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範升跟太政院忍者交易情報的日子還有整整半個月。賀六一方麵將範升關押進了詔獄之中,嚴加看管。另一方麵,他緊急寫好了一份奏折。將倭奴在大明各地編織情報網的事,上奏給了朝廷。


    奏折遞到了永壽宮的龍案前。萬曆帝卻完全沒把它當回事。相比於遠在千裏之外的倭奴,他眼下更關心本旬六部及各省的錢糧賬目結算;黃河沿岸今秋的水情;九鎮邊軍的裁兵進展等等大事。


    萬曆帝順手把賀六的折子,交給了內閣首輔申時行。


    申時行亦沒把這份折子當回事兒。直接壓在了內閣留中不發的折子堆裏。


    賀六在錦衣衛一連等了四天,也沒見皇上或內閣將折子批下來。他著了急,徑直入宮,去了西苑內閣值房。


    賀六朝著申時行拱了拱手:“申首輔,我四天前遞到永壽宮的折子,皇上批了沒有?”


    申時行道:“六爺來了。你稍安勿躁。先喝杯茶。山東跟雲貴本旬的錢糧數目,我要趕緊核對完,再讓王公公呈到永壽宮去供皇上禦覽。等我辦完此事,再談你的事。”


    申時行花了整整半個時辰的功夫,終於核對完了山東、雲貴的錢糧。他將一枚西洋老花鏡片兒放到桌上。


    轉頭,他半開玩笑的對賀六說道:“六爺,我今年五十。你比我整整年長十幾歲。可你的眼神依舊很好。我卻是老眼昏花了。離了這西洋老花鏡片兒啊,看折子還真有些費力。”


    賀六急了:“我的首輔大人啊,倭奴都把探子派到咱們大明的腹地了,你還有心思開玩笑。皇上到底看沒看我的那份奏折?”


    申時行道:“看是看了。不過皇上沒當回事兒。我跟皇上的心思是一樣的。東瀛不過是蕞爾小國,不足為慮。你們錦衣衛的倭情百戶所,前一陣不是給兵部上了個條陳麽。兵部尚書王一鄂把條陳轉給了內閣。你稍等,我找找啊。”


    申時行在一堆條陳裏,翻出了那份《東瀛國軍情、民情詳況》。


    申時行打開條陳,念道:“老六,你們的倭情百戶所在條陳上是這樣說的:東瀛全國之兵,共有十萬。其中四萬,屬倭酋豐臣秀吉統轄。其餘六萬,分屬二十幾個小藩;東瀛經曆了幾十年的戰亂,民不聊生,太正院銀庫存銀寥寥無幾;豐臣秀吉雖在名義上統一了東瀛,然而各藩之間,離心離德。。。最後的結論是,東瀛二十年內無力入侵大明。”


    申時行將條陳放在一邊,又道:“六爺,我知道,你是怕嘉靖年間的東南倭亂重現於世。不可能的,此時的大明,不是彼時的大明。如今國庫充裕,兵精糧足!現在明軍員額是百萬之眾。若遇戰事,朝廷隨時可以拿出錢來,在半年之內再擴充百萬精兵!東瀛屁大點的國,可用之兵不過區區十萬而已。他們若要挑戰我天朝兵威,等於是蚍蜉撼樹!”


    賀六搖頭:“申首輔,其一,東瀛人不會直接入寇大明!他們一定會先侵占朝鮮,以朝鮮為跳板,入寇大明;其二,東瀛可用之兵雖隻有區區十萬。然而這十萬人,都是經過各藩混戰的百戰精兵,我們不可輕視;其三,當年作亂東南的倭奴,隻是東瀛的海盜罷了,根本不是東瀛官軍。其四,你們文官們不是常說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確,倭奴即便入寇,也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後的事。可打仗不是請客吃飯,一定要早做準備。”


    申時行笑道:“六爺,那你希望朝廷怎麽辦?先下手為強,勞師遠征,跨海征服東瀛人麽?”


    賀六解釋:“我倒不是那個意思。我給皇上遞這道折子,是希望他看清倭奴的野心。若倭奴對我大明無覬覦之心,為何要費盡心機派探子潛入京城及沿海的幾個地方?為何要誘使兵部的三名官員叛國?”


    申時行道:“六爺,咱們大明幅員幾萬裏。事情太多了。皇上是勤政之君,九州萬方的重擔,都挑在他肩上。他應付眼皮子底下的急事還應付不過來呢。十年後的事嘛。。。嗬,橫豎你六爺還是錦衣衛的指揮左同知。我這個內閣首輔做個主,今後對付倭奴探子的事兒,就全交給六爺你了。”


    賀六尷尬的一笑:“罷了。那這事兒就這麽著吧。我想想辦法,先把倭奴在大明布下的情報網連根拔起再說。我本來還打算跟利瑪竇出京,做個遊山玩水的閑雲野鶴呢。唉,看來我這輩子是沒這福分了。”


    申時行笑道:“我跟六爺一樣,都是勞碌命。人之命,天注定啊。咱們得認命。”


    賀六悻悻離去。他知道,申時行說的是實話。皇上的事情太多。倭奴的事,跟這個龐大帝國的諸多大事相比,始終是無足輕重的。


    其實,賀六對倭奴之患如此上心,除了七分公心,還有三份私心。


    數年前,太政院忍者廢了賀世忠的一條手臂,讓賀世忠成了殘疾。賀六這個當爹的,當然想要報仇!


    他回到錦衣衛,楊萬迎了上來:“六爺,翰林院的西洋修撰利瑪竇,正在我的值房等您呢。”


    賀六苦笑一聲:“嗬,看來他是等急了。走,我去見見他。”


    進得南鎮撫使值房,利瑪竇拱手道:“賀大人,我們什麽時候出發?”


    賀六抱歉的說道:“利大人,實在不好意思。我在京城有事,脫不開身。隨行護衛你的事,我會交給手下的弟兄負責。”


    利瑪竇聳了聳肩膀:“哦,那太遺憾了。”


    賀六道:“為大明繪製一張精確的堪輿圖,這是能惠及大明子孫後代的事。利大人還請多費心。”


    利瑪竇笑著回答:“我現在是大明皇帝陛下任命的官員。這是我的本分。”


    此後二十年,利瑪竇一直常住大明境內。他跟名臣徐光啟合作,翻譯了《幾何原本》、《測量法義》、《泰西水法》等等西方科學著作。


    萬曆三十八年,利瑪竇病逝,葬於大明京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衣鎮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肥胖的可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肥胖的可樂並收藏錦衣鎮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