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我讚歎這位錢同修,是給你們聽的,但是,錢同修本人,我要說,你是錯誤的。”
這意思很明顯,錢老師的理論問題,有深度,當然值得一部分人學習。但對於錢老師本人來說,總這樣思考理論問題,是不能提倡的。
法露師說到:“這位錢同修,你記得禪宗有一句話。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人境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你現在想問我的法,我反問你,你的人在哪裏,境在哪裏?”
這一下,錢老師答不出話來了。
“所有經典,都是已經開悟後的人寫的,你沒到他們的程度,沒有見過那些本地風光,根本就對照不了那個境。你當靠自己的揣摩和理解,去想象聖人的風光,肯定是錯的。至少是不全麵的,你如果理解我這段話,你自己用一個詞形容一下?”
法師也是教學的高手啊,課堂互動這麽密切。
“盲人摸象。”錢老師自己說到。從這點上看,錢老師還有很有品質的一個人。這個人,雖然自認為聰明理性,但是能夠誠實地麵對自己,已經達到了自知之明的程度。況且,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大聲說出自己的不足,不僅是勇氣,也是坦蕩。坦蕩的人,是率性的,是直爽的。古人講,直心是道場。儒家經典中說,率性謂之道。
“你既然知道自己的缺點,肯定不是現在才知道的,對不對?你過去就多次懷疑自己的理解對不對?要不然,為什麽要問我呢?你拿一個自己都不太相信的結論,來找我證明,有什麽意義呢?說食不飽這個詞,你聽說過嗎?”
“聽說過,我改。”錢老師回答得理直氣壯,仿佛他是真理的掌握者,如同一個勇士。
“這句話,你真對了。”法師評價完錢老師,把頭重新對向大眾,提醒到:“在座的同修們,各有特點。有的戒律好,我不點名了,知道他從來沒有破過戒,大家記住,今後遇到這種人,你們得供養他,尊敬他,他是你們的福田,是你們的因緣,是你們今後成佛的種子,為什麽呢?因為佛祖臨終前說過:以戒為師!”
有幾個人正想四周張望,盡管法師沒有點名,但總想在人群中找出,是哪個師兄,具備這種戒律品行。估計看到唯諾的眼光,大家突然收攝自己的目光,此時師父不讓看,你看了,猜了,也就犯錯了。唯諾目光烱烱,關鍵是,手裏拿著那又厚又長的香板。
“在座的,還有一個,我已經看出來了,他已經進入了初禪地步,至少算是法喜初嚐。”剛說到這裏,突然聽到香板悶聲一響,我們都嚇了一跳。從聲音聽出,肯定有人挨打了。
“不要亂看,在佛堂,不是早就交代了嗎”法師接著說到:“這個人,你找我印證過,你不要高興得太早,你沒到不退轉的程度,你還要努力學習。如果你這時候再看《愣嚴經》,收獲就比剛才那個錢同修正確得多了。好多話,隻有你認真品味,就對應得上了。”
“在座的,有觀音法門的,你們讀《愣嚴》的時候,有沒有理解,有沒有疑問呢?今天我就講這個,大家回去後,不管是念佛的,還是持咒的,還是觀想的,你們去體會一個詞:入流忘所。”
這個詞我也讀過。當時二十五位大菩薩,在佛祖麵前,向大眾匯報自己成道的經曆,觀音菩薩匯報自己的經曆時,就說明了自己法門的切入口。所謂觀音,就是觀察聲音的來源和消失,察覺其中的秘密和性質。但是,其中這個“入流忘所”的關鍵詞,從邏輯上看,在整個敘述中很重要,但我根本不知道它的意思。
“這個詞人人都會說,人人難做到。”法師闡釋到:“觀音菩薩的觀察,發現聲音的秘密。比如我們剛才聽到引磐的聲音,覺得好聽。那這聲音是從哪裏來的呢?你們認為是從引磐來的嗎?但是如果沒有空氣的振動傳播,你聽得到嗎?它什麽時候就消失了,什麽時候又產生,你們要體會當年佛祖和阿難的辯論,就知道了。”
其實,當時的辯論記載,我讀的時候覺得很高妙,但始終不得要領。別人是說到做不到,我連說到都不行。
