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惟忠大義凜然的說道:“別說是三千攻一萬守,就是三千攻十萬守,我戚家軍的弟兄也不會眨下眼睛!因為武毅公戚繼光,正在天上看著我們呐!”
李如鬆朝著吳惟忠恭恭敬敬的作了個揖:“那就拜托戚家軍的袍澤弟兄們了!”
隨後,李如鬆又高聲道:“我事先聲明,此次攻城,任何人不得搶割倭奴首級!”
大明的軍功,是以斬首數目算的。一定數量的首級,對應一定數量的賞銀。李如鬆這是怕士兵們為了割人頭,耽誤了時間,貽誤戰機。
眾將齊聲道:“遵令!”
李如鬆又道:“士兵先登城頭者,賞銀萬兩!將領先登城頭者,升三級!”
一眾將領們聞言,個個摩拳擦掌。
李如鬆再道:“明日辰時,先由戚家軍,於北城牡丹台發起攻擊!半個時辰後,主力進攻西城!”
李如鬆這是在給倭奴半個時辰的時間,將西城的防禦主力抽調到北城。
第二天黎明時分。
三千戚家軍袍澤集結完畢,準備向城北牡丹台方向進攻。
監軍欽差賀六急匆匆的趕到了吳惟忠麵前。
吳惟忠問:“六爺您怎麽來了?”
賀六道:“三十年前,我曾與戚家軍在福建橫嶼並肩作戰。今天,我亦會與戚家軍並肩作戰!”
吳惟忠道:“六爺,您是大明的太子少保,又是監軍欽差,身份高貴,就別隨我們冒險了。”
賀六斬釘截鐵的對吳惟忠說道:“世人都以為,我們錦衣衛的人就隻會打探打探小道消息、做點暗地裏綁人、殺人的勾當。我要讓世人知道,錦衣衛的人,亦有一顆不怕死的忠肝義膽!吳老將軍不必再多言,咱們出發吧!”
三千戚家軍袍澤,在朝陽的照耀下,朝著北門牡丹台方向移動。
終於,他們來到了距離北門牡丹台不到半裏的攻擊位置。
賀六凝視著牡丹台。那裏地勢非常高,且城牆堅固,城頭還部署有為數眾多的倭軍火銃手。
賀六問吳惟忠:“吳老將軍,你有把握攻下牡丹台麽?”
吳惟忠思忖片刻,答道:“攻不下來的。兵法有雲,守強攻弱,高強低弱。現在,戚家軍是兩弱對倭軍的兩強!更不必說,西城的倭奴,會抽調大部分兵力前來增援牡丹台了。”
賀六問:“那咱們就裝裝樣子。。。”
吳惟忠擺擺手,打斷了賀六的話:“六爺,李大帥說了,讓我們假戲真做!我們隻裝樣子可不行!北城這裏,多吸引一個倭奴增援,就能為西城的攻城主力,減少一分阻礙!”
說完,吳惟忠大喊一聲:“袍澤弟兄們!記住,你們是戚家軍!倭奴,就在牡丹台上!隨我攻上牡丹台,殺光那裏的倭奴!”
“殺!殺!殺!”最後的戚家軍,用齊聲的呐喊,來回應他們的主將!
吳惟忠抽出佩刀,高喊一聲:“殺!”
在北城負責防禦的倭奴頭子不是別人,正是關白府忍者頭目宏村英壽!小西行長判斷,北城地勢最高,西城地勢最低。明軍的主攻方向,應該是在西城。所以他親自坐鎮西城,將北城交給了不怎麽會打仗的宏村英壽。
牡丹台上,宏村英壽忽然看到前方出現了一支軍隊。他們踏著整齊的步伐,殺氣凜然的向著牡丹台前進。這支軍隊中,有一麵軍旗,上麵繡著一個大大的“戚”字。
宏村英壽大驚:“戚?戚虎的戚家軍?壞了!戚家軍是明軍精銳中的精銳。他們出現在北城,那明軍的主攻方向,就一定是北城!”
戚家軍雖然隻有三千人,然而,隻一麵“戚”字軍旗,就頂的上三萬大軍的威懾力!
宏村英壽轉頭朝手下一名傳令兵喊道:“你快去西城,告訴小西閣下!戚家軍出現在了牡丹台附近!讓他速派援軍到牡丹台來!”
城下,吳惟忠高喊一聲:“衝鋒!”
三千戚家軍袍澤,扛著攻城雲梯,朝著牡丹台發動了無畏的衝鋒!
宏村英壽高喊一聲:“火銃手,放銃!”
“嘭,嘭,嘭”,一排排銃子,射向戚家軍將士們。一個又一個的戚家軍士兵倒在地上。身後的人,扛起雲梯,踏著同伴的屍體,繼續前進!
