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邊。抗倭援朝軍務總經略宋應昌、監軍欽差賀六坐在大帳內,坐等各地調來的明軍聚齊。
宋應昌手邊,放著一份援朝軍將領名單。可以說,這份名單上,匯集了整個明軍的所有名將!
宣大總兵李如鬆自然在這份名單上排第一位。下麵一位,是寧夏總兵,老將麻貴。再下麵,是賀六的女婿,薊州總兵李如柏;延綏總兵李如梅;中軍都督僉事楊元;五軍營掌營大帥張世爵。
吹牛健將祖承訓,也在這份名單中。
名單的最後一位,則是大明最後的戚家軍:吳惟忠。
可以說,除了吹牛健將祖承訓,這份名單裏隨便拎出來一個,就是猛人。抗倭軍的陣容,可謂豪華!
各地軍隊在鴨綠江邊聚齊,需要長達數月的時間。
萬曆二十一年,四月。抗倭軍主帥李如鬆,終於帶著兩萬人馬,來到了鴨綠江邊。
李如鬆雖然狂,見到賀六這位親家伯,卻依舊是畢恭畢敬的下跪、行禮。即便拋開親家伯的輩分不談,賀六爺掌錦衣衛,掃除奸黨,懲治貪官的時候,他還在他爹的第四條腿肚子裏轉筋呢。
李如鬆對賀六雖然畢恭畢敬,賀六卻發現,這些年禦史言官們參劾李如鬆狂妄,不是空穴來風。
各地調集的援軍,還未聚齊。李如鬆整天像一個憋在籠子裏的老虎一般,在帥帳裏來回踱步。他情緒亢奮的嚇人。逮到誰罵誰。別說是麻貴、楊元、張世爵了,他連兩個親弟弟李如柏、李如梅都罵的狗血淋頭。罵人的原因,全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
宋應昌身為兵部侍郎、此次抗倭的總經略,勸李如鬆:“李帥,對待屬下,不能這般暴虐啊!”
李如鬆竟然從牙縫裏蹦出三個字:“一邊去!”
一個武將,竟然對著兵部堂官,自己的頂頭上司說:“一邊去!”
幸好,宋應昌有容人之量,更有識人之名。他知道,李如鬆雖然狂,打仗卻是猛的一逼。再加上宋應昌身體肥碩,肚子比較大,撐得下船。他沒有跟李如鬆一般見識。
此次入朝的援軍,有遼東兵、宣府兵、薊州兵、五軍營兵、山東兵、寧夏兵。有些帶兵將領長途跋涉未按照約定時間,晚來了鴨綠江邊,李如鬆二話不說,就是軍棍伺候。
萬曆二十一年,四月底月。單缺浙兵未到。
五月初,浙兵終於快到了。浙兵的將領,是吳惟忠。
大營裏的一眾將領們,個個都抱著吃瓜看戲的心,想要看看李如鬆這個亢奮的家夥會如何處置最後一個到的吳惟忠。
賀六甚至做好了打算。要是李如鬆敢處置吳老將軍,他會以監軍欽差的身份阻止李如鬆。
抗倭軍大營外。
李如鬆身著甲胄,威風凜凜的站在營門前,等著吳惟忠。
賀六、宋應昌,站在他的身邊。
終於,一麵“戚”字軍旗,出現在了眾人眼中。
戚繼光雖死,“戚家軍”這個名號卻保留了下來。吳惟忠從來不打自己的“吳”字旗,向來都是打“戚”字旗。
片刻後,六十七歲的老將吳惟忠,下得戰馬。
賀六一陣心酸。嘉靖末年,他幫著胡宗憲剿滅海賊王許海的時候,初識吳惟忠。那時候,吳惟忠還是個三十郎當歲的精壯漢子。如今,當年那個三十郎當歲的精壯漢子,已經是須發皆白!
吳惟忠的頭發雖然白了,卻精神頭十足!他甲胄嚴整,配著劍來到李如鬆麵前,解釋道:“李帥,途中遭遇暴雨,耽擱了行程。還請責罰。”
楊元、張世爵那些人,個個幸災樂禍。他們心忖:李如鬆這貨,指不定會給老吳多大的難堪呢!
哪曾想,李如鬆對待其他將領態度惡劣,對待吳惟忠卻是不同。
李如鬆竟然以統帥之尊,恭恭敬敬的給吳惟忠作了個揖:“吳老將軍,晚輩有禮了!”
眾將傻眼了!他們不知道,李如鬆隻對自己看不起的人狂。對自己敬重的人,一向禮敬有加!