“心向外求,聽到聲音,再循聲找它,想到引磐。這種向外尋求之心,如流水一般,形成我們的習慣,永不斷絕。但如果我們倒推,發現逆流而上,其實是我們心在動,所以就有了聲音的感覺。當我們關注於自心之時,叫入流,當我們忘掉外界聲音之時,叫忘所。回光返照,就是這個意思。”
我試了一下,這種逆向思維和推理,還真不好想。畢竟,我們向外尋求的習慣已經很頑固了,一時間,還轉換不過來。
“各位努力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任何事都可以,不一定要裝模作樣地打坐才觀察。任何事情,專心做它,最後會達到這種境界的。所以,古人說,吃飯睡覺都是禪,就是這個道理。”
今晚的修習就此結束,大家回宿舍了。回到宿舍後,大家簡單地洗漱,就準備上床休息了。
此時,又有人看經書,畢竟,離熄燈還有大約十幾分鍾。但是,更多的人,是在準備打坐。最奇怪的是,今天晚上的明星,法師說得最多的人,錢老師,晚上回來,一句話都沒說,也作出了要打坐的準備。
我也不能免俗,也準備再坐一下。因為法師已經教了一個思路,就是專心入一,照顧自己的內心。
心思如水,最開始的時候,奔騰如飛瀑,後來漸漸如細流,這個過程剛到,腿又酸脹起來。我也不知道究竟是多少時間了,反正早就熄燈了,從影子上看,他們也都還在打坐。我決心忍一忍,本著如部隊時的信念,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一旦有忍的思想,就忍不住了。腿仿佛越來越疼了。我頭腦裏產生了放棄的念頭,還給自己找
了個理由。與其這樣完全被痛苦牽扯,不如休息。因為,這種糾結和痛苦,根本無法讓我集中精力,修任何一種法門了。
但是,我又總覺得,大道不是那麽好求的。如果腿這一關過不了,今後還怎麽學佛呢?在部隊訓練時,就有這個體驗。最開始為了提高長跑成績,就必須突破自己的極限。而這種突破極限的訓練,在當時是極其痛苦的,而且第二天的反應,是非常強烈的,甚至影響了正常的生活。
有一段時間,練習散打。班長認為我的腿部力量不行,覺得要加重我的訓練強度。於是,他就讓我扛著一個六十公斤的杠鈴,沿著操場跑。
剛開始隻跑了三圈,就想放棄了,畢竟,那種在極限狀態下的壓力,讓人仿佛想死一般。但是,班長監督的目光是尖銳的,我沒辦法,隻有跑。跑到一定程度,大腦和身體已經一遍空白了,隻是機械式地堅持。不知道跑了多少圈,班長過來,把我肩上的杠鈴接下來時,我頓時就癱坐在地上。
這一次訓練的直接後果,在第二天顯示出來。第二天是星期天,不出早操。大家起床時,我才被驚醒。但大家已經下去打掃衛生時,我還沒力氣起來,因為整個腰,好像不在了。
腰部沒感覺和力氣,根本指揮不動它。腰是人力氣的中樞,如果它沒力了,整個人就不是一個整體。
我該怎麽起床呢?我試圖用腳的力量讓自己翻身,突然發現,我的膝蓋怎麽也彎曲不了。我平時所有運動的技巧,此時全部失靈,我像一個清醒的癱瘓病人,根本不無法掌控自己。
我發現,我的手還有力量,畢竟,昨天訓練中,手是沒有用多少力氣的,隻是扶著那肩上的杠鈴,並沒承重。我想了半天,想到一個辦法。
我用手把被子掀下床,讓它在地上作為一個軟墊,我用手將自己的上身翻過來,讓上身體滾下床,讓身體自然帶動下身下來。這方法雖然狠了點,但當時我身上的肌肉還是結實的,也練習過倒功,加上有被子作為墊子,並不會受傷。
等我下來後,下身也被拖了下來。但是要站起來,隻能依靠手扶床了,我幾乎是用雙手,把自己整個身體拉了起來,終於站直了。
站直了是一回事,但是要邁步行走是另一回事。邁步子是需要膝蓋彎曲的,我剛準備彎曲膝蓋,結果突然又重重地坐了下來。我發現,我隻能挺直雙腳向前走。當然,這種走法,根本能讓身體保持平衡。
此時有戰友上來,我讓他幫我疊了被子。他準備扶我下樓,但是,他走的節奏讓我更沒辦法控製自己。我讓他先下樓,因為吃早飯了。而我扶著牆壁,硬是以木偶的樣子,下到樓下,站到了開飯的隊列裏。
本來人站直了,我還是可以的。但當值班班長喊一聲“稍息”,我下意識地一伸右腳,左腳膝蓋一彎,當場就往後倒去。幸虧後麵還有戰友,把我扶住了。
