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2章:耿耿之心浩蕩風、五花蠶神、沈郎真容
一時間江南萬家歡慶,所有的蠶農都在感念著通州沈郎君的恩德。
他們現在不但不用再交稅,而且在售賣自己的蠶繭時,也可以直接到泰山商社的碼頭那裏,去找淮揚財團的辦事處。
那些通州商人都是沈郎的人,在收繭子的時候絕對公平,該是什麽價錢就是啥什麽價錢,壓根不用擔心會受到盤剝或是惡意壓價。
華夏的百姓是最善良的,他們從來都會以自己的方式,感謝和崇敬真心對他們好的人。
而這一次整個大宋的土地上從瓷工到茶農,從蠶戶到絲戶,全都親身感到了通州沈郎為他們做的這一切!
甚至因此,連江南一地桑蠶業的風俗都產生了改變。
……
因為在盛產桑蠶的地域,為了保證豐收,他們都有著很多祭祀或者慶祝活動。
就以蘇州為例,在每年春蠶季到來之前蠶娘子要“戴蠶花”,然後還要“豎蠶花竹”“坐蠶花床”等等。
而且每年三月開春時節,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事就是拜蠶神,祈求神靈保佑蠶事一切順利,出繭豐收。
在這之後,等一年的五季蠶養出完,鄉間鄰裏才開始恢複串門,這個時候被稱為“蠶開門”。 開門之後還有有一係列慶祝活動,如“望山頭”“飲落山酒”“敲蠶花鼓”等等。
可是今年的情況卻是陡然一變,已經有不少人家拜蠶神的時候,卻把一張《臨安日報》放在了原本蠶神的神位上……因為那張報紙上,印著一張沈墨的素描畫像!
甚至在蘇州吳江盛澤那裏,有一座“先蠶祠”,就是拜蠶神的祠廟,當地人稱它為“蠶花殿”。
這座蠶花殿裏的殘神像,有一次被人整修之後,不知為什麽的大家越看那位“五花蠶神”,越像是報紙上那位通州沈郎!
……
這一次的行動,臨安日報社可謂是勞苦功高。
在這裏除了主編張天如和他手下的記者之外,用來傳遞消息的泰山商社和沈墨的情報機構,也給他們提供了大量的幫助。
這時的張天如看著自己的臨安日報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心中也不由得大為感慨。
這時的他是第一次感受到,報社掀起的社會輿論,也能給大宋帶來巨大的變革!
在張天如的辦公室裏,依然還掛著那幅由他親手書寫的條幅,上麵寫著“真理”二字。這個時候的他也徹底想通了。
沈墨曾經一度告訴過他,不要為自己鼓吹,而是要呐喊出真理的聲音。可是張天如現在心中清清楚楚,能夠給萬千百姓帶來好處的事……就是真理!
至於在這次風潮中,首先出了第一招的那份《儒林要聞》……現在連臨安街上的報童都不願意賣了。
因為購買儒林要聞的,基本上全是一些酸腐儒生和朝廷官員,所以最近這份報紙的發售量也是大大的萎縮。
而且這份報紙也和臨安日報走的民間路線完全相反,以至於那些朝廷官員想要看這份報紙,還得派手下人到禦街上的報亭去買。
……
到了中秋蠶上市之際,泰山商社開始爆發出了他們強大的運輸力量。一船一船的將桑蠶產地的蠶繭大量運往通州。
在通州工業園的繅絲廠裏,如今一經是三班倒的工作製。每個工人工作8小時,但是機器卻幾乎沒停過!
在大宋各地,大量的招工廣告都貼在了各處泰山商社的門口。而且隻要是報名去往通州做工的一律免船票,並且安排路上的食宿。
那些在織造工坊裏,因為工坊停工而失去了收入來源的雇工。正在以飛快的速度流往通州,在那裏經過培訓之後,很快變成了產業工人。
這種興旺的景象,也使得通州的紡織業正以飛躍般的速度增長。
甚至現在通州的金屬加工廠裏麵,整日全都在成批加工繅絲機和紡織機的零件。眼看著繅絲廠遍布大宋全境的計劃,就要變成現實了。
而這時,統帥沈墨的老丈人張九泰,也一頭紮進了江南地區。
……
他開始把貸款的目標,從小工坊擴大到貧苦的養蠶百姓那裏。張九泰給他們提供啟動資金,讓他們購置桑葉和蠶種,以便趕上最後一季晚秋蠶的季節。
淮揚商團的財富猶如流水般湧進了江南,可以料想到,等到今年晚秋蠶上市之際,這些貸款就可以飛快地見到效果。
而且明年的春蠶季,一定是興旺無比的一個年份!