人家吳惟忠是什麽人?戚家軍義烏建軍時期的老兵!四十多年前,他追隨戚繼光馳騁東南,抗擊倭奴之時,李如鬆還是李成梁胯下的一泡髒水呢!
吳惟忠指了指身後的三千弟兄,對李如鬆說道:“李帥,三千新戚家軍。也是最後的戚家軍,我全給你帶來了!”
李如鬆聞言,又做了一件另眾將詫異的事。
他邁著大步,走到繡著“戚”字的軍旗前,“撲騰”一聲跪下。
他對著那麵軍旗,叩了三個響頭,拱手對天,高聲道:“大明太子太保!武毅公戚繼光!您在天有靈,請佑大明武運之昌隆!我,李如柏對天起誓!我會繼承武毅公的遺誌,不殺盡倭奴,誓不罷兵!天佑大明!明軍威武!”
眾將聞言,亦紛紛朝著戚家軍的軍旗跪倒。就連總經略宋應昌、監軍欽差賀六,都朝著軍旗跪倒。所有人異口同聲的對天高呼:“天佑大明!明軍威武!”
吳惟忠用一句話,完成了戚家軍的戰前動員。他指了指鴨綠江,對三千最後的戚家軍喊道:“倭奴,就在對岸!”
戚家軍存在了四十多年。戚繼光雖死,戚家軍的軍魂尚在!戚家軍存在於世間的惟一理由便是:倭奴尚未殺盡!
別的將領,在戰前動員時,會封官許願,發下巨額的軍餉。
戚家軍的動員,隻需要六個字:“倭奴,就在對岸!”
眾人起身,進得大營。
吳惟忠走到監軍欽差賀六麵前,慷慨激昂的說道:“六爺。四十多年前,橫嶼之戰時,您就是戚家軍的監軍。您和我們戚大帥曾一起並肩作戰。今天,就讓您跟我一起並肩作戰吧。請您相信,我吳惟忠,一定會守護戚家軍最後的榮光!”
賀六聞言,朝著吳惟忠一拱手:“吳老將軍,真英雄也!”
李如鬆中軍升帳點將。
命楊元為中軍主將,節製本部、李如梅部兵馬。
命李如柏為左軍主將,節製本部及遼東鐵騎一部兵馬。
命張世爵位右軍主將,節製本部及山東兵一部。
李如鬆本人,節製遼東鐵騎一部、寧夏兵麻貴部、戚家軍吳惟忠部。
萬曆二十一年,五月初二。明軍四萬餘人,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
宋應昌手邊,放著一份援朝軍將領名單。可以說,這份名單上,匯集了整個明軍的所有名將!
宣大總兵李如鬆自然在這份名單上排第一位。下麵一位,是寧夏總兵,老將麻貴。再下麵,是賀六的女婿,薊州總兵李如柏;延綏總兵李如梅;中軍都督僉事楊元;五軍營掌營大帥張世爵。
吹牛健將祖承訓,也在這份名單中。
名單的最後一位,則是大明最後的戚家軍:吳惟忠。
可以說,除了吹牛健將祖承訓,這份名單裏隨便拎出來一個,就是猛人。抗倭軍的陣容,可謂豪華!
各地軍隊在鴨綠江邊聚齊,需要長達數月的時間。
萬曆二十一年,四月。抗倭軍主帥李如鬆,終於帶著兩萬人馬,來到了鴨綠江邊。
李如鬆雖然狂,見到賀六這位親家伯,卻依舊是畢恭畢敬的下跪、行禮。即便拋開親家伯的輩分不談,賀六爺掌錦衣衛,掃除奸黨,懲治貪官的時候,他還在他爹的第四條腿肚子裏轉筋呢。
李如鬆對賀六雖然畢恭畢敬,賀六卻發現,這些年禦史言官們參劾李如鬆狂妄,不是空穴來風。
各地調集的援軍,還未聚齊。李如鬆整天像一個憋在籠子裏的老虎一般,在帥帳裏來回踱步。他情緒亢奮的嚇人。逮到誰罵誰。別說是麻貴、楊元、張世爵了,他連兩個親弟弟李如柏、李如梅都罵的狗血淋頭。罵人的原因,全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
宋應昌身為兵部侍郎、此次抗倭的總經略,勸李如鬆:“李帥,對待屬下,不能這般暴虐啊!”
李如鬆竟然從牙縫裏蹦出三個字:“一邊去!”
一個武將,竟然對著兵部堂官,自己的頂頭上司說:“一邊去!”
