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六幾乎將陳炬當成了自己的徒弟。他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傾囊相授,將錦衣衛辦事的種種法門,一一教授給了陳炬。
陳炬甚至戲言:“六爺,按照我們宮內的規矩,我該叫您一聲幹爹。按照你們錦衣衛的規矩,我則該叫您一聲師傅。”
陳炬是個好人。如果沒了根的人,不算一個完整的人。那他起碼可以算作一個好太監。自他以東廠副提督的身份監管錦衣衛後,朝野上下皆稱他為“佛”。他辦任何事,都帶著一顆仁善之心。
當然,他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像自己的幹爹,嘉靖朝司禮監秉筆高忠全那樣,報效國家、造福黎民。
陳炬作為一個內官,日後可以青史留名,流芳千古,不是沒有因由。
錦衣衛來了一個好上司。朝廷之中,來了一個好首輔。
申時行繼任首輔後,秉承著張居正的遺誌,繼續支持新政。他頗有理政之才,將內閣諸事處理的妥妥當當。他又很有識人之明、容人之量,陸續向萬曆帝推薦了禮部尚書餘有丁、戶部尚書許國、吏部左侍郎王家屏進入內閣。再加上一貫支持新政的次輔王錫爵,西苑內閣值房自設立以來,從未像今天這般融洽過。
內閣首輔盡職盡責,永壽宮的皇帝比首輔還要勤勉。
萬曆帝掌朝廷大權以來,勤於政事,恭勤孝儉。每日必批閱奏章到子時。睡三個時辰,便起身參加早朝;他又縮減宮中用度,提倡節儉。
在對待李太後的問題上,他更是極盡孝道。當然,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李太後主動放權,不再過問政事。他畢竟是李太後身上掉下來的肉,隻要沒有權力之爭,二人還是好母子。
萬曆十二年,是一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年份。
兩京一十三省共十五個地方,十四地豐收。河南雖然遭受了旱災,朝廷調撥的賑災錢糧及時發放到了河南的災民手中。整個河南,沒有餓死一個人。
國庫存銀充裕,萬曆帝又普免天下錢糧。大明境內,雖不敢說所有百姓都是衣食無憂,至少大部分百姓不用再受饑寒交迫之苦。
在經濟上,朝廷又扶持商業發展。從北方九邊到海南,從東海之濱到西部哈密衛,無數的大小商人,正在創造著無法計數的財富。
在軍事上,三娘子掌草原兵權,與大明修好。九邊再無大的戰事。北方安定、東南安定、西北安定、南疆安定。
在文化上,次輔王錫爵主持修纂了《明會典》。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增印了六次之多。江南書畫大家、學問大家多的數不勝數。
在人事上,萬曆帝內用賢臣如申時行、王錫爵。外用良將如李成梁、李如鬆、李如柏父子。就連他重用的兩個太監王安、陳炬都是青史留名的好太監。
後世史書,稱這一時期為“萬曆中興”。大明王朝的國力,終於達到了鼎盛。
自漢唐以來,凡華夏王朝國力鼎盛,必萬國來朝。
這日,賀六陪著禮部尚書餘有丁,來到塘沽口迎接一位老朋友:荷蘭聯省共和國女海軍少將、荷蘭東印度公司股東緹娜。
此次緹娜來大明,不僅帶來了東印度公司的所屬商船隊,還帶來了弗朗機國、撒丁王國、英格蘭王國的數百名商人,上百艘商船。
緹娜率領的這支龐大船隊,自西洋出發,不遠萬裏來到大明,隻求友好通商。隻求將大明的瓷器、茶葉、絲綢販運到西洋的每一座大城市中。
按理說,西洋諸國不是大明藩屬,西洋商人入京,大明朝廷是不會派出官員接待的。可萬曆帝卻派出了禮部尚書迎接西洋商人。因為年輕的皇帝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的好奇心,緣於多年前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送給他的那張《堪輿萬國全圖》。
跟賀六、餘有丁一起來塘沽口的官員中,自然有翰林院裏的洋修撰利瑪竇。
緹娜的船隊終於在塘沽口靠岸。緹娜身穿一身古怪的荷蘭海軍少將軍服,頭帶更加古怪的八角軍帽,快步走向賀六。
賀六初識緹娜,是十八年前。如今,緹娜已經年近五旬,臉上生出了皺紋。再也不是那個風姿綽約的西洋美婦了。
緹娜十七年來,八次來到大明,頗為精通大明的禮節。她朝著賀六拱拱手:“您好,尊敬的賀將軍閣下。我們又見麵了。”
賀六連忙拱手:“緹娜女勳爵,別來無恙啊。”
緹娜連忙道:“不,我已經不是女勳爵了。我的勳爵爵位是烏得勒支聯盟授予的。烏得勒支聯盟早就不複存在,變成了聯省共和國。我現在是荷蘭海軍少將。”
禮部尚書餘有丁在一旁奇道:“海軍少將?這是個什麽官兒?”
