書之中的潛詞造句怎麽如此嫻熟?連四六駢文都用上了?”
高拱哪裏知道,這封國書是賀六偽造的。昨夜賀六跟緹娜打開了國書封筒,看完國書後,賀六不住的搖頭。
烏得勒支聯盟議會竟在國書之中,說大明跟烏得勒支是什麽兄弟之邦。還和大明的皇帝稱兄道弟。賀六心忖,這道國書遞上去,必定龍顏大怒。開放海禁的事,自然會泡湯。
賀六心裏清楚,開放海禁是有利於朝廷、百姓的好事。他早就做好了打算,為開放海禁出一把力。於是乎,賀六鋌而走險,找來千門掌門周一手,連夜偽造了這封假國書。好在烏得勒支與大明不遠萬裏,國書是真是假,也無人會去查證。
張居正對高拱言道:“高閣老,十步之內必有芳草。我聽說西洋諸邦加起來總有我大明一個省的人口多。其中有一兩個懂得大明禮數的有識之士,寫下這封恰當得體的國書也未可知。”
徐階道:“其實與外域通商,我華夏自古有之。漢朝時候的絲綢之路不就是最好的例證麽?我們現在夏天吃的西瓜、葡萄,全都是西域傳來的。西域與西洋都是外族番邦,既然能和西域通商,那麽與西洋通商又有何不可呢?至於高肅卿剛才所說的祖製嘛。皇上登基,革舊布新。隻要有利於朝廷,有利於百姓,打破一些圈圈框框又有何不可?”
吏部尚書楊博終於開口:“皇上,諸位閣老,臣想起了楊廷和楊老首輔當年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
徐階和楊博站到了張居正一邊,高拱立馬落了下風。
隆慶帝突然問道:“賀六,剛才都是文官在議論海禁的事。你這個錦衣衛北鎮撫使是武官。你如何看待海禁之事?”
賀六答道:“啟稟皇上,臣以為各位大人剛才說的都很有道理。臣是武官,隻對西洋火器感興趣。當初戚家軍剿滅東南倭寇,除了依靠胡宗憲的運籌帷幄、戚繼光的英勇善戰,犀利的火器亦是獲勝的法寶之一!若今後西洋的新式火器能夠源源不斷的運來大明,我大明軍隊的戰力必將得到增強。”
隆慶帝笑道:“罷了!快午時了!今日咱們君臣便在這永壽宮中共同用膳!”
一旁伺候的司禮監掌印孟衝高喊一聲:“皇上有旨,永壽宮賜膳眾臣!”
永壽宮中的這頓禦宴,用了不少緹娜帶來的異域食材。
一眾臣子吃的暢快淋漓。徐階這個花甲之年的老人更是吃了兩碗米。
隆慶帝問道:“諸位愛卿,今天這頓午膳可還可口?高肅卿,你說說。”
高拱連忙道:“啟稟皇上,可口的很!隻不過這些紅色的草,不知是何物?味道雖然古怪,卻爽口下飯。”
隆慶帝大笑道:“告訴你吧高肅卿!這紅色的草叫辣椒。正是你所說,夷女緹娜運到大明來的那些‘毒物’!這東西朕用過了,李貴妃也用過了,你高肅卿亦用過了!可有任何的毒性?”
高拱啞口無言。
吃罷了飯,君臣繼續議事。
隆慶帝道:“海禁之事,朕已經想了數夜。有利,亦有弊。然而利是大於弊的。國庫空虛,就需要開源節流。在節流上,朕已經下詔削減宮內、六部的開銷。開放海禁,或許是開源的一個好辦法!朕意已決!開放海禁!自今日起,西洋商人可以在沿海的任意地方與大明商人做生意。張居正,你負責,製定一個妥善的通關稅率。在戶部內增設海關司。與司禮監下轄的各地市舶司一起,專管通關稅的征收。”
隆慶帝拍板,眾臣跪倒,山呼“皇上聖明”。
隆慶元年,大明廢除了封關禁海的國策。開放海禁,史稱“隆慶開關”!
大明官府鼓勵民間商人與西洋通商。自此之後,大明的茶葉、瓷器、絲綢遠銷歐羅巴各地。西洋的精巧鍾表、新式火器、千裏眼、航海儀甚至於科學書籍,亦廣泛出現在了大明國境內。
國庫收入因紅紅火火的對外貿易不斷增加。沿海百姓亦因對外貿易而廣為受益。
隆慶帝又笑道:“賀六,此次你徹查天津通夷案有功。若不是你,朕險些冤枉了那不遠萬裏,漂洋過海來我大明的西夷女爵緹娜。這樣吧,朕賞你白銀五十兩。不要嫌少,朕的內承運庫,現在比朕的臉還要幹淨呢!”
隆慶帝說的是實話。曆代先皇賞賜臣子白銀,最少也是二百兩。嘉靖帝駕崩前,將內承運庫裏的銀子全埋到了萬年吉壤裏。如今內承運庫裏的那幾千兩銀子,還是隆慶帝做親王時,攢下的皇俸。
賀六叩首道:“臣叩謝皇恩!”
高拱道:“那個緹娜隻是個女人。她說話能作數麽?”
