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勃之聽言大喜,他素知伯勉聰明絕頂,乃是出了名的如意智囊,若能得其出謀指點,定能救得一家老小性命,正解了自己心中痛疾,隨即起身便拜,連連拱手道:“太史大人若能救得我一家老小十二口性命。我李勃之便是做牛做馬,也深感其恩。”此話說的無半點含糊,字字清楚。
隻聽伯勉道:“兄長嚴重了,兄長如此拘禮,我伯勉怎受得起。”言語間,忙上前攙扶。兩人又相續坐下,伯勉道:“素聞兄長有一妹,如今年方妙齡,雲英未嫁,我此計……”頓了頓,微覺得有些為難,皺眉道:“此計恐要犧牲小妹清譽。”
李勃之不解,問道:“此話怎講,願聞其詳。”
伯勉沉吟片刻,始終有些難以啟齒,可一想到事關十二條人命,雖為下策,但現在也別無它法了,隨即歎道:“此乃魚目混珠,偷天換日之計,須得勃之兄嫁妹。”
李勃之聽得糊塗,皺眉不解,問道:“嫁妹?嫁予誰?”
“並非真嫁,隻是作勢而已。”伯勉道。
李勃之看了看伯勉,仍是茫然,問道:“那何人來娶?”
伯勉沉思片刻,心想“不知弧厄此刻身在何處,即便在此,以如今局勢,也是萬萬不能讓他去。倘若自己府中門人前去,身份不等,定會招來懷疑,現下隻得自己親去了。”當即言道:“為今之計,隻得由在下去娶。”
李勃之聽言大喜,拍案哈哈一笑,忙起身笑道:“好!若是賢弟來娶,那便沒有假的,我做這個媒,定要將妹妹真許於你。”
伯勉一聽一驚,脫口便道:“不可!不可!此事萬萬不可。在下此舉,隻盼能救得兄長家小,免受賊人所害,絕無冒犯小妹之意。”
李勃之有些不悅,正色道:“你可是嫌棄我家小妹不成?”
伯勉忙道:“在下絕無此意,隻是小妹雲英未嫁,如此假親,便已有損其清譽,此法雖非上策,卻隻為保兄長一家十二條性命,不得已而為之。”
“既非嫌棄,如今賢弟未娶,小妹未嫁,賢弟又為何不願真娶我家小妹?難道……”李勃之頓了頓,側頭斜了伯勉一眼,問道:“難道賢弟已有心上人不成?”
伯勉聽他如此一問,猛的想起花蠶來,臉上忽泛起一陣紅暈,隨即點了點頭,忙又低頭默然不語。李勃之見他如此形態,已了然於心,當下豁然一笑,道:“既然賢弟已有心上人,那在下也不便強人所難,若是賢弟不棄,你我結為兄弟如何?”
伯勉聽言,心中甚歡,笑道:“自然求之不得,承蒙勃之兄不棄,以後,我便以兄長相稱了。”
兩人當即便在這城南驛站中八拜為交,立下生死與共,禍福同當之誓。禮成,兩人哈哈一笑,相續坐下。又聽李勃之道:“不知賢弟這偷天換日之計當如何使得。”
伯勉微微一笑,道:“大哥隻需回去張燈搭彩,宴賓請客,準備嫁妹,辦的越是張揚越好。待得入夜,我便上門前來迎娶。大哥自然明白。”
聽伯勉如此說,李勃之也沒再多問,兩人又在驛站中小坐了片刻,這才相續散去,李勃之自是往市集購買陪嫁彩禮而去。待他去遠了,伯勉這才出得驛站,朝自家府上行去。
行至門口。門人見是伯勉回來,忙上前相迎,隻聽伯勉問道:“可有紀爺消息?”門人搖頭,但見伯勉衣衫破爛,形容狼藉。心中好奇,問道:“少爺昨夜去了何處,我等見久候未歸,好生擔心。”
伯勉苦苦一笑,歎道:“有勞各位,去傳府中所有人到中廳來,我有話要說。”言罷,自是大步行入府中,門人相互前去傳話。伯勉也不急於去換行裝,便先行進中廳等候。不一會兒,中廳前後站滿了人,算上侍衛、門客、丫鬟、仆人一共二十九人。隻見伯勉將侍衛,門客,分為一隊,又將丫鬟仆人分為一隊。分完,對丫鬟仆人言道:“在下今日要娶妻,你等須得去采些聘禮。將這府中好好裝扮一番,越是張揚越好。申時之前,再到廳中相候,我另有安排。”縱人聽得此言均是麵麵相噓,大為震驚,但主人已如此吩咐,自是不敢怠慢,忙紛紛散去,由老管家安排調遣,各自張羅。
待到丫鬟仆人散去後,伯勉一臉正色,對其餘的人言道:“你等各自分頭秘密打探弧厄消息,不可張揚,一有消息馬上回我,也是申時在此相侯,另有安排。”縱人領命而去,伯勉這才轉身回房,沐浴更衣,梳整形容。