賀六想了想,解釋道:“大約相當於咱們大明的水師提督吧。”
餘有丁驚訝道:“這西洋外邦的水師提督竟然是個女人?”
賀六笑了笑:“這不奇怪。咱們大明有一品威烈戚夫人,宋時有梁紅玉,南北朝有花木蘭,都是巾幗女將。西洋的水師提督是個女人,也算不得什麽新鮮事兒。”
餘有丁道:“諸位西洋使者,大明是禮儀之邦。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派本官來迎接各位!禮部已經備好了上百輛馬車,請隨我一起入京。”
一眾西洋人進得京城,賀六和餘有丁,將這些人安排在了四夷館中歇息。
晚上,禮部又給西洋人準備了豐盛的接風宴。
接風宴上,緹娜問賀六:“將軍閣下,夫人呢?”
賀六歎了口氣:“駕鶴西遊了。”
緹娜一頭霧水:“駕鶴?西遊?”
一旁作陪的意大利人利瑪竇已經在大明生活了多年,精通漢話。他連忙解釋道:“駕鶴西遊就是去世的意思。”
緹娜聞言甚是悲傷。她用手劃著十字:“賀夫人是個善良的女人。上帝保佑,她一定會上天堂的。”
賀六問道:“不提傷心事了。咱們老友重逢,是喜事,應該笑!對了,說正事。你們這次來了這麽多人,打算買我們大明多少貨物?”
緹娜拿出了一張寫滿了蝌蚪一般文字的貨單,遞給賀六。
賀六轉手遞給了禮部尚書餘有丁。餘有丁尷尬的一笑:“我雖飽讀詩書,卻不識得西洋文。”
緹娜解釋道:“我們這次來貴國,打算采購價值五百萬兩白銀的貨物。如果此次貿易順利,荷蘭、撒丁王國、弗朗機、英格蘭的商船,將源源不斷的來到大明采購貨物。每年的采購數目,都不會低於五百萬兩白銀。”
賀六和餘有丁聞言,俱是心中一喜。隆慶元年開關時,張居正定下通關出海稅的稅率是十中取一。如此一來,國庫每年就能多五十萬兩的稅銀收入!雖然五十萬兩的數字跟國庫如今的龐大收入相形見絀。然而積少成多。一年五十萬兩,二十年就是一千萬兩!
再有,西洋人這樣大手筆的采購絲綢、茶葉、瓷器,大明不知道有多少桑農、絲工、茶農、瓷工能因此而衣食無憂!
更不用提,大明的商人,將貨物賣給西洋人,另外還要為各地方衙門繳納一份商稅了!
陳炬甚至戲言:“六爺,按照我們宮內的規矩,我該叫您一聲幹爹。按照你們錦衣衛的規矩,我則該叫您一聲師傅。”
陳炬是個好人。如果沒了根的人,不算一個完整的人。那他起碼可以算作一個好太監。自他以東廠副提督的身份監管錦衣衛後,朝野上下皆稱他為“佛”。他辦任何事,都帶著一顆仁善之心。
當然,他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像自己的幹爹,嘉靖朝司禮監秉筆高忠全那樣,報效國家、造福黎民。
陳炬作為一個內官,日後可以青史留名,流芳千古,不是沒有因由。
錦衣衛來了一個好上司。朝廷之中,來了一個好首輔。
申時行繼任首輔後,秉承著張居正的遺誌,繼續支持新政。他頗有理政之才,將內閣諸事處理的妥妥當當。他又很有識人之明、容人之量,陸續向萬曆帝推薦了禮部尚書餘有丁、戶部尚書許國、吏部左侍郎王家屏進入內閣。再加上一貫支持新政的次輔王錫爵,西苑內閣值房自設立以來,從未像今天這般融洽過。
內閣首輔盡職盡責,永壽宮的皇帝比首輔還要勤勉。
萬曆帝掌朝廷大權以來,勤於政事,恭勤孝儉。每日必批閱奏章到子時。睡三個時辰,便起身參加早朝;他又縮減宮中用度,提倡節儉。
在對待李太後的問題上,他更是極盡孝道。當然,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李太後主動放權,不再過問政事。他畢竟是李太後身上掉下來的肉,隻要沒有權力之爭,二人還是好母子。
萬曆十二年,是一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年份。
兩京一十三省共十五個地方,十四地豐收。河南雖然遭受了旱災,朝廷調撥的賑災錢糧及時發放到了河南的災民手中。整個河南,沒有餓死一個人。
國庫存銀充裕,萬曆帝又普免天下錢糧。大明境內,雖不敢說所有百姓都是衣食無憂,至少大部分百姓不用再受饑寒交迫之苦。
在經濟上,朝廷又扶持商業發展。從北方九邊到海南,從東海之濱到西部哈密衛,無數的大小商人,正在創造著無法計數的財富。
在軍事上,三娘子掌草原兵權,與大明修好。九邊再無大的戰事。北方安定、東南安定、西北安定、南疆安定。
