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義軍元首府現任副總參軍、神機軍師朱武前來詢問:“蒙山一役中,我軍俘虜了近五萬匪兵,請主公示下,該如何處置這些俘虜?”
盧俊義想了想,問了朱武一個問題:“我軍現在的兵力還需不需要擴充?”
朱武猛地搖頭道:“我軍在這二年內擴充太快,到現在為止,陸軍方麵已經有了四個軍二十個師,超過二十萬人馬;海軍方麵也快編成了三個軍十五個師,將近十五萬人,這是梁山的主力作戰部隊,合起來共有三十五萬人。而且,現在每個州府都有近萬名精銳民兵編製起來的防備軍,每個縣城亦有近二千名精銳民兵組織起來的防備軍,每個鎮寨裏亦有近兩百名防備軍,所有防備軍加起來,也將近三十萬人,雖然這些地方防備軍隻領取正規軍的一半糧餉,那算起來我梁山義軍也足有五十萬軍隊要養。朱武認為不宜再擴軍了。”
盧俊義聽了這個統計不由得倒吸口冷氣,自己這個勢力最近二年擴張的太快了。
朱武又講到一個實際情況:“我軍所轄區域不過是山東大部分、河北小部分地區和一些鄰海小島,所有的人口合起來,最多不過一千萬。一千萬人口裏麵,十五歲到五十五歲可以耕種的勞力不過三百萬,如此一來就是六個人耕種養一個士兵。”
聽到這些數字,盧俊義不禁想起了北宋朝廷曾經麵臨的問題:“《元豐九域誌》所載全國共有一千六百五十多萬戶,假設北方和南方戶每戶均有七人,則此時全國在籍人口約有一億一千餘萬。這麽多的人口養了一百二十多萬軍隊,就被人罵做冗兵,那我們梁山義軍現在已有五十萬軍隊,那豈不是冗兵到了極點?!”
隨軍而來的元首府秘書長李師師在一旁笑道:“主公(什麽場合用什麽稱呼,此時不宜稱為官人)多慮了,那些防備軍都有屬於他們的軍屯田地,他們輪流軍屯,應能自足。陸軍的主力軍有一半人馬有自己的軍屯田地,雖然不能時常耕種,也能滿足四分之一的需求。雖然那些海軍大部分都沒有自己的軍屯之地,但他們在海上劫掠海商海盜,所得錢財可以去高麗、日本、呂宋等地購買糧食,另外有些島嶼頗為寬闊,上麵也可開墾做為良田,像海軍日後將會占領的濟州島和台灣島等都可作為糧食重地。真正需要用民屯糧食來養活的隻有四分之三的陸軍和海軍,總共二十六萬多士兵。”
朱武並不太懂得經濟之道,問詢道:“除了二十六萬多士卒外,還有一萬多戰馬,另外還有三萬多傷殘士兵和上百萬軍人家屬、四五十萬礦工,怕都是難題。”
李師師笑道:“首先我軍都撥給軍屬和傷殘士兵一定量的土地,且隻收取三成的糧租,剩下七成完全夠他們養活自己。我軍管轄之地免除了自耕農和佃戶的雜稅,然後稍微提高了他們交租的比例,有些收五成,有些收六成,對地主收四成,使得我軍的軍糧儲備一直是整個產量的五成左右。原本朝廷從山東這個產量大省收走的糧食占產量的三成多,剩下的六成多能養活九百萬人,那現在我軍收上來的五成糧食就完全能養活二十六萬多士兵、四五十萬礦工、僅一萬多匹戰馬。”
在座的還有後勤部財政司的蔣敬,他是前來清點戰利品的。
他聽了李師師的分析,點了點頭,又補充道:“剛才李少校(李師師軍銜)所言很有道理,不過忽略了一點兒,軍糧的消耗要遠大於民糧,沿路的運輸是耗費的重點,運糧要靠牲口,牲口在路上吃的比人多,人吃馬嚼的,消耗甚大,打個比方,從齊州運糧到登州,運送糧食的部隊和牲口都要吃,一來一回就把十車糧食吃掉了三分之二,如果路上遇到陰雨天,糧食在路上發黴變質,也會增大損耗。另外,士卒征戰甚耗體力,他們的食欲遠勝於平民,想要保證旺盛的戰鬥力,他們一般要吃平民食量的三倍。如此這般算來,十個以上的勞力養活一個士卒才不至於出現糧食補給的問題。主公,蔣敬認為我軍擴軍太快,如果要再擴軍,必須要多占了地盤和人口以後才能緩緩開始擴軍。”李師師頻頻點頭,講到這些實際問題,還是這個財務專家清楚。
盧俊義點點頭,講出了自己的擔心:“如果軍糧不夠了,我們再去提高田租,或者去農戶家中搶糧,民眾們不堪重負,沒準就會在我們義軍的地盤上再度揭竿起義。為了避免上述危機發生,我決定,原定的田租和稅收標準絕不上升,而且會慢慢下調。義軍內部從上到下,要力行勤儉節約,不得浪費糧食,暫時禁止釀酒,所有防備軍都必須進行軍屯,暫時駐紮地方的主力軍也要開荒種田。李少校,將我以上的決定擬成軍令,曉諭三軍。”
李師師和錢燕兒馬上將盧俊義的話記了下來,抄錄多份,等會後飛鴿傳書給山東各地。
另外盧俊義督促裝備部的盧俊智,趕快研發更先進的運輸車輛,增加運輸速度,縮短運輸時間,從而減少軍糧運輸的消耗,盧俊義很期待諸葛孔明的“木牛流馬”重現人間;命各地州府縣鎮出動民役,整修道路,方便軍糧運輸和人馬調動;在每個州府都設立了耐久儲藏的軍用糧倉,將軍糧分地放置,減少運輸路徑,使得可以就地補糧。
蔣敬見主公一臉嚴肅眉頭緊鎖的模樣,笑道:“主公,這軍糧問題乃是遠慮,並無近憂。”
盧俊義聞聽此言,眉頭舒展了一點,笑問道:“蔣主管(財政司)何出此言?”
