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七十六歲。從軍凡五十年。嘉靖十四年,中武舉,任百戶,守金門。


    嘉靖二十一年,自請調任大同衛,防禦韃靼,未受重用。次年,升漳州守備。


    嘉靖二十六年,平恩平叛亂。因功升備倭都指揮使。時逢安南入侵,南征安南。


    嘉靖二十八年,平瓊州叛亂。


    嘉靖三十年,掌台州、寧波兵事。在那裏,他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知交和戰友:胡宗憲、戚繼光。在那裏,三人合力,用了十年時間,徹底平定了浙江沿海倭患。


    嘉靖四十年,調任廣東,平定廣東叛亂。


    嘉靖四十二年,調任福建總兵官。與戚繼光聯手,徹底掃清福建倭寇殘餘。


    嘉靖四十三年,執掌兩廣兵事。平廣東倭寇殘餘。


    嘉靖四十四年,剿滅吳平叛軍。


    嘉靖四十五年,平河源叛亂。進都督同知。


    隆慶元年,掌廣西軍務。防禦安南。後因得罪宦官孟衝,被免職。回鄉途中,路遇海匪,平之。隆慶帝念其功勞,複任之。


    萬曆元年,因戰事失利被免官,複被張居正啟用為後軍都督僉事,負責訓練車營新兵。


    大丈夫,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俞大猷常常對人說:我這一輩子,值了!


    俞大猷老了,七十六歲的他知道,明軍的“戚、俞”時代已經過去。他雙眼緊緊的盯著那杆镔鐵大槍的槍頭。這杆大槍,陪他五十年南征北戰,抗倭寇,平叛亂,定南疆。


    老兵已是滿頭白發。人世間,也唯有這杆镔鐵大槍,還能記起自己的主人,許多年前在千軍萬馬中的虎威!


    一旁的賀六和傅寒淩發覺有些不對。


    俞大猷耍完俞家槍後,便拄著大槍一動不動。


    賀六走上前去,用手指拍了拍俞大猷的肩膀。俞大猷竟轟然倒地!


    賀六伸出手,歎了一下俞大猷的鼻息:已然斷了氣!


    傅寒淩慌張的問:“六爺,俞大帥沒事吧?”


    賀六強忍著眼中的淚水,說出了四個字:“名將隕落!”


    傅寒淩聞言,跟賀六一起,恭恭敬敬的站在俞大猷麵前,給駕鶴西遊的老兵,行了一個軍中拱手禮!


    名將隕落,朝野震動!


    張居正代萬曆帝擬旨:追贈俞大猷正一品左都督銜,諡號“武襄”,以軍中最高禮節葬之。


    俞大猷的長子俞谘皋遠在福建任職,總領福建軍務,一時半會兒回不了京。俞大猷頭七出殯那天,竟無子送終!


    賀六作為老朋友,在俞府之中操持著葬禮。他犯起了愁。俞帥一生戎馬,為過拋頭顱,灑熱血。出殯之時,沒有子孫送殯可怎麽成?


    就在此時,幾十名身著一、二、三品武將服色的明軍將領進到了俞府。


    領頭的,是中軍都督楊凡恭。


    楊都督拱手道:“六爺,我們這些人,都曾在俞大帥手下任過職。我們願代替谘皋兄,作為俞大帥的兒子,替他送終!”


    賀六站起身,驚訝的說道:“你們以前都做過俞大帥的屬下?”


    楊都督點點頭:“五軍都督府、京師三大營裏以前做過俞大帥屬下的弟兄們,今日都來了”


    賀六歎了聲:“唉!俞大帥戎馬五十年。在京的正三品以上武將,竟有近一半兒在他手底下效力過!按文人的話講,他老人家也算是桃李滿天下了!”


    武官們換上孝袍,跪在俞大猷的棺材邊,作為兒子,等待著前來祭拜的人。


    內閣首輔張居正,領著次輔呂調陽,閣員王崇古、張四維、王國光、申時行、王錫爵一起來到了俞大猷的靈堂之上。


    張居正親手給俞大猷上了香,而後哀嚎一聲:“俞公,走好!”


    出殯那天,整個京城之中,為俞大帥送行的百姓成千上萬!這些百姓,很多都是聽著茶館說書人,講著俞龍戚虎東南抗倭的故事長大的。


    來為俞大帥送行的軍中兵士、將領、大帥,亦是成千上萬!


    錦衣衛甚至派出了六十人的儀仗,為俞大帥的靈柩開路。


    朝廷有製,隻有三公三輔,或皇親國戚出殯,錦衣衛才會派出儀仗。俞大猷生前,隻是從二品的都督僉事,按照品級,似乎不配享用錦衣衛的儀仗。


    可上到萬曆帝、下到京城百姓。無人認為錦衣衛派出儀仗有何不妥的。這樣一個一生戎馬,功勳彪炳的老兵,絕對配得上這樣的殊榮!


    神機營的銃手,向天鳴了四十九響鳥嘴銃為俞大帥送行。


    “轟,轟,轟”。銃響驚起一群白鴿,飛向空中。


    五天後,薊州鎮。


    當五十多歲的薊鎮大帥戚繼光,聽聞自己的兄長、老師、戰友俞大猷歸天,他整整半個時辰,呆站在原地,一言不發。


    副將吳惟庸對戚繼光說:“大帥,請保重身體,不要過度的悲傷。人有生老病死。戚大帥七十六歲駕鶴仙去,也算是喜喪了。”


    戚繼光歎了聲:“唉。俞帥已去。當年的明軍雙壁,隻存其一。但願俞大帥在天有靈,能有庇佑我大明武運昌隆!庇佑我明軍百戰百勝!庇佑我大明百姓,再不受外敵侵擾之苦!”


    說完,戚繼光獨自騎馬,來到了長城。


    他跪倒在長城上,虔誠的向老天祈禱:“老天啊,戰死沙場,是一個老兵最好的歸宿!請在我戚繼光老去之前,賜予我戰死沙場!”


    論打仗,戚繼光和俞大猷不分伯仲。論做官,俞大猷遠遠不及戚繼光。戚繼光雖身在薊州,卻對朝局一清二楚。


    戚繼光知道,萬曆帝現在已經在心中嫉恨張居正。而世人皆知,張居正支持他戚繼光。等到皇上親政,收奪張居正權力,甚至鏟除張居正之時。便是他戚繼光獲罪下獄之日!


    戚繼光不想跟自己的至交胡宗憲一樣冤死獄中。他跟胡宗憲骨子裏都是一樣孤傲的人。百戰百勝的戚大帥,外敵畏之如虎的戚大帥,怎麽能夠忍受獄中小吏們的侮辱?


    所以,他虔誠的請求上天,在他老去之前,賜予他戰死沙場的結局!


    戚繼光虔誠的祈禱完上天。騎上了戰馬,離開長城。


    夕陽西下,餘暉照耀在長城的城牆上。戚繼光的背影,落寞的消失在了夕陽裏。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老兵不死,隻是凋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衣鎮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肥胖的可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肥胖的可樂並收藏錦衣鎮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