在班長當新兵的那個年代,訓練時尊崇的是三從一大: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大強度訓練。到了我們這一代新兵,就強調科學訓練了。
但我發現,三從一大還是有好處的。從此以後,我的腿部力量有了新進展。這類訓練還進行了幾次,一次比一次輕鬆。最後,用腿踢沙袋時,聽到幹脆的啪的一聲,班長對我說:“基本到位了,小莊,你下次散打對練時,你試著用小鞭腿,看看效果。”
有一次對練,與同班的戰友,我們散打水平差不多,基本誰也沒擊倒過誰,最多是點數的差別。所謂小鞭腿,就是用腿迅速擊踢對方前麵的支撐腿。
散打時,對方雙腿是一前一後站立的,一般情況下,重心落入兩腿之間,以保持進退自如。但在實戰中,如果對方要向前進攻時,有一個重心前移的過程,此時支撐腿就是前麵那個腿了。小鞭腿就是在此時用腳擊打對方的這個前腿。但這種擊打雖然速度快、隱蔽性強,但需要很強大的腿部爆發力。
我在那次對打時,當對方有試圖向前進攻的意圖時,我迅速用小鞭腿踢向了他,本來我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的。結果,他居然當場倒地。太神奇了,這是我第一次擊倒對方。
走了一會神,但當我把這個故事回憶完的時候,腳痛以更厲害的方式襲來,我不得不左搖右晃,試圖讓血脈暢通一些。但是,我知道,這是不行的,因為,不僅思想上亂跑,身體也亂動了。這種打坐是沒有意義的,我隻是在讓自己更為痛苦。但這種痛苦的代價,我必須付出。因為,如果不從打坐的時間上延長,克服身體上的不適應,我永遠無法跟上身邊這些師兄的節奏。
終於有一個師兄下坐了,他拉開了被子,開始睡覺。如同得到了解放,長舒了一口氣,放開雙腿,準備打開被子睡覺。
當放開雙腿時,發現更大的疼痛在等著我,雙腳如萬針猛紮,幾乎疼得要讓我叫出聲來。我憋住一口氣,強忍了好幾分鍾,在感覺上,仿佛忍了一個小時,才稍有緩解,由痛轉麻了。
我假裝平靜地躺下,其實與腳作了好久的鬥爭,輾轉反側地換了好幾種姿勢,才睡下來。
第二天早飯後,同屋一個師兄跟我說到:“你昨晚打坐,不太適應吧?”
這位師兄姓萬,是一個湖北人,他平時不太愛跟我們說話,這次主動找我答話,我還有點驚喜。
“對,估計昨天打坐的時間太長了,我平時隻打一個小時,結果昨天在大殿坐了兩個小時,回來又坐了好久,腿疼得不得了。”
我突然意識到,他問我這個問題,是不是有另一個意思?我趕緊說到:“對不起,昨天晚上把你打擾了。”
“不是那個意思,我也是初學者。但是,從坐功來說,我估計比你好些。我剛開始學習打坐時,比
你還要痛苦,你的忍耐力比我好,至少,我當年又喊又跳的,比你差多了。”
這種恭維算是客氣,我不當真。我倒想知道,他的經驗是什麽。“你怎麽克服的呢?”
“一個師父教給我一個方法,我練習久了,就克服了。”
喲,有內容,或許我會聽到一個好的對治法門。
“能教我嗎?師兄,我現在太痛苦了。”
“我不知道這方法是不是適合你,但我願意給你交流一下。”他拉我到外麵,輕聲說到:“痛苦本身,也是修行的機會。觀察痛苦,看它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再觀察,它與你是什麽關係,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它並沒有什麽了不起。”
我不太理解:“痛苦,腿憋久了,神經就會傳導不適應,如果把腿放開休息,就不痛苦了。還用觀察嗎?”
“當然要觀察。你想想,那些老參們,他們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他們為什麽沒痛苦?”
“因為已經適應了吧。”
“再怎麽適應,隻是痛苦不太強烈。按你的理由,它不能消失的,隻要腿沒放開。但是,如果這種痛苦不消失,老參們,怎麽可能入定?”
