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都察院後衙,書房內。
七十一歲的海瑞已是一頭白發。他一邊看著朝廷的邸報,一邊吃著午飯。
海瑞如今是堂堂的正二品大員,午飯卻僅僅是青菜一碟,糙米飯一碗。怪不得金陵城的老百姓,除了稱他“海青天”,還給他起了個“海青菜”的雅號。
大明有製,舉人出身的人最高隻能做到六、七品的芝麻官兒。海瑞是舉人出身,四十歲才做上八品縣教諭。誰能想到,三十年後,他竟貴為金陵都察院的右都院。
海瑞感激萬曆帝的抬愛、拔擢。感激之情,化作了為民謀福的無盡動力。別看他七十一歲了,照樣每日批閱公文到深夜。
“嘎吱”,書房的門開了。
賀六信步走進了書房。
海瑞見到賀六驚喜萬分:“賀大人?我的老朋友,你可算到金陵了!”
賀六拱手道:“剛峰兄,多年未見,兄身體可好啊?”
海瑞道:“已是風燭殘年,苟延殘喘罷了。快請坐。我聽說,你來金陵途中,遇刺了九次?”
賀六自嘲的說道:“其實遇刺九次還算少的。我賀瘋狗、賀屠夫為朝廷辦差凡四十年,結下的仇家沒有三百也有五百。”
海瑞歎道:“唉,當年我在襄懋公胡宗憲手下當縣令時,曾聽他說過一句至理名言:要做事,就要得罪人。”
賀六道:“是啊,我賀六為兩代先皇、當今皇上做了那麽多事。得罪的人多如牛毛。幸好我命大。九次遇刺,我都毫發無傷。”
海瑞忽然問道:“你這趟下江南,是來查辦我的麽?”
賀六聞言大笑,直笑的上氣不接下氣:“嗬,查辦海青天?我要是查辦了海青天,恐怕金陵城的老百姓,會結伴去京城,挖了我賀六的祖墳!剛峰兄你剛正不阿,愛民如子,又清廉如水。。。皇上心中是有數的。他讓我來江南,隻是做個樣子,堵住那些上折子參你的官員們的嘴。”
海瑞道:“我總覺得,凡事總要有個誰是誰非吧?既然皇上認為我海瑞沒錯,就應該下旨,懲治那些上折子參我的官員,同時恢複洪武爺對付貪官的六十兩扒皮萱草法。”
賀六搖頭:“剛峰兄。我跟你的見解不同。我常對手下人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任何事、任何人都沒有非黑即白。”
海瑞跟賀六爭了起來:“錯!天地生陰陽。陰陽分明,黑白分明!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你賀大人的那套說辭,換個說法,叫和稀泥!”
賀六道:“剛峰兄,我說服不了你,你也說服不了我。”
海瑞笑道:“咱們是觀念不同的一對老朋友。我沒錢給你擺什麽接風宴。我讓下人給你添個碗,來來來,粗茶淡飯,權當是給你接風了。”
賀六看了看桌上的那碟青菜,歎道:“剛峰兄還是如此清廉。你已是二品大員,卻還是日食青菜。真該讓滿朝文武到你這書房來,看看這碟青菜。”
海瑞道:“老百姓家過日子,不都是青菜就米飯麽?老百姓吃得,咱做官的就吃不得了麽?自古興由勤儉敗由奢。這是萬古不變的至理。”
賀六歎道:“可惜,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整個朝廷隻有剛峰兄你一人身體力行。”
海瑞讓老管家端來了一碗糙米飯。賀六雖已吃了鴨血粉絲湯,卻不能不給海瑞麵子。他端起飯碗,跟海瑞一起品嚐那碟青菜的酸甜苦辣個中滋味。
賀六忽然問:“對了,你的好友王用汲,亦在金陵供職?”
海瑞點點頭:“他今年剛升了金陵刑部尚書。我已經年逾七旬,風燭殘年,說不準哪天就死了。我又身無長物。真到了死的那天,恐怕連口棺材都買不起。王用汲在老家有祖上傳下來的幾百畝田,算是個大戶。到時候,還要勞煩他替我出銀子辦喪事。”
賀六道:“人生得一知己,一生足矣啊。忠直公楊煉有王世貞這個知己;襄懋公胡宗憲有徐文長這個知己;你剛峰兄有王用汲這個知己。我賀六。。。嗬,雙手沾滿了鮮血,渾身都是血腥氣。誰願意做我的知己呢?真是可悲可歎。”
海瑞放下碗筷,認真的對賀六說道:“誰說你賀大人沒有知己的?你的知己,是黎民眾生!”