蔣敬翻了翻賬本,笑道:“最近兩年我軍攻占了十幾個州府,尤其是青州和大名府,那裏的錢財糧食所獲甚豐,另外還有四五十個縣城裏麵也都頗有錢糧,另外祝家莊、曾頭市等大惡霸地主的錢糧也是頗豐,我軍又將大名府和滄州的所有錢糧和人口都搬遷到山東,使得我軍的錢糧和可用的佃戶都劇增。如果我軍不做大規模擴張和戰爭的話,目前的錢糧足以支撐五年,不過這五年內,我們開發礦山所得的金銀,開辟軍屯民屯所得的糧食目前都是收入大於支出。前提條件是,主公不要再像以往那樣擴軍。如果日後不擴領土和人口而隻擴張軍隊的話,就怕會入不敷出,會有錢糧危機。”
盧俊義笑道:“從此之後,我梁山義軍要開始精兵簡政。”
蔣敬見盧俊義接受了他跟朱武提出的建議,便順勢又提出了他擔心良久的問題:“主公,最近許多農民見礦工的薪俸頗高,都棄田前去礦山做工,另外還有一些農民見經商所獲甚豐,都放棄田地前去經商。希望能製定一些獎懲法令,來鼓勵農民種田。”
盧俊義心知自己勢力的發展給了很多人不良的影響:經商所獲可以富可敵國。盧俊義有心遏製一下山東這邊過重的重商主義,便問道:“蔣敬,你有什麽良策?”
蔣敬順勢將自己思索了很久的理念拋了出來:“卑職的建議是:產糧多的農戶,可免除勞役,盡量少對農戶大征徭役,不能影響糧食生產,隻能在農閑季節動用農民的徭役;減少田租,對民屯、自耕農、地主的收租都相應地減少一成,使得他們收成多,從而激發他們種田和墾荒的積極性。”
盧俊義笑道:“輕徭薄賦,很好的提議,照辦!”
蔣敬又說道:“對盈利率較高的商業征收重稅,並根據商人家的人口數量向他們攤派徭役,而農民的徭役要遠比商人要少。”盧俊義皺著眉頭想了良久,他確實對後世的那個重商主義非常痛恨、厭惡,但並不代表他就是輕商主義者,他理解商業對生產流通和生產力的作用,便道:“此事需要慎重,我並非重農抑商,隻是希望農商並重,這一條你們詳加修正,在輕度抑商的基礎上不要傷害商人經商的積極性。”
李師師在一旁笑道:“其實有一個很好的辦法,不用過度抑商,即可使得農商並重,即提高糧食的價格,農民和地主隻能賣糧食給義軍,再由義軍賣糧給城市居民;禁止商人開辦糧店買賣糧食,防止他們囤積糧食影響糧價;商人隻可以從海外和外地購買糧食回來賣給義軍,不準走私糧食出去。”盧俊義拍案叫好道:“絕對不能穀賤傷農,我們這邊的糧食價格要在外部糧食平均價格的基礎上漲三成,具體價格根據收成情況略作浮動。”
蔣敬針對糧價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現在山西、湖南、陝西等地大旱,糧價高企,如果我軍將糧價也定為那三地的糧價,則官吏、工匠每日所得尚不足得一鬥糧。”
盧俊義想了想回道:“現在山東一鬥米五十文錢,不如暫將糧價定為八十文錢,豐收和歉收時上下各浮動十文錢。然後每十年根據市場調節一次基本糧價。”
蔣敬笑道:“主公明鑒,這個價格正適合。”(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盧俊義想了想,問了朱武一個問題:“我軍現在的兵力還需不需要擴充?”
