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海禁後,絲綢的需求量驟然增加,供應量自然跟不上去。
增加絲綢產量,成了當務之急。關口是浙江、南直隸的桑田數目有限。桑葉產量不能增加,蠶絲產量就不能增加。蠶絲產量不能增加,絲綢產量便上不去。
於是乎,張居正打算在浙江、南直隸推行改稻為桑。將大量的稻田改種桑樹。
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每畝桑田的所得,要比每畝稻田的所得高出兩成。改稻為桑的國策,說白了就是朝廷好、百姓好、大明商人好、西洋商人好,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件好事。
隆慶帝之所以反對這項國策,原因有二。一來,朝廷這樣做,等於是鼓勵商業的發展。而華夏的曆代皇朝,都以重農抑商為國本。二來,江南是大明的糧倉。如果稻田都改種了桑樹,一旦其他各省發生饑荒,糧食調度必然捉襟見肘。
邵大俠道:“高閣老,在下以為,明日早朝,您一定要諫言皇上,立即在江南停止改稻為桑!據在下所知,張居正最近製定的所有國策,歸根結底都是‘重商輕農’四個字。改稻為桑之爭,說白了就是重農抑商、重商輕農的國本之爭!隻要皇上下旨停止在江南改稻為桑,就等於昭示天下,我大明還是以重農抑商為國本的!張居正的那些新政方略,有一多半兒都會不攻自破!”
高拱心中又敬佩起邵大俠來:別看人家邵大俠隻是個草民之身!可他對於朝廷的大政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高拱道:“邵大俠處江湖之遠,卻憂其君!真乃人傑啊!好,我聽從你的建議,明日早朝便向皇上諫言,廢除改稻為桑!”
邵大俠謙卑的說道:“承蒙高閣老謬讚。有道是位卑未敢忘憂國。在下雖是草民,對國事卻不敢不關心。”
孟衝連忙打斷了邵大俠的話:“邵大俠今後不必以草民自稱!明日朱都督帶你去中軍都督府備了檔,你就成了堂堂的錦衣衛百戶了!”
第二日,承天殿早朝。
隆慶帝無精打采的打著哈欠。作業他披閱奏折到深夜,隨後召林貴嬪入永壽宮侍寢。他多吃了兩枚壯身丸,寵幸了林貴嬪三回,一直折騰到天亮。
按照大明的宮製,皇帝寵幸妃子,要嚴格控製在半個時辰之內。假如超過了半個時辰,敬事房的太監會跪地高喊“時辰到啦。”一連喊三聲,皇帝要是還意猶未盡的繼續寵信妃子,便是違背祖製。
可如今管著敬事房的是孟衝。孟衝事事順著隆慶帝。別說不會讓敬事房的太監催時辰,在妃嬪們侍寢之前,他還會偷偷給隆慶帝獻上幾顆壯身丸藥。
隆慶帝天天批閱奏折到半夜,後半夜要忙著給朱氏皇族開枝散葉。到了五更天,還要早起參加早朝。就算是鐵打的身子也受不了。他登基兩年,身體已經大不如前。
隆慶帝道:“諸位愛卿,有事奏來。”
高拱出班奏道:“臣高拱有事啟奏!臣以為,江南改稻為桑,弊端甚多!應立即予以廢除。”
張居正聞言,連忙道:“敢問高閣老,改稻為桑有何不妥之處?”
高拱道:“咱大明立國之初便是以農為本。改稻為桑是動搖國本。難道說,張閣老想讓江南的百姓都吃桑葉麽?”
張居正針鋒相對:“啟稟皇上,高閣老之言,臣不敢苟同。每畝桑田要比每畝稻田的收益高兩成。百姓手裏的收入增加了,自然可以買糧吃。南直隸、浙江的糧不夠,可以從山東、湖廣等幾個鄰近省份調糧嘛!還有,如果實行改稻為桑。南直隸、浙江的絲綢商人,每年可以為朝廷多繳納四百萬兩銀子的稅!朝廷的收入增加了,還可以適當減免桑田的一部分稅賦,讓百姓得到更多的收入!”
高拱道:“我大明地大物博,物產豐盈,國富民強!國庫缺那四百萬兩銀子麽?以農為本可是洪武爺的遺訓!難道張閣老想讓皇上因為區區四百萬兩銀子,違背洪武爺的遺訓,背上不孝的罵名麽?”
