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如邵大俠所言。京城之中,無數官員給隆慶帝上折子替他這個“千古義商”求情。
潘萬利死了,賀六拿不住邵大俠參與棉衣案的實證,隻得放人。
而棉衣案的罪魁禍首,成了自殺的潘萬利。隆慶帝下旨,抄沒了潘萬利的家產。又將潘萬利的家人流放。隆慶二年冬天的這場棉衣案,算是結了案。
高府飯廳內。
高拱舉起酒杯:“這杯酒,算是給邵大俠你壓驚的。”
邵大俠連忙舉起酒杯:“謝高閣老。”
二人一飲而盡。孟衝在一旁笑道:“都說是遇難則成祥。邵大俠是有大福之人啊!”
邵大俠道:“為孟公公的這番吉言,我敬您三杯!”
三杯酒下肚,高拱開始發起了牢騷:“吏部的楊博太可惡了!處處與我作對。前一陣湖廣按察使出缺,我推薦我的學生趙梓凱接任,他卻死活不開委劄。說什麽湖廣按察使責任重大,用人要慎之又慎。”
孟衝在一旁道:“楊博那老頭子,整日裏倚老賣老。不把我這個司禮監掌印放在眼裏也就罷了,還敢刁難高閣老,實在是該死。他表麵上是個忠厚長者,不參與朝堂上的紛爭。可背地裏,卻支持著張居正。”
邵大俠聞言,笑道:“高閣老、孟公公,我有一計,可除楊博!”
高拱搖頭:“楊博在邊關帶了二十年兵,又在兵部參讚了十幾年的軍務,是個臭丘八脾氣。那老東西不好惹。我們還是不要輕易對他下手。”
邵大俠笑道:“我這一計,是軟刀子殺人。那楊博會稀裏糊塗的丟官罷職,根本想不到是咱們動的手腳。”
高拱道:“哦?把你的計策說來聽聽。”
邵大俠道:“敢問高閣老,當初您是怎麽被徐階逼的請辭的?”
高拱喝了杯酒,道:“唉。徐階跟賀六勾結。將十六名參加恩科的開封籍的學子,全都拔了貢!我沾上了舞弊的嫌疑,不得已隻能請辭。”
邵大俠點點頭:“無論是科考,還是官場之中,籍貫之事都萬分敏感。科考是三年一次。官場之中,有一件事亦是三年一次。高閣老知道是什麽事麽?”
高拱想了想,答道:“京察亦是三年一次。”
京察是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種製度。洪武時規定三年一考。考核的對象,是京城之內所有正五品以下的官員。五品以上倒不在考核之列。考核完畢,得“卓異”者,可優先升遷。得“劣等”者,輕則失去升遷的機會,重則丟官罷職。
邵大俠給高拱添上了一杯酒:“高閣老,負責京察的是吏部。我打聽了一下,此次京察考核的官員當中,有三十五人是山西籍貫。”
高拱道:“你的意思是,讓這三十五名山西籍的官員,都得到‘卓異’的考語?”
邵大俠點點頭:“到那時候,楊博就算長了八張嘴也說不清了!”
高拱擊掌:“妙哉!好計策!邵大俠你不愧為國士!”
孟衝在一旁聽的一頭霧水:“怎麽山西籍的官員都得了‘卓異’,楊博就說不清了?”
高拱笑道:“孟公公有所不知!楊博那廝是山西蒲州人!山西籍貫的官員要是都得‘卓異’,他不就有了在京察之中為同鄉舞弊的嫌疑?”
邵大俠道:“正是如此!京城之中五品以下的,除了六部的司官,就是禦史言官。我們再讓那些非山西籍的禦史言官們都得‘中等’、‘下等’甚至是‘劣等’。到那時,不須高閣老出手,光是那些禦史言官就能用吐沫星子淹死楊博!”
高拱捋了捋胡須:“現在事情的關鍵在於,如何讓三十五個山西籍貫的商人都得‘卓異’。”
邵大俠道:“高閣老,這事兒包在我的身上!楊博雖然在名義上主持京察,實際上具體辦事的,卻是吏部考功司。而主管考功司的柳虞柳侍郎,又是在下的至交好友!”
柳侍郎跟邵大俠豈止是至交好友這麽簡單?前一陣柳侍郎的外甥在山東兗州府奸汙民女,差點掉了腦袋,是邵大俠找了兗州知府,幫他外甥脫了罪。柳侍郎賣官鬻爵,又都是邵大俠穿針引線。柳侍郎視邵大俠為送財童子兼恩人!