他們孤單!他們並肩!他們前進!他們戰死!他們知道,今日,他們要守衛戚家軍最後的榮光!他們不能給已經故去的武毅公戚繼光丟人!
戚家軍不計傷亡的猛攻牡丹台,終於讓平壤城內的倭奴們相信,明軍的主攻方向在北城!
西城,小西行長得知這一消息後,連忙抽調八千西城守軍,增援牡丹台。
西城城下。麻貴朝著李如鬆喊:“李大帥!城頭的倭奴動了!撤下了不少人!應該是去了牡丹台!”
李如鬆點點頭,揮動令旗。楊萬、張世爵、李如柏的三路大軍,開始進攻小西門、大西門、七星門。
城頭的小西行長,猛然發覺他的判斷失誤!三萬明軍直撲西城,說明牡丹台方麵的戚家軍,隻是佯攻而已!
不過,小西行長卻自信他能夠守住西城。因為西城尚有八千倭軍、三千朝奸部隊守衛!而這八千倭軍中,又有四千是火銃手。這四千火銃手,裝備著最新式的西洋火銃。其射程,遠勝於明軍裝備的鳥嘴銃。且,據他所知,此次入朝的明軍,裝備的火銃並不多。
隻要依靠先進的火銃,抵擋住眼前的三萬明軍一個時辰,東城、南城的防禦部隊,便能趕到西城。到那時,西城城頭的倭軍將達到一萬八千餘眾!
小西行長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嚴重的低估了明軍的火器水平!
忽然間,城下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響,明軍千炮齊鳴!無數鉛子、碎石子,砸在了西城城頭!
倭軍沒有防備,傷亡很大。小西行長的右臂,亦被鉛子擊傷!
小西行長驚呼道:“不好,大筒!是大筒!”
所謂的大筒,翻成漢話即是火炮。
此次入朝的明軍,的確不屑於玩什麽鳥嘴銃。因為,人家是玩炮的!
攻城的明軍剛剛使用的,是改短了的小弗朗機快炮。此炮隻有三尺長,單人即能發射。且實用子母銃,打完一枚子銃,片刻後就能再裝填。類似於幾百年後的手炮。
後世有位華夏作家,說什麽國人發明了火藥,用來造爆竹,西方人用來造槍炮。其實,純粹就是扯淡!
至少,在明中期,華夏的火器水平,絕對不亞於當時的西方世界!
李如鬆朝著吳惟忠恭恭敬敬的作了個揖:“那就拜托戚家軍的袍澤弟兄們了!”
隨後,李如鬆又高聲道:“我事先聲明,此次攻城,任何人不得搶割倭奴首級!”
大明的軍功,是以斬首數目算的。一定數量的首級,對應一定數量的賞銀。李如鬆這是怕士兵們為了割人頭,耽誤了時間,貽誤戰機。
眾將齊聲道:“遵令!”
李如鬆又道:“士兵先登城頭者,賞銀萬兩!將領先登城頭者,升三級!”
一眾將領們聞言,個個摩拳擦掌。
李如鬆再道:“明日辰時,先由戚家軍,於北城牡丹台發起攻擊!半個時辰後,主力進攻西城!”
李如鬆這是在給倭奴半個時辰的時間,將西城的防禦主力抽調到北城。
第二天黎明時分。
三千戚家軍袍澤集結完畢,準備向城北牡丹台方向進攻。
監軍欽差賀六急匆匆的趕到了吳惟忠麵前。
吳惟忠問:“六爺您怎麽來了?”
賀六道:“三十年前,我曾與戚家軍在福建橫嶼並肩作戰。今天,我亦會與戚家軍並肩作戰!”
吳惟忠道:“六爺,您是大明的太子少保,又是監軍欽差,身份高貴,就別隨我們冒險了。”
賀六斬釘截鐵的對吳惟忠說道:“世人都以為,我們錦衣衛的人就隻會打探打探小道消息、做點暗地裏綁人、殺人的勾當。我要讓世人知道,錦衣衛的人,亦有一顆不怕死的忠肝義膽!吳老將軍不必再多言,咱們出發吧!”
三千戚家軍袍澤,在朝陽的照耀下,朝著北門牡丹台方向移動。
終於,他們來到了距離北門牡丹台不到半裏的攻擊位置。
賀六凝視著牡丹台。那裏地勢非常高,且城牆堅固,城頭還部署有為數眾多的倭軍火銃手。
賀六問吳惟忠:“吳老將軍,你有把握攻下牡丹台麽?”