在文化上,次輔王錫爵主持修纂了《明會典》。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增印了六次之多。江南書畫大家、學問大家多的數不勝數。
在人事上,萬曆帝內用賢臣如申時行、王錫爵。外用良將如李成梁、李如鬆、李如柏父子。就連他重用的兩個太監王安、陳炬都是青史留名的好太監。
後世史書,稱這一時期為“萬曆中興”。大明王朝的國力,終於達到了鼎盛。
自漢唐以來,凡華夏王朝國力鼎盛,必萬國來朝。
這日,賀六陪著禮部尚書餘有丁,來到塘沽口迎接一位老朋友:荷蘭聯省共和國女海軍少將、荷蘭東印度公司股東緹娜。
此次緹娜來大明,不僅帶來了東印度公司的所屬商船隊,還帶來了弗朗機國、撒丁王國、英格蘭王國的數百名商人,上百艘商船。
緹娜率領的這支龐大船隊,自西洋出發,不遠萬裏來到大明,隻求友好通商。隻求將大明的瓷器、茶葉、絲綢販運到西洋的每一座大城市中。
按理說,西洋諸國不是大明藩屬,西洋商人入京,大明朝廷是不會派出官員接待的。可萬曆帝卻派出了禮部尚書迎接西洋商人。因為年輕的皇帝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的好奇心,緣於多年前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送給他的那張《堪輿萬國全圖》。
跟賀六、餘有丁一起來塘沽口的官員中,自然有翰林院裏的洋修撰利瑪竇。
緹娜的船隊終於在塘沽口靠岸。緹娜身穿一身古怪的荷蘭海軍少將軍服,頭帶更加古怪的八角軍帽,快步走向賀六。
賀六初識緹娜,是十八年前。如今,緹娜已經年近五旬,臉上生出了皺紋。再也不是那個風姿綽約的西洋美婦了。
緹娜十七年來,八次來到大明,頗為精通大明的禮節。她朝著賀六拱拱手:“您好,尊敬的賀將軍閣下。我們又見麵了。”
賀六連忙拱手:“緹娜女勳爵,別來無恙啊。”
緹娜連忙道:“不,我已經不是女勳爵了。我的勳爵爵位是烏得勒支聯盟授予的。烏得勒支聯盟早就不複存在,變成了聯省共和國。我現在是荷蘭海軍少將。”
禮部尚書餘有丁在一旁奇道:“海軍少將?這是個什麽官兒?”
賀六想了想,解釋道:“大約相當於咱們大明的水師提督吧。”
餘有丁驚訝道:“這西洋外邦的水師提督竟然是個女人?”
賀六笑了笑:“這不奇怪。咱們大明有一品威烈戚夫人,宋時有梁紅玉,南北朝有花木蘭,都是巾幗女將。西洋的水師提督是個女人,也算不得什麽新鮮事兒。”
餘有丁道:“諸位西洋使者,大明是禮儀之邦。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派本官來迎接各位!禮部已經備好了上百輛馬車,請隨我一起入京。”
一眾西洋人進得京城,賀六和餘有丁,將這些人安排在了四夷館中歇息。
晚上,禮部又給西洋人準備了豐盛的接風宴。
接風宴上,緹娜問賀六:“將軍閣下,夫人呢?”
賀六歎了口氣:“駕鶴西遊了。”
緹娜一頭霧水:“駕鶴?西遊?”
一旁作陪的意大利人利瑪竇已經在大明生活了多年,精通漢話。他連忙解釋道:“駕鶴西遊就是去世的意思。”
緹娜聞言甚是悲傷。她用手劃著十字:“賀夫人是個善良的女人。上帝保佑,她一定會上天堂的。”
賀六問道:“不提傷心事了。咱們老友重逢,是喜事,應該笑!對了,說正事。你們這次來了這麽多人,打算買我們大明多少貨物?”
緹娜拿出了一張寫滿了蝌蚪一般文字的貨單,遞給賀六。
賀六轉手遞給了禮部尚書餘有丁。餘有丁尷尬的一笑:“我雖飽讀詩書,卻不識得西洋文。”
緹娜解釋道:“我們這次來貴國,打算采購價值五百萬兩白銀的貨物。如果此次貿易順利,荷蘭、撒丁王國、弗朗機、英格蘭的商船,將源源不斷的來到大明采購貨物。每年的采購數目,都不會低於五百萬兩白銀。”
賀六和餘有丁聞言,俱是心中一喜。隆慶元年開關時,張居正定下通關出海稅的稅率是十中取一。如此一來,國庫每年就能多五十萬兩的稅銀收入!雖然五十萬兩的數字跟國庫如今的龐大收入相形見絀。然而積少成多。一年五十萬兩,二十年就是一千萬兩!
再有,西洋人這樣大手筆的采購絲綢、茶葉、瓷器,大明不知道有多少桑農、絲工、茶農、瓷工能因此而衣食無憂!
更不用提,大明的商人,將貨物賣給西洋人,另外還要為各地方衙門繳納一份商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