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明軍,潮水般的湧上西城城頭。小西行長知道,西城守不住了。他做出了一個愚蠢的決定:讓出西城,全軍退入城中,依托行宮別院和練光亭這兩處高地固守。等待其他八個軍的援兵到達平壤。
倭軍且戰且退,不多時,明軍完全控製了西城。
李如鬆命令副手麻貴:“你率五千人馬,增援北城的吳老將軍。其餘人,跟我進城,追擊小西行長!”
北城。
戚家軍將士,已然是血流成河!三千人馬,如今能動彈的隻剩下一半兒!
打著“戚”字戰旗的親兵百戶,被迎麵飛來的銃子射倒在地。吳惟忠與賀六見狀,衝到他麵前。吳惟忠扛起了這麵經曆過嘉靖年間東南抗倭的軍旗!
軍旗,士氣也!倭奴雖然野蠻無知,卻也清楚這個道理。火銃手集中火力,射向軍旗的方向。
就在此時,無數戚家軍將士,擋在了吳惟忠、賀六身前。用他們的胸膛,擋住了飛來的銃子!
終於,戚家軍將士們護著這麵軍旗,來到了牡丹台下,順著僅存的幾架攻城雲梯,衝上了城頭!
“嘭!”一聲銃響,吳惟忠的右胸,中了一銃!
讓賀六毛骨悚然的一幕發生了!吳惟忠先把軍旗遞給他,而後伸出自己的左手,生生從右胸中摳出了銃子,扔到地上!
賀六在三十年前見過楊煉用破瓷片割自己的爛肉。現在,他看到了吳惟忠用手摳射在身上的銃子!
鮮血已經浸透了吳惟忠的前胸,他沒有退出戰場,而是揮舞著戰刀,爬上了雲梯!
宏村英壽手頭的兵力始終占優。他自信,即便剩下的這一千多戚家軍全部上了牡丹台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宏村英壽的自信,持續了整整。。。一眨眼的功夫。
麻貴率領的五千援軍趕到了!戚家軍已經攻上城頭,為援軍鋪平了前進的道路。五千援軍順著雲梯,爬到牡丹台上,與戚家軍袍澤們並肩作戰!
賀六亦上了城頭。他左手扶著軍旗,右手提著繡春刀。七十三歲的他,此刻宛若殺神!任何倭奴膽敢靠近這麵軍旗,賀六立馬會用繡春刀讓他們知道這麵軍旗神聖不可侵犯!
倭奴漸漸落了下風,眼見牡丹台就要失守。
宏村英壽不知道該怎麽辦好。就在此時,小西行長的家將多田羽來到了宏村英壽的麵前。
多田羽道:“宏村閣下,我家主公命令你率軍退入城中的行宮別院固守!”
宏村英壽如得大赦!立馬帶著殘兵敗將,退向城中。
賀六終於將戚家軍的軍旗,插到了牡丹台的最高處!
猛然間,賀六的兩腿一陣發軟,右手也有些顫抖。
“當啷”,繡春刀掉在了地上。
賀六畢竟是七十三歲的人,曆經此番苦戰,體力早已經透支。
麻貴眼疾手快的扶助了賀六,他問賀六:“六爺,您老沒事兒吧?”
賀六道:“我沒事。吳老將軍呢?”
麻貴連忙讓手下親兵搜尋吳惟忠的蹤跡。或許是戚繼光在天有靈,保佑著吳惟忠這位最後的戚家軍老將。親兵們在死人堆裏扒出了他。他雖右胸受銃傷,小腹受刀傷,左肩受箭傷。。。卻沒有死!隻是陷入了昏迷。
親兵們將他抬上了擔架。昏迷之中的吳惟忠猛然喊了一嗓子:“前進!殺敵!”
牡丹台之戰,三千戚家軍將士死傷兩千餘。他們用不計傷亡的進攻,捍衛了戚家軍最後的榮光!
賀六在麻貴的攙扶下,進了平壤城,跟李如鬆等人匯合。
平壤外圍城牆的大戰終於結束。城內的局勢也明朗起來。
殘存的一萬五千倭奴、三千朝奸,聚集在練光亭、行宮別院一代。這裏是平壤城中的高地。小西行長打算利用這兩處高地死守。
行宮別院內,小西行長對宏村英壽說道:“宏村君,把心放到肚子裏。我們雖然丟了外圍的城牆,卻還是牢牢占據著平壤城的中心地帶!加藤正清、黑田長政他們,一定正快馬加鞭的趕來平壤呢!”