伯勉梳洗完畢,將身上衣物換下,又從舊衣中取出氣靈珠和那隻翡翠玉鐲來。回憶昨日所曆種種,心中感悟頗深,暗自憂歎。行至書齋之中,於伯陽父畫像前跪下,訴道:“父親,孩兒昨日之曆,更勝半身所學。我大周如今憂患重重,命存於旦夕,孩兒實無良方以濟。”言至於此,黯然淚下,又起身在書桌上取來筆墨,於牆上寫道:
臨淒之暮,
暗隨陰雲沉入夜。
弱冠白鬢,
盡誌餘暉安奈何。
徐徐悲歌,
攜三百年風霜,並十二世英魂,
共泣。
寫至於此,一臉惆悵,滿心焦慮,又立於伯陽父畫前,問道:“孩兒該如何做?”忽一陣寒風卷來,伯勉微感涼意,轉身正欲掩門,但見書桌上那盆婀蘭欣然綻放,便如趙叔帶所繪那副墨蘭一模一樣,花瓣白若冬雪,亭亭宛立,淡雅清香隨著那陣寒風,染遍怎個書齋,伯勉嗅到那陣幽香,立時心情疏朗了許多,便如同這婀蘭在安慰自己一般,隻是這份慰藉悄無聲息,須得自己用心體會。伯勉微微一笑,忽又想到花蠶所言“用心澆灌,此花便會在每年秋季綻放”原來這“用心”二字,便是指的動之以情,此花好像懂得人間情欲一般。想到此處,心中又掛念花蠶,便將花蠶所贈的那副墨蘭掛與自己書齋之中,又找來針線,欲將那裘袍縫補。
伯勉拿起那袍子仔細觀看了破口之處,兩道長長的口子已延至背部,甚是不堪,自己就算能運斤成風,也無法縫補如初,不慎搖頭歎息。忽從破口之處見到裘皮背後好似繪有圖畫,忙拿起仔細觀看,果真是繪了一些山水。伯勉心中好奇,便將袍子拆開來看,但見那裘皮背後繪了一條河,河岸邊兩座並行絕壁,其中一座山底標記了一個小山洞,山洞背後乃是一個山穀,這山穀極為隱蔽,四壁玄峰,好似隻有這個山洞一條出口。又見圖邊提字“醫巫絕壁,望海之巔。趙鬼穀底,青霜不現。”伯勉不明其理,暗覺這應當是張地圖,這“醫巫絕壁,望海之巔”兩句,應是指那山峰的名稱。而圖中所繪的山穀,應當就是第三句裏所提到的“趙鬼穀”。這最後一句所指何意,實是不解。伯勉暗想這件袍子乃是趙叔帶之物,不知這趙鬼穀與他有何關係。正自思量間,忽聽門人進來通報,言都尉大人遣人送來禮品。伯勉微微一笑,這才從書齋中出來。
隻聽伯勉道:“兄長嚴重了,兄長如此拘禮,我伯勉怎受得起。”言語間,忙上前攙扶。兩人又相續坐下,伯勉道:“素聞兄長有一妹,如今年方妙齡,雲英未嫁,我此計……”頓了頓,微覺得有些為難,皺眉道:“此計恐要犧牲小妹清譽。”
李勃之不解,問道:“此話怎講,願聞其詳。”
伯勉沉吟片刻,始終有些難以啟齒,可一想到事關十二條人命,雖為下策,但現在也別無它法了,隨即歎道:“此乃魚目混珠,偷天換日之計,須得勃之兄嫁妹。”
李勃之聽得糊塗,皺眉不解,問道:“嫁妹?嫁予誰?”
“並非真嫁,隻是作勢而已。”伯勉道。
李勃之看了看伯勉,仍是茫然,問道:“那何人來娶?”
伯勉沉思片刻,心想“不知弧厄此刻身在何處,即便在此,以如今局勢,也是萬萬不能讓他去。倘若自己府中門人前去,身份不等,定會招來懷疑,現下隻得自己親去了。”當即言道:“為今之計,隻得由在下去娶。”
李勃之聽言大喜,拍案哈哈一笑,忙起身笑道:“好!若是賢弟來娶,那便沒有假的,我做這個媒,定要將妹妹真許於你。”
伯勉一聽一驚,脫口便道:“不可!不可!此事萬萬不可。在下此舉,隻盼能救得兄長家小,免受賊人所害,絕無冒犯小妹之意。”
李勃之有些不悅,正色道:“你可是嫌棄我家小妹不成?”
伯勉忙道:“在下絕無此意,隻是小妹雲英未嫁,如此假親,便已有損其清譽,此法雖非上策,卻隻為保兄長一家十二條性命,不得已而為之。”
“既非嫌棄,如今賢弟未娶,小妹未嫁,賢弟又為何不願真娶我家小妹?難道……”李勃之頓了頓,側頭斜了伯勉一眼,問道:“難道賢弟已有心上人不成?”
伯勉聽他如此一問,猛的想起花蠶來,臉上忽泛起一陣紅暈,隨即點了點頭,忙又低頭默然不語。李勃之見他如此形態,已了然於心,當下豁然一笑,道:“既然賢弟已有心上人,那在下也不便強人所難,若是賢弟不棄,你我結為兄弟如何?”