……
與此同時,在大宋的各個稅關那裏,情況卻和這些興旺發達的景象有些格格不入。
幾乎全天下所有壟斷行業的大絲綢商,都像沈墨預料的那樣開始拒絕收購任何絲綢,並且讓他們控製下的所有紡織工坊全都停了工。
可是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卻發現蠶戶和紡織戶非但沒有被他們逼得群群洶湧,起來大肆反對沈墨。
反而他們關閉了紡織業的終端閥門之後,卻像是有人在閥門前方的皮管子上捅了一刀!
由於他們停工所帶來的壓力,竟然變成了洶湧噴薄而出的水流。使得數之不盡的蠶繭生絲和產業工人大量流向通州。
非但如此,那些他們昔日任意壓榨的蠶農,如今因為蠶繭價格合理,並且去除了各種苛捐雜稅。有很多養蠶戶的手裏已經開始漸漸有了積蓄,足以繼續擴大生產。
而且這些壟斷商人勒緊了絲綢供給的行為,居然也根本沒有對絲綢市場造成任何的威脅!
那是因為現在整個大宋上下,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等著絲綢降價。所以他們即便弄得大部分綢緞莊都沒有貨賣,那些城裏的百姓也笑嘻嘻的根本不在乎。
況且他們還不知道,即便大城鎮中的絲綢供應再怎麽緊張,他們的對手通州沈墨,還有最後的一招等著他們。
那就是用通州本來打算銷往海外的廉價絲綢,去填補境內的市場。一旦要是沈墨不得不這麽做了,反而他的機織絲綢還會給通州帶來更大的利潤!
所以當他們遭遇了沈墨的這一串連招之後,隨即就難以置信地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一點屁用都沒有。反而還像枷鎖一樣,要把自己一點點勒死了!
一時間江南萬家歡慶,所有的蠶農都在感念著通州沈郎君的恩德。
他們現在不但不用再交稅,而且在售賣自己的蠶繭時,也可以直接到泰山商社的碼頭那裏,去找淮揚財團的辦事處。
那些通州商人都是沈郎的人,在收繭子的時候絕對公平,該是什麽價錢就是啥什麽價錢,壓根不用擔心會受到盤剝或是惡意壓價。
華夏的百姓是最善良的,他們從來都會以自己的方式,感謝和崇敬真心對他們好的人。
而這一次整個大宋的土地上從瓷工到茶農,從蠶戶到絲戶,全都親身感到了通州沈郎為他們做的這一切!
甚至因此,連江南一地桑蠶業的風俗都產生了改變。
……
因為在盛產桑蠶的地域,為了保證豐收,他們都有著很多祭祀或者慶祝活動。
就以蘇州為例,在每年春蠶季到來之前蠶娘子要“戴蠶花”,然後還要“豎蠶花竹”“坐蠶花床”等等。
而且每年三月開春時節,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事就是拜蠶神,祈求神靈保佑蠶事一切順利,出繭豐收。
在這之後,等一年的五季蠶養出完,鄉間鄰裏才開始恢複串門,這個時候被稱為“蠶開門”。 開門之後還有有一係列慶祝活動,如“望山頭”“飲落山酒”“敲蠶花鼓”等等。
可是今年的情況卻是陡然一變,已經有不少人家拜蠶神的時候,卻把一張《臨安日報》放在了原本蠶神的神位上……因為那張報紙上,印著一張沈墨的素描畫像!
甚至在蘇州吳江盛澤那裏,有一座“先蠶祠”,就是拜蠶神的祠廟,當地人稱它為“蠶花殿”。
這座蠶花殿裏的殘神像,有一次被人整修之後,不知為什麽的大家越看那位“五花蠶神”,越像是報紙上那位通州沈郎!