宏村英壽道:“嗯!現在是明軍圍困我們。隻要我們能守兩天,等到其他八個軍的援兵一到,我們就能來個反包圍,中心開花!”
@0
這兩個蠢貨忽略了一個問題,李如鬆會給他們兩天的時間麽?
城西,李如鬆的臨時帥帳內。
幾炷香功夫前,李如鬆已經騎著馬,繞著練光亭、行宮別院巡視了一圈。
麻貴道:“李大帥,咱們是不是該向練光亭、行宮別院發起強攻了?”
李如鬆冷笑一聲:“嗬,倭奴在這兩個地方嚴陣以待,咱們若是強攻,傷亡太大。賠本的買賣我可不幹。你別忘了,朝鮮的倭奴,不光小西行長這一股!咱們滅了小西行長,還要對付其他八股倭奴呢!既然兵力有限,就不能硬拚,該打個巧仗。”
轉頭,李如鬆問癱坐在椅子上的賀六:“六伯,您老是進過行宮別院的。您且說說,行宮別院、練光亭那一帶的房屋有何特點?”
賀六道:“平壤的勳貴、官員,全都居住在那一帶。富戶官員們的家宅,都是木製的。平壤城其他地方,是窮苦百姓居住的,窮苦百姓們的家宅,都是磚石壘成的。哦,我明白了,你打算用火攻?”
李如鬆調侃道:“我的六伯,軍務提督的位子,真該由你來做!你說對了,我打算用火攻!剛才我繞著這兩個地方轉了一圈,就發現那一帶全是木製的氣派房屋!嗬,小西行長這個蠢貨,竟然把手中的倭軍全集中在了這兩處。他這是活膩了,想做燒雞!”
李如鬆命令弟弟李如柏:“你帶五千人,給我將能找到的木頭,全都堆到練光亭、行宮別院外圍!記住!不管倭奴怎麽挑釁,你們都不要進攻!把這兩處地方外麵堆滿木頭,我就算你大功一件!”
李如柏拱手道:“得令。”而後他大步走出了帥帳。
李如鬆又命令張世爵、楊元:“你們率所部兵馬,牢牢圍住這兩處地方。其實也沒什麽好圍的。小西行長是不會突圍的。他還指望著在這兩處高地固守待援呢!”
倭軍且戰且退,不多時,明軍完全控製了西城。
李如鬆命令副手麻貴:“你率五千人馬,增援北城的吳老將軍。其餘人,跟我進城,追擊小西行長!”
北城。
戚家軍將士,已然是血流成河!三千人馬,如今能動彈的隻剩下一半兒!
打著“戚”字戰旗的親兵百戶,被迎麵飛來的銃子射倒在地。吳惟忠與賀六見狀,衝到他麵前。吳惟忠扛起了這麵經曆過嘉靖年間東南抗倭的軍旗!
軍旗,士氣也!倭奴雖然野蠻無知,卻也清楚這個道理。火銃手集中火力,射向軍旗的方向。
就在此時,無數戚家軍將士,擋在了吳惟忠、賀六身前。用他們的胸膛,擋住了飛來的銃子!
終於,戚家軍將士們護著這麵軍旗,來到了牡丹台下,順著僅存的幾架攻城雲梯,衝上了城頭!
“嘭!”一聲銃響,吳惟忠的右胸,中了一銃!
讓賀六毛骨悚然的一幕發生了!吳惟忠先把軍旗遞給他,而後伸出自己的左手,生生從右胸中摳出了銃子,扔到地上!
賀六在三十年前見過楊煉用破瓷片割自己的爛肉。現在,他看到了吳惟忠用手摳射在身上的銃子!
鮮血已經浸透了吳惟忠的前胸,他沒有退出戰場,而是揮舞著戰刀,爬上了雲梯!
宏村英壽手頭的兵力始終占優。他自信,即便剩下的這一千多戚家軍全部上了牡丹台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宏村英壽的自信,持續了整整。。。一眨眼的功夫。
麻貴率領的五千援軍趕到了!戚家軍已經攻上城頭,為援軍鋪平了前進的道路。五千援軍順著雲梯,爬到牡丹台上,與戚家軍袍澤們並肩作戰!
賀六亦上了城頭。他左手扶著軍旗,右手提著繡春刀。七十三歲的他,此刻宛若殺神!任何倭奴膽敢靠近這麵軍旗,賀六立馬會用繡春刀讓他們知道這麵軍旗神聖不可侵犯!