對啊,是這個道理啊。
“痛苦隻是一種感覺,是人本能生存的感覺,是為了躲避傷害而產生的習慣。比如你打了麻藥,就不會有痛苦,因為身體感受無法傳遞到大腦。如果你能夠觀察到自己感覺的生滅,並控製它,你就入道了。”
“什麽意思?你說得太玄乎,我不太好操作。”
“好,我問你,你是你的身體還是你的思想。如果你的本質是你的身體,那麽死人,身體還在。如果你的本質是你的思想,但你思想隨時在改變,你隨時都不是你。既然身體和思想都不究竟,那麽,它們的產物,痛苦也不是固定的。你不要問為什麽,你隻觀察它的生滅,久了,自然會體會到這種觀察的好處。”
我體會了一下,還果真有些道理。隨時生滅的東西,本質是空。既然是空,那麽,它就可以消失。而消失的關鍵,在我的心。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六祖的話,再次浮現。
萬師兄接著說到:“你睡覺時,也要學會固定姿勢。為什麽打坐睡覺都要保持正確的姿勢呢?佛門講威儀,這隻是其一。其實,還有另一方麵的道理。如果你連自己的身體都無法控製,更無法控製自己的內心了,對不對?”
“那我該怎麽睡呢?”
“你可以先學學吉祥臥。”
他進屋,我也進屋。他在床上,給我演示了吉祥臥。其實就是右側臥。這是符合現代醫學的,側臥比仰臥和俯臥好,這我在部隊都知道。仰臥時影響呼吸,俯臥時壓迫內髒。
而右側臥比左側臥更好,因為,左邊是心髒,左側臥會給心髒壓力。
他雙腿微屈交迭,正像是“睡如弓”的狀態。但是,右手放在頭下,這讓我不太理解。
他解釋到,這也很關鍵,道理他也不太明白,反正師父就是這樣教的。他讓我仔細看看寺廟裏的臥佛,都是這種狀態。因為,這個姿勢,是佛祖圓寂的姿勢,很有深意的。
“不僅是佛祖,大部分僧人睡覺,都是這個姿勢。有德高僧圓寂時,不是坐姿,就是這個吉祥臥,比如玄奘大師,就是這個姿勢。記住,這個手,放在右耳朵下,大姆指放耳朵根部後麵,其餘四指放前麵,就這樣。”
他站起來,用手作了示範,生怕躺下時,我看不見那手掌跟耳朵的關係。
“那左手呢?”
“左手就自然搭在身上,不需要特別的動作。”
聽了他的詳細解說,我決定今天晚上試試。
但是,他前麵所說的觀察痛苦,我估計自己沒把握。並且,這種觀察,不太好理解。
比如,痛苦時,我的思想和感受是一體的,感受是痛苦,思想是苦惱。但此時,我用什麽來觀察呢?我自己的思想來觀察自己的思想,那不成了,把自己的頭發抓住試圖把自己提起來?
一般觀察時,都得有觀察的主體和被觀察的客體。在佛教中,把這種主體叫能觀察者,把客體叫所觀察物。而這種能所不分的情況,該如何操作呢?
如果能所不分,就不存在觀察這個動作和詞了。那麽,是不是還有一種可能。有另外一個自己,它可以超越出來,觀察平時我們所感受的自己。這有點像是靈魂出竅,我不敢相信,我的靈魂如果真能夠出竅,不知道能不能收回來。
中國古代,就有很著名的幾個故事。孫悟空,身體還坐在那裏,而法身,或者也可以叫做靈魂,出竅了,跑到另一個地方去吃人參果了。
哪吒,有另一種形式。他本來肉身已經死去,但他師父太乙真人,把他的靈魂收起來,賦予到一個蓮葉製成的物體上,就形成了新哪吒,這個新的身體,由於不是肉身,所以水火不壞。後來我才明白這個道理,以前小的時候,心想,這家夥腳踩風火輪,怎麽,腳不會被燙傷嗎?
當然,還有另一個更玄乎的故事,這是道家的。鐵拐李,本來死過一回,但他有本事讓靈魂出竅。一次出竅時間長了,肉身不在了,他就無法回到原來的自我了。怎麽辦?路邊一個跛腳的醉鬼剛剛死去,他就把靈魂被迫寄居在他的身上。原來挺帥的小哥哥,複活後,就成了殘疾人了。
神話,要麽有事實的根據,要麽有大家的設想。反正,靈魂這東西可以與肉體分開,這事,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不論是否有宗教,隻要有傳說的地方,都有這種故事。
而萬師兄教我的東西,恐怕我是做不到的。但我可以試試,也怕失誤,因為,大師就在身邊。
這意思很明顯,錢老師的理論問題,有深度,當然值得一部分人學習。但對於錢老師本人來說,總這樣思考理論問題,是不能提倡的。
法露師說到:“這位錢同修,你記得禪宗有一句話。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人境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你現在想問我的法,我反問你,你的人在哪裏,境在哪裏?”
