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六來薊州之前,隆慶帝曾叮囑他,新朝初立,百廢待興。國庫依舊是捉襟見肘。現在還不到跟韃靼主力決戰的時候。
來薊州的路上,賀六一直在想,實在不行,就直接把那韃靼小王子送還給俺答汗。
王崇古聽了賀六所言卻不住的搖頭:“萬萬不可。原因有二。其一,我正在邊塞推行以蠻製蠻的策略。廣為籠絡與韃靼部有仇的草原部族。若是俺答汗大軍一到,我們便將投靠朝廷的把漢那吉交還給他,那些與我們合作的草原部族會怎麽想?他們會認為,朝廷怕俺答汗。到那時,我們以前為推行以蠻製蠻策略做出的所有努力,便要付諸東流了。”
賀六問道:“其二呢?”
王崇古道:“其二,賀大人真的認為,俺答汗率十五萬大軍入寇,隻是為了自己的孫子?我跟韃靼人打交道也不是一天兩天。我太了解這些搶掠成性的草原蠻族了!十五萬騎兵傾巢出動,不搶些金銀財物回草原去,他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也就是說,即便咱們將把漢那吉送還給俺答汗,俺答汗一樣會跟我們開兵見仗!”
賀六點點頭:“原來如此。不過皇上臨行前曾交待,如今國庫空虛,要盡量避免跟韃靼主力決戰。”
戚繼光插話道:“六爺,仗有很多種打法。既然大打不成,那咱們就小打。給俺答汗一點顏色瞧瞧,讓他知難而退也就罷了。”
眾人正說著話,旗牌官進到大帳中稟告:“遼東總兵李成梁,率三萬遼東鐵騎到達薊州北!”
戚繼光道:“遼東鐵騎行軍就是快!城外列出儀仗,迎接李總兵和他的袍澤!”
賀六問:“戚大帥,據我所知,三萬騎兵幾乎是遼東鎮的全部家當。你剛才不是說要小打麽?”
戚繼光道:“六爺有所不知。我是怕俺答汗繞開薊州鎮進攻宣府。遼東騎兵機動靈活,如果俺答汗繞道,李成梁他們可以從薊州出擊,拖住南下的韃靼人。而後我們薊州鎮的步軍再跟上,前後夾擊韃靼騎兵。”
賀六點點頭:“原來如此,走,我們一起去城外迎接李成梁。”
眾人來到薊州城外。片刻後,賀六耳邊響起“轟隆隆”的巨響。緊接著,一股黃塵自東向西而來。黃塵由小變大,準瞬間便遮天蔽日。
賀六歎道:“三萬騎兵同時行進,聲勢竟如此的浩大。我真是開眼了。”
一旁的戚繼光苦笑一聲:“三萬騎兵尚且如此,俺答汗的十五萬鐵騎若來薊州,那聲勢定然是震天撼地的。”
賀六放眼眺望。三萬遼東鐵騎行進井然有序,騎兵袍澤們甲胄森嚴、刀槍林立。最前頭有一麵帥旗,上麵大書一個“李”字。帥旗下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將領,身穿魚鱗甲,橫挎一柄長槍。他虎背熊腰,腰杆挺直,一看就是縱橫沙場的悍將。
賀六心忖:這應該便是我的親家,名震遼東的大將李成梁了。
賀六問戚繼光:“李總兵的次子李如柏是哪個?”
戚繼光指了指李成梁:“瞧,帥旗下便是李成梁。李成梁左邊那個穿紅袍的,是他的長子李如鬆。右邊穿白袍白甲的那個小將,便是他的次子李如柏。”
賀六放眼望去,隻見自己未來的女婿李如柏麵容英俊,臉龐上又帶著征戰沙場生出的一股英豪氣。真可謂是:頭戴束發冠,身穿玉連環。胸前獅子扣,腰中挎龍泉。彎弓似月牙,狼牙囊中穿。胯下青鬃馬,豪傑敢當先!
賀六麵露喜色:這個未來女婿還真是個少年英傑。有這樣的人傑做夫婿,定然辱沒不了自己的寶貝女兒香香。
李成梁下馬,拱手道:“王部堂,戚大帥。末將領了軍令,便率袍澤弟兄們日夜兼程。三萬遼東鐵騎,全在這兒了!”
王崇古連忙道:“這位是錦衣衛上差賀大人。”
李成梁甲胄在身,不便叩拜。他半跪,拱手道:“臣,遼東總兵李成梁,恭請聖安!”