朱武猛地搖頭道:“我軍在這二年內擴充太快,到現在為止,陸軍方麵已經有了四個軍二十個師,超過二十萬人馬;海軍方麵也快編成了三個軍十五個師,將近十五萬人,這是梁山的主力作戰部隊,合起來共有三十五萬人。而且,現在每個州府都有近萬名精銳民兵編製起來的防備軍,每個縣城亦有近二千名精銳民兵組織起來的防備軍,每個鎮寨裏亦有近兩百名防備軍,所有防備軍加起來,也將近三十萬人,雖然這些地方防備軍隻領取正規軍的一半糧餉,那算起來我梁山義軍也足有五十萬軍隊要養。朱武認為不宜再擴軍了。”
盧俊義聽了這個統計不由得倒吸口冷氣,自己這個勢力最近二年擴張的太快了。
朱武又講到一個實際情況:“我軍所轄區域不過是山東大部分、河北小部分地區和一些鄰海小島,所有的人口合起來,最多不過一千萬。一千萬人口裏麵,十五歲到五十五歲可以耕種的勞力不過三百萬,如此一來就是六個人耕種養一個士兵。”
聽到這些數字,盧俊義不禁想起了北宋朝廷曾經麵臨的問題:“《元豐九域誌》所載全國共有一千六百五十多萬戶,假設北方和南方戶每戶均有七人,則此時全國在籍人口約有一億一千餘萬。這麽多的人口養了一百二十多萬軍隊,就被人罵做冗兵,那我們梁山義軍現在已有五十萬軍隊,那豈不是冗兵到了極點?!”
隨軍而來的元首府秘書長李師師在一旁笑道:“主公(什麽場合用什麽稱呼,此時不宜稱為官人)多慮了,那些防備軍都有屬於他們的軍屯田地,他們輪流軍屯,應能自足。陸軍的主力軍有一半人馬有自己的軍屯田地,雖然不能時常耕種,也能滿足四分之一的需求。雖然那些海軍大部分都沒有自己的軍屯之地,但他們在海上劫掠海商海盜,所得錢財可以去高麗、日本、呂宋等地購買糧食,另外有些島嶼頗為寬闊,上麵也可開墾做為良田,像海軍日後將會占領的濟州島和台灣島等都可作為糧食重地。真正需要用民屯糧食來養活的隻有四分之三的陸軍和海軍,總共二十六萬多士兵。”
朱武並不太懂得經濟之道,問詢道:“除了二十六萬多士卒外,還有一萬多戰馬,另外還有三萬多傷殘士兵和上百萬軍人家屬、四五十萬礦工,怕都是難題。”
李師師笑道:“首先我軍都撥給軍屬和傷殘士兵一定量的土地,且隻收取三成的糧租,剩下七成完全夠他們養活自己。我軍管轄之地免除了自耕農和佃戶的雜稅,然後稍微提高了他們交租的比例,有些收五成,有些收六成,對地主收四成,使得我軍的軍糧儲備一直是整個產量的五成左右。原本朝廷從山東這個產量大省收走的糧食占產量的三成多,剩下的六成多能養活九百萬人,那現在我軍收上來的五成糧食就完全能養活二十六萬多士兵、四五十萬礦工、僅一萬多匹戰馬。”
在座的還有後勤部財政司的蔣敬,他是前來清點戰利品的。
他聽了李師師的分析,點了點頭,又補充道:“剛才李少校(李師師軍銜)所言很有道理,不過忽略了一點兒,軍糧的消耗要遠大於民糧,沿路的運輸是耗費的重點,運糧要靠牲口,牲口在路上吃的比人多,人吃馬嚼的,消耗甚大,打個比方,從齊州運糧到登州,運送糧食的部隊和牲口都要吃,一來一回就把十車糧食吃掉了三分之二,如果路上遇到陰雨天,糧食在路上發黴變質,也會增大損耗。另外,士卒征戰甚耗體力,他們的食欲遠勝於平民,想要保證旺盛的戰鬥力,他們一般要吃平民食量的三倍。如此這般算來,十個以上的勞力養活一個士卒才不至於出現糧食補給的問題。主公,蔣敬認為我軍擴軍太快,如果要再擴軍,必須要多占了地盤和人口以後才能緩緩開始擴軍。”李師師頻頻點頭,講到這些實際問題,還是這個財務專家清楚。
盧俊義點點頭,講出了自己的擔心:“如果軍糧不夠了,我們再去提高田租,或者去農戶家中搶糧,民眾們不堪重負,沒準就會在我們義軍的地盤上再度揭竿起義。為了避免上述危機發生,我決定,原定的田租和稅收標準絕不上升,而且會慢慢下調。義軍內部從上到下,要力行勤儉節約,不得浪費糧食,暫時禁止釀酒,所有防備軍都必須進行軍屯,暫時駐紮地方的主力軍也要開荒種田。李少校,將我以上的決定擬成軍令,曉諭三軍。”
李師師和錢燕兒馬上將盧俊義的話記了下來,抄錄多份,等會後飛鴿傳書給山東各地。
另外盧俊義督促裝備部的盧俊智,趕快研發更先進的運輸車輛,增加運輸速度,縮短運輸時間,從而減少軍糧運輸的消耗,盧俊義很期待諸葛孔明的“木牛流馬”重現人間;命各地州府縣鎮出動民役,整修道路,方便軍糧運輸和人馬調動;在每個州府都設立了耐久儲藏的軍用糧倉,將軍糧分地放置,減少運輸路徑,使得可以就地補糧。
蔣敬見主公一臉嚴肅眉頭緊鎖的模樣,笑道:“主公,這軍糧問題乃是遠慮,並無近憂。”
盧俊義聞聽此言,眉頭舒展了一點,笑問道:“蔣主管(財政司)何出此言?”
