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死諫”二字,自詡風骨高潔的徐錦麵色一變。
朱香激將徐錦:“怎麽,徐副都院怕了?”
徐錦慷慨激昂的回答道:“讀書人,全都恃才傲物,敬佩的人不多。我平生隻敬佩兩個人。一個是忠直公,一個是忠介公!忠直公楊煉死前留有詩曰:‘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我若為祖製死諫皇上,在我死後,必定像忠直公、忠介公一樣,流芳千古!我又有什麽好怕的呢?”
朱香道:“徐副都院果然風骨高潔!然而,你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渺小。我爹建議,你領著都察院、六科廊的言官同僚們,一同死諫皇上!”
徐錦道:“一個人死諫,是忠心諫主。一群人死諫,便是逼宮了!”
朱香鎮定的說道:“君主無道,做臣子的逼宮又有何妨?豈不聞聖人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事成,你們將千古流芳。事敗,你們依舊千古流芳!到那時,忠直公楊煉、忠介公海瑞的神牌旁,將擺上你徐副都院的神牌。你的在天之靈,將受讀書人的萬世敬仰,那將是身為人臣的至高榮耀!”
永樂帝遊西湖時,曾問道衍和尚,西湖上共有幾條船。道衍和尚答曰:兩條,一條叫名,一條叫利。
世間之人,要麽愛名,要麽貪利。徐錦明顯屬於重名而輕利的那種人。
徐錦思忖片刻:“聯絡都察院、六科廊的同僚,需要時間。半個月,半個月後,我定會給六爺一個交代。”
朱香道:“那我便代大明的列祖列宗,謝過徐副都院了!”
徐錦拱手道:“我大明的讀書人,都是有氣節的!個個生了一副硬骨頭!視死,如歸也!”
朱香出得徐錦家的四合院,心中暗笑:我爹說的真對,隻要對徐錦說出‘千古流芳’這四個字,他便能盎然赴死。
大明的絕大部分言官,分為兩種。一種是徐錦這樣,隻貪名不貪利的。一種趙瑉那樣,又貪名,又貪利的。
這兩種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做事不行,鬧事卻是行家裏手。內閣製定的許多利國利民的國策,便是因為言官們的阻撓而不能施行。
萬曆帝稱言官們為“隻會聒噪的烏鴉”,這個比喻倒也恰當。
後世史家對明朝滅亡的原因,做了一個歸納。其中有有一條重要的原因便是“言官誤國”。
司禮監值房。
王安、陳炬被貶出了京城。司禮監成了張鯨一個人的地盤。他得意洋洋的坐在掌印太監的交椅上,把玩著萬曆帝的國璽。國璽,至高權柄也。現如今,掌握了廠衛的他,稱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魏忠賢慌慌張張的跑進了值房:“張公公,可出大事兒了!”
張鯨道:“怎麽?天塌下來了不成?”
魏忠賢連忙道:“即便天塌下來,也有張公公您這根國之棟梁頂著。奴婢要說的這件事兒,比天塌下來還要麻煩。”
張鯨抬起頭,看著魏忠賢:“到底出什麽事兒了?”
魏忠賢答道:“昨夜,朱香去找了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徐錦。”
張鯨大喜過望:“賀六要跟言官結盟?!他這是找死!皇上平日裏最恨的就是那群言官!”
魏忠賢道:“今天,徐錦四處串聯同僚,準備聯合起來,死諫皇上立皇長子為儲。”
張鯨笑道:“死諫?嗬,讓他們都來死好了!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我東廠、錦衣衛的鋼刀正等著他們呢!”
魏忠賢擔憂的說:“張公公,咱們總不能把鬧事的言官全殺了。那樣會讓皇上在千古史冊上留下罵名的!從洪武爺到如今,曆代先皇,有哪位是不愛惜自己名聲的?”
