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大營校場之上。
先鋒官查大受站在高台上,點驗著自己手下的三千敢死之士。軍務提督李如鬆、總經略宋應昌、監軍賀六則坐在高台邊的椅子上。
兩千遼東兵、一千戚家軍,手持鴛鴦陣所用的軍械,肅立在高台之下。他們的軍械,有一點跟嘉靖年間不同。那就是藤牌上附上了厚厚的一層鐵皮,用來阻擋倭奴的火銃銃子。
查大受高喊一聲:“遼東來的袍澤弟兄們,咱們都是遼東子弟兵!今天,我將帶領你們,與倭奴血戰!記住,朝鮮身後,就是遼東的土地!戚家軍的弟兄們,一月之前,你們曾與吳惟忠老將軍並肩作戰。今天,請與我並肩作戰吧!我們將用倭奴的血,將戚家軍的軍旗染的更紅!”
查大受說完,轉身對李如鬆拱手道:“大帥,請你下令開拔!”
李如鬆站起身,高喊一聲:“開拔!”
三千敢死之士,踏著整齊的步伐,走向大營之外,直奔漢城方向。
五天後,漢城,景福宮。
倭軍統帥加藤正清正凝視著地圖。
第五軍軍長福島正則走了過來。福島是加藤的鐵杆兄弟。二人同屬賤嶽七支槍成員。
福島正則道:“加藤君,斥候剛剛報告,一股明軍正直奔漢城而來。”
加藤正清連忙問:“這股明軍有多少人?”
福島正則答道:“三千多人。”
加藤正清蹙起了眉頭:“哦?這麽說來,他們隻是明軍的前鋒部隊?”
福島正則點點頭:“沒錯!他們孤軍深入,距離他們的主力大軍,有五十裏之遙!”
加藤正清眼前一亮:“三千人?我們完全有機會全殲這支孤軍深入的明軍前鋒!”
在平壤打了敗仗的小西行長連忙道:“加藤君,請給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讓我領一萬人馬,全殲他們!”
倭軍之中,各番主、大名派係林立,一向不和。加藤正清才不會讓小西行長戴罪立功呢!
加藤正清根本沒有搭理小西行長,而是對福島正則說道:“我給你一千人。出城攻擊明軍前鋒。記住,隻準且戰且敗退,不準勝!”
加藤正清雖然是個不識字的莽夫,可他卻自詡精通兵略。他這是要使用誘敵深入之計。
福島正則聽了他所說,心領神會:“你是想誘使明軍前鋒冒進,不給他們的主力任何救援的機會?”
加藤正清道:“正是如此!”
福島正則舉了個躬,喊道:“哈伊。”而後轉身出了大帳。
一天之後,福島正則的一千倭奴,與查大受的三千人馬遭遇。
倭奴們發動了幾次衝鋒,總是衝到一半兒就全軍後撤。
查大受與同行的祖承訓說道:“瞧,自作聰明的倭奴,正引誘我們孤軍深入呢!”
祖承訓問:“那咱們怎麽辦?”
查大受道:“就當咱們上了套!傳令全軍,向前推進!到了碧蹄館再停下駐紮!”
三個時辰後,三千明軍到達了碧蹄館。
與此同時,加藤正清派第七軍軍長毛利輝元帶著五千人,與福島正則的一千人匯合。
碧蹄館之戰,正式開打!六千倭軍對陣三千明軍!
倭奴野戰的老辦法,是分為四個方陣。第一方陣是火銃手。第二方陣是弓箭手。第三方陣是足輕。第四方陣是武士。
首先火銃轟擊。而後弓箭手放箭。兩板斧砍完之後,足輕會推進,做後麵武士的開路炮灰。
可以說,倭奴戰陣的核心就是他們的武士。
毛利輝元自信,自己手下的人,全都是百戰沙場的老兵。殲滅眼前不足己方一半兒的明軍,如探囊取物。。。當年三國時的上將潘風,遇到華雄之前,也是這樣想的。
查大受一聲令下,三千明軍列成了三百個小鴛鴦陣。三百個小鴛鴦陣又結成了一個大鴛鴦陣。
毛利輝元對福島正則說:“我們該開始了。”
福島正則信心滿滿的說道:“這將是我們入朝以來,第一次痛殲明軍!”