蔣敬翻了翻賬本,笑道:“最近兩年我軍攻占了十幾個州府,尤其是青州和大名府,那裏的錢財糧食所獲甚豐,另外還有四五十個縣城裏麵也都頗有錢糧,另外祝家莊、曾頭市等大惡霸地主的錢糧也是頗豐,我軍又將大名府和滄州的所有錢糧和人口都搬遷到山東,使得我軍的錢糧和可用的佃戶都劇增。如果我軍不做大規模擴張和戰爭的話,目前的錢糧足以支撐五年,不過這五年內,我們開發礦山所得的金銀,開辟軍屯民屯所得的糧食目前都是收入大於支出。前提條件是,主公不要再像以往那樣擴軍。如果日後不擴領土和人口而隻擴張軍隊的話,就怕會入不敷出,會有錢糧危機。”
盧俊義笑道:“從此之後,我梁山義軍要開始精兵簡政。”
蔣敬見盧俊義接受了他跟朱武提出的建議,便順勢又提出了他擔心良久的問題:“主公,最近許多農民見礦工的薪俸頗高,都棄田前去礦山做工,另外還有一些農民見經商所獲甚豐,都放棄田地前去經商。希望能製定一些獎懲法令,來鼓勵農民種田。”
盧俊義心知自己勢力的發展給了很多人不良的影響:經商所獲可以富可敵國。盧俊義有心遏製一下山東這邊過重的重商主義,便問道:“蔣敬,你有什麽良策?”
蔣敬順勢將自己思索了很久的理念拋了出來:“卑職的建議是:產糧多的農戶,可免除勞役,盡量少對農戶大征徭役,不能影響糧食生產,隻能在農閑季節動用農民的徭役;減少田租,對民屯、自耕農、地主的收租都相應地減少一成,使得他們收成多,從而激發他們種田和墾荒的積極性。”
盧俊義笑道:“輕徭薄賦,很好的提議,照辦!”
蔣敬又說道:“對盈利率較高的商業征收重稅,並根據商人家的人口數量向他們攤派徭役,而農民的徭役要遠比商人要少。”盧俊義皺著眉頭想了良久,他確實對後世的那個重商主義非常痛恨、厭惡,但並不代表他就是輕商主義者,他理解商業對生產流通和生產力的作用,便道:“此事需要慎重,我並非重農抑商,隻是希望農商並重,這一條你們詳加修正,在輕度抑商的基礎上不要傷害商人經商的積極性。”
李師師在一旁笑道:“其實有一個很好的辦法,不用過度抑商,即可使得農商並重,即提高糧食的價格,農民和地主隻能賣糧食給義軍,再由義軍賣糧給城市居民;禁止商人開辦糧店買賣糧食,防止他們囤積糧食影響糧價;商人隻可以從海外和外地購買糧食回來賣給義軍,不準走私糧食出去。”盧俊義拍案叫好道:“絕對不能穀賤傷農,我們這邊的糧食價格要在外部糧食平均價格的基礎上漲三成,具體價格根據收成情況略作浮動。”
蔣敬針對糧價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現在山西、湖南、陝西等地大旱,糧價高企,如果我軍將糧價也定為那三地的糧價,則官吏、工匠每日所得尚不足得一鬥糧。”
盧俊義想了想回道:“現在山東一鬥米五十文錢,不如暫將糧價定為八十文錢,豐收和歉收時上下各浮動十文錢。然後每十年根據市場調節一次基本糧價。”
蔣敬笑道:“主公明鑒,這個價格正適合。”(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