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帝時期,黃門令史遊著《急就章》載有的參名為世界有據可查的最早文獻記錄。東漢的《神農本草經》列人參為上品。後漢·張仲景的《傷寒論》、魏·華陀的《中藏經》、唐·孫思邈的《千金備急方》、唐·甄權的《藥性本草》、唐·蘇敬的《唐本草》、宋·時華子的《諸家本草》。元·李東垣的《用藥法象》、明·張介賓的《景嶽全書》、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清·陳士鐸的《本草新編》等醫書中,都載有人參的藥性和應用人參配伍的處方。
《石勒別傳》記載:“初勒家園中生人參,葩茂甚”。石勒係西晉時後趙主,羯族人,少時居上黨武鄉,以行販為業。石勒為行販人參而將野生人參變為人工栽培。
據此考證,可以認為我國人參栽培能追溯至西晉末年,距今1660年以上。清朝乾隆至同治年間,人參栽培發展迅速,規模逐漸擴大。
我娘曾經有跟我說過,他之前認識過很多的人,其中便有那些東北人。這些東北人來自林區,做的就是每年放山,然後挖人參出來賣錢的活計。
據說,在東北林區是個聚寶盆,東北民族就有”關東三件寶,人參、貂皮、烏拉草。”人參,俗稱“棒槌”,被譽為“百草之王”,是關東三寶中的第一寶。采參,俗稱“放山”,又叫“挖寶”。
放山時間多在穀雨後到白露前這六個月,但最佳季節是農曆七月下半月到八月間。這時正是人參成熟之際。鮮紅的參籽十分醒目,加上有一種專吃參籽的棒槌鳥引路,所以比較容易采到人參,采參人稱之為”紅榔頭市”。
一般當地人,有一定放山經驗的多單獨放山,低調“單棍撮”。而從關裏來放山的人多結夥放山,俗謂“拉幫”。
放山時,能否避開猛獸,能否避免意外災禍,能否挖到好參,事先都難以預料,所以對於有迷信思想的人來說,一方麵要祭祖山鬼,祈求保佑,一方麵就要遵守一些禁忌,以免得罪山鬼及藥神而遭到某種懲罰。
東北天山挖參人的禁忌很典型。挖參人啟程放山,先要燒香上供,敬天山挖參人的開山鼻祖山鬼爺一”老把頭”,以求吉利。
壓山即尋參時,不準隨便說話,不準隨意停下休息和抽煙。否則,誰說什麽東西,領棍,也就是拉幫的組織者和指揮者就叫你拿什麽東西,即說蛇拿蛇,說蘑菇就要脫掉衣服背蘑菇。過去若有人”起黑票”,偷跑了人參,抓回來後,扒光衣服,綁在樹上,讓”小蚊”叮死。
放山人最講究做夢,如夢見死人、出殯、白胡子老頭、穿紅衣綠褲的大姑娘、老太太、子起火等,都認為是吉夢,有時甚至按夢指示的方向去壓山。此時,放山人抽煙叫“拿火”,做飯叫“端鍋”,都諧“大貨”之音,象征采得“大貨”人參。
發現人參時,要有四句“喊山”問答的巫術語言和用”快當繩”也就是紅頭繩,拴住人參的巫術行為、此外,還要遵守一些放山禁忌,如挖參人需要休息時不能互相喊叫,而是以敲樹幹為暗號,謂之“叫棍兒”,說”若是喊叫,麻達鬼會接應的”。
實際上,大聲喊叫,造成緊張氣氛,影響挖參情緒。大樹墩兒不準坐,說那是山鬼老把頭的座位,坐了就鼻口流血。
而對此又有兩種說法:一說樹樁子是”老把頭”的飯桌;一說樹樁子是“老把頭’放帽子的地方。
其實,樹樁子潮濕,又很可能寄生了毒蟲或毒蟲爬過,坐在上邊會受潮染病!