幸好,宋應昌有容人之量,更有識人之名。他知道,李如鬆雖然狂,打仗卻是猛的一逼。再加上宋應昌身體肥碩,肚子比較大,撐得下船。他沒有跟李如鬆一般見識。
此次入朝的援軍,有遼東兵、宣府兵、薊州兵、五軍營兵、山東兵、寧夏兵。有些帶兵將領長途跋涉未按照約定時間,晚來了鴨綠江邊,李如鬆二話不說,就是軍棍伺候。
萬曆二十一年,四月底月。單缺浙兵未到。
五月初,浙兵終於快到了。浙兵的將領,是吳惟忠。
大營裏的一眾將領們,個個都抱著吃瓜看戲的心,想要看看李如鬆這個亢奮的家夥會如何處置最後一個到的吳惟忠。
賀六甚至做好了打算。要是李如鬆敢處置吳老將軍,他會以監軍欽差的身份阻止李如鬆。
抗倭軍大營外。
李如鬆身著甲胄,威風凜凜的站在營門前,等著吳惟忠。
賀六、宋應昌,站在他的身邊。
終於,一麵“戚”字軍旗,出現在了眾人眼中。
戚繼光雖死,“戚家軍”這個名號卻保留了下來。吳惟忠從來不打自己的“吳”字旗,向來都是打“戚”字旗。
片刻後,六十七歲的老將吳惟忠,下得戰馬。
賀六一陣心酸。嘉靖末年,他幫著胡宗憲剿滅海賊王許海的時候,初識吳惟忠。那時候,吳惟忠還是個三十郎當歲的精壯漢子。如今,當年那個三十郎當歲的精壯漢子,已經是須發皆白!
吳惟忠的頭發雖然白了,卻精神頭十足!他甲胄嚴整,配著劍來到李如鬆麵前,解釋道:“李帥,途中遭遇暴雨,耽擱了行程。還請責罰。”
楊元、張世爵那些人,個個幸災樂禍。他們心忖:李如鬆這貨,指不定會給老吳多大的難堪呢!
哪曾想,李如鬆對待其他將領態度惡劣,對待吳惟忠卻是不同。
李如鬆竟然以統帥之尊,恭恭敬敬的給吳惟忠作了個揖:“吳老將軍,晚輩有禮了!”
眾將傻眼了!他們不知道,李如鬆隻對自己看不起的人狂。對自己敬重的人,一向禮敬有加!
人家吳惟忠是什麽人?戚家軍義烏建軍時期的老兵!四十多年前,他追隨戚繼光馳騁東南,抗擊倭奴之時,李如鬆還是李成梁胯下的一泡髒水呢!
吳惟忠指了指身後的三千弟兄,對李如鬆說道:“李帥,三千新戚家軍。也是最後的戚家軍,我全給你帶來了!”
李如鬆聞言,又做了一件另眾將詫異的事。
他邁著大步,走到繡著“戚”字的軍旗前,“撲騰”一聲跪下。
他對著那麵軍旗,叩了三個響頭,拱手對天,高聲道:“大明太子太保!武毅公戚繼光!您在天有靈,請佑大明武運之昌隆!我,李如柏對天起誓!我會繼承武毅公的遺誌,不殺盡倭奴,誓不罷兵!天佑大明!明軍威武!”
眾將聞言,亦紛紛朝著戚家軍的軍旗跪倒。就連總經略宋應昌、監軍欽差賀六,都朝著軍旗跪倒。所有人異口同聲的對天高呼:“天佑大明!明軍威武!”
吳惟忠用一句話,完成了戚家軍的戰前動員。他指了指鴨綠江,對三千最後的戚家軍喊道:“倭奴,就在對岸!”
戚家軍存在了四十多年。戚繼光雖死,戚家軍的軍魂尚在!戚家軍存在於世間的惟一理由便是:倭奴尚未殺盡!
別的將領,在戰前動員時,會封官許願,發下巨額的軍餉。
戚家軍的動員,隻需要六個字:“倭奴,就在對岸!”
眾人起身,進得大營。
吳惟忠走到監軍欽差賀六麵前,慷慨激昂的說道:“六爺。四十多年前,橫嶼之戰時,您就是戚家軍的監軍。您和我們戚大帥曾一起並肩作戰。今天,就讓您跟我一起並肩作戰吧。請您相信,我吳惟忠,一定會守護戚家軍最後的榮光!”
賀六聞言,朝著吳惟忠一拱手:“吳老將軍,真英雄也!”
李如鬆中軍升帳點將。
命楊元為中軍主將,節製本部、李如梅部兵馬。
命李如柏為左軍主將,節製本部及遼東鐵騎一部兵馬。
命張世爵位右軍主將,節製本部及山東兵一部。
李如鬆本人,節製遼東鐵騎一部、寧夏兵麻貴部、戚家軍吳惟忠部。
萬曆二十一年,五月初二。明軍四萬餘人,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