張鯨道:“這倒是實話。全殺,是殺不得的。”
魏忠賢又道:“奴婢愚鈍,平日裏卻也愛看些史書。曆代朝堂上的朋黨,都有個頭兒。譬如,嘉靖朝嚴黨的頭兒是嚴嵩。隆慶朝高黨的頭兒是高拱。對付這樣的朋黨,可以用打蛇打七寸,擒賊先勤王的法子。言官一黨,卻與曆代朋黨不同。”
都說是屁股決定腦袋。張鯨雖然骨子裏是個蠢貨,然而他做了十四年的司禮監掌印,倒也曆練出了幾分見識。他接話道:“是啊,言官集團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一個領袖。因為自古文人相輕,言官們之間,誰也不服誰。沒有領袖,人人又都覺得自己就是領袖!擒賊先勤王的法子,對付言官是不可行的。”
魏忠賢道:“張公公聖明啊!對付言官,無非兩個法子。一個快,一個慢。”
張鯨喝了口茶:“哦?你先說說慢的那個法子。”
魏忠賢侃侃而談:“慢的法子是,像當年洪武爺廢除丞相製度一般,廢除言官製度。”
張鯨搖頭:“這法子不可行。言官製度,乃洪武爺開國時所定,已經延續近兩百年了。要廢除一項延續兩百多年的製度,談何容易?我自詡沒那番本事。別說是我了,就算是張居正那樣的強人主政時,也隻能打壓言官,卻不敢輕言廢除言官製度。你說說快的法子吧。”
魏忠賢又道:“快的法子嘛。賀六倒是用過。隆慶爺駕崩,皇上即位之時,張高黨爭如火如荼。言官們大都依附於高黨。賀六為了幫張居正整垮高拱,利用錦衣衛,大肆搜羅言官不法情事。他們不是重名麽?那就搞臭他們的名聲,讓他們沒臉再在朝堂上上躥下跳!”
張鯨問:“可那些言官平日裏自詡清流,做事很謹慎。。。”
魏忠賢笑道:“即便言官們自己屁股底下幹淨,他們的親朋好友屁股底下也總有一泡、兩泡的屎!退一萬步講,言官跟他們的親朋好友全都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白蓮花。嗬,錦衣衛、東廠是幹什麽的?廠衛的本行便是栽贓!咱們在他們屁股底下,放上一個糞坑便是了!”
張鯨聽後,大為讚許:“忠賢,你真乃國士也!讓你做小小的錦衣衛監管太監,還真是屈才了!你是該進司禮監的!”
魏忠賢道:“張公公,我馬上回錦衣衛,讓手下的人連夜徹查諸言官及家眷的不法情事。等到他們抬著棺材死諫皇上的時候,咱們便將這些不法情事全都抖出來,讓他們顏麵掃地!”
朱香激將徐錦:“怎麽,徐副都院怕了?”
徐錦慷慨激昂的回答道:“讀書人,全都恃才傲物,敬佩的人不多。我平生隻敬佩兩個人。一個是忠直公,一個是忠介公!忠直公楊煉死前留有詩曰:‘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我若為祖製死諫皇上,在我死後,必定像忠直公、忠介公一樣,流芳千古!我又有什麽好怕的呢?”
朱香道:“徐副都院果然風骨高潔!然而,你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渺小。我爹建議,你領著都察院、六科廊的言官同僚們,一同死諫皇上!”
徐錦道:“一個人死諫,是忠心諫主。一群人死諫,便是逼宮了!”
朱香鎮定的說道:“君主無道,做臣子的逼宮又有何妨?豈不聞聖人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事成,你們將千古流芳。事敗,你們依舊千古流芳!到那時,忠直公楊煉、忠介公海瑞的神牌旁,將擺上你徐副都院的神牌。你的在天之靈,將受讀書人的萬世敬仰,那將是身為人臣的至高榮耀!”
永樂帝遊西湖時,曾問道衍和尚,西湖上共有幾條船。道衍和尚答曰:兩條,一條叫名,一條叫利。
世間之人,要麽愛名,要麽貪利。徐錦明顯屬於重名而輕利的那種人。
徐錦思忖片刻:“聯絡都察院、六科廊的同僚,需要時間。半個月,半個月後,我定會給六爺一個交代。”
朱香道:“那我便代大明的列祖列宗,謝過徐副都院了!”
徐錦拱手道:“我大明的讀書人,都是有氣節的!個個生了一副硬骨頭!視死,如歸也!”
