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出了皇宮,拜別了賀六,經陸路還鄉。


    做了三十年統兵將領,立了無數不世之功。他帶回家鄉的所有“財產”,不過是滿滿兩大箱兵書。


    萬曆十年,九月。戚繼光終於到了登州境內。他的眼前,出現了兩條路。他不知道,哪條路通向他闊別三十年的家。


    一個牧童牽著一頭牛,唱著一首童謠,慢慢悠悠的朝著戚繼光這邊走著。


    悠揚的歌聲,回蕩在這片和平、靜謐的土地上:“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裏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鬆柏塚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穀,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采葵持做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向東看,淚落沾我衣。”


    這首童謠,講的是一個十五歲離家從軍的老兵,闊別家鄉數十年後,歸鄉養老。卻發現,自己原來的家已經荒廢。親人們全都已經離開人世。老兵在家中做好了飯,卻不知道給哪個親人吃,最終淚灑衣襟。


    戚繼光年輕的時候是個鋼筋鐵骨的漢子。他屬下的將士們,從未見他流過眼淚。現在他老了,淚水似乎多了起來。聽著這首童謠,眼淚已經打濕了他的眼眶。


    牧童終於走到了戚繼光的麵前戚繼光問牧童:“小孩兒,去登州是哪條路?”


    牧童笑著說:“老頭兒,你真笨死了!兩條路,都通向登州啊!哈!我們登州可是個鼎鼎有名的地方!因為我們這兒出了一個舉世無雙的大英雄,叫戚繼光!”


    戚繼光愣住了:“哦。是這樣啊。是啊,我老了,笨的活像你手裏牽著的那頭牛。”


    牧童唱著童謠走了。


    戚繼光忽然回想起來,左手邊的那條路,不就是自己在嘉靖二十九年,上京參加武會試走的那條路麽?


    看著這條一望無盡的路,戚繼光回望自己的一生,回望自己是從哪裏來,又到了哪裏去。一段段往事,湧上他的心頭。


    洪武十四年,開國名將藍玉、傅友德遠征雲南。大戰過後,傅友德按照慣例,給朝廷呈上了有功、陣亡將士的名單。


    陣亡將士名單中,有一個名叫戚祥的人。這是一個官職不高也不低的陣亡者。


    洪武帝下旨,追授戚祥登州衛指揮僉事,準其子孫世襲罔替。


    兩百年後,嘉靖七年。戚詳的後代戚景通在夫人的產房前苦苦等了一夜。


    這時,一聲雞鳴響起,雄雞一唱天下白!


    產房之中,傳來了嬰兒的啼哭聲。


    戚景通看著朝陽冉冉升起,陽光普照大地。他對自己說:“我的兒子,以後就叫戚繼光吧。”


    戚繼光是含著金飯碗出生的,登州衛指揮僉事的職位是正四品。算是明軍中的高級武職了。等到他成年之後,可以躺在先祖的功勞簿上,領著四品武官的餉銀,吃吃喝喝,娶一房美妻,續幾名美妾,安安樂樂的享受自己的一生。


    然而,如果是那樣,戚繼光就不是戚繼光了。


    戚繼光八歲開蒙。在私塾之中刻苦讀書。


    十四歲的那個夜裏,秉燭夜讀的少年戚繼光,寫下了一首後人爭相傳頌的詩篇,言明自己長大後的誌向:“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幾年後,戚景通病死。十七歲的戚繼光進京,來到兵部,領了委劄,正式成為了登州衛指揮僉事。


    回到登州之後,他豪氣幹雲,他雄心萬丈!他想要將登州城打造成東海之濱最堅固的屯兵城池!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衛所軍製經過兩百年的時光,已經羸弱不堪。登州城內的將士們,軍紀渙散,各級將領貪腐無度。吃空餉,喝兵血已經成了不成文的慣例。


    戚繼光決定,大力整飭軍紀。


    結果,新官上任三把火,沒燒死那些貪腐的將領,反而燒到了他自己。


    在那些老兵油子們看來,你不過是個十七歲毛兒都沒長齊的孩子。想改變我們,不可能!讓我們改變你還差不多!


    那一年,年輕的戚繼光學會了妥協。好吧,我改變不了你們。可你們,也改變不了我!


    戚繼光還沒有能力整飭登州城的軍紀,他幹脆窩在書房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兵家書。他聞雞起舞,習練武藝,參詳兵法。準備走武舉,證明自己是一個將才,而不是一個靠著蒙祖蔭獲得官職的酒囊飯袋。


    嘉靖二十八年,二十一歲的四品武將戚繼光,自貶身價,跟一群白衣舉子參加山東武鄉試,一舉中第。成為了武舉人。


    嘉靖二十九年,二十二歲的戚繼光打點行裝上京,參加京城之中的會試。他信心滿滿,憑著自己的武藝和滿腹的兵法,一定能夠躋身武進士的行列。


    就在此時,俺答汗來了!十萬韃靼鐵騎,直撲京城城下。


    兵部右侍郎楊守謙跟一千上京應試的武舉子們說:“韃靼兵臨城下!戰場即是考場!願隨我上城頭抗擊韃靼的,跟我走!不願意打仗的膽小鬼,我也不會強留!”


    戚繼光第一個站出來,高聲道:“大丈夫當以身許國!京城若被攻破,國都沒了,要命還有什麽用?”


    戚繼光跟著明軍袍澤們站到了城牆上,用鮮血和勇氣,保住了大明的都城!


    庚戌之變,最終的結局是俺答汗退兵。


    戰後,同袍戰友們忙著喝酒慶功,戚繼光卻在忙著反思。為什麽長城就像一張一捅就破的窗戶紙?為什麽草原部落可以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如入無人之境?


    最終,他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寫成了《備俺答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衣鎮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肥胖的可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肥胖的可樂並收藏錦衣鎮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