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業帝病情加重。
他剛到終南山腳下行宮的含光殿, 便有一騎輕騎快馬加鞭趕過來,帶來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
滑州被叛軍占領了!
任淮王的舊部不知又從何處憑空尋得的兵力,短短一天之內,重又聚集兩千精兵,那兩千人迅速占據了防守空虛的魚陽,連夜燒了他後方糧草, 聊城裏,任淮王舊部趁機深挖溝濠, 加固壁壘,秣兵厲馬, 與其互為掎角之勢。
而彼時, 李釋戚與自己軍中的行軍宦官鬧內訌, 再者一開始便對那些烏合之眾多有輕視,認為他們龜縮在小小聊城成不了氣候,不費吹灰之力便能重新奪回, 未想現在形式竟逆轉了過來, 被兩麵夾擊的成了他自己!
李釋戚自然知道此時斷不能迎戰,隻能據守,奈何本就與他不和的行軍宦官本末倒置,抓住機會威脅他, 若不應戰, 便要去稟報陛下。懼於安業帝降罪, 他隻得硬著頭皮迎戰, 果不其然大敗而歸, 不得不退守潁州。
而令安業帝勃然大怒的是,這兩千人竟是魚陽守軍,也就是意味著,叛亂的不止這一人。
聊城是滑州心髒,滑州又占據著關隘險要,乃整個河北門戶。滑州一丟,本來快要熄滅的戰火很快在整個大周北部竄延開來,成燎原之勢。
這一幕竟與九年前如出一轍,彼時大周建立不過短短五載,河北平定不久,世代盤踞於此的蕭梁世族方被剿滅,便有其殘部舉兵造反,那個時候安業帝正值盛年,無疾病纏身,身邊文臣武將雲集,即便如此,那些反叛勢力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也仍然不容小覷。這些世世代代盤踞於此的關隴子弟中,蕭梁隻是他們推選出來的一個代表而已,蕭梁滅了,不代表他們會誠心誠意地投降。
那之後又過了整整一載,河北的烽火才稍稍有了偃旗息鼓的勢頭,大周軍有江淮糧草供應,而河北軍隻能負隅頑抗,也許是那些將領覺得再這般拖下去撈不到什麽好處,不過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給誰賣命也都是一樣,不過將城頭的旗子從“梁”換成了“周”,便都裝作忘了當年盟誓,不約而同呈上一紙降書,表示願意歸附大周。
為示安撫與大赦天下的決心,安業帝命他們為各州節度使,隻不過加派了自己人作為行軍司馬監督。同時他也不放鬆警惕,這些年裏一步一步地暗中削奪他們的勢力,到了時機成熟,徹底將這些世族從河北趕出去。
但是他竟沒有想到,這時機竟比自己預料的提早了這麽多,而且這誘因竟是因為朝廷內部的兄弟鬩牆。
安業帝纏綿病榻,無法正常處理國事,太子年幼,內有悍臣,外有強敵,李釋戚畢竟是後起之秀,行軍打仗不如裴阮二人得心應手。
他內心不由升起一股深深的恐懼感。
長公主在一旁撫著他的背,柔聲道:“兄長莫急……”
安業帝拂開她的手,喟然長歎,“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
長公主默然不語,陪他靜靜坐著。過了許久,安業帝才啞聲道:“朕明明采取了他們的建議,對河北施以懷柔政策,可為何那幫人還是不安分?”
當年那夥賊寇首領,他隻象征性地砍了幾個頭顱,以殺雞儆猴,而其他人無一不被赦免,以示皇室仁心。隻不過短短幾年,他們死心不改,一有風吹草動便紛紛響應。
他重重拍在案上,手上青筋根根凸起,陡然一陣頭暈目眩,差點栽倒。
恍惚間,安業帝聽到襄陽長公主驚慌的呼喊聲,抬了抬手,示意自己無事。又有人上前稟報,說英王前來探視。他定了定神,緩緩在案後坐下。
英王照例來探望他,而後又說起戰況,不由有些激動,侃侃而談,最後直接跪下,眼中閃著熱忱的光,“請父皇允許兒臣請纓出戰!”