倭奴漸漸落了下風,眼見牡丹台就要失守。
宏村英壽不知道該怎麽辦好。就在此時,小西行長的家將多田羽來到了宏村英壽的麵前。
多田羽道:“宏村閣下,我家主公命令你率軍退入城中的行宮別院固守!”
宏村英壽如得大赦!立馬帶著殘兵敗將,退向城中。
賀六終於將戚家軍的軍旗,插到了牡丹台的最高處!
猛然間,賀六的兩腿一陣發軟,右手也有些顫抖。
“當啷”,繡春刀掉在了地上。
賀六畢竟是七十三歲的人,曆經此番苦戰,體力早已經透支。
麻貴眼疾手快的扶助了賀六,他問賀六:“六爺,您老沒事兒吧?”
賀六道:“我沒事。吳老將軍呢?”
麻貴連忙讓手下親兵搜尋吳惟忠的蹤跡。或許是戚繼光在天有靈,保佑著吳惟忠這位最後的戚家軍老將。親兵們在死人堆裏扒出了他。他雖右胸受銃傷,小腹受刀傷,左肩受箭傷。。。卻沒有死!隻是陷入了昏迷。
親兵們將他抬上了擔架。昏迷之中的吳惟忠猛然喊了一嗓子:“前進!殺敵!”
牡丹台之戰,三千戚家軍將士死傷兩千餘。他們用不計傷亡的進攻,捍衛了戚家軍最後的榮光!
賀六在麻貴的攙扶下,進了平壤城,跟李如鬆等人匯合。
平壤外圍城牆的大戰終於結束。城內的局勢也明朗起來。
殘存的一萬五千倭奴、三千朝奸,聚集在練光亭、行宮別院一代。這裏是平壤城中的高地。小西行長打算利用這兩處高地死守。
行宮別院內,小西行長對宏村英壽說道:“宏村君,把心放到肚子裏。我們雖然丟了外圍的城牆,卻還是牢牢占據著平壤城的中心地帶!加藤正清、黑田長政他們,一定正快馬加鞭的趕來平壤呢!”
宏村英壽道:“嗯!現在是明軍圍困我們。隻要我們能守兩天,等到其他八個軍的援兵一到,我們就能來個反包圍,中心開花!”
@0
這兩個蠢貨忽略了一個問題,李如鬆會給他們兩天的時間麽?
城西,李如鬆的臨時帥帳內。
幾炷香功夫前,李如鬆已經騎著馬,繞著練光亭、行宮別院巡視了一圈。
麻貴道:“李大帥,咱們是不是該向練光亭、行宮別院發起強攻了?”
李如鬆冷笑一聲:“嗬,倭奴在這兩個地方嚴陣以待,咱們若是強攻,傷亡太大。賠本的買賣我可不幹。你別忘了,朝鮮的倭奴,不光小西行長這一股!咱們滅了小西行長,還要對付其他八股倭奴呢!既然兵力有限,就不能硬拚,該打個巧仗。”
轉頭,李如鬆問癱坐在椅子上的賀六:“六伯,您老是進過行宮別院的。您且說說,行宮別院、練光亭那一帶的房屋有何特點?”
賀六道:“平壤的勳貴、官員,全都居住在那一帶。富戶官員們的家宅,都是木製的。平壤城其他地方,是窮苦百姓居住的,窮苦百姓們的家宅,都是磚石壘成的。哦,我明白了,你打算用火攻?”
李如鬆調侃道:“我的六伯,軍務提督的位子,真該由你來做!你說對了,我打算用火攻!剛才我繞著這兩個地方轉了一圈,就發現那一帶全是木製的氣派房屋!嗬,小西行長這個蠢貨,竟然把手中的倭軍全集中在了這兩處。他這是活膩了,想做燒雞!”
李如鬆命令弟弟李如柏:“你帶五千人,給我將能找到的木頭,全都堆到練光亭、行宮別院外圍!記住!不管倭奴怎麽挑釁,你們都不要進攻!把這兩處地方外麵堆滿木頭,我就算你大功一件!”
李如柏拱手道:“得令。”而後他大步走出了帥帳。
李如鬆又命令張世爵、楊元:“你們率所部兵馬,牢牢圍住這兩處地方。其實也沒什麽好圍的。小西行長是不會突圍的。他還指望著在這兩處高地固守待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