朱香出得徐錦家的四合院,心中暗笑:我爹說的真對,隻要對徐錦說出‘千古流芳’這四個字,他便能盎然赴死。
大明的絕大部分言官,分為兩種。一種是徐錦這樣,隻貪名不貪利的。一種趙瑉那樣,又貪名,又貪利的。
這兩種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做事不行,鬧事卻是行家裏手。內閣製定的許多利國利民的國策,便是因為言官們的阻撓而不能施行。
萬曆帝稱言官們為“隻會聒噪的烏鴉”,這個比喻倒也恰當。
後世史家對明朝滅亡的原因,做了一個歸納。其中有有一條重要的原因便是“言官誤國”。
司禮監值房。
王安、陳炬被貶出了京城。司禮監成了張鯨一個人的地盤。他得意洋洋的坐在掌印太監的交椅上,把玩著萬曆帝的國璽。國璽,至高權柄也。現如今,掌握了廠衛的他,稱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魏忠賢慌慌張張的跑進了值房:“張公公,可出大事兒了!”
張鯨道:“怎麽?天塌下來了不成?”
魏忠賢連忙道:“即便天塌下來,也有張公公您這根國之棟梁頂著。奴婢要說的這件事兒,比天塌下來還要麻煩。”
張鯨抬起頭,看著魏忠賢:“到底出什麽事兒了?”
魏忠賢答道:“昨夜,朱香去找了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徐錦。”
張鯨大喜過望:“賀六要跟言官結盟?!他這是找死!皇上平日裏最恨的就是那群言官!”
魏忠賢道:“今天,徐錦四處串聯同僚,準備聯合起來,死諫皇上立皇長子為儲。”
張鯨笑道:“死諫?嗬,讓他們都來死好了!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我東廠、錦衣衛的鋼刀正等著他們呢!”
魏忠賢擔憂的說:“張公公,咱們總不能把鬧事的言官全殺了。那樣會讓皇上在千古史冊上留下罵名的!從洪武爺到如今,曆代先皇,有哪位是不愛惜自己名聲的?”
張鯨道:“這倒是實話。全殺,是殺不得的。”
魏忠賢又道:“奴婢愚鈍,平日裏卻也愛看些史書。曆代朝堂上的朋黨,都有個頭兒。譬如,嘉靖朝嚴黨的頭兒是嚴嵩。隆慶朝高黨的頭兒是高拱。對付這樣的朋黨,可以用打蛇打七寸,擒賊先勤王的法子。言官一黨,卻與曆代朋黨不同。”
都說是屁股決定腦袋。張鯨雖然骨子裏是個蠢貨,然而他做了十四年的司禮監掌印,倒也曆練出了幾分見識。他接話道:“是啊,言官集團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一個領袖。因為自古文人相輕,言官們之間,誰也不服誰。沒有領袖,人人又都覺得自己就是領袖!擒賊先勤王的法子,對付言官是不可行的。”
魏忠賢道:“張公公聖明啊!對付言官,無非兩個法子。一個快,一個慢。”
張鯨喝了口茶:“哦?你先說說慢的那個法子。”
魏忠賢侃侃而談:“慢的法子是,像當年洪武爺廢除丞相製度一般,廢除言官製度。”
張鯨搖頭:“這法子不可行。言官製度,乃洪武爺開國時所定,已經延續近兩百年了。要廢除一項延續兩百多年的製度,談何容易?我自詡沒那番本事。別說是我了,就算是張居正那樣的強人主政時,也隻能打壓言官,卻不敢輕言廢除言官製度。你說說快的法子吧。”
魏忠賢又道:“快的法子嘛。賀六倒是用過。隆慶爺駕崩,皇上即位之時,張高黨爭如火如荼。言官們大都依附於高黨。賀六為了幫張居正整垮高拱,利用錦衣衛,大肆搜羅言官不法情事。他們不是重名麽?那就搞臭他們的名聲,讓他們沒臉再在朝堂上上躥下跳!”
張鯨問:“可那些言官平日裏自詡清流,做事很謹慎。。。”
魏忠賢笑道:“即便言官們自己屁股底下幹淨,他們的親朋好友屁股底下也總有一泡、兩泡的屎!退一萬步講,言官跟他們的親朋好友全都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白蓮花。嗬,錦衣衛、東廠是幹什麽的?廠衛的本行便是栽贓!咱們在他們屁股底下,放上一個糞坑便是了!”
張鯨聽後,大為讚許:“忠賢,你真乃國士也!讓你做小小的錦衣衛監管太監,還真是屈才了!你是該進司禮監的!”
魏忠賢道:“張公公,我馬上回錦衣衛,讓手下的人連夜徹查諸言官及家眷的不法情事。等到他們抬著棺材死諫皇上的時候,咱們便將這些不法情事全都抖出來,讓他們顏麵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