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總兵俞大猷來京城述職已有月餘。
大明官場存在著諸多陋規。一省總兵回京述職,照例要拜會諸位閣老;司禮監的掌印、秉筆;兵部的堂官、五軍都督府的督帥。。。雙手奉上或輕或重的“敬儀”。
俞大猷不是戚繼光。戚繼光善於處理跟朝中重臣們的關係。俞大猷卻是蠢直之人,向來不幹這些在他眼裏狗屁倒灶的事兒。
這或許是他南征北戰三十多年,戰功累累,卻還隻是個從二品總兵的原因。
內閣諸員、兵部的三位堂官、五軍都督府新任的五位都督,都知道老俞的脾性。他不來拜見他們,他們倒也沒有怪罪的意思。
可司禮監掌印孟衝卻是個心眼小過針鼻兒的小人!好哇,你進京述職,竟然不給我這個堂堂的監掌太監上貢?你這是目中無人!看我怎麽收拾你!
孟衝找到了奴兒花花,如此這般,這般如此的交待了一番。
這日,俞大猷來到永壽宮前侯見。見了隆慶帝,交了述職折子,他就可以返回廣西了。
馮保進到大殿內,通稟道:“啟稟皇上,廣西總兵俞大猷求見。”
隆慶帝道:“哦,讓他進來吧。”
奴兒花花卻在一旁道:“皇上,讓他等一會兒。剛才孟公公送來了一大壇西域葡萄酒。我想讓皇上陪我喝嘛。”
隆慶帝笑了笑,轉頭吩咐馮保:“讓俞大猷先等一會兒吧!對了,他是功勳老將,別讓他跪侯,在殿外賞他一張椅子。”
馮保領命,出了大殿。隆慶帝摟住奴兒花花:“來,喝酒吧。”
西域葡萄酒本來酒勁很小。可一旦葡萄酒混上中原的白酒,酒勁就會驟增幾倍。葡萄酒混白酒的喝法,被稱為“見風倒”。意思是,如果有人這樣混著喝酒,被風一吹,就要醉倒在地。
孟衝送來的這壇子西域葡萄酒中,混入了不少山西汾酒。喝上去雖然爽口,後勁卻極大。
隆慶帝平時的酒量不錯,可也架不住奴兒花花一杯接一杯的勸。
奴兒花花又吩咐小太監:“這大殿太悶了,把窗打開幾扇。”
小太監開了幾扇窗,冬日的寒風擁入大殿內。隆慶帝被風一吹,腦袋發脹,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
奴兒花花見火候差不多了,終於亮出了刀子:“皇上,我聽說啊,殿外跪著的那個俞大猷克扣軍餉!這樣的人,怎麽能替皇上管廣西的四萬兵馬呢?”
奴兒花花說的這些話,全是孟衝教的。
隆慶帝已經是爛醉如泥。他想要趴到龍案上小睡一會兒。奴兒花花卻不依不饒:“皇上,你別睡。我在跟你說正事兒呢!俞大猷啊,貪汙軍餉。。。”
隆慶帝兩眼迷離,感覺天旋地轉。腦子裏來來回回的重複著奴兒花花的話:“俞大猷,貪汙軍餉!俞大猷,貪汙軍餉!”
隆慶帝怒道:“馮保何在?”
馮保進到大殿內:“皇上,奴婢在。”
隆慶帝醉醺醺的說道:“擬旨,俞大猷,貪汙軍餉,貶為庶民!”
馮保愣住了!要是連俞大猷這樣的人都貪汙軍餉,那大明朝四千位正七品以上武官,就沒一個手腳幹淨的了!
馮保道:“皇上,此事幹係重大,要不要東廠詳查一下,您再做決斷?”
奴兒花花在一旁道:“馮保,你好大膽!你隻不過是皇上的奴婢!皇上讓你擬旨,你竟敢推三阻四?”
奴兒花花煽風點火,隆慶帝暴怒不已:“馮保!你聽見宸妃所說了?你要抗旨?好,朕連你一並免了!”
馮保磕頭如搗蒜:“皇上,臣不敢。臣這就擬旨。”
馮保擬好了聖旨,奴兒花花竟拉著隆慶帝的手,從龍案上的印盒裏取出了玉璽,在聖旨上蓋好了璽印。
奴兒花花道:“正好那個俞大猷就在殿外,馮保,你還不快去給他宣旨?”