這一下,錢老師答不出話來了。
“所有經典,都是已經開悟後的人寫的,你沒到他們的程度,沒有見過那些本地風光,根本就對照不了那個境。你當靠自己的揣摩和理解,去想象聖人的風光,肯定是錯的。至少是不全麵的,你如果理解我這段話,你自己用一個詞形容一下?”
法師也是教學的高手啊,課堂互動這麽密切。
“盲人摸象。”錢老師自己說到。從這點上看,錢老師還有很有品質的一個人。這個人,雖然自認為聰明理性,但是能夠誠實地麵對自己,已經達到了自知之明的程度。況且,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大聲說出自己的不足,不僅是勇氣,也是坦蕩。坦蕩的人,是率性的,是直爽的。古人講,直心是道場。儒家經典中說,率性謂之道。
“你既然知道自己的缺點,肯定不是現在才知道的,對不對?你過去就多次懷疑自己的理解對不對?要不然,為什麽要問我呢?你拿一個自己都不太相信的結論,來找我證明,有什麽意義呢?說食不飽這個詞,你聽說過嗎?”
“聽說過,我改。”錢老師回答得理直氣壯,仿佛他是真理的掌握者,如同一個勇士。
“這句話,你真對了。”法師評價完錢老師,把頭重新對向大眾,提醒到:“在座的同修們,各有特點。有的戒律好,我不點名了,知道他從來沒有破過戒,大家記住,今後遇到這種人,你們得供養他,尊敬他,他是你們的福田,是你們的因緣,是你們今後成佛的種子,為什麽呢?因為佛祖臨終前說過:以戒為師!”
有幾個人正想四周張望,盡管法師沒有點名,但總想在人群中找出,是哪個師兄,具備這種戒律品行。估計看到唯諾的眼光,大家突然收攝自己的目光,此時師父不讓看,你看了,猜了,也就犯錯了。唯諾目光烱烱,關鍵是,手裏拿著那又厚又長的香板。
“在座的,還有一個,我已經看出來了,他已經進入了初禪地步,至少算是法喜初嚐。”剛說到這裏,突然聽到香板悶聲一響,我們都嚇了一跳。從聲音聽出,肯定有人挨打了。
“不要亂看,在佛堂,不是早就交代了嗎”法師接著說到:“這個人,你找我印證過,你不要高興得太早,你沒到不退轉的程度,你還要努力學習。如果你這時候再看《愣嚴經》,收獲就比剛才那個錢同修正確得多了。好多話,隻有你認真品味,就對應得上了。”
“在座的,有觀音法門的,你們讀《愣嚴》的時候,有沒有理解,有沒有疑問呢?今天我就講這個,大家回去後,不管是念佛的,還是持咒的,還是觀想的,你們去體會一個詞:入流忘所。”
這個詞我也讀過。當時二十五位大菩薩,在佛祖麵前,向大眾匯報自己成道的經曆,觀音菩薩匯報自己的經曆時,就說明了自己法門的切入口。所謂觀音,就是觀察聲音的來源和消失,察覺其中的秘密和性質。但是,其中這個“入流忘所”的關鍵詞,從邏輯上看,在整個敘述中很重要,但我根本不知道它的意思。
“這個詞人人都會說,人人難做到。”法師闡釋到:“觀音菩薩的觀察,發現聲音的秘密。比如我們剛才聽到引磐的聲音,覺得好聽。那這聲音是從哪裏來的呢?你們認為是從引磐來的嗎?但是如果沒有空氣的振動傳播,你聽得到嗎?它什麽時候就消失了,什麽時候又產生,你們要體會當年佛祖和阿難的辯論,就知道了。”
其實,當時的辯論記載,我讀的時候覺得很高妙,但始終不得要領。別人是說到做不到,我連說到都不行。
“心向外求,聽到聲音,再循聲找它,想到引磐。這種向外尋求之心,如流水一般,形成我們的習慣,永不斷絕。但如果我們倒推,發現逆流而上,其實是我們心在動,所以就有了聲音的感覺。當我們關注於自心之時,叫入流,當我們忘掉外界聲音之時,叫忘所。回光返照,就是這個意思。”
我試了一下,這種逆向思維和推理,還真不好想。畢竟,我們向外尋求的習慣已經很頑固了,一時間,還轉換不過來。