安業帝眯著眼審視般靜靜看了他一會,似是道:“你太年輕,李釋戚都慘遭失敗,你又有何資本說這樣的話?”
穆元禮一愣,他本以為安業帝定會慷慨激昂地為自己披上戰袍,讓他隨李釋戚出征,現在安業帝冷冰冰一番話猶如兜頭一盆冷水,將他澆得渾身戰栗,也猛然間從夢中驚醒。
太子寸功未建,他便也隻能袖手旁觀。
穆元禮木然站起來,在安業帝嚴厲的目光中,灰頭土臉地告退。
安業帝盯著他背影,喃喃道:“襄陽,我是不是對這孩子太過冷漠了?”
他眼角忽地有些濕潤,抬手抹了抹,又道:“回去吧,回去,朕還得去長安看著……”
襄陽長公主正俯身給香爐添香,輕聲道:“陛下,你才剛來這,況且你的身子還沒好。”
他擺擺手,“朕沒事。”
又有內侍稟報:“陛下,虞相公求見。”
那內侍等了許久,也沒有等到安業帝接話,一抬頭,卻見他倚在塌上沒好氣地瞪著自己,不由嚇得魂飛魄散,不知說錯了什麽,一下子癱坐在地上。
長公主手中動作一頓,不動聲色地給那小宦官使了個眼色,讓他趕緊退下。
“讓他進來吧。”
安業帝因他打斷了自己的冥思而生氣,本想拒不見人,考慮到是虞師道,還是讓他進來了。
安業帝與臣子談論的時候,向來不喜旁人在側,長公主主動告退,走到外麵,突然發現一人跪在殿門中央,雙手緊握成拳垂在身體兩側,脊背挺得筆直。
“英王?”她上前細細看了他一眼,“你為何在這?陛下不是讓你回去嗎?”
穆元禮抬起頭,忽地又俯首伏在地上,拜道:“是兒臣逾矩,求陛下降罪。”
長公主笑道:“英王又哪裏逾矩了?”
她心思玲瓏,稍一思考,便明白過來,這孩子一定是為了方才的事擔驚受怕,所以默默跪在這,等著被人發現稟報給安業帝。
長公主見過他那個在深宮裏不受寵的可憐母親,不由對他也多了幾分同情,但除此之外,也不乏戒備。
這小小親王,自去年處理了涿州流寇一事被陛下讚賞後,朝中諷刺他的聲音便小了許多,甚至還有一些人私底下偷偷去巴結,著實是打了一把漂亮的翻身仗。
此番他主動請纓卻又吃了閉門羹,雖說也是少年一時疏漏行事衝動,但他事後不僅毫無怨恨之色,反而一副慚愧難忍的模樣。
長公主心道:若無人教導,那還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她往遠處略略一瞥,看見一個身著青袍的胖子,因身份低微,不能入殿,隻能站在殿外等著。明明早春寒意料峭,他卻熱得摘下了襆頭當扇子使。
長公主看了會,對英王道:“快些起來吧,想來陛下也不會將這事放在心上,你又何苦如此呢?”
穆元禮茫然道:“但是,公主,我……”
長公主笑了笑,“去吧。”
穆元禮這才拜謝離去。
她徘徊少許,迎麵走來正從內殿退出的虞師道,兩人打了照麵,虞師道顫顫巍巍行了禮,欲言又止,唉聲歎氣。長公主點了點頭,還沒邁步進去,便聽殿內一陣茶具被掃落在地的聲音,嚇得一眾宮女內侍皆跪在地上。
“豈有此理,他們怎敢如此大膽!”