賀六道:“聖恭安。親家快快請起。”
賀六說出“親家”二字,眾人皆是一頭霧水。
李成梁一臉茫然的看著賀六。
賀六連忙解釋:“親家還不知道吧?皇上已經下旨,賜婚約給小女香香和貴府二公子李如柏。”
皇上親自賜婚,是對臣子的莫大恩寵。李成梁笑道:“原來如此!那末將倒要高攀賀大人,亦稱您一聲親家了!”
李成梁轉頭喊道:“傳令百戶李如柏何在?”
李如柏下馬,拱手道:“卑將在!”
李成梁道:“快過來,見過你的泰山!”
李如柏愣住了。不過父帥有命,他不敢不從。他走到賀六麵前,拱手道:“拜見。。。泰山?”
戚繼光在一旁道:“傻小子!皇上賜婚,給你和錦衣衛六爺家的千金訂下了婚約!”
李如柏脫口而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王崇古在一旁讚了一聲:“好兒郎!有誌氣!”
賀六卻是一臉尷尬:“啊,不著急。皇上說四年後才會讓你跟小女成婚圓房。相信四年時間,你定能跟著你的父帥平定韃靼之患!”
眾人進到大帳之內。戚繼光展開一幅《薊州鎮防禦圖》。
賀六道:“諸位,行軍打仗是你們的事。我就不在這裏跟你們一起討論戰事了。王部堂,把漢那吉現在何處?我跟李僉事先去會會這位韃靼小王子。”
王崇古道:“就在軍營之中。來啊,帶錦衣衛的兩位上差去見把漢那吉。”
一名親兵百戶領著賀六跟李黑九來到一座營帳之中。
營帳裏,坐著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
賀六問道:“你就是把漢那吉?會說漢話麽?”
把漢那吉用蹩腳的漢話答道:“會的。我自小便跟著趙先生學漢話。”
賀六心頭一動:趙先生?把漢那吉的老師是個漢人?看來戚繼光的懷疑是對的。俺答汗身邊一定有替他出謀劃策的明奸。
賀六道:“我是欽差賀六,你應該知道欽差是什麽意思吧?”
把漢那吉點點頭:“知道,跟我們韃靼的汗使差不多。”
來薊州的路上,賀六一直在想,實在不行,就直接把那韃靼小王子送還給俺答汗。
王崇古聽了賀六所言卻不住的搖頭:“萬萬不可。原因有二。其一,我正在邊塞推行以蠻製蠻的策略。廣為籠絡與韃靼部有仇的草原部族。若是俺答汗大軍一到,我們便將投靠朝廷的把漢那吉交還給他,那些與我們合作的草原部族會怎麽想?他們會認為,朝廷怕俺答汗。到那時,我們以前為推行以蠻製蠻策略做出的所有努力,便要付諸東流了。”
賀六問道:“其二呢?”
王崇古道:“其二,賀大人真的認為,俺答汗率十五萬大軍入寇,隻是為了自己的孫子?我跟韃靼人打交道也不是一天兩天。我太了解這些搶掠成性的草原蠻族了!十五萬騎兵傾巢出動,不搶些金銀財物回草原去,他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也就是說,即便咱們將把漢那吉送還給俺答汗,俺答汗一樣會跟我們開兵見仗!”
賀六點點頭:“原來如此。不過皇上臨行前曾交待,如今國庫空虛,要盡量避免跟韃靼主力決戰。”
戚繼光插話道:“六爺,仗有很多種打法。既然大打不成,那咱們就小打。給俺答汗一點顏色瞧瞧,讓他知難而退也就罷了。”
眾人正說著話,旗牌官進到大帳中稟告:“遼東總兵李成梁,率三萬遼東鐵騎到達薊州北!”
戚繼光道:“遼東鐵騎行軍就是快!城外列出儀仗,迎接李總兵和他的袍澤!”
賀六問:“戚大帥,據我所知,三萬騎兵幾乎是遼東鎮的全部家當。你剛才不是說要小打麽?”