馮保無奈,隻得照辦。
馮保剛走出永壽宮大殿,隆慶帝一頭栽倒在龍案上,呼呼大睡。
永壽宮大殿外。俞大猷坐在一張椅子上。他心想:皇上還是體恤軍中老將的。永壽宮大殿外賜座侯見,這是上了年歲的內閣閣員才有的殊榮。
就在此時,馮保出現在了他的麵前:“有上諭。”
俞大猷連忙跪倒:“臣,廣西總兵俞大猷聽旨。”
馮保一臉愧疚的念道:“有上諭,查,廣西總兵俞大猷貪汙軍餉,實不能勝任一省掌軍。念爾征戰多年,頗有微功。朕法外開恩,賜爾卸甲歸田,頤養天年。”
俞大猷愣住了。
馮保將聖旨放到俞大猷手裏。
俞大猷一臉驚駭的表情,道:“馮公公,皇上說我貪汙軍餉?是哪個烏龜王八蛋誣告我?我俞大猷從軍三十多年,何曾多拿過一兩餉銀。。。”
馮保一臉無奈的說道:“皇上是在大醉之中,下的這道旨意。俞大帥,我也沒辦法幫你啊!”
俞大猷仰天長歎:“罷了!我替朝廷打了這麽多年仗,也該好好歇歇了。”
說完,他悵然若失的走向了宮門口。
兩個時辰後,隆慶帝從宿醉中醒來。宸妃奴兒花花已經回了儲秀宮。
馮保給隆慶帝奉上一碗醒酒的蓮子羹。
隆慶帝邊喝蓮子羹邊問:“朕睡了多久了?”
馮保道:“睡了兩個時辰了。皇上,俞大猷接了旨,已經走了。”
隆慶帝疑惑的問道:“俞大猷?接旨?朕剛才給他下旨了?”
馮保點頭:“是啊,剛才皇上您下旨,申斥俞大猷貪汙軍餉,將他貶為庶民了!”
隆慶帝一拍腦瓜:“啊呀!糟糕!”
說俞大猷這員老將貪汙軍餉,隆慶帝自己都不信!
隆慶帝知道,一定是自己在醉中,稀裏糊塗下了這樣一道聖旨。
可做皇帝的是金口玉牙。發出去的旨意怎能隨意更改?那樣做,是會在史書中淪為笑柄的!
於是乎,隆慶帝隻能將錯就錯。
俞大猷二十歲從軍,為朝廷南征北戰三十多年,北禦胡虜,東南抗倭,廣西鎮邊。負傷無數、立功無數。到頭來,竟被莫名其妙的革了軍職。
這正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枕頭風,殺人不見血!
大明官場存在著諸多陋規。一省總兵回京述職,照例要拜會諸位閣老;司禮監的掌印、秉筆;兵部的堂官、五軍都督府的督帥。。。雙手奉上或輕或重的“敬儀”。
俞大猷不是戚繼光。戚繼光善於處理跟朝中重臣們的關係。俞大猷卻是蠢直之人,向來不幹這些在他眼裏狗屁倒灶的事兒。
這或許是他南征北戰三十多年,戰功累累,卻還隻是個從二品總兵的原因。
內閣諸員、兵部的三位堂官、五軍都督府新任的五位都督,都知道老俞的脾性。他不來拜見他們,他們倒也沒有怪罪的意思。
可司禮監掌印孟衝卻是個心眼小過針鼻兒的小人!好哇,你進京述職,竟然不給我這個堂堂的監掌太監上貢?你這是目中無人!看我怎麽收拾你!
孟衝找到了奴兒花花,如此這般,這般如此的交待了一番。
這日,俞大猷來到永壽宮前侯見。見了隆慶帝,交了述職折子,他就可以返回廣西了。
馮保進到大殿內,通稟道:“啟稟皇上,廣西總兵俞大猷求見。”
隆慶帝道:“哦,讓他進來吧。”
奴兒花花卻在一旁道:“皇上,讓他等一會兒。剛才孟公公送來了一大壇西域葡萄酒。我想讓皇上陪我喝嘛。”
隆慶帝笑了笑,轉頭吩咐馮保:“讓俞大猷先等一會兒吧!對了,他是功勳老將,別讓他跪侯,在殿外賞他一張椅子。”
馮保領命,出了大殿。隆慶帝摟住奴兒花花:“來,喝酒吧。”
西域葡萄酒本來酒勁很小。可一旦葡萄酒混上中原的白酒,酒勁就會驟增幾倍。葡萄酒混白酒的喝法,被稱為“見風倒”。意思是,如果有人這樣混著喝酒,被風一吹,就要醉倒在地。
孟衝送來的這壇子西域葡萄酒中,混入了不少山西汾酒。喝上去雖然爽口,後勁卻極大。
隆慶帝平時的酒量不錯,可也架不住奴兒花花一杯接一杯的勸。
奴兒花花又吩咐小太監:“這大殿太悶了,把窗打開幾扇。”
小太監開了幾扇窗,冬日的寒風擁入大殿內。隆慶帝被風一吹,腦袋發脹,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
奴兒花花見火候差不多了,終於亮出了刀子:“皇上,我聽說啊,殿外跪著的那個俞大猷克扣軍餉!這樣的人,怎麽能替皇上管廣西的四萬兵馬呢?”
