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遼國是耶律延禧,即俗稱的天祚帝在位,此人信用蕭奉先、蕭德裏底等佞臣,一味遊獵,生活荒淫奢侈,不理國政,致使宗室貴族、民族之間的爭鬥愈演愈烈,人民起義此伏彼起,各部族首領也紛紛起兵反遼,遼統治趨於崩潰。
宋政和四年元月,完顏阿骨打稱帝,建立大金,年號收國,改名完顏旻,國都設在上京,稱會寧府,這比原本的曆史足足早了一年,究其原因是完顏阿骨打提前了一年起兵。同年九月,完顏阿骨打攻占黃龍府,天祚帝親領大軍前去征討,大敗而逃。
宋政和五年二月,遼東京道饒州渤海人古欲,聯絡附近州縣,一度擁有步騎三萬多人,據地叛遼。遼都統蕭陶蘇斡改用招撫,古欲等人墜入假招安的陷阱。起義雖不足一年,但發生在遼國腹地,陰差陽錯間起到了配合女真人軍事行動的作用,加速了遼朝的潰亡。
因為渤海人古欲的叛遼,使得遼東京(遼國仿宋國,也有東南西北四京)留守蕭保先對渤海人非常嚴酷,渤海人深受其害。宋政和六年元月,有十幾個渤海青年夜潛入留守府殺之。事發之後,遼戶部使大公鼎與副留守立即召集奚、漢兵鎮壓了這次變亂,濫殺無辜。遼東京留守府裨將、渤海人高永昌當時正領兵三千駐守東京附近,聞訊起兵反遼,率所部進入東京,驅逐大公鼎等遼官,數天間擴兵上萬,高永昌自稱大渤海皇帝,定國號為大元,建元隆基。
高永昌建立大元國後,勢力迅速擴大,占有遼東五十餘州。遼天祚帝立即命蕭韓家奴、張琳前去討伐,被高永昌打敗。以後由於高永昌在與遼軍作戰中濫殺無辜,頗失人心,故與遼軍屢戰皆不勝,被迫退保東京城。隨後高永昌向阿骨打求援,時已稱帝的阿骨打先以其“潛大號”(高永昌稱帝)不發兵,繼以“表辭不遜”於四月命大將斡魯統兵往攻。當高永昌聞女真兵在沈州大敗遼軍,驚懼,即遣使向阿骨打表示“願去名號,稱藩”。斡魯認為這是緩兵之計,遂率軍進圍東京城。高永昌出戰不利,率五千餘騎奔逃長鬆島,後被手下出賣身死。
但死了一個高永昌,還有很多高永昌,隨後居住遼東的渤海人紛紛聚眾起事,遼東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盧俊義忙命海軍李俊部調出一個師的戰船全力去遼東搭救起義失敗的漢民或被戰亂侵擾的漢民,但並不戀戰,現在遼人和金人狗咬狗,不要讓它們咬死更多人就好了。
與此同時,盧俊義還得到了一個機會,一個讓整個局勢變得對義軍更有利的機會。
宋政和七年三月,遼東漢人高藥師、曹孝才及僧即榮等率其親屬二百餘人渡海欲去高麗避亂,但所乘船被風刮到渤海灣的駝基島,這裏正駐紮著盧俊義麾下海軍第三軍的一個連。
海軍第三軍軍部迅速請示了盧俊義,盧俊義原本隻想從遼金戰區多拉點人口過來,結果看到一個那個高藥師的名字,突然就想起那個先叛遼降宋繼而叛宋降金的郭藥師,繼而不知怎的就想起了那個獻上“聯金滅遼”之策的燕地漢民馬植,後來又想起了宋金的海上之盟,便道要不就從中推波助瀾,讓趙宋朝廷去虛妄地聯金滅遼。
盧俊義當即找來許貫忠、燕青、朱武、張叔夜等人商議,眾人一致認為促成趙宋朝廷“聯金滅遼、恢複燕雲”一事對梁山義軍是有利的,趙宋會在某種程度上感謝盧俊義,進而消解一部分對盧俊義的敵意,同時朝廷會將焦點放在收複燕雲之上而稍微放鬆對梁山的壓迫,另外梁山義軍也可以暫時跟金國結成一個虛假同盟,避免在攻打高麗時受到金國的夾擊。
宋政和七年四月,盧俊義派燕青帶著高藥師等人前往東京汴梁求見趙佶。
高藥師講到遼國內部腐敗,到處起義不斷;遼國遇到女真人屢戰屢敗,無力控製遼東,已退到遼河以西,金國已占據遼東半島,勢如破竹,怕是再過幾年就會盡滅遼國。遼宋近幾年陸續有使節互訪,趙宋朝廷對遼國的情況多少有些了解,再聽高藥師如此一說,對應合理。
趙佶本不願翻看盧俊義的奏折,如今卻貌似有些盡釋前嫌,爽快地打開盧俊義的奏折,細細看了一遍,上麵言道:“女真人恨遼人切骨,自完顏阿骨打起兵以來,屢破遼軍,一年前擊潰遼國皇帝親率五十萬大軍,如無意外,當可在十年之內滅遼。若聖上遷使自登萊涉海,結好女真,與約攻遼,則可在滅遼之後與女真共分遼國,如此一來,太祖太宗望而歎息之燕雲十六州將盡歸大宋版圖,此百年難得一遇之機,望吾皇慎思之,萬勿錯過!”