高拱意味深長的說道:“我們的邵大俠真是神通廣大啊!沒想到,連堂堂的吏部侍郎都要對你俯首帖耳。”
高拱明顯是話裏有話。
其實,高拱這三個月來已經知道邵大俠不是什麽良善之輩。可高拱為了在黨爭中占據優勢,不得不跟邵大俠這樣一個心懷叵測之人結盟。
誰人不知,邵大俠現在手裏有一張巨大的關係網。高拱當然要好好利用他。
反過來,邵大俠對高拱、孟衝,亦是以抱著利用之心。
吃罷了飯,邵大俠夜訪吏部侍郎柳虞。
柳府大廳。
柳虞見到邵大俠,拱手道:“上回你幫我外甥脫了罪,我還沒好好謝你。深夜來訪,不知道有什麽事?”
邵大俠笑道:“眼下有個機會,能讓柳侍郎高升吏部尚書!”
柳虞驚訝道:“邵大俠要慎言啊!現在我們吏部的正堂是楊博楊老部堂。他老人家資曆深,閱曆廣。我怎麽敢覬覦他的位子?”
邵大俠擺擺手:“柳大人,咱們是自家人。你怎麽跟我打起了官腔?你就說,想不想做吏部的天官?”
柳虞尷尬的一笑:“做官的,誰不盼著升官呢?”
邵大俠道:“好!有你這句話就齊了!我問你,你是不是管著吏部考功司?”
柳虞點點頭:“是啊。”
邵大俠道:“此次京察,山西籍的官員共有三十五位。你隻須悄悄跟考功司郎中打個招呼,把這三十五個山西官兒全取成‘卓異’,剩下的事兒,您就不用管了。隻等著楊博丟官就成!楊博丟了官,按照慣例,應該是你這個侍郎升上去。到時候,我還會找內閣的人,替你在皇上麵前美言。”
柳虞亦是官場裏的老油條。他立馬反應過來:“你是說,讓楊博惹上京察舞弊的嫌疑?”
邵大俠笑道:“正是如此!當初高閣老是因為恩科貢生籍貫的事兒,被迫請的辭。這一回,咱們就學徐階,在籍貫上做做文章,逼楊博請辭!”
柳虞道:“好計策!到時候啊,我再給那些禦史言官們‘下等’、‘劣等’。嗬,用不著咱們出手。禦史言官們就能逼的楊博請辭!”
邵大俠道:“等柳侍郎高升了吏部尚書。別忘了賞我杯酒喝啊!”
柳虞聞言,仿佛看到自己坐到了吏部大堂上,掌了吏部大印。。。
潘萬利死了,賀六拿不住邵大俠參與棉衣案的實證,隻得放人。
而棉衣案的罪魁禍首,成了自殺的潘萬利。隆慶帝下旨,抄沒了潘萬利的家產。又將潘萬利的家人流放。隆慶二年冬天的這場棉衣案,算是結了案。
高府飯廳內。
高拱舉起酒杯:“這杯酒,算是給邵大俠你壓驚的。”
邵大俠連忙舉起酒杯:“謝高閣老。”
二人一飲而盡。孟衝在一旁笑道:“都說是遇難則成祥。邵大俠是有大福之人啊!”
邵大俠道:“為孟公公的這番吉言,我敬您三杯!”
三杯酒下肚,高拱開始發起了牢騷:“吏部的楊博太可惡了!處處與我作對。前一陣湖廣按察使出缺,我推薦我的學生趙梓凱接任,他卻死活不開委劄。說什麽湖廣按察使責任重大,用人要慎之又慎。”
孟衝在一旁道:“楊博那老頭子,整日裏倚老賣老。不把我這個司禮監掌印放在眼裏也就罷了,還敢刁難高閣老,實在是該死。他表麵上是個忠厚長者,不參與朝堂上的紛爭。可背地裏,卻支持著張居正。”
邵大俠聞言,笑道:“高閣老、孟公公,我有一計,可除楊博!”
高拱搖頭:“楊博在邊關帶了二十年兵,又在兵部參讚了十幾年的軍務,是個臭丘八脾氣。那老東西不好惹。我們還是不要輕易對他下手。”
邵大俠笑道:“我這一計,是軟刀子殺人。那楊博會稀裏糊塗的丟官罷職,根本想不到是咱們動的手腳。”
高拱道:“哦?把你的計策說來聽聽。”
邵大俠道:“敢問高閣老,當初您是怎麽被徐階逼的請辭的?”
高拱喝了杯酒,道:“唉。徐階跟賀六勾結。將十六名參加恩科的開封籍的學子,全都拔了貢!我沾上了舞弊的嫌疑,不得已隻能請辭。”
邵大俠點點頭:“無論是科考,還是官場之中,籍貫之事都萬分敏感。科考是三年一次。官場之中,有一件事亦是三年一次。高閣老知道是什麽事麽?”