我娘從前有一位關中的朋友,就對我娘說過他自己挖深的經曆。
想當年那時候我年紀還小,我娘們每天晚上便會把她從前從山下經曆的那些趣事講給我聽。
我還記得那一天晚上,天上全部都是連成片的火燒雲。爹和奶奶已經入睡,我一個人坐在院子裏熱的心煩意亂。
娘當時穿了一件深黑色的長布衫,就坐在家門口的一個方凳上,一邊用粗真大線穿著白天我和爹剛剛去地裏采摘回來的豆角。
一邊和我回憶她當年的那些趣事。
娘當時便對我說。
“當年關內人闖關東的時候,發了大財的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淘金的,另一種是挖參的。
我那個朋友是關外人,有一個爺爺輩的自家長輩,當年也是闖關東大軍中的一員。在東北,他幹過很多活計:捕過魚,伐過樹,淘過金,也挖過參。前麵的幾個工作,都沒能讓他發財,直到挖參時,挖到一顆不小的人參,發了財,從此收手不幹,攜家帶口返回山東老家,過起了舒舒服服的小日子。
在我朋友小時候,聽他講過很多挖參的故事。很神秘,很驚奇,至今讓我記憶猶深。
挖參是個危險的活兒。在東北的深山老林裏,一連待上十天半個月,是極其考驗生存能力的。要防止迷路,要防止掉進草葉覆蓋的深洞,還要防止被猛獸吃掉……一招不慎,可能就回不去了。
為了分擔風險,挖參的人可以搭夥,幾個人一起進山。但這種搭夥,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收益。更有甚者,因為分贓不均,還會發生火拚。所以,大部分挖參的人寧願自己單獨進山。
為了防止迷路,進山時要一路做好記號。這倒不耽誤事兒,因為在找參的時候,順手就能在樹上砍下幾塊樹皮,作為記號。
人參是不容易找的,有時候在山裏待上半個月,幹糧吃完了,仍然一無所獲,連顆茅草小參都找不到。但有時候運氣好,進山沒兩天,就能找到一顆大參。
如果僥幸找到了人參,千萬不能大聲吆喝。要迅速地取出事先準備好的紅繩,把露出地麵的人參花莖綁住。據說,如果不綁住,人參就會跑掉。而且,越是大參,越容易跑掉。
綁住後,就要開挖了。這道工序,倒是沒有什麽技術含量,隻需要注意,別讓刀子劃破人參就行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挖人參時,嘴裏千萬不能說出“人參”這倆字。比如,你說,“哇,好大一顆人參啊“,那就完了,人參就會跑掉。你要這麽說,“哇,好大一顆棒槌啊。”
挖出人參後,要用事先準備的紅布包好。注意,一定是紅布,如果用別的布,人參還是會跑掉。至於為什麽,沒人知道,隻知道是前輩們留下的規矩,沒人願意去打破。
人參一般是成對生長的,在一顆雄人參的附近,一定有一顆雌人參。但挖參的人,是很難同時挖到這兩顆人參的。因為你在拴住其中一顆時,另一顆已經跑掉了。
如果同時挖到了雌雄雙參,那每顆人參的價格至少要漲上一倍。
在東北的深山老林裏,每年有無數的挖參人懷著夢想或者說欲望進入深山,能夠挖到人參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大部分人都是顆粒無收,繼續貧困潦倒。有的人甚至送了命,永眠在了深山中。
所以,所謂挖參,所謂淘金,所謂闖關東,其實是一部血淚史。
但是在東北的深山老林裏,一般冬天是挖不到人參的。那邊冬天天氣寒冷,整個山體都被凍住,別說是想挖人參,就是出個門都會將自己凍出個好歹。
所以在東北最好的放山時節是在古語十分,也就是7~9月份。
《石勒別傳》記載:“初勒家園中生人參,葩茂甚”。石勒係西晉時後趙主,羯族人,少時居上黨武鄉,以行販為業。石勒為行販人參而將野生人參變為人工栽培。
據此考證,可以認為我國人參栽培能追溯至西晉末年,距今1660年以上。清朝乾隆至同治年間,人參栽培發展迅速,規模逐漸擴大。
我娘曾經有跟我說過,他之前認識過很多的人,其中便有那些東北人。這些東北人來自林區,做的就是每年放山,然後挖人參出來賣錢的活計。
據說,在東北林區是個聚寶盆,東北民族就有”關東三件寶,人參、貂皮、烏拉草。”人參,俗稱“棒槌”,被譽為“百草之王”,是關東三寶中的第一寶。采參,俗稱“放山”,又叫“挖寶”。
放山時間多在穀雨後到白露前這六個月,但最佳季節是農曆七月下半月到八月間。這時正是人參成熟之際。鮮紅的參籽十分醒目,加上有一種專吃參籽的棒槌鳥引路,所以比較容易采到人參,采參人稱之為”紅榔頭市”。
一般當地人,有一定放山經驗的多單獨放山,低調“單棍撮”。而從關裏來放山的人多結夥放山,俗謂“拉幫”。
放山時,能否避開猛獸,能否避免意外災禍,能否挖到好參,事先都難以預料,所以對於有迷信思想的人來說,一方麵要祭祖山鬼,祈求保佑,一方麵就要遵守一些禁忌,以免得罪山鬼及藥神而遭到某種懲罰。
東北天山挖參人的禁忌很典型。挖參人啟程放山,先要燒香上供,敬天山挖參人的開山鼻祖山鬼爺一”老把頭”,以求吉利。
壓山即尋參時,不準隨便說話,不準隨意停下休息和抽煙。否則,誰說什麽東西,領棍,也就是拉幫的組織者和指揮者就叫你拿什麽東西,即說蛇拿蛇,說蘑菇就要脫掉衣服背蘑菇。過去若有人”起黑票”,偷跑了人參,抓回來後,扒光衣服,綁在樹上,讓”小蚊”叮死。
放山人最講究做夢,如夢見死人、出殯、白胡子老頭、穿紅衣綠褲的大姑娘、老太太、子起火等,都認為是吉夢,有時甚至按夢指示的方向去壓山。此時,放山人抽煙叫“拿火”,做飯叫“端鍋”,都諧“大貨”之音,象征采得“大貨”人參。
發現人參時,要有四句“喊山”問答的巫術語言和用”快當繩”也就是紅頭繩,拴住人參的巫術行為、此外,還要遵守一些放山禁忌,如挖參人需要休息時不能互相喊叫,而是以敲樹幹為暗號,謂之“叫棍兒”,說”若是喊叫,麻達鬼會接應的”。
實際上,大聲喊叫,造成緊張氣氛,影響挖參情緒。大樹墩兒不準坐,說那是山鬼老把頭的座位,坐了就鼻口流血。
而對此又有兩種說法:一說樹樁子是”老把頭”的飯桌;一說樹樁子是“老把頭’放帽子的地方。
其實,樹樁子潮濕,又很可能寄生了毒蟲或毒蟲爬過,坐在上邊會受潮染病!