張居正道:“作數!西洋政體,與我大明不同。我大明是皇帝統禦九州萬方。緹娜所在的烏得勒支聯盟,卻是議會說了算。類似於周朝時候的共和行政。此女來大明,是受了烏得勒支聯盟議會的全權委托,還帶來了國書。”
禮部尚書殷士儋道:“啟稟皇上,錦衣衛的賀鎮撫使,已將烏得勒支國的國書送到了臣手裏。”
隆慶帝點點頭:“既然有國書,那就念來聽聽。”
殷士儋從袖中拿出國書,高聲念道:“千載之下,爰有大明。如日之升,吐故納新。萬瑞百祥,罔不豐登。。。臣,烏得勒支議會議長尼斯特魯伊,祈求英明神武之隆慶大皇帝,降下天恩,準許本邦與天朝上國通商。祝隆慶大皇帝陛下壽與天齊,文武仁聖。隆慶大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隆慶帝聽後,笑道:“難得西洋小邦,竟然如此的懂禮數!”
高拱狐疑的說道:“西夷人在國書之中的潛詞造句怎麽如此嫻熟?連四六駢文都用上了?”
高拱哪裏知道,這封國書是賀六偽造的。昨夜賀六跟緹娜打開了國書封筒,看完國書後,賀六不住的搖頭。
烏得勒支聯盟議會竟在國書之中,說大明跟烏得勒支是什麽兄弟之邦。還和大明的皇帝稱兄道弟。賀六心忖,這道國書遞上去,必定龍顏大怒。開放海禁的事,自然會泡湯。
賀六心裏清楚,開放海禁是有利於朝廷、百姓的好事。他早就做好了打算,為開放海禁出一把力。於是乎,賀六鋌而走險,找來千門掌門周一手,連夜偽造了這封假國書。好在烏得勒支與大明不遠萬裏,國書是真是假,也無人會去查證。
張居正對高拱言道:“高閣老,十步之內必有芳草。我聽說西洋諸邦加起來總有我大明一個省的人口多。其中有一兩個懂得大明禮數的有識之士,寫下這封恰當得體的國書也未可知。”
徐階道:“其實與外域通商,我華夏自古有之。漢朝時候的絲綢之路不就是最好的例證麽?我們現在夏天吃的西瓜、葡萄,全都是西域傳來的。西域與西洋都是外族番邦,既然能和西域通商,那麽與西洋通商又有何不可呢?至於高肅卿剛才所說的祖製嘛。皇上登基,革舊布新。隻要有利於朝廷,有利於百姓,打破一些圈圈框框又有何不可?”
吏部尚書楊博終於開口:“皇上,諸位閣老,臣想起了楊廷和楊老首輔當年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
徐階和楊博站到了張居正一邊,高拱立馬落了下風。
隆慶帝突然問道:“賀六,剛才都是文官在議論海禁的事。你這個錦衣衛北鎮撫使是武官。你如何看待海禁之事?”
賀六答道:“啟稟皇上,臣以為各位大人剛才說的都很有道理。臣是武官,隻對西洋火器感興趣。當初戚家軍剿滅東南倭寇,除了依靠胡宗憲的運籌帷幄、戚繼光的英勇善戰,犀利的火器亦是獲勝的法寶之一!若今後西洋的新式火器能夠源源不斷的運來大明,我大明軍隊的戰力必將得到增強。”
隆慶帝笑道:“罷了!快午時了!今日咱們君臣便在這永壽宮中共同用膳!”
一旁伺候的司禮監掌印孟衝高喊一聲:“皇上有旨,永壽宮賜膳眾臣!”
永壽宮中的這頓禦宴,用了不少緹娜帶來的異域食材。
一眾臣子吃的暢快淋漓。徐階這個花甲之年的老人更是吃了兩碗米。
隆慶帝問道:“諸位愛卿,今天這頓午膳可還可口?高肅卿,你說說。”
高拱連忙道:“啟稟皇上,可口的很!隻不過這些紅色的草,不知是何物?味道雖然古怪,卻爽口下飯。”
隆慶帝大笑道:“告訴你吧高肅卿!這紅色的草叫辣椒。正是你所說,夷女緹娜運到大明來的那些‘毒物’!這東西朕用過了,李貴妃也用過了,你高肅卿亦用過了!可有任何的毒性?”
高拱啞口無言。
吃罷了飯,君臣繼續議事。
隆慶帝道:“海禁之事,朕已經想了數夜。有利,亦有弊。然而利是大於弊的。國庫空虛,就需要開源節流。在節流上,朕已經下詔削減宮內、六部的開銷。開放海禁,或許是開源的一個好辦法!朕意已決!開放海禁!自今日起,西洋商人可以在沿海的任意地方與大明商人做生意。張居正,你負責,製定一個妥善的通關稅率。在戶部內增設海關司。與司禮監下轄的各地市舶司一起,專管通關稅的征收。”
隆慶帝拍板,眾臣跪倒,山呼“皇上聖明”。
隆慶元年,大明廢除了封關禁海的國策。開放海禁,史稱“隆慶開關”!
大明官府鼓勵民間商人與西洋通商。自此之後,大明的茶葉、瓷器、絲綢遠銷歐羅巴各地。西洋的精巧鍾表、新式火器、千裏眼、航海儀甚至於科學書籍,亦廣泛出現在了大明國境內。
國庫收入因紅紅火火的對外貿易不斷增加。沿海百姓亦因對外貿易而廣為受益。
隆慶帝又笑道:“賀六,此次你徹查天津通夷案有功。若不是你,朕險些冤枉了那不遠萬裏,漂洋過海來我大明的西夷女爵緹娜。這樣吧,朕賞你白銀五十兩。不要嫌少,朕的內承運庫,現在比朕的臉還要幹淨呢!”
隆慶帝說的是實話。曆代先皇賞賜臣子白銀,最少也是二百兩。嘉靖帝駕崩前,將內承運庫裏的銀子全埋到了萬年吉壤裏。如今內承運庫裏的那幾千兩銀子,還是隆慶帝做親王時,攢下的皇俸。
賀六叩首道:“臣叩謝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