吳惟忠思忖片刻,答道:“攻不下來的。兵法有雲,守強攻弱,高強低弱。現在,戚家軍是兩弱對倭軍的兩強!更不必說,西城的倭奴,會抽調大部分兵力前來增援牡丹台了。”
賀六問:“那咱們就裝裝樣子。。。”
吳惟忠擺擺手,打斷了賀六的話:“六爺,李大帥說了,讓我們假戲真做!我們隻裝樣子可不行!北城這裏,多吸引一個倭奴增援,就能為西城的攻城主力,減少一分阻礙!”
說完,吳惟忠大喊一聲:“袍澤弟兄們!記住,你們是戚家軍!倭奴,就在牡丹台上!隨我攻上牡丹台,殺光那裏的倭奴!”
“殺!殺!殺!”最後的戚家軍,用齊聲的呐喊,來回應他們的主將!
吳惟忠抽出佩刀,高喊一聲:“殺!”
在北城負責防禦的倭奴頭子不是別人,正是關白府忍者頭目宏村英壽!小西行長判斷,北城地勢最高,西城地勢最低。明軍的主攻方向,應該是在西城。所以他親自坐鎮西城,將北城交給了不怎麽會打仗的宏村英壽。
牡丹台上,宏村英壽忽然看到前方出現了一支軍隊。他們踏著整齊的步伐,殺氣凜然的向著牡丹台前進。這支軍隊中,有一麵軍旗,上麵繡著一個大大的“戚”字。
宏村英壽大驚:“戚?戚虎的戚家軍?壞了!戚家軍是明軍精銳中的精銳。他們出現在北城,那明軍的主攻方向,就一定是北城!”
戚家軍雖然隻有三千人,然而,隻一麵“戚”字軍旗,就頂的上三萬大軍的威懾力!
宏村英壽轉頭朝手下一名傳令兵喊道:“你快去西城,告訴小西閣下!戚家軍出現在了牡丹台附近!讓他速派援軍到牡丹台來!”
城下,吳惟忠高喊一聲:“衝鋒!”
三千戚家軍袍澤,扛著攻城雲梯,朝著牡丹台發動了無畏的衝鋒!
宏村英壽高喊一聲:“火銃手,放銃!”
“嘭,嘭,嘭”,一排排銃子,射向戚家軍將士們。一個又一個的戚家軍士兵倒在地上。身後的人,扛起雲梯,踏著同伴的屍體,繼續前進!
他們孤單!他們並肩!他們前進!他們戰死!他們知道,今日,他們要守衛戚家軍最後的榮光!他們不能給已經故去的武毅公戚繼光丟人!
戚家軍不計傷亡的猛攻牡丹台,終於讓平壤城內的倭奴們相信,明軍的主攻方向在北城!
西城,小西行長得知這一消息後,連忙抽調八千西城守軍,增援牡丹台。
西城城下。麻貴朝著李如鬆喊:“李大帥!城頭的倭奴動了!撤下了不少人!應該是去了牡丹台!”
李如鬆點點頭,揮動令旗。楊萬、張世爵、李如柏的三路大軍,開始進攻小西門、大西門、七星門。
城頭的小西行長,猛然發覺他的判斷失誤!三萬明軍直撲西城,說明牡丹台方麵的戚家軍,隻是佯攻而已!
不過,小西行長卻自信他能夠守住西城。因為西城尚有八千倭軍、三千朝奸部隊守衛!而這八千倭軍中,又有四千是火銃手。這四千火銃手,裝備著最新式的西洋火銃。其射程,遠勝於明軍裝備的鳥嘴銃。且,據他所知,此次入朝的明軍,裝備的火銃並不多。
隻要依靠先進的火銃,抵擋住眼前的三萬明軍一個時辰,東城、南城的防禦部隊,便能趕到西城。到那時,西城城頭的倭軍將達到一萬八千餘眾!
小西行長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嚴重的低估了明軍的火器水平!
忽然間,城下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響,明軍千炮齊鳴!無數鉛子、碎石子,砸在了西城城頭!
倭軍沒有防備,傷亡很大。小西行長的右臂,亦被鉛子擊傷!
小西行長驚呼道:“不好,大筒!是大筒!”
所謂的大筒,翻成漢話即是火炮。
此次入朝的明軍,的確不屑於玩什麽鳥嘴銃。因為,人家是玩炮的!
攻城的明軍剛剛使用的,是改短了的小弗朗機快炮。此炮隻有三尺長,單人即能發射。且實用子母銃,打完一枚子銃,片刻後就能再裝填。類似於幾百年後的手炮。
後世有位華夏作家,說什麽國人發明了火藥,用來造爆竹,西方人用來造槍炮。其實,純粹就是扯淡!
至少,在明中期,華夏的火器水平,絕對不亞於當時的西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