趙佶是一個貪玩的皇帝,喜歡琴棋書畫、花石、妓女、道士,同時又是一個好大喜功、不自量力整天喜歡跟祖先比較的皇帝。在他心血來潮之時,也時常幻想平複列祖列宗無法完成的遺憾,收服燕雲十六州,不過鑒於軍事上的無能,也隻能做做夢而已。
而現如今,趙佶從盧俊義的奏折上看到的,從高藥師嘴裏聽到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事實,好似那燕雲十六州唾手可得,趙佶忍不住心頭狂湧的興奮,不禁手舞足蹈起來。
聽到梁師成、李彥、楊戩等人的咳嗽聲,趙佶方穩下心神,讓梁師成將盧俊義的奏折向朝堂上的重臣們宣讀了一遍,因這次事關機密,隻有三十多位重臣在場。
等下麵朝臣嗡嗡的議論聲平息後,方問詢道:“各位愛卿現在對遼金局勢都已有所了解,梁國公盧俊義獻上的聯金滅遼之策如何?朕以為可行。”
下麵的群臣都腹誹道,既然聖上你已經聖裁,又何須問我們意見,一時之間鴉雀無聲。忽然下麵有人高聲喊道:“聖上,此事萬萬不可!”
趙佶感到滿腔熱血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心裏一股無名火就冒了上來,定睛一看,原來是自己近來很賞識的一個人,知製誥翰林學士趙明誠,便冷哼道:“有何不可?”
趙明誠在青州遭受奇恥大辱,遂痛下決心,放棄金石之學(其實就是考古學),將自己搜羅來的所有金石古董都行賄給了父親的政敵蔡京老賊,曲意逢迎蔡京,使得蔡京對他越加信任,終於將他提拔為知製誥翰林學士,替皇帝起草麻製、批答及宮廷內所用之詞,趙佶見趙明誠才學出眾,學識淵博,也越加重用,像這等軍國大事也讓趙明誠隨侍左右。
趙明誠一方麵是憎恨盧俊義,凡他支持的我必反對,一方麵是真覺得這個計策有問題,便道:“聖上,自大宋與遼澶淵之盟一來,兩國世代友好,百年來並無大戰,今我大宋為圖私利,擅自背盟,如此背信棄義將如何取信於天下?且女真人果如高藥師所講,微臣則有一比,遼人如狼,金人如虎,即使大宋能取燕雲十六州,亦不過前門驅狼後門引虎。到時候少了遼國做為友盟,女真人狼子野心,到時萬一想攻我大宋,唇亡齒寒,悔之已晚!且盧俊義乃一介水寇,屢犯州府,有不臣之心,他這番獻策豈知不是包藏禍心、用心險惡?”
趙佶聞聽此言,臉色大變,冷厲道:“那以愛卿之意,如何能取得了那燕雲十六州?”