“各位努力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任何事都可以,不一定要裝模作樣地打坐才觀察。任何事情,專心做它,最後會達到這種境界的。所以,古人說,吃飯睡覺都是禪,就是這個道理。”
今晚的修習就此結束,大家回宿舍了。回到宿舍後,大家簡單地洗漱,就準備上床休息了。
此時,又有人看經書,畢竟,離熄燈還有大約十幾分鍾。但是,更多的人,是在準備打坐。最奇怪的是,今天晚上的明星,法師說得最多的人,錢老師,晚上回來,一句話都沒說,也作出了要打坐的準備。
我也不能免俗,也準備再坐一下。因為法師已經教了一個思路,就是專心入一,照顧自己的內心。
心思如水,最開始的時候,奔騰如飛瀑,後來漸漸如細流,這個過程剛到,腿又酸脹起來。我也不知道究竟是多少時間了,反正早就熄燈了,從影子上看,他們也都還在打坐。我決心忍一忍,本著如部隊時的信念,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一旦有忍的思想,就忍不住了。腿仿佛越來越疼了。我頭腦裏產生了放棄的念頭,還給自己找
了個理由。與其這樣完全被痛苦牽扯,不如休息。因為,這種糾結和痛苦,根本無法讓我集中精力,修任何一種法門了。
但是,我又總覺得,大道不是那麽好求的。如果腿這一關過不了,今後還怎麽學佛呢?在部隊訓練時,就有這個體驗。最開始為了提高長跑成績,就必須突破自己的極限。而這種突破極限的訓練,在當時是極其痛苦的,而且第二天的反應,是非常強烈的,甚至影響了正常的生活。
有一段時間,練習散打。班長認為我的腿部力量不行,覺得要加重我的訓練強度。於是,他就讓我扛著一個六十公斤的杠鈴,沿著操場跑。
剛開始隻跑了三圈,就想放棄了,畢竟,那種在極限狀態下的壓力,讓人仿佛想死一般。但是,班長監督的目光是尖銳的,我沒辦法,隻有跑。跑到一定程度,大腦和身體已經一遍空白了,隻是機械式地堅持。不知道跑了多少圈,班長過來,把我肩上的杠鈴接下來時,我頓時就癱坐在地上。
這一次訓練的直接後果,在第二天顯示出來。第二天是星期天,不出早操。大家起床時,我才被驚醒。但大家已經下去打掃衛生時,我還沒力氣起來,因為整個腰,好像不在了。
腰部沒感覺和力氣,根本指揮不動它。腰是人力氣的中樞,如果它沒力了,整個人就不是一個整體。
我該怎麽起床呢?我試圖用腳的力量讓自己翻身,突然發現,我的膝蓋怎麽也彎曲不了。我平時所有運動的技巧,此時全部失靈,我像一個清醒的癱瘓病人,根本不無法掌控自己。
我發現,我的手還有力量,畢竟,昨天訓練中,手是沒有用多少力氣的,隻是扶著那肩上的杠鈴,並沒承重。我想了半天,想到一個辦法。
我用手把被子掀下床,讓它在地上作為一個軟墊,我用手將自己的上身翻過來,讓上身體滾下床,讓身體自然帶動下身下來。這方法雖然狠了點,但當時我身上的肌肉還是結實的,也練習過倒功,加上有被子作為墊子,並不會受傷。
等我下來後,下身也被拖了下來。但是要站起來,隻能依靠手扶床了,我幾乎是用雙手,把自己整個身體拉了起來,終於站直了。
站直了是一回事,但是要邁步行走是另一回事。邁步子是需要膝蓋彎曲的,我剛準備彎曲膝蓋,結果突然又重重地坐了下來。我發現,我隻能挺直雙腳向前走。當然,這種走法,根本能讓身體保持平衡。
此時有戰友上來,我讓他幫我疊了被子。他準備扶我下樓,但是,他走的節奏讓我更沒辦法控製自己。我讓他先下樓,因為吃早飯了。而我扶著牆壁,硬是以木偶的樣子,下到樓下,站到了開飯的隊列裏。
本來人站直了,我還是可以的。但當值班班長喊一聲“稍息”,我下意識地一伸右腳,左腳膝蓋一彎,當場就往後倒去。幸虧後麵還有戰友,把我扶住了。
在班長當新兵的那個年代,訓練時尊崇的是三從一大: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大強度訓練。到了我們這一代新兵,就強調科學訓練了。