奴兒花花說的這些話,全是孟衝教的。
隆慶帝已經是爛醉如泥。他想要趴到龍案上小睡一會兒。奴兒花花卻不依不饒:“皇上,你別睡。我在跟你說正事兒呢!俞大猷啊,貪汙軍餉。。。”
隆慶帝兩眼迷離,感覺天旋地轉。腦子裏來來回回的重複著奴兒花花的話:“俞大猷,貪汙軍餉!俞大猷,貪汙軍餉!”
隆慶帝怒道:“馮保何在?”
馮保進到大殿內:“皇上,奴婢在。”
隆慶帝醉醺醺的說道:“擬旨,俞大猷,貪汙軍餉,貶為庶民!”
馮保愣住了!要是連俞大猷這樣的人都貪汙軍餉,那大明朝四千位正七品以上武官,就沒一個手腳幹淨的了!
馮保道:“皇上,此事幹係重大,要不要東廠詳查一下,您再做決斷?”
奴兒花花在一旁道:“馮保,你好大膽!你隻不過是皇上的奴婢!皇上讓你擬旨,你竟敢推三阻四?”
奴兒花花煽風點火,隆慶帝暴怒不已:“馮保!你聽見宸妃所說了?你要抗旨?好,朕連你一並免了!”
馮保磕頭如搗蒜:“皇上,臣不敢。臣這就擬旨。”
馮保擬好了聖旨,奴兒花花竟拉著隆慶帝的手,從龍案上的印盒裏取出了玉璽,在聖旨上蓋好了璽印。
奴兒花花道:“正好那個俞大猷就在殿外,馮保,你還不快去給他宣旨?”
馮保無奈,隻得照辦。
馮保剛走出永壽宮大殿,隆慶帝一頭栽倒在龍案上,呼呼大睡。
永壽宮大殿外。俞大猷坐在一張椅子上。他心想:皇上還是體恤軍中老將的。永壽宮大殿外賜座侯見,這是上了年歲的內閣閣員才有的殊榮。
就在此時,馮保出現在了他的麵前:“有上諭。”
俞大猷連忙跪倒:“臣,廣西總兵俞大猷聽旨。”
馮保一臉愧疚的念道:“有上諭,查,廣西總兵俞大猷貪汙軍餉,實不能勝任一省掌軍。念爾征戰多年,頗有微功。朕法外開恩,賜爾卸甲歸田,頤養天年。”
俞大猷愣住了。
馮保將聖旨放到俞大猷手裏。
俞大猷一臉驚駭的表情,道:“馮公公,皇上說我貪汙軍餉?是哪個烏龜王八蛋誣告我?我俞大猷從軍三十多年,何曾多拿過一兩餉銀。。。”
馮保一臉無奈的說道:“皇上是在大醉之中,下的這道旨意。俞大帥,我也沒辦法幫你啊!”
俞大猷仰天長歎:“罷了!我替朝廷打了這麽多年仗,也該好好歇歇了。”
說完,他悵然若失的走向了宮門口。
兩個時辰後,隆慶帝從宿醉中醒來。宸妃奴兒花花已經回了儲秀宮。
馮保給隆慶帝奉上一碗醒酒的蓮子羹。
隆慶帝邊喝蓮子羹邊問:“朕睡了多久了?”
馮保道:“睡了兩個時辰了。皇上,俞大猷接了旨,已經走了。”
隆慶帝疑惑的問道:“俞大猷?接旨?朕剛才給他下旨了?”
馮保點頭:“是啊,剛才皇上您下旨,申斥俞大猷貪汙軍餉,將他貶為庶民了!”
隆慶帝一拍腦瓜:“啊呀!糟糕!”
說俞大猷這員老將貪汙軍餉,隆慶帝自己都不信!
隆慶帝知道,一定是自己在醉中,稀裏糊塗下了這樣一道聖旨。
可做皇帝的是金口玉牙。發出去的旨意怎能隨意更改?那樣做,是會在史書中淪為笑柄的!
於是乎,隆慶帝隻能將錯就錯。
俞大猷二十歲從軍,為朝廷南征北戰三十多年,北禦胡虜,東南抗倭,廣西鎮邊。負傷無數、立功無數。到頭來,竟被莫名其妙的革了軍職。
這正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枕頭風,殺人不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