張居正不甘示弱的說道:“高閣老此言,難免有巧言令色的嫌疑!太祖爺是說過以農為本。可種桑樹就不是務農了麽?照你這麽說,隻有種水稻才是務農?那種麥子、種番薯、菜蔬、瓜果就都不算務農了?”
高拱接話道:“你張閣老強詞奪理。改稻為桑,是為了多產桑葉、多產蠶絲、多織絲綢。說白了,不就是為了擴大跟西洋商人的貿易麽?賣絲綢不是農事,而是商事!這跟洪武爺的遺訓背道而馳!”
高拱不愧是嘉靖二十年的進士及第,能言善辯。張居正一時竟被高拱駁的啞口無言。
高拱又道:“啟稟皇上。我大明以孝治天下,皇上您是仁孝之君!切不可違背洪武爺的遺訓!如果在江南推行改稻為桑,那就是實打實的違背洪武爺遺訓!”
張居正忍不住了,他高聲奏道:“高閣老,您做過翰林院的庶吉士,是能通背《太祖實錄》的!須知,太祖遺訓中,除了以農為本的訓誡,還有善待百姓的訓誡!什麽是善待百姓?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有飯吃、有衣穿,有銀子花就是善待百姓!改稻為桑,能讓那些改種桑田的農戶多兩成的收入,何樂而不為?改稻為桑不但不是違背太祖爺的遺訓,反而是遵循太祖爺的遺訓!”
高拱回京後頭一次上朝,便跟張居正吵得不可開交。臣子相爭,隆慶帝不但不怒,心中反而大喜!他心說:孟衝真是個好奴才!給朕獻了一條好計策!高拱一回京,立馬給張居正這匹野馬套上了韁繩!野馬隻有套上韁繩,才能變成千裏良駒!
隆慶帝終於開口,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諸位愛卿,改稻為桑牽扯國本,又有違背太祖遺訓的嫌疑。不宜貿然施行。暫緩吧!”
張居正聞言愕然!幾個月來,戶部、南直隸、浙江的官員們廢寢忘食的去推行改稻為桑。這下好,皇上一句話,之前所付出的所有心血,全部付之東流了!
站在武將班中的賀六向來不會參與政事的公議。因為武將不得在朝堂上妄議政事是朝會的規矩。
此刻,賀六心想:高拱一回京就給了張居正一個下馬威。今後這二人的之間,必將爆發一場曠日持久的黨爭。
增加絲綢產量,成了當務之急。關口是浙江、南直隸的桑田數目有限。桑葉產量不能增加,蠶絲產量就不能增加。蠶絲產量不能增加,絲綢產量便上不去。
於是乎,張居正打算在浙江、南直隸推行改稻為桑。將大量的稻田改種桑樹。
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每畝桑田的所得,要比每畝稻田的所得高出兩成。改稻為桑的國策,說白了就是朝廷好、百姓好、大明商人好、西洋商人好,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件好事。
隆慶帝之所以反對這項國策,原因有二。一來,朝廷這樣做,等於是鼓勵商業的發展。而華夏的曆代皇朝,都以重農抑商為國本。二來,江南是大明的糧倉。如果稻田都改種了桑樹,一旦其他各省發生饑荒,糧食調度必然捉襟見肘。
邵大俠道:“高閣老,在下以為,明日早朝,您一定要諫言皇上,立即在江南停止改稻為桑!據在下所知,張居正最近製定的所有國策,歸根結底都是‘重商輕農’四個字。改稻為桑之爭,說白了就是重農抑商、重商輕農的國本之爭!隻要皇上下旨停止在江南改稻為桑,就等於昭示天下,我大明還是以重農抑商為國本的!張居正的那些新政方略,有一多半兒都會不攻自破!”
高拱心中又敬佩起邵大俠來:別看人家邵大俠隻是個草民之身!可他對於朝廷的大政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高拱道:“邵大俠處江湖之遠,卻憂其君!真乃人傑啊!好,我聽從你的建議,明日早朝便向皇上諫言,廢除改稻為桑!”
邵大俠謙卑的說道:“承蒙高閣老謬讚。有道是位卑未敢忘憂國。在下雖是草民,對國事卻不敢不關心。”
孟衝連忙打斷了邵大俠的話:“邵大俠今後不必以草民自稱!明日朱都督帶你去中軍都督府備了檔,你就成了堂堂的錦衣衛百戶了!”