但我發現,三從一大還是有好處的。從此以後,我的腿部力量有了新進展。這類訓練還進行了幾次,一次比一次輕鬆。最後,用腿踢沙袋時,聽到幹脆的啪的一聲,班長對我說:“基本到位了,小莊,你下次散打對練時,你試著用小鞭腿,看看效果。”
有一次對練,與同班的戰友,我們散打水平差不多,基本誰也沒擊倒過誰,最多是點數的差別。所謂小鞭腿,就是用腿迅速擊踢對方前麵的支撐腿。
散打時,對方雙腿是一前一後站立的,一般情況下,重心落入兩腿之間,以保持進退自如。但在實戰中,如果對方要向前進攻時,有一個重心前移的過程,此時支撐腿就是前麵那個腿了。小鞭腿就是在此時用腳擊打對方的這個前腿。但這種擊打雖然速度快、隱蔽性強,但需要很強大的腿部爆發力。
我在那次對打時,當對方有試圖向前進攻的意圖時,我迅速用小鞭腿踢向了他,本來我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的。結果,他居然當場倒地。太神奇了,這是我第一次擊倒對方。
走了一會神,但當我把這個故事回憶完的時候,腳痛以更厲害的方式襲來,我不得不左搖右晃,試圖讓血脈暢通一些。但是,我知道,這是不行的,因為,不僅思想上亂跑,身體也亂動了。這種打坐是沒有意義的,我隻是在讓自己更為痛苦。但這種痛苦的代價,我必須付出。因為,如果不從打坐的時間上延長,克服身體上的不適應,我永遠無法跟上身邊這些師兄的節奏。
終於有一個師兄下坐了,他拉開了被子,開始睡覺。如同得到了解放,長舒了一口氣,放開雙腿,準備打開被子睡覺。
當放開雙腿時,發現更大的疼痛在等著我,雙腳如萬針猛紮,幾乎疼得要讓我叫出聲來。我憋住一口氣,強忍了好幾分鍾,在感覺上,仿佛忍了一個小時,才稍有緩解,由痛轉麻了。
我假裝平靜地躺下,其實與腳作了好久的鬥爭,輾轉反側地換了好幾種姿勢,才睡下來。
第二天早飯後,同屋一個師兄跟我說到:“你昨晚打坐,不太適應吧?”
這位師兄姓萬,是一個湖北人,他平時不太愛跟我們說話,這次主動找我答話,我還有點驚喜。
“對,估計昨天打坐的時間太長了,我平時隻打一個小時,結果昨天在大殿坐了兩個小時,回來又坐了好久,腿疼得不得了。”
我突然意識到,他問我這個問題,是不是有另一個意思?我趕緊說到:“對不起,昨天晚上把你打擾了。”
“不是那個意思,我也是初學者。但是,從坐功來說,我估計比你好些。我剛開始學習打坐時,比
你還要痛苦,你的忍耐力比我好,至少,我當年又喊又跳的,比你差多了。”
這種恭維算是客氣,我不當真。我倒想知道,他的經驗是什麽。“你怎麽克服的呢?”
“一個師父教給我一個方法,我練習久了,就克服了。”
喲,有內容,或許我會聽到一個好的對治法門。
“能教我嗎?師兄,我現在太痛苦了。”
“我不知道這方法是不是適合你,但我願意給你交流一下。”他拉我到外麵,輕聲說到:“痛苦本身,也是修行的機會。觀察痛苦,看它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再觀察,它與你是什麽關係,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它並沒有什麽了不起。”
我不太理解:“痛苦,腿憋久了,神經就會傳導不適應,如果把腿放開休息,就不痛苦了。還用觀察嗎?”
“當然要觀察。你想想,那些老參們,他們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他們為什麽沒痛苦?”
“因為已經適應了吧。”
“再怎麽適應,隻是痛苦不太強烈。按你的理由,它不能消失的,隻要腿沒放開。但是,如果這種痛苦不消失,老參們,怎麽可能入定?”