安業帝大發雷霆,須發噴張,雙眼血紅,一手抓著一張被揉皺了的紙,一手拔出劍來欲砍,讓長公主嚇了一跳,忙跪下道:“陛下息怒。”
宦官楊中使也瑟瑟發抖地跪在一旁,抱住他的腿,“陛下,陛下莫要傷了自己……”
安業帝喘了幾口粗氣,麵色由紅轉白,“砰”一聲,手中劍無力地滑落在地,他自己也跌坐在圈椅上。半晌,才冷笑道: “好一群反賊,這時候了,竟還替他鳴不平!”
“梁帝死了九年了,他們難不成要把他墳墓掘開了再賣命不成?”
安業帝登基不久的那段時間裏,河北反將用以名正言順舉兵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中,都有一條,便是他當年背棄盟約,殺了聊城降軍。這些年來,所有人都對此緘口不言,一則安業帝平定人心,需要將這個汙跡掩蓋,二則他的兩個兒子也因此命喪聊城,大周一日之內失了儲君,也讓他痛苦不已,而現在,那幫反將舊事重提,其用意昭然若揭。
他們不過是一幫跳梁小醜,隻能在河北折騰,人心所向安業帝並不擔心。他將紙反壓在案上,喟然長歎:“朕留不得他了。”
長公主心裏咯噔一下,“陛下說誰?”
“那群反賊說,朕暴虐恣睢,背信棄義,唯他當年願意隻身一人站出來,為梁帝求一條活路,謂之為大忠大義之士。”安業帝笑了兩聲,道:“朕差點忘了,梁賊與他交情深著呢!這些個叛將提他當年之勇,難道沒有暗通款曲之嫌?”
……
外頭還很早,一場春雨昨夜方停。窗牖外透出的光讓阮明嬋微微眯起眼,擁被坐了起來。
她是被前院的動靜吵醒的。
門簾被掀起,梅娘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拿著衣服胡亂給她套上,“快,來不及了,娘子趕緊穿好衣服隨我來。”
阮明嬋稀裏糊塗地披上衣服,連頭發都沒來得及梳便被拖了出去,遠遠就能聽到宦官尖細的嗓音——“……謫為巴州長史,即刻出發,不得延誤。”
他剛到終南山腳下行宮的含光殿, 便有一騎輕騎快馬加鞭趕過來,帶來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
滑州被叛軍占領了!
任淮王的舊部不知又從何處憑空尋得的兵力,短短一天之內,重又聚集兩千精兵,那兩千人迅速占據了防守空虛的魚陽,連夜燒了他後方糧草, 聊城裏,任淮王舊部趁機深挖溝濠, 加固壁壘,秣兵厲馬, 與其互為掎角之勢。
而彼時, 李釋戚與自己軍中的行軍宦官鬧內訌, 再者一開始便對那些烏合之眾多有輕視,認為他們龜縮在小小聊城成不了氣候,不費吹灰之力便能重新奪回, 未想現在形式竟逆轉了過來, 被兩麵夾擊的成了他自己!