戚繼光道:“六爺有所不知。我是怕俺答汗繞開薊州鎮進攻宣府。遼東騎兵機動靈活,如果俺答汗繞道,李成梁他們可以從薊州出擊,拖住南下的韃靼人。而後我們薊州鎮的步軍再跟上,前後夾擊韃靼騎兵。”
賀六點點頭:“原來如此,走,我們一起去城外迎接李成梁。”
眾人來到薊州城外。片刻後,賀六耳邊響起“轟隆隆”的巨響。緊接著,一股黃塵自東向西而來。黃塵由小變大,準瞬間便遮天蔽日。
賀六歎道:“三萬騎兵同時行進,聲勢竟如此的浩大。我真是開眼了。”
一旁的戚繼光苦笑一聲:“三萬騎兵尚且如此,俺答汗的十五萬鐵騎若來薊州,那聲勢定然是震天撼地的。”
賀六放眼眺望。三萬遼東鐵騎行進井然有序,騎兵袍澤們甲胄森嚴、刀槍林立。最前頭有一麵帥旗,上麵大書一個“李”字。帥旗下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將領,身穿魚鱗甲,橫挎一柄長槍。他虎背熊腰,腰杆挺直,一看就是縱橫沙場的悍將。
賀六心忖:這應該便是我的親家,名震遼東的大將李成梁了。
賀六問戚繼光:“李總兵的次子李如柏是哪個?”
戚繼光指了指李成梁:“瞧,帥旗下便是李成梁。李成梁左邊那個穿紅袍的,是他的長子李如鬆。右邊穿白袍白甲的那個小將,便是他的次子李如柏。”
賀六放眼望去,隻見自己未來的女婿李如柏麵容英俊,臉龐上又帶著征戰沙場生出的一股英豪氣。真可謂是:頭戴束發冠,身穿玉連環。胸前獅子扣,腰中挎龍泉。彎弓似月牙,狼牙囊中穿。胯下青鬃馬,豪傑敢當先!
賀六麵露喜色:這個未來女婿還真是個少年英傑。有這樣的人傑做夫婿,定然辱沒不了自己的寶貝女兒香香。
李成梁下馬,拱手道:“王部堂,戚大帥。末將領了軍令,便率袍澤弟兄們日夜兼程。三萬遼東鐵騎,全在這兒了!”
王崇古連忙道:“這位是錦衣衛上差賀大人。”
李成梁甲胄在身,不便叩拜。他半跪,拱手道:“臣,遼東總兵李成梁,恭請聖安!”
賀六道:“聖恭安。親家快快請起。”
賀六說出“親家”二字,眾人皆是一頭霧水。
李成梁一臉茫然的看著賀六。
賀六連忙解釋:“親家還不知道吧?皇上已經下旨,賜婚約給小女香香和貴府二公子李如柏。”
皇上親自賜婚,是對臣子的莫大恩寵。李成梁笑道:“原來如此!那末將倒要高攀賀大人,亦稱您一聲親家了!”
李成梁轉頭喊道:“傳令百戶李如柏何在?”
李如柏下馬,拱手道:“卑將在!”
李成梁道:“快過來,見過你的泰山!”
李如柏愣住了。不過父帥有命,他不敢不從。他走到賀六麵前,拱手道:“拜見。。。泰山?”
戚繼光在一旁道:“傻小子!皇上賜婚,給你和錦衣衛六爺家的千金訂下了婚約!”
李如柏脫口而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王崇古在一旁讚了一聲:“好兒郎!有誌氣!”
賀六卻是一臉尷尬:“啊,不著急。皇上說四年後才會讓你跟小女成婚圓房。相信四年時間,你定能跟著你的父帥平定韃靼之患!”
眾人進到大帳之內。戚繼光展開一幅《薊州鎮防禦圖》。
賀六道:“諸位,行軍打仗是你們的事。我就不在這裏跟你們一起討論戰事了。王部堂,把漢那吉現在何處?我跟李僉事先去會會這位韃靼小王子。”
王崇古道:“就在軍營之中。來啊,帶錦衣衛的兩位上差去見把漢那吉。”
一名親兵百戶領著賀六跟李黑九來到一座營帳之中。
營帳裏,坐著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
賀六問道:“你就是把漢那吉?會說漢話麽?”
把漢那吉用蹩腳的漢話答道:“會的。我自小便跟著趙先生學漢話。”
賀六心頭一動:趙先生?把漢那吉的老師是個漢人?看來戚繼光的懷疑是對的。俺答汗身邊一定有替他出謀劃策的明奸。
賀六道:“我是欽差賀六,你應該知道欽差是什麽意思吧?”
把漢那吉點點頭:“知道,跟我們韃靼的汗使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