對啊,是這個道理啊。
“痛苦隻是一種感覺,是人本能生存的感覺,是為了躲避傷害而產生的習慣。比如你打了麻藥,就不會有痛苦,因為身體感受無法傳遞到大腦。如果你能夠觀察到自己感覺的生滅,並控製它,你就入道了。”
“什麽意思?你說得太玄乎,我不太好操作。”
“好,我問你,你是你的身體還是你的思想。如果你的本質是你的身體,那麽死人,身體還在。如果你的本質是你的思想,但你思想隨時在改變,你隨時都不是你。既然身體和思想都不究竟,那麽,它們的產物,痛苦也不是固定的。你不要問為什麽,你隻觀察它的生滅,久了,自然會體會到這種觀察的好處。”
我體會了一下,還果真有些道理。隨時生滅的東西,本質是空。既然是空,那麽,它就可以消失。而消失的關鍵,在我的心。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六祖的話,再次浮現。
萬師兄接著說到:“你睡覺時,也要學會固定姿勢。為什麽打坐睡覺都要保持正確的姿勢呢?佛門講威儀,這隻是其一。其實,還有另一方麵的道理。如果你連自己的身體都無法控製,更無法控製自己的內心了,對不對?”
“那我該怎麽睡呢?”
“你可以先學學吉祥臥。”
他進屋,我也進屋。他在床上,給我演示了吉祥臥。其實就是右側臥。這是符合現代醫學的,側臥比仰臥和俯臥好,這我在部隊都知道。仰臥時影響呼吸,俯臥時壓迫內髒。
而右側臥比左側臥更好,因為,左邊是心髒,左側臥會給心髒壓力。
他雙腿微屈交迭,正像是“睡如弓”的狀態。但是,右手放在頭下,這讓我不太理解。
他解釋到,這也很關鍵,道理他也不太明白,反正師父就是這樣教的。他讓我仔細看看寺廟裏的臥佛,都是這種狀態。因為,這個姿勢,是佛祖圓寂的姿勢,很有深意的。
“不僅是佛祖,大部分僧人睡覺,都是這個姿勢。有德高僧圓寂時,不是坐姿,就是這個吉祥臥,比如玄奘大師,就是這個姿勢。記住,這個手,放在右耳朵下,大姆指放耳朵根部後麵,其餘四指放前麵,就這樣。”
他站起來,用手作了示範,生怕躺下時,我看不見那手掌跟耳朵的關係。
“那左手呢?”
“左手就自然搭在身上,不需要特別的動作。”
聽了他的詳細解說,我決定今天晚上試試。
但是,他前麵所說的觀察痛苦,我估計自己沒把握。並且,這種觀察,不太好理解。
比如,痛苦時,我的思想和感受是一體的,感受是痛苦,思想是苦惱。但此時,我用什麽來觀察呢?我自己的思想來觀察自己的思想,那不成了,把自己的頭發抓住試圖把自己提起來?
一般觀察時,都得有觀察的主體和被觀察的客體。在佛教中,把這種主體叫能觀察者,把客體叫所觀察物。而這種能所不分的情況,該如何操作呢?
如果能所不分,就不存在觀察這個動作和詞了。那麽,是不是還有一種可能。有另外一個自己,它可以超越出來,觀察平時我們所感受的自己。這有點像是靈魂出竅,我不敢相信,我的靈魂如果真能夠出竅,不知道能不能收回來。
中國古代,就有很著名的幾個故事。孫悟空,身體還坐在那裏,而法身,或者也可以叫做靈魂,出竅了,跑到另一個地方去吃人參果了。
哪吒,有另一種形式。他本來肉身已經死去,但他師父太乙真人,把他的靈魂收起來,賦予到一個蓮葉製成的物體上,就形成了新哪吒,這個新的身體,由於不是肉身,所以水火不壞。後來我才明白這個道理,以前小的時候,心想,這家夥腳踩風火輪,怎麽,腳不會被燙傷嗎?
當然,還有另一個更玄乎的故事,這是道家的。鐵拐李,本來死過一回,但他有本事讓靈魂出竅。一次出竅時間長了,肉身不在了,他就無法回到原來的自我了。怎麽辦?路邊一個跛腳的醉鬼剛剛死去,他就把靈魂被迫寄居在他的身上。原來挺帥的小哥哥,複活後,就成了殘疾人了。
神話,要麽有事實的根據,要麽有大家的設想。反正,靈魂這東西可以與肉體分開,這事,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不論是否有宗教,隻要有傳說的地方,都有這種故事。
而萬師兄教我的東西,恐怕我是做不到的。但我可以試試,也怕失誤,因為,大師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