趙明誠當此時失去了平素體察聖意的敏銳,他也不想想為什麽蔡京、王黼等人不出言反對,便道:“微臣認為,隻須我大宋與遼國再締結盟約,言女真人想與我大宋結盟,遼國如想我大宋支持他平滅女真之亂,須得退還燕雲十六州,我大宋方全力支持它。”
趙佶拍案大叫:“真乃書生之見,一廂情願,沒有兵力相架,遼人安能將十六州拱手相讓?梁國公已然歸順朝廷,同殿為臣,明誠何須如此惡語相向。朕聽聞梁國公並未奪你妻子,乃是你毆打妻子在先,你妻乃大家閨秀、曠世才女,不願忍受,方跟你簽了一個什麽離婚協議書,此事須怪不得梁國公,你無須事事都要揪住梁國公不放。趙明誠,你且退下。燕青,朕想聽問你可帶來了梁國公的高見?”
燕青麵色如常,坦然道:“以遼國目下之孱弱,我大宋與女真夾擊,取燕地易如反掌。到時得燕雲故地而守,與女真劃長城而治,自有泰山之固,何必如今日一般,被一紙盟約所限,進退兩難?澶淵之盟歲幣雖少,但民間皆以為恥,遼國孱弱,屢敗於金,此乃天欲棄遼。聯金滅遼乃順應天意,合乎民心。如若不然,坐看金國盡取遼土燕地,悔之晚矣。”
趙佶聽了這話,大笑道:“言之有理,朕意已決,梁國公全權代表朕,處理宋金同盟之事前期諸多事宜,若如前期談定,則王黼為朕之特使,與金國締結最終盟約。”
就這樣,盧俊義派燕青通過海上,前往金國,表了宋國之意。完顏阿骨打聞言大喜,女真人雖然屢戰屢勝,但終因人馬稀少,無法擴大戰果,如今有大宋締結同盟相約攻遼,真乃喜出望外,燕青隨後來往金國數次,便與金國商議定了。
一年後,宋重和元年四月,宋使王黼和金使完顏吳乞買(阿骨打之弟,金太宗)締結盟約。盟約稱:金取遼中京大定府,宋取遼南京析津府,遼亡後,宋將原給遼之歲幣轉納於金國,金同意將燕雲十六州之地歸宋朝。因雙方使臣由渤海往來洽談,故稱“海上之盟”。(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宋政和四年元月,完顏阿骨打稱帝,建立大金,年號收國,改名完顏旻,國都設在上京,稱會寧府,這比原本的曆史足足早了一年,究其原因是完顏阿骨打提前了一年起兵。同年九月,完顏阿骨打攻占黃龍府,天祚帝親領大軍前去征討,大敗而逃。
宋政和五年二月,遼東京道饒州渤海人古欲,聯絡附近州縣,一度擁有步騎三萬多人,據地叛遼。遼都統蕭陶蘇斡改用招撫,古欲等人墜入假招安的陷阱。起義雖不足一年,但發生在遼國腹地,陰差陽錯間起到了配合女真人軍事行動的作用,加速了遼朝的潰亡。
因為渤海人古欲的叛遼,使得遼東京(遼國仿宋國,也有東南西北四京)留守蕭保先對渤海人非常嚴酷,渤海人深受其害。宋政和六年元月,有十幾個渤海青年夜潛入留守府殺之。事發之後,遼戶部使大公鼎與副留守立即召集奚、漢兵鎮壓了這次變亂,濫殺無辜。遼東京留守府裨將、渤海人高永昌當時正領兵三千駐守東京附近,聞訊起兵反遼,率所部進入東京,驅逐大公鼎等遼官,數天間擴兵上萬,高永昌自稱大渤海皇帝,定國號為大元,建元隆基。
高永昌建立大元國後,勢力迅速擴大,占有遼東五十餘州。遼天祚帝立即命蕭韓家奴、張琳前去討伐,被高永昌打敗。以後由於高永昌在與遼軍作戰中濫殺無辜,頗失人心,故與遼軍屢戰皆不勝,被迫退保東京城。隨後高永昌向阿骨打求援,時已稱帝的阿骨打先以其“潛大號”(高永昌稱帝)不發兵,繼以“表辭不遜”於四月命大將斡魯統兵往攻。當高永昌聞女真兵在沈州大敗遼軍,驚懼,即遣使向阿骨打表示“願去名號,稱藩”。斡魯認為這是緩兵之計,遂率軍進圍東京城。高永昌出戰不利,率五千餘騎奔逃長鬆島,後被手下出賣身死。