李釋戚自然知道此時斷不能迎戰,隻能據守,奈何本就與他不和的行軍宦官本末倒置,抓住機會威脅他, 若不應戰, 便要去稟報陛下。懼於安業帝降罪, 他隻得硬著頭皮迎戰, 果不其然大敗而歸, 不得不退守潁州。
而令安業帝勃然大怒的是,這兩千人竟是魚陽守軍,也就是意味著,叛亂的不止這一人。
聊城是滑州心髒,滑州又占據著關隘險要,乃整個河北門戶。滑州一丟,本來快要熄滅的戰火很快在整個大周北部竄延開來,成燎原之勢。
這一幕竟與九年前如出一轍,彼時大周建立不過短短五載,河北平定不久,世代盤踞於此的蕭梁世族方被剿滅,便有其殘部舉兵造反,那個時候安業帝正值盛年,無疾病纏身,身邊文臣武將雲集,即便如此,那些反叛勢力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也仍然不容小覷。這些世世代代盤踞於此的關隴子弟中,蕭梁隻是他們推選出來的一個代表而已,蕭梁滅了,不代表他們會誠心誠意地投降。
那之後又過了整整一載,河北的烽火才稍稍有了偃旗息鼓的勢頭,大周軍有江淮糧草供應,而河北軍隻能負隅頑抗,也許是那些將領覺得再這般拖下去撈不到什麽好處,不過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給誰賣命也都是一樣,不過將城頭的旗子從“梁”換成了“周”,便都裝作忘了當年盟誓,不約而同呈上一紙降書,表示願意歸附大周。
為示安撫與大赦天下的決心,安業帝命他們為各州節度使,隻不過加派了自己人作為行軍司馬監督。同時他也不放鬆警惕,這些年裏一步一步地暗中削奪他們的勢力,到了時機成熟,徹底將這些世族從河北趕出去。
但是他竟沒有想到,這時機竟比自己預料的提早了這麽多,而且這誘因竟是因為朝廷內部的兄弟鬩牆。
安業帝纏綿病榻,無法正常處理國事,太子年幼,內有悍臣,外有強敵,李釋戚畢竟是後起之秀,行軍打仗不如裴阮二人得心應手。
他內心不由升起一股深深的恐懼感。
長公主在一旁撫著他的背,柔聲道:“兄長莫急……”
安業帝拂開她的手,喟然長歎,“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
長公主默然不語,陪他靜靜坐著。過了許久,安業帝才啞聲道:“朕明明采取了他們的建議,對河北施以懷柔政策,可為何那幫人還是不安分?”
當年那夥賊寇首領,他隻象征性地砍了幾個頭顱,以殺雞儆猴,而其他人無一不被赦免,以示皇室仁心。隻不過短短幾年,他們死心不改,一有風吹草動便紛紛響應。
他重重拍在案上,手上青筋根根凸起,陡然一陣頭暈目眩,差點栽倒。
恍惚間,安業帝聽到襄陽長公主驚慌的呼喊聲,抬了抬手,示意自己無事。又有人上前稟報,說英王前來探視。他定了定神,緩緩在案後坐下。
英王照例來探望他,而後又說起戰況,不由有些激動,侃侃而談,最後直接跪下,眼中閃著熱忱的光,“請父皇允許兒臣請纓出戰!”
安業帝眯著眼審視般靜靜看了他一會,似是道:“你太年輕,李釋戚都慘遭失敗,你又有何資本說這樣的話?”
穆元禮一愣,他本以為安業帝定會慷慨激昂地為自己披上戰袍,讓他隨李釋戚出征,現在安業帝冷冰冰一番話猶如兜頭一盆冷水,將他澆得渾身戰栗,也猛然間從夢中驚醒。
太子寸功未建,他便也隻能袖手旁觀。
穆元禮木然站起來,在安業帝嚴厲的目光中,灰頭土臉地告退。
安業帝盯著他背影,喃喃道:“襄陽,我是不是對這孩子太過冷漠了?”
他眼角忽地有些濕潤,抬手抹了抹,又道:“回去吧,回去,朕還得去長安看著……”
襄陽長公主正俯身給香爐添香,輕聲道:“陛下,你才剛來這,況且你的身子還沒好。”
他擺擺手,“朕沒事。”
又有內侍稟報:“陛下,虞相公求見。”
那內侍等了許久,也沒有等到安業帝接話,一抬頭,卻見他倚在塌上沒好氣地瞪著自己,不由嚇得魂飛魄散,不知說錯了什麽,一下子癱坐在地上。
長公主手中動作一頓,不動聲色地給那小宦官使了個眼色,讓他趕緊退下。
“讓他進來吧。”
安業帝因他打斷了自己的冥思而生氣,本想拒不見人,考慮到是虞師道,還是讓他進來了。
安業帝與臣子談論的時候,向來不喜旁人在側,長公主主動告退,走到外麵,突然發現一人跪在殿門中央,雙手緊握成拳垂在身體兩側,脊背挺得筆直。
“英王?”她上前細細看了他一眼,“你為何在這?陛下不是讓你回去嗎?”