賀六愕然。他沉默良久後開口:“是啊,我的一生。那些殺戮,那些詭計,那些爾虞我詐。無非是為了頭頂上的這片蒼天,蒼天下的黎民眾生。他們即是我賀六的知己。”
海瑞道:“說句不中聽的話。錦衣衛存在了近兩百年,沒出過幾個好人。你賀六,就是錦衣衛裏為數不多的好人。不僅僅是好人,還是個好官。”
賀六上了年紀。當年那個鋼筋鐵骨的硬漢,現在眼淚竟然多了起來。他聞言後,鼻頭一酸,老淚縱橫:“剛峰兄,我真的算是個好人、好官麽?”
海瑞點頭:“上敬天地、君上,下愛父母、妻兒,不為非作歹,便是好人!鞠躬盡瘁,恪盡職守,即為好官!你賀六當得上好人、好官這四個字。”
賀六苦笑一聲:“嗬,有剛峰兄這四個字的考語,我這趟也算沒白來金陵。”
海瑞問:“你打算在金陵逗留幾天?欽差行轅就設在我這都察院後衙如何?不過要委屈你頓頓跟我吃青菜了。”
賀六搖頭:“算了。見到你,我來金陵的差事就已經了結。我一會兒就出城,啟程回京。山西那邊,還有件髒了吧唧的差事等著我去辦。”
海瑞道:“你們錦衣衛專辦秘密差事。我就不多打聽那件差事是什麽了。下午我送你出城。”
兩個時辰後,金陵城外。
已是四月,萬物複蘇。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暖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賀六朝著海瑞作了個揖:“剛峰兄,保重。”
海瑞還禮道:“賀兄,保重。”
賀六拜別海瑞,踏上了北上的路。
人的一生,就像是在走一條悠長的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向要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賀六與海瑞選擇了不同的方向,卻走了同一條路,殊途同歸。這條路便是:為蒼天下的黎民眾生謀福。
七十一歲的海瑞已是一頭白發。他一邊看著朝廷的邸報,一邊吃著午飯。
海瑞如今是堂堂的正二品大員,午飯卻僅僅是青菜一碟,糙米飯一碗。怪不得金陵城的老百姓,除了稱他“海青天”,還給他起了個“海青菜”的雅號。
大明有製,舉人出身的人最高隻能做到六、七品的芝麻官兒。海瑞是舉人出身,四十歲才做上八品縣教諭。誰能想到,三十年後,他竟貴為金陵都察院的右都院。
海瑞感激萬曆帝的抬愛、拔擢。感激之情,化作了為民謀福的無盡動力。別看他七十一歲了,照樣每日批閱公文到深夜。
“嘎吱”,書房的門開了。
賀六信步走進了書房。
海瑞見到賀六驚喜萬分:“賀大人?我的老朋友,你可算到金陵了!”
賀六拱手道:“剛峰兄,多年未見,兄身體可好啊?”
海瑞道:“已是風燭殘年,苟延殘喘罷了。快請坐。我聽說,你來金陵途中,遇刺了九次?”
賀六自嘲的說道:“其實遇刺九次還算少的。我賀瘋狗、賀屠夫為朝廷辦差凡四十年,結下的仇家沒有三百也有五百。”
海瑞歎道:“唉,當年我在襄懋公胡宗憲手下當縣令時,曾聽他說過一句至理名言:要做事,就要得罪人。”
賀六道:“是啊,我賀六為兩代先皇、當今皇上做了那麽多事。得罪的人多如牛毛。幸好我命大。九次遇刺,我都毫發無傷。”
海瑞忽然問道:“你這趟下江南,是來查辦我的麽?”