但死了一個高永昌,還有很多高永昌,隨後居住遼東的渤海人紛紛聚眾起事,遼東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盧俊義忙命海軍李俊部調出一個師的戰船全力去遼東搭救起義失敗的漢民或被戰亂侵擾的漢民,但並不戀戰,現在遼人和金人狗咬狗,不要讓它們咬死更多人就好了。
與此同時,盧俊義還得到了一個機會,一個讓整個局勢變得對義軍更有利的機會。
宋政和七年三月,遼東漢人高藥師、曹孝才及僧即榮等率其親屬二百餘人渡海欲去高麗避亂,但所乘船被風刮到渤海灣的駝基島,這裏正駐紮著盧俊義麾下海軍第三軍的一個連。
海軍第三軍軍部迅速請示了盧俊義,盧俊義原本隻想從遼金戰區多拉點人口過來,結果看到一個那個高藥師的名字,突然就想起那個先叛遼降宋繼而叛宋降金的郭藥師,繼而不知怎的就想起了那個獻上“聯金滅遼”之策的燕地漢民馬植,後來又想起了宋金的海上之盟,便道要不就從中推波助瀾,讓趙宋朝廷去虛妄地聯金滅遼。
盧俊義當即找來許貫忠、燕青、朱武、張叔夜等人商議,眾人一致認為促成趙宋朝廷“聯金滅遼、恢複燕雲”一事對梁山義軍是有利的,趙宋會在某種程度上感謝盧俊義,進而消解一部分對盧俊義的敵意,同時朝廷會將焦點放在收複燕雲之上而稍微放鬆對梁山的壓迫,另外梁山義軍也可以暫時跟金國結成一個虛假同盟,避免在攻打高麗時受到金國的夾擊。
宋政和七年四月,盧俊義派燕青帶著高藥師等人前往東京汴梁求見趙佶。
高藥師講到遼國內部腐敗,到處起義不斷;遼國遇到女真人屢戰屢敗,無力控製遼東,已退到遼河以西,金國已占據遼東半島,勢如破竹,怕是再過幾年就會盡滅遼國。遼宋近幾年陸續有使節互訪,趙宋朝廷對遼國的情況多少有些了解,再聽高藥師如此一說,對應合理。
趙佶本不願翻看盧俊義的奏折,如今卻貌似有些盡釋前嫌,爽快地打開盧俊義的奏折,細細看了一遍,上麵言道:“女真人恨遼人切骨,自完顏阿骨打起兵以來,屢破遼軍,一年前擊潰遼國皇帝親率五十萬大軍,如無意外,當可在十年之內滅遼。若聖上遷使自登萊涉海,結好女真,與約攻遼,則可在滅遼之後與女真共分遼國,如此一來,太祖太宗望而歎息之燕雲十六州將盡歸大宋版圖,此百年難得一遇之機,望吾皇慎思之,萬勿錯過!”
趙佶是一個貪玩的皇帝,喜歡琴棋書畫、花石、妓女、道士,同時又是一個好大喜功、不自量力整天喜歡跟祖先比較的皇帝。在他心血來潮之時,也時常幻想平複列祖列宗無法完成的遺憾,收服燕雲十六州,不過鑒於軍事上的無能,也隻能做做夢而已。
而現如今,趙佶從盧俊義的奏折上看到的,從高藥師嘴裏聽到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事實,好似那燕雲十六州唾手可得,趙佶忍不住心頭狂湧的興奮,不禁手舞足蹈起來。
聽到梁師成、李彥、楊戩等人的咳嗽聲,趙佶方穩下心神,讓梁師成將盧俊義的奏折向朝堂上的重臣們宣讀了一遍,因這次事關機密,隻有三十多位重臣在場。
等下麵朝臣嗡嗡的議論聲平息後,方問詢道:“各位愛卿現在對遼金局勢都已有所了解,梁國公盧俊義獻上的聯金滅遼之策如何?朕以為可行。”
下麵的群臣都腹誹道,既然聖上你已經聖裁,又何須問我們意見,一時之間鴉雀無聲。忽然下麵有人高聲喊道:“聖上,此事萬萬不可!”