穆元禮抬起頭,忽地又俯首伏在地上,拜道:“是兒臣逾矩,求陛下降罪。”
長公主笑道:“英王又哪裏逾矩了?”
她心思玲瓏,稍一思考,便明白過來,這孩子一定是為了方才的事擔驚受怕,所以默默跪在這,等著被人發現稟報給安業帝。
長公主見過他那個在深宮裏不受寵的可憐母親,不由對他也多了幾分同情,但除此之外,也不乏戒備。
這小小親王,自去年處理了涿州流寇一事被陛下讚賞後,朝中諷刺他的聲音便小了許多,甚至還有一些人私底下偷偷去巴結,著實是打了一把漂亮的翻身仗。
此番他主動請纓卻又吃了閉門羹,雖說也是少年一時疏漏行事衝動,但他事後不僅毫無怨恨之色,反而一副慚愧難忍的模樣。
長公主心道:若無人教導,那還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她往遠處略略一瞥,看見一個身著青袍的胖子,因身份低微,不能入殿,隻能站在殿外等著。明明早春寒意料峭,他卻熱得摘下了襆頭當扇子使。
長公主看了會,對英王道:“快些起來吧,想來陛下也不會將這事放在心上,你又何苦如此呢?”
穆元禮茫然道:“但是,公主,我……”
長公主笑了笑,“去吧。”
穆元禮這才拜謝離去。
她徘徊少許,迎麵走來正從內殿退出的虞師道,兩人打了照麵,虞師道顫顫巍巍行了禮,欲言又止,唉聲歎氣。長公主點了點頭,還沒邁步進去,便聽殿內一陣茶具被掃落在地的聲音,嚇得一眾宮女內侍皆跪在地上。
“豈有此理,他們怎敢如此大膽!”
安業帝大發雷霆,須發噴張,雙眼血紅,一手抓著一張被揉皺了的紙,一手拔出劍來欲砍,讓長公主嚇了一跳,忙跪下道:“陛下息怒。”
宦官楊中使也瑟瑟發抖地跪在一旁,抱住他的腿,“陛下,陛下莫要傷了自己……”
安業帝喘了幾口粗氣,麵色由紅轉白,“砰”一聲,手中劍無力地滑落在地,他自己也跌坐在圈椅上。半晌,才冷笑道: “好一群反賊,這時候了,竟還替他鳴不平!”
“梁帝死了九年了,他們難不成要把他墳墓掘開了再賣命不成?”
安業帝登基不久的那段時間裏,河北反將用以名正言順舉兵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中,都有一條,便是他當年背棄盟約,殺了聊城降軍。這些年來,所有人都對此緘口不言,一則安業帝平定人心,需要將這個汙跡掩蓋,二則他的兩個兒子也因此命喪聊城,大周一日之內失了儲君,也讓他痛苦不已,而現在,那幫反將舊事重提,其用意昭然若揭。
他們不過是一幫跳梁小醜,隻能在河北折騰,人心所向安業帝並不擔心。他將紙反壓在案上,喟然長歎:“朕留不得他了。”
長公主心裏咯噔一下,“陛下說誰?”
“那群反賊說,朕暴虐恣睢,背信棄義,唯他當年願意隻身一人站出來,為梁帝求一條活路,謂之為大忠大義之士。”安業帝笑了兩聲,道:“朕差點忘了,梁賊與他交情深著呢!這些個叛將提他當年之勇,難道沒有暗通款曲之嫌?”
……
外頭還很早,一場春雨昨夜方停。窗牖外透出的光讓阮明嬋微微眯起眼,擁被坐了起來。
她是被前院的動靜吵醒的。
門簾被掀起,梅娘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拿著衣服胡亂給她套上,“快,來不及了,娘子趕緊穿好衣服隨我來。”
阮明嬋稀裏糊塗地披上衣服,連頭發都沒來得及梳便被拖了出去,遠遠就能聽到宦官尖細的嗓音——“……謫為巴州長史,即刻出發,不得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