我娘從前有一位關中的朋友,就對我娘說過他自己挖深的經曆。
想當年那時候我年紀還小,我娘們每天晚上便會把她從前從山下經曆的那些趣事講給我聽。
我還記得那一天晚上,天上全部都是連成片的火燒雲。爹和奶奶已經入睡,我一個人坐在院子裏熱的心煩意亂。
娘當時穿了一件深黑色的長布衫,就坐在家門口的一個方凳上,一邊用粗真大線穿著白天我和爹剛剛去地裏采摘回來的豆角。
一邊和我回憶她當年的那些趣事。
娘當時便對我說。
“當年關內人闖關東的時候,發了大財的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淘金的,另一種是挖參的。
我那個朋友是關外人,有一個爺爺輩的自家長輩,當年也是闖關東大軍中的一員。在東北,他幹過很多活計:捕過魚,伐過樹,淘過金,也挖過參。前麵的幾個工作,都沒能讓他發財,直到挖參時,挖到一顆不小的人參,發了財,從此收手不幹,攜家帶口返回山東老家,過起了舒舒服服的小日子。
在我朋友小時候,聽他講過很多挖參的故事。很神秘,很驚奇,至今讓我記憶猶深。
挖參是個危險的活兒。在東北的深山老林裏,一連待上十天半個月,是極其考驗生存能力的。要防止迷路,要防止掉進草葉覆蓋的深洞,還要防止被猛獸吃掉……一招不慎,可能就回不去了。
為了分擔風險,挖參的人可以搭夥,幾個人一起進山。但這種搭夥,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收益。更有甚者,因為分贓不均,還會發生火拚。所以,大部分挖參的人寧願自己單獨進山。
為了防止迷路,進山時要一路做好記號。這倒不耽誤事兒,因為在找參的時候,順手就能在樹上砍下幾塊樹皮,作為記號。
人參是不容易找的,有時候在山裏待上半個月,幹糧吃完了,仍然一無所獲,連顆茅草小參都找不到。但有時候運氣好,進山沒兩天,就能找到一顆大參。
如果僥幸找到了人參,千萬不能大聲吆喝。要迅速地取出事先準備好的紅繩,把露出地麵的人參花莖綁住。據說,如果不綁住,人參就會跑掉。而且,越是大參,越容易跑掉。
綁住後,就要開挖了。這道工序,倒是沒有什麽技術含量,隻需要注意,別讓刀子劃破人參就行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挖人參時,嘴裏千萬不能說出“人參”這倆字。比如,你說,“哇,好大一顆人參啊“,那就完了,人參就會跑掉。你要這麽說,“哇,好大一顆棒槌啊。”
挖出人參後,要用事先準備的紅布包好。注意,一定是紅布,如果用別的布,人參還是會跑掉。至於為什麽,沒人知道,隻知道是前輩們留下的規矩,沒人願意去打破。
人參一般是成對生長的,在一顆雄人參的附近,一定有一顆雌人參。但挖參的人,是很難同時挖到這兩顆人參的。因為你在拴住其中一顆時,另一顆已經跑掉了。
如果同時挖到了雌雄雙參,那每顆人參的價格至少要漲上一倍。
在東北的深山老林裏,每年有無數的挖參人懷著夢想或者說欲望進入深山,能夠挖到人參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大部分人都是顆粒無收,繼續貧困潦倒。有的人甚至送了命,永眠在了深山中。
所以,所謂挖參,所謂淘金,所謂闖關東,其實是一部血淚史。
但是在東北的深山老林裏,一般冬天是挖不到人參的。那邊冬天天氣寒冷,整個山體都被凍住,別說是想挖人參,就是出個門都會將自己凍出個好歹。
所以在東北最好的放山時節是在古語十分,也就是7~9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