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探春, 在榮國府愈發透明了,無人在乎自也無人關懷,連外頭好似都已然忘記她, 談起賈家二房, 唯獨隻記得寶玉賈環及四爺府上的元春而已,連賈蘭母子都很少有人記起了。


    賈家族中無人肯為二房出頭,自然二房的冷便隻能自生自滅,探春這輩子想要嫁人,便隻能依托外男前來提親了, 不過她出不去也沒什麽利用價值,肯為她得罪榮國府大房的人可以說極少。


    王熙鳳這個性情剛烈的人對一個人狠起來, 可以十足得冷血, 在她手底下被教訓的人不少, 探春也不是最後一個, 但隻要有她在,隻要她還記著仇,便是賈璉都無可奈何,還不得乖乖坐視不理。


    更何況探春的名聲在三春裏頭是最差的, 閨中清譽早已受損,被寶玉流傳出去的詩詞中, 恨嫁味道甚重, 心思也更加愛慕虛榮些, 比不得其他兩位姑娘超然單純些。


    當初王熙鳳這個大字不識幾個的人看不懂這些, 還以為探春寫得最好, 被納蘭府的福晉一點撥才知道,寶玉給幾個姑娘帶來了多大的傷害,幾乎沒有人願意去榮國府提親。


    迎春在嫁入納蘭府之前,納蘭福晉特意跟王熙鳳協商處理此事,好在迎春的詩詞很是正經,閨中女子大抵也有這麽幾首留出,並不出格也不出彩,旁人看不出迎春是何品性,倒也無妨,倒是惜春的清冷和探春的自命不凡更加不堪些。


    尤其是探春,一個勳貴家的庶出女子竟敢自命不凡,甚至還留出可當王妃之言,端的是拎不清,被眾多福晉們嗤笑,除了妾侍的位置,是絕不可能把嫡福晉的位置給她的。


    若換成了探春,納蘭福晉未必肯如約履行這婚約,即便履行了,也會想法子把錯處歸在探春處,勾著她提前毀約。


    王熙鳳在納蘭福晉那兒聽得真真的,十足得目瞪口呆,回來便讓探春好生抄寫女戒,直到及笄為止都不準出院門,那些個詩詞都被她找出來燒了,省得丟人現眼。


    明顯被針對了的探春自然悲憤,也十足想報複回去,但她毫無靠山,也走不出璉二奶奶的眼皮子底下,甚至連下人都不願收她的好處為她辦事,可不悲憤至極。


    侍書的老子娘早就看不上探春三姑娘了,沒多久便來帶走侍書,說是給她說了門親事,璉二奶奶也同意了放人。


    身邊最衷心的侍書都被帶走了,探春過得跟瞎子沒什麽兩樣,反正也沒人跟她多說什麽。


    這麽日複一日的,探春又想到了趙姨娘,但她並不知曉趙姨娘現在住在哪兒,也無人替她送信過去,隻能盼著趙姨娘聽到二房處境後,能到府裏來接她離開。


    即便這榮國府再好,也不是她探春可以繼續待得地方,探春一直等著趙姨娘的消息,可等了足足三年,都未曾聽到隻字片語,探春都等得瘋了,也無人在意她。


    璉二奶奶並沒有在吃穿用度上苛刻太多,探春看著鏡子裏的姑娘已經水潤卻無人問津,恨得日日抓狂不已,不甘心和記恨的心情,讓她開始狠這榮國府裏的所有人。


    璉二奶奶就愛看她發瘋,就想讓她嚐一嚐眾叛親離的滋味,讓她知道她到底當初是如何報複她這個嫂子的,她站著說話不腰疼會給她璉二奶奶帶來如何的痛苦?


    除了探春以外,賈蘭母子自然過得也苦,她們母子同樣不是什麽好人,自私狹隘都不像是清貴人家出身,當初對付寶玉之時,那叫一個手段卑劣,璉二奶奶也不敢對這樣的人好,沒準她們一上位,就能轉過頭來對付她們了。


    賈蘭年紀也不小了,一直想回金陵靠科舉,但李紈沒有銀子也沒有人送他去,便打著主意想沾了這一代國子監的入學資格,賈璉如何肯允許,他自個親子還沒長成,未必用不上呢。


    賈蘭進不了國子監,自然跟母家也聯係不上,恨得牙齒癢癢,時不時在外頭說了幾句難聽的話,讓賈璉聽個一耳朵,隻是愈發瞅他們不上。


    賈蘭便如此蹉跎著,好不容易跟幾個同窗一道下鄉,結果卻大敗而歸,介因戶籍審查不過關,祖上賈政品行有虧,寶玉又貪花好色企圖欺辱皇後娘娘,品行更是不端,都無需黛玉多說什麽,底下人都自己會辦事。


    敗興而歸的賈蘭又開始在府內喝酒,誰勸都無用,考不了科舉,他就是廢人一個,連賈環都不如,現下要讓他去投奔賈環,怕是都不能夠了。


    如今是高高在上的皇後娘娘看他們二房不順眼,賈環早已脫離二房,竟成了唯一一個不被連累之人,可笑他當初還幸災樂禍得很。


    李紈也是哭得不能自已,非常想去宮中向黛玉討個說法,她們母子可從未苛待過她,她何必這般斬盡殺絕,寶玉和王夫人都已經被她迫害至此了,難道還不能消氣嗎?