伯勉聽言,心中甚歡,笑道:“自然求之不得,承蒙勃之兄不棄,以後,我便以兄長相稱了。”
兩人當即便在這城南驛站中八拜為交,立下生死與共,禍福同當之誓。禮成,兩人哈哈一笑,相續坐下。又聽李勃之道:“不知賢弟這偷天換日之計當如何使得。”
伯勉微微一笑,道:“大哥隻需回去張燈搭彩,宴賓請客,準備嫁妹,辦的越是張揚越好。待得入夜,我便上門前來迎娶。大哥自然明白。”
聽伯勉如此說,李勃之也沒再多問,兩人又在驛站中小坐了片刻,這才相續散去,李勃之自是往市集購買陪嫁彩禮而去。待他去遠了,伯勉這才出得驛站,朝自家府上行去。
行至門口。門人見是伯勉回來,忙上前相迎,隻聽伯勉問道:“可有紀爺消息?”門人搖頭,但見伯勉衣衫破爛,形容狼藉。心中好奇,問道:“少爺昨夜去了何處,我等見久候未歸,好生擔心。”
伯勉苦苦一笑,歎道:“有勞各位,去傳府中所有人到中廳來,我有話要說。”言罷,自是大步行入府中,門人相互前去傳話。伯勉也不急於去換行裝,便先行進中廳等候。不一會兒,中廳前後站滿了人,算上侍衛、門客、丫鬟、仆人一共二十九人。隻見伯勉將侍衛,門客,分為一隊,又將丫鬟仆人分為一隊。分完,對丫鬟仆人言道:“在下今日要娶妻,你等須得去采些聘禮。將這府中好好裝扮一番,越是張揚越好。申時之前,再到廳中相候,我另有安排。”縱人聽得此言均是麵麵相噓,大為震驚,但主人已如此吩咐,自是不敢怠慢,忙紛紛散去,由老管家安排調遣,各自張羅。
待到丫鬟仆人散去後,伯勉一臉正色,對其餘的人言道:“你等各自分頭秘密打探弧厄消息,不可張揚,一有消息馬上回我,也是申時在此相侯,另有安排。”縱人領命而去,伯勉這才轉身回房,沐浴更衣,梳整形容。
伯勉梳洗完畢,將身上衣物換下,又從舊衣中取出氣靈珠和那隻翡翠玉鐲來。回憶昨日所曆種種,心中感悟頗深,暗自憂歎。行至書齋之中,於伯陽父畫像前跪下,訴道:“父親,孩兒昨日之曆,更勝半身所學。我大周如今憂患重重,命存於旦夕,孩兒實無良方以濟。”言至於此,黯然淚下,又起身在書桌上取來筆墨,於牆上寫道:
臨淒之暮,
暗隨陰雲沉入夜。
弱冠白鬢,
盡誌餘暉安奈何。
徐徐悲歌,
攜三百年風霜,並十二世英魂,
共泣。
寫至於此,一臉惆悵,滿心焦慮,又立於伯陽父畫前,問道:“孩兒該如何做?”忽一陣寒風卷來,伯勉微感涼意,轉身正欲掩門,但見書桌上那盆婀蘭欣然綻放,便如趙叔帶所繪那副墨蘭一模一樣,花瓣白若冬雪,亭亭宛立,淡雅清香隨著那陣寒風,染遍怎個書齋,伯勉嗅到那陣幽香,立時心情疏朗了許多,便如同這婀蘭在安慰自己一般,隻是這份慰藉悄無聲息,須得自己用心體會。伯勉微微一笑,忽又想到花蠶所言“用心澆灌,此花便會在每年秋季綻放”原來這“用心”二字,便是指的動之以情,此花好像懂得人間情欲一般。想到此處,心中又掛念花蠶,便將花蠶所贈的那副墨蘭掛與自己書齋之中,又找來針線,欲將那裘袍縫補。
伯勉拿起那袍子仔細觀看了破口之處,兩道長長的口子已延至背部,甚是不堪,自己就算能運斤成風,也無法縫補如初,不慎搖頭歎息。忽從破口之處見到裘皮背後好似繪有圖畫,忙拿起仔細觀看,果真是繪了一些山水。伯勉心中好奇,便將袍子拆開來看,但見那裘皮背後繪了一條河,河岸邊兩座並行絕壁,其中一座山底標記了一個小山洞,山洞背後乃是一個山穀,這山穀極為隱蔽,四壁玄峰,好似隻有這個山洞一條出口。又見圖邊提字“醫巫絕壁,望海之巔。趙鬼穀底,青霜不現。”伯勉不明其理,暗覺這應當是張地圖,這“醫巫絕壁,望海之巔”兩句,應是指那山峰的名稱。而圖中所繪的山穀,應當就是第三句裏所提到的“趙鬼穀”。這最後一句所指何意,實是不解。伯勉暗想這件袍子乃是趙叔帶之物,不知這趙鬼穀與他有何關係。正自思量間,忽聽門人進來通報,言都尉大人遣人送來禮品。伯勉微微一笑,這才從書齋中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