“轟!”倭奴的信炮響了。火銃手開始放銃。
明軍鴛鴦陣上附著的那層鐵皮,防的就是倭奴銃子。
銃子撞擊鐵皮,發出一陣陣“叮叮叮”的脆響。
毛利輝元蹙起了眉頭,他一揮手,火銃手散開,弓箭手開始朝天攢射弓箭。
一陣密集的箭雨撲向明軍鴛鴦陣。
明軍藤牌手在長槍手的輔助下,高高舉起了藤牌。箭雨射在藤牌上,宛若蚍蜉撼樹。
應該說,鴛鴦陣其實就是針對倭奴的野戰戰術而存在的。
福島正則跟毛利輝元失去了耐心。他們下令三千足輕和一千武士發動了進攻!
明軍的長槍、狼牙棒、標槍、腰刀正等著他們呢。
這是一場一邊倒的攻防戰。倭奴們一個又一個的倒在了血泊裏。鴛鴦陣中的明軍袍澤們卻是不動如山,安然無恙。
毛利輝元終於發覺了鴛鴦陣的厲害之處!他讓傳令兵吹響了信螺。全軍撤退。這場衝鋒,倭奴除了在戰場上留下五百具屍體,一無所獲!
毛利輝元與福島正則商量:“明軍的戰陣太厲害。不能讓我們的足輕和武士做無謂的犧牲。”
福島正則道:“我們不如派人回漢城,運送火炮過來!他們的藤牌雖然能擋住銃子,卻擋不住我們的炮彈!”
毛利輝元點頭稱是。他派出五百人,回漢城取火炮。另外,他命令所有足輕、火銃手、弓箭手、武士就地紮營。
明、倭兩軍,就這樣相隔一裏對峙著。
如果說鴛鴦陣有什麽致命的缺點的話,那就是怕火炮!
查大受對祖承訓說道:“看來倭奴是回漢城取火炮了。”
祖承訓這個吹牛健將此刻蹙緊了眉頭:“哦?如果倭奴的火炮就位,咱們的袍澤弟兄可要有苦頭吃了。”
查大受問:“火炮陣地最怕什麽?”
祖承訓答道:“自然是怕騎兵。”
查大受自信滿滿的說道:“等到倭奴的火炮運來,我想李大帥的一千親隨騎兵已經到了碧蹄館了!”
先鋒官查大受站在高台上,點驗著自己手下的三千敢死之士。軍務提督李如鬆、總經略宋應昌、監軍賀六則坐在高台邊的椅子上。
兩千遼東兵、一千戚家軍,手持鴛鴦陣所用的軍械,肅立在高台之下。他們的軍械,有一點跟嘉靖年間不同。那就是藤牌上附上了厚厚的一層鐵皮,用來阻擋倭奴的火銃銃子。
查大受高喊一聲:“遼東來的袍澤弟兄們,咱們都是遼東子弟兵!今天,我將帶領你們,與倭奴血戰!記住,朝鮮身後,就是遼東的土地!戚家軍的弟兄們,一月之前,你們曾與吳惟忠老將軍並肩作戰。今天,請與我並肩作戰吧!我們將用倭奴的血,將戚家軍的軍旗染的更紅!”
查大受說完,轉身對李如鬆拱手道:“大帥,請你下令開拔!”
李如鬆站起身,高喊一聲:“開拔!”
三千敢死之士,踏著整齊的步伐,走向大營之外,直奔漢城方向。
五天後,漢城,景福宮。
倭軍統帥加藤正清正凝視著地圖。
第五軍軍長福島正則走了過來。福島是加藤的鐵杆兄弟。二人同屬賤嶽七支槍成員。
福島正則道:“加藤君,斥候剛剛報告,一股明軍正直奔漢城而來。”
加藤正清連忙問:“這股明軍有多少人?”
福島正則答道:“三千多人。”
加藤正清蹙起了眉頭:“哦?這麽說來,他們隻是明軍的前鋒部隊?”
福島正則點點頭:“沒錯!他們孤軍深入,距離他們的主力大軍,有五十裏之遙!”
加藤正清眼前一亮:“三千人?我們完全有機會全殲這支孤軍深入的明軍前鋒!”
在平壤打了敗仗的小西行長連忙道:“加藤君,請給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讓我領一萬人馬,全殲他們!”
倭軍之中,各番主、大名派係林立,一向不和。加藤正清才不會讓小西行長戴罪立功呢!