趙佶感到滿腔熱血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心裏一股無名火就冒了上來,定睛一看,原來是自己近來很賞識的一個人,知製誥翰林學士趙明誠,便冷哼道:“有何不可?”
趙明誠在青州遭受奇恥大辱,遂痛下決心,放棄金石之學(其實就是考古學),將自己搜羅來的所有金石古董都行賄給了父親的政敵蔡京老賊,曲意逢迎蔡京,使得蔡京對他越加信任,終於將他提拔為知製誥翰林學士,替皇帝起草麻製、批答及宮廷內所用之詞,趙佶見趙明誠才學出眾,學識淵博,也越加重用,像這等軍國大事也讓趙明誠隨侍左右。
趙明誠一方麵是憎恨盧俊義,凡他支持的我必反對,一方麵是真覺得這個計策有問題,便道:“聖上,自大宋與遼澶淵之盟一來,兩國世代友好,百年來並無大戰,今我大宋為圖私利,擅自背盟,如此背信棄義將如何取信於天下?且女真人果如高藥師所講,微臣則有一比,遼人如狼,金人如虎,即使大宋能取燕雲十六州,亦不過前門驅狼後門引虎。到時候少了遼國做為友盟,女真人狼子野心,到時萬一想攻我大宋,唇亡齒寒,悔之已晚!且盧俊義乃一介水寇,屢犯州府,有不臣之心,他這番獻策豈知不是包藏禍心、用心險惡?”
趙佶聞聽此言,臉色大變,冷厲道:“那以愛卿之意,如何能取得了那燕雲十六州?”
趙明誠當此時失去了平素體察聖意的敏銳,他也不想想為什麽蔡京、王黼等人不出言反對,便道:“微臣認為,隻須我大宋與遼國再締結盟約,言女真人想與我大宋結盟,遼國如想我大宋支持他平滅女真之亂,須得退還燕雲十六州,我大宋方全力支持它。”
趙佶拍案大叫:“真乃書生之見,一廂情願,沒有兵力相架,遼人安能將十六州拱手相讓?梁國公已然歸順朝廷,同殿為臣,明誠何須如此惡語相向。朕聽聞梁國公並未奪你妻子,乃是你毆打妻子在先,你妻乃大家閨秀、曠世才女,不願忍受,方跟你簽了一個什麽離婚協議書,此事須怪不得梁國公,你無須事事都要揪住梁國公不放。趙明誠,你且退下。燕青,朕想聽問你可帶來了梁國公的高見?”
燕青麵色如常,坦然道:“以遼國目下之孱弱,我大宋與女真夾擊,取燕地易如反掌。到時得燕雲故地而守,與女真劃長城而治,自有泰山之固,何必如今日一般,被一紙盟約所限,進退兩難?澶淵之盟歲幣雖少,但民間皆以為恥,遼國孱弱,屢敗於金,此乃天欲棄遼。聯金滅遼乃順應天意,合乎民心。如若不然,坐看金國盡取遼土燕地,悔之晚矣。”
趙佶聽了這話,大笑道:“言之有理,朕意已決,梁國公全權代表朕,處理宋金同盟之事前期諸多事宜,若如前期談定,則王黼為朕之特使,與金國締結最終盟約。”
就這樣,盧俊義派燕青通過海上,前往金國,表了宋國之意。完顏阿骨打聞言大喜,女真人雖然屢戰屢勝,但終因人馬稀少,無法擴大戰果,如今有大宋締結同盟相約攻遼,真乃喜出望外,燕青隨後來往金國數次,便與金國商議定了。
一年後,宋重和元年四月,宋使王黼和金使完顏吳乞買(阿骨打之弟,金太宗)締結盟約。盟約稱:金取遼中京大定府,宋取遼南京析津府,遼亡後,宋將原給遼之歲幣轉納於金國,金同意將燕雲十六州之地歸宋朝。因雙方使臣由渤海往來洽談,故稱“海上之盟”。(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