    但黛玉還真未在乎過賈家二房,從嫁入十四貝勒府開始,榮國府便不值一提了,捏死榮國府的眾人就跟捏死隻螞蟻一樣簡單,又怎麽可能耿耿於懷?


    李紈的眼界終究低了些,自以為自己是塊料,旁人會看重她。


    再說了,這天下誰不知榮國府二房得罪過皇後娘娘,賈蘭即便是真走到殿試這一關,都未必能中進士,十四爺對賈寶玉的厭惡可比任何人都強。


    黛玉對十四爺的上心,竟依托在十四爺對他的忠誠上,但賈寶玉是黛玉曾經真心放進心裏的人,也是導致黛玉如今冷情的人,十四爺如何不妒忌不生氣。


    這一切的發生,黛玉從未關心過,也未曾探聽過,甚至連小紅都沒在乎過,日子便一日日得過著,黛玉也一日日得教導兒子們要多孝順,原以為這樣便能安穩一生,卻沒想到十四爺竟然身體並不好,戰場五年終究傷了身。


    不過登上皇位十來年,竟病來如山倒,隻得黛玉協助小曦兒重整朝堂,沒有權威日盛的十四爺震懾,小曦兒輩分不夠總被敷衍,需要黛玉出山。


    黛玉一邊照看著十四爺,一邊照看著小曦兒,竟也無任何野心,隻盼著十四爺能早日好起來,與上一世相距甚遠,她突然間就不想要權位了,隻想十四爺能好生活著。


    德太後聽聞消息後,也病了,一時間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甚至還跑到養心殿質問黛玉,覺得是黛玉謀害她兒子。


    十四爺神誌尚在,隻是身體不聽使喚,曾經期盼黛玉能夠全心全意愛他,卻不能如願,如今身子不行了,黛玉反倒再不萎縮,滿心滿眼都是他,十四爺甚至還想就此渡過一生也好。


    黛玉想要的都能得到,不管是權利地位還是帝王的恩寵,黛玉都得到了,這天下她也坐擁一半,權勢滔天,十四爺知道黛玉不像先皇那些後妃,隻期盼著他早點死,好讓兒子上位。


    十四爺就這麽一直熬著日子,黛玉便一直在他身邊從未離開過,包括批折子談政事,都未曾離開過養心殿,給了十四爺全心全意的愛。


    十四爺就愛看她忙碌的樣子,愛看她偶爾回頭望一望,也希望能夠好起來跟她繼續過安穩日子,但太醫卻是無用的很,到了冬日時,傷口便反複疼痛不已,偶爾高燒不退迷迷糊糊得,在渡過第二個冬日時,十四爺便徹底不省人事了。


    德太後聽聞後,直接大發雷霆,拿著劍毫不猶豫刺向太子,太子一個不查,竟被她刺了個通透,倒在地上時都帶這些不可思議。


    場麵十足是亂了,太子也倒下了,黛玉的另外兩個孩子還那般小,最終,黛玉一個巴掌把德太後甩落在地,下令讓整個太醫院都好生醫治太子和陛下,朝政她會扛著,扛到這父子兩能夠安好為止。


    朝中也不是沒有怨言,單德太後就鬧得不行,但這都阻止不了黛玉,黛玉手握禁軍和各方駐軍,誰也撼動她不得,隻能眼睜睜看著她坐在帝位之上,行皇帝之能,即便沒有正式登基,卻也已名副其實。


    如此又是兩年時間,太子已然安好,卻不想這麽快搶奪黛玉的權利,反倒跟著九爺和十三爺到處增長見聞,以一個小廝的名號行走江湖,看遍各處民生,才日漸成熟起來。


    九爺和十三爺對黛玉那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個女人做到這份上,當真厲害得緊,瞅瞅這德太後如今模樣,怎麽就偏偏愛招惹這麽個煞神?


    而且小曦兒也太過孝順,放著帝位不要,隻想等十四爺醒過來,不過,隻要十四爺一醒,黛玉一定對帝位不屑一顧,隻想跟十四爺長相廝守。


    看她如今對聖上的上心勁,都不能錯眼一個時辰以上,便可知曉其情深了,如今黛玉霸占著帝位,也不過是心中悲憤無法訴說而已。


    隻可惜,十四爺終究沒有再醒過來,三年後,十四爺終於是咽下了最後一口氣,黛玉幾乎崩潰到想跟隨而去。


    這個時候,小曦兒哪裏肯看著黛玉殉葬,直接下令讓黛玉繼承帝位,讓她看看著大好河山,還有許多父皇未做完之事,還有許多父皇的壯誌還未來得及開始。


    最終,黛玉竟再一次登上帝位,成為新一任女皇,這一世,子孫孝順給黛玉的後盾十足強大,黛玉根本無需在意是否有人想搶她的位置,也無需在意是否後繼無人。


    小曦兒自知黛玉能耐不俗,隻願跟著她身邊學習一二,好慢慢開始接手朝中庶務,黛玉對他還是頗有在意的,自然也愈發得疼愛。


    十年後,大好的河山再次富庶,兵強馬壯的民族十分強大,黛玉看著新一輪的盛世開啟,最終交托給小曦兒,讓他能夠繼續延續下去,而黛玉自個卻再無任何想法。


    這時,黛玉才明白,當真是什麽都比不過十四爺對她的好,她重活一世便知有靈魂一說,如今也該是時候去見十四爺了,相比十四爺等她也多時了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武後變黛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絕世神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絕世神狐並收藏紅樓之武後變黛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