加藤正清根本沒有搭理小西行長,而是對福島正則說道:“我給你一千人。出城攻擊明軍前鋒。記住,隻準且戰且敗退,不準勝!”
加藤正清雖然是個不識字的莽夫,可他卻自詡精通兵略。他這是要使用誘敵深入之計。
福島正則聽了他所說,心領神會:“你是想誘使明軍前鋒冒進,不給他們的主力任何救援的機會?”
加藤正清道:“正是如此!”
福島正則舉了個躬,喊道:“哈伊。”而後轉身出了大帳。
一天之後,福島正則的一千倭奴,與查大受的三千人馬遭遇。
倭奴們發動了幾次衝鋒,總是衝到一半兒就全軍後撤。
查大受與同行的祖承訓說道:“瞧,自作聰明的倭奴,正引誘我們孤軍深入呢!”
祖承訓問:“那咱們怎麽辦?”
查大受道:“就當咱們上了套!傳令全軍,向前推進!到了碧蹄館再停下駐紮!”
三個時辰後,三千明軍到達了碧蹄館。
與此同時,加藤正清派第七軍軍長毛利輝元帶著五千人,與福島正則的一千人匯合。
碧蹄館之戰,正式開打!六千倭軍對陣三千明軍!
倭奴野戰的老辦法,是分為四個方陣。第一方陣是火銃手。第二方陣是弓箭手。第三方陣是足輕。第四方陣是武士。
首先火銃轟擊。而後弓箭手放箭。兩板斧砍完之後,足輕會推進,做後麵武士的開路炮灰。
可以說,倭奴戰陣的核心就是他們的武士。
毛利輝元自信,自己手下的人,全都是百戰沙場的老兵。殲滅眼前不足己方一半兒的明軍,如探囊取物。。。當年三國時的上將潘風,遇到華雄之前,也是這樣想的。
查大受一聲令下,三千明軍列成了三百個小鴛鴦陣。三百個小鴛鴦陣又結成了一個大鴛鴦陣。
毛利輝元對福島正則說:“我們該開始了。”
福島正則信心滿滿的說道:“這將是我們入朝以來,第一次痛殲明軍!”
“轟!”倭奴的信炮響了。火銃手開始放銃。
明軍鴛鴦陣上附著的那層鐵皮,防的就是倭奴銃子。
銃子撞擊鐵皮,發出一陣陣“叮叮叮”的脆響。
毛利輝元蹙起了眉頭,他一揮手,火銃手散開,弓箭手開始朝天攢射弓箭。
一陣密集的箭雨撲向明軍鴛鴦陣。
明軍藤牌手在長槍手的輔助下,高高舉起了藤牌。箭雨射在藤牌上,宛若蚍蜉撼樹。
應該說,鴛鴦陣其實就是針對倭奴的野戰戰術而存在的。
福島正則跟毛利輝元失去了耐心。他們下令三千足輕和一千武士發動了進攻!
明軍的長槍、狼牙棒、標槍、腰刀正等著他們呢。
這是一場一邊倒的攻防戰。倭奴們一個又一個的倒在了血泊裏。鴛鴦陣中的明軍袍澤們卻是不動如山,安然無恙。
毛利輝元終於發覺了鴛鴦陣的厲害之處!他讓傳令兵吹響了信螺。全軍撤退。這場衝鋒,倭奴除了在戰場上留下五百具屍體,一無所獲!
毛利輝元與福島正則商量:“明軍的戰陣太厲害。不能讓我們的足輕和武士做無謂的犧牲。”
福島正則道:“我們不如派人回漢城,運送火炮過來!他們的藤牌雖然能擋住銃子,卻擋不住我們的炮彈!”
毛利輝元點頭稱是。他派出五百人,回漢城取火炮。另外,他命令所有足輕、火銃手、弓箭手、武士就地紮營。
明、倭兩軍,就這樣相隔一裏對峙著。
如果說鴛鴦陣有什麽致命的缺點的話,那就是怕火炮!
查大受對祖承訓說道:“看來倭奴是回漢城取火炮了。”
祖承訓這個吹牛健將此刻蹙緊了眉頭:“哦?如果倭奴的火炮就位,咱們的袍澤弟兄可要有苦頭吃了。”
查大受問:“火炮陣地最怕什麽?”
祖承訓答道:“自然是怕騎兵。”
查大受自信滿滿的說道:“等到倭奴的火炮運來,我想李大帥的一千親隨騎兵已經到了碧蹄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