高拱想了想,答道:“京察亦是三年一次。”
京察是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種製度。洪武時規定三年一考。考核的對象,是京城之內所有正五品以下的官員。五品以上倒不在考核之列。考核完畢,得“卓異”者,可優先升遷。得“劣等”者,輕則失去升遷的機會,重則丟官罷職。
邵大俠給高拱添上了一杯酒:“高閣老,負責京察的是吏部。我打聽了一下,此次京察考核的官員當中,有三十五人是山西籍貫。”
高拱道:“你的意思是,讓這三十五名山西籍的官員,都得到‘卓異’的考語?”
邵大俠點點頭:“到那時候,楊博就算長了八張嘴也說不清了!”
高拱擊掌:“妙哉!好計策!邵大俠你不愧為國士!”
孟衝在一旁聽的一頭霧水:“怎麽山西籍的官員都得了‘卓異’,楊博就說不清了?”
高拱笑道:“孟公公有所不知!楊博那廝是山西蒲州人!山西籍貫的官員要是都得‘卓異’,他不就有了在京察之中為同鄉舞弊的嫌疑?”
邵大俠道:“正是如此!京城之中五品以下的,除了六部的司官,就是禦史言官。我們再讓那些非山西籍的禦史言官們都得‘中等’、‘下等’甚至是‘劣等’。到那時,不須高閣老出手,光是那些禦史言官就能用吐沫星子淹死楊博!”
高拱捋了捋胡須:“現在事情的關鍵在於,如何讓三十五個山西籍貫的商人都得‘卓異’。”
邵大俠道:“高閣老,這事兒包在我的身上!楊博雖然在名義上主持京察,實際上具體辦事的,卻是吏部考功司。而主管考功司的柳虞柳侍郎,又是在下的至交好友!”
柳侍郎跟邵大俠豈止是至交好友這麽簡單?前一陣柳侍郎的外甥在山東兗州府奸汙民女,差點掉了腦袋,是邵大俠找了兗州知府,幫他外甥脫了罪。柳侍郎賣官鬻爵,又都是邵大俠穿針引線。柳侍郎視邵大俠為送財童子兼恩人!
高拱意味深長的說道:“我們的邵大俠真是神通廣大啊!沒想到,連堂堂的吏部侍郎都要對你俯首帖耳。”
高拱明顯是話裏有話。
其實,高拱這三個月來已經知道邵大俠不是什麽良善之輩。可高拱為了在黨爭中占據優勢,不得不跟邵大俠這樣一個心懷叵測之人結盟。
誰人不知,邵大俠現在手裏有一張巨大的關係網。高拱當然要好好利用他。
反過來,邵大俠對高拱、孟衝,亦是以抱著利用之心。
吃罷了飯,邵大俠夜訪吏部侍郎柳虞。
柳府大廳。
柳虞見到邵大俠,拱手道:“上回你幫我外甥脫了罪,我還沒好好謝你。深夜來訪,不知道有什麽事?”
邵大俠笑道:“眼下有個機會,能讓柳侍郎高升吏部尚書!”
柳虞驚訝道:“邵大俠要慎言啊!現在我們吏部的正堂是楊博楊老部堂。他老人家資曆深,閱曆廣。我怎麽敢覬覦他的位子?”
邵大俠擺擺手:“柳大人,咱們是自家人。你怎麽跟我打起了官腔?你就說,想不想做吏部的天官?”
柳虞尷尬的一笑:“做官的,誰不盼著升官呢?”
邵大俠道:“好!有你這句話就齊了!我問你,你是不是管著吏部考功司?”
柳虞點點頭:“是啊。”
邵大俠道:“此次京察,山西籍的官員共有三十五位。你隻須悄悄跟考功司郎中打個招呼,把這三十五個山西官兒全取成‘卓異’,剩下的事兒,您就不用管了。隻等著楊博丟官就成!楊博丟了官,按照慣例,應該是你這個侍郎升上去。到時候,我還會找內閣的人,替你在皇上麵前美言。”
柳虞亦是官場裏的老油條。他立馬反應過來:“你是說,讓楊博惹上京察舞弊的嫌疑?”
邵大俠笑道:“正是如此!當初高閣老是因為恩科貢生籍貫的事兒,被迫請的辭。這一回,咱們就學徐階,在籍貫上做做文章,逼楊博請辭!”
柳虞道:“好計策!到時候啊,我再給那些禦史言官們‘下等’、‘劣等’。嗬,用不著咱們出手。禦史言官們就能逼的楊博請辭!”
邵大俠道:“等柳侍郎高升了吏部尚書。別忘了賞我杯酒喝啊!”
柳虞聞言,仿佛看到自己坐到了吏部大堂上,掌了吏部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