賀六聞言大笑,直笑的上氣不接下氣:“嗬,查辦海青天?我要是查辦了海青天,恐怕金陵城的老百姓,會結伴去京城,挖了我賀六的祖墳!剛峰兄你剛正不阿,愛民如子,又清廉如水。。。皇上心中是有數的。他讓我來江南,隻是做個樣子,堵住那些上折子參你的官員們的嘴。”
海瑞道:“我總覺得,凡事總要有個誰是誰非吧?既然皇上認為我海瑞沒錯,就應該下旨,懲治那些上折子參我的官員,同時恢複洪武爺對付貪官的六十兩扒皮萱草法。”
賀六搖頭:“剛峰兄。我跟你的見解不同。我常對手下人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任何事、任何人都沒有非黑即白。”
海瑞跟賀六爭了起來:“錯!天地生陰陽。陰陽分明,黑白分明!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你賀大人的那套說辭,換個說法,叫和稀泥!”
賀六道:“剛峰兄,我說服不了你,你也說服不了我。”
海瑞笑道:“咱們是觀念不同的一對老朋友。我沒錢給你擺什麽接風宴。我讓下人給你添個碗,來來來,粗茶淡飯,權當是給你接風了。”
賀六看了看桌上的那碟青菜,歎道:“剛峰兄還是如此清廉。你已是二品大員,卻還是日食青菜。真該讓滿朝文武到你這書房來,看看這碟青菜。”
海瑞道:“老百姓家過日子,不都是青菜就米飯麽?老百姓吃得,咱做官的就吃不得了麽?自古興由勤儉敗由奢。這是萬古不變的至理。”
賀六歎道:“可惜,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整個朝廷隻有剛峰兄你一人身體力行。”
海瑞讓老管家端來了一碗糙米飯。賀六雖已吃了鴨血粉絲湯,卻不能不給海瑞麵子。他端起飯碗,跟海瑞一起品嚐那碟青菜的酸甜苦辣個中滋味。
賀六忽然問:“對了,你的好友王用汲,亦在金陵供職?”
海瑞點點頭:“他今年剛升了金陵刑部尚書。我已經年逾七旬,風燭殘年,說不準哪天就死了。我又身無長物。真到了死的那天,恐怕連口棺材都買不起。王用汲在老家有祖上傳下來的幾百畝田,算是個大戶。到時候,還要勞煩他替我出銀子辦喪事。”
賀六道:“人生得一知己,一生足矣啊。忠直公楊煉有王世貞這個知己;襄懋公胡宗憲有徐文長這個知己;你剛峰兄有王用汲這個知己。我賀六。。。嗬,雙手沾滿了鮮血,渾身都是血腥氣。誰願意做我的知己呢?真是可悲可歎。”
海瑞放下碗筷,認真的對賀六說道:“誰說你賀大人沒有知己的?你的知己,是黎民眾生!”
賀六愕然。他沉默良久後開口:“是啊,我的一生。那些殺戮,那些詭計,那些爾虞我詐。無非是為了頭頂上的這片蒼天,蒼天下的黎民眾生。他們即是我賀六的知己。”
海瑞道:“說句不中聽的話。錦衣衛存在了近兩百年,沒出過幾個好人。你賀六,就是錦衣衛裏為數不多的好人。不僅僅是好人,還是個好官。”
賀六上了年紀。當年那個鋼筋鐵骨的硬漢,現在眼淚竟然多了起來。他聞言後,鼻頭一酸,老淚縱橫:“剛峰兄,我真的算是個好人、好官麽?”
海瑞點頭:“上敬天地、君上,下愛父母、妻兒,不為非作歹,便是好人!鞠躬盡瘁,恪盡職守,即為好官!你賀六當得上好人、好官這四個字。”
賀六苦笑一聲:“嗬,有剛峰兄這四個字的考語,我這趟也算沒白來金陵。”
海瑞問:“你打算在金陵逗留幾天?欽差行轅就設在我這都察院後衙如何?不過要委屈你頓頓跟我吃青菜了。”
賀六搖頭:“算了。見到你,我來金陵的差事就已經了結。我一會兒就出城,啟程回京。山西那邊,還有件髒了吧唧的差事等著我去辦。”
海瑞道:“你們錦衣衛專辦秘密差事。我就不多打聽那件差事是什麽了。下午我送你出城。”
兩個時辰後,金陵城外。
已是四月,萬物複蘇。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暖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賀六朝著海瑞作了個揖:“剛峰兄,保重。”
海瑞還禮道:“賀兄,保重。”
賀六拜別海瑞,踏上了北上的路。
人的一生,就像是在走一條悠長的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向要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賀六與海瑞選擇了不同的方向,卻走了同一條路,殊途同歸。這條路便是:為蒼天下的黎民眾生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