第二日,承天殿早朝。
隆慶帝無精打采的打著哈欠。作業他披閱奏折到深夜,隨後召林貴嬪入永壽宮侍寢。他多吃了兩枚壯身丸,寵幸了林貴嬪三回,一直折騰到天亮。
按照大明的宮製,皇帝寵幸妃子,要嚴格控製在半個時辰之內。假如超過了半個時辰,敬事房的太監會跪地高喊“時辰到啦。”一連喊三聲,皇帝要是還意猶未盡的繼續寵信妃子,便是違背祖製。
可如今管著敬事房的是孟衝。孟衝事事順著隆慶帝。別說不會讓敬事房的太監催時辰,在妃嬪們侍寢之前,他還會偷偷給隆慶帝獻上幾顆壯身丸藥。
隆慶帝天天批閱奏折到半夜,後半夜要忙著給朱氏皇族開枝散葉。到了五更天,還要早起參加早朝。就算是鐵打的身子也受不了。他登基兩年,身體已經大不如前。
隆慶帝道:“諸位愛卿,有事奏來。”
高拱出班奏道:“臣高拱有事啟奏!臣以為,江南改稻為桑,弊端甚多!應立即予以廢除。”
張居正聞言,連忙道:“敢問高閣老,改稻為桑有何不妥之處?”
高拱道:“咱大明立國之初便是以農為本。改稻為桑是動搖國本。難道說,張閣老想讓江南的百姓都吃桑葉麽?”
張居正針鋒相對:“啟稟皇上,高閣老之言,臣不敢苟同。每畝桑田要比每畝稻田的收益高兩成。百姓手裏的收入增加了,自然可以買糧吃。南直隸、浙江的糧不夠,可以從山東、湖廣等幾個鄰近省份調糧嘛!還有,如果實行改稻為桑。南直隸、浙江的絲綢商人,每年可以為朝廷多繳納四百萬兩銀子的稅!朝廷的收入增加了,還可以適當減免桑田的一部分稅賦,讓百姓得到更多的收入!”
高拱道:“我大明地大物博,物產豐盈,國富民強!國庫缺那四百萬兩銀子麽?以農為本可是洪武爺的遺訓!難道張閣老想讓皇上因為區區四百萬兩銀子,違背洪武爺的遺訓,背上不孝的罵名麽?”
張居正不甘示弱的說道:“高閣老此言,難免有巧言令色的嫌疑!太祖爺是說過以農為本。可種桑樹就不是務農了麽?照你這麽說,隻有種水稻才是務農?那種麥子、種番薯、菜蔬、瓜果就都不算務農了?”
高拱接話道:“你張閣老強詞奪理。改稻為桑,是為了多產桑葉、多產蠶絲、多織絲綢。說白了,不就是為了擴大跟西洋商人的貿易麽?賣絲綢不是農事,而是商事!這跟洪武爺的遺訓背道而馳!”
高拱不愧是嘉靖二十年的進士及第,能言善辯。張居正一時竟被高拱駁的啞口無言。
高拱又道:“啟稟皇上。我大明以孝治天下,皇上您是仁孝之君!切不可違背洪武爺的遺訓!如果在江南推行改稻為桑,那就是實打實的違背洪武爺遺訓!”
張居正忍不住了,他高聲奏道:“高閣老,您做過翰林院的庶吉士,是能通背《太祖實錄》的!須知,太祖遺訓中,除了以農為本的訓誡,還有善待百姓的訓誡!什麽是善待百姓?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有飯吃、有衣穿,有銀子花就是善待百姓!改稻為桑,能讓那些改種桑田的農戶多兩成的收入,何樂而不為?改稻為桑不但不是違背太祖爺的遺訓,反而是遵循太祖爺的遺訓!”
高拱回京後頭一次上朝,便跟張居正吵得不可開交。臣子相爭,隆慶帝不但不怒,心中反而大喜!他心說:孟衝真是個好奴才!給朕獻了一條好計策!高拱一回京,立馬給張居正這匹野馬套上了韁繩!野馬隻有套上韁繩,才能變成千裏良駒!
隆慶帝終於開口,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諸位愛卿,改稻為桑牽扯國本,又有違背太祖遺訓的嫌疑。不宜貿然施行。暫緩吧!”
張居正聞言愕然!幾個月來,戶部、南直隸、浙江的官員們廢寢忘食的去推行改稻為桑。這下好,皇上一句話,之前所付出的所有心血,全部付之東流了!
站在武將班中的賀六向來不會參與政事的公議。因為武將不得在朝堂上妄議政事是朝會的規矩。
此刻,賀六心想:高拱一回京就給了張居正一個下馬威。今後這二人的之間,必將爆發一場曠日持久的黨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