……
這一次的行動,臨安日報社可謂是勞苦功高。
在這裏除了主編張天如和他手下的記者之外,用來傳遞消息的泰山商社和沈墨的情報機構,也給他們提供了大量的幫助。
這時的張天如看著自己的臨安日報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心中也不由得大為感慨。
這時的他是第一次感受到,報社掀起的社會輿論,也能給大宋帶來巨大的變革!
在張天如的辦公室裏,依然還掛著那幅由他親手書寫的條幅,上麵寫著“真理”二字。這個時候的他也徹底想通了。
沈墨曾經一度告訴過他,不要為自己鼓吹,而是要呐喊出真理的聲音。可是張天如現在心中清清楚楚,能夠給萬千百姓帶來好處的事……就是真理!
至於在這次風潮中,首先出了第一招的那份《儒林要聞》……現在連臨安街上的報童都不願意賣了。
因為購買儒林要聞的,基本上全是一些酸腐儒生和朝廷官員,所以最近這份報紙的發售量也是大大的萎縮。
而且這份報紙也和臨安日報走的民間路線完全相反,以至於那些朝廷官員想要看這份報紙,還得派手下人到禦街上的報亭去買。
……
到了中秋蠶上市之際,泰山商社開始爆發出了他們強大的運輸力量。一船一船的將桑蠶產地的蠶繭大量運往通州。
在通州工業園的繅絲廠裏,如今一經是三班倒的工作製。每個工人工作8小時,但是機器卻幾乎沒停過!
在大宋各地,大量的招工廣告都貼在了各處泰山商社的門口。而且隻要是報名去往通州做工的一律免船票,並且安排路上的食宿。
那些在織造工坊裏,因為工坊停工而失去了收入來源的雇工。正在以飛快的速度流往通州,在那裏經過培訓之後,很快變成了產業工人。
這種興旺的景象,也使得通州的紡織業正以飛躍般的速度增長。
甚至現在通州的金屬加工廠裏麵,整日全都在成批加工繅絲機和紡織機的零件。眼看著繅絲廠遍布大宋全境的計劃,就要變成現實了。
而這時,統帥沈墨的老丈人張九泰,也一頭紮進了江南地區。
……
他開始把貸款的目標,從小工坊擴大到貧苦的養蠶百姓那裏。張九泰給他們提供啟動資金,讓他們購置桑葉和蠶種,以便趕上最後一季晚秋蠶的季節。
淮揚商團的財富猶如流水般湧進了江南,可以料想到,等到今年晚秋蠶上市之際,這些貸款就可以飛快地見到效果。
而且明年的春蠶季,一定是興旺無比的一個年份!
……
與此同時,在大宋的各個稅關那裏,情況卻和這些興旺發達的景象有些格格不入。
幾乎全天下所有壟斷行業的大絲綢商,都像沈墨預料的那樣開始拒絕收購任何絲綢,並且讓他們控製下的所有紡織工坊全都停了工。
可是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卻發現蠶戶和紡織戶非但沒有被他們逼得群群洶湧,起來大肆反對沈墨。
反而他們關閉了紡織業的終端閥門之後,卻像是有人在閥門前方的皮管子上捅了一刀!
由於他們停工所帶來的壓力,竟然變成了洶湧噴薄而出的水流。使得數之不盡的蠶繭生絲和產業工人大量流向通州。
非但如此,那些他們昔日任意壓榨的蠶農,如今因為蠶繭價格合理,並且去除了各種苛捐雜稅。有很多養蠶戶的手裏已經開始漸漸有了積蓄,足以繼續擴大生產。
而且這些壟斷商人勒緊了絲綢供給的行為,居然也根本沒有對絲綢市場造成任何的威脅!
那是因為現在整個大宋上下,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等著絲綢降價。所以他們即便弄得大部分綢緞莊都沒有貨賣,那些城裏的百姓也笑嘻嘻的根本不在乎。
況且他們還不知道,即便大城鎮中的絲綢供應再怎麽緊張,他們的對手通州沈墨,還有最後的一招等著他們。
那就是用通州本來打算銷往海外的廉價絲綢,去填補境內的市場。一旦要是沈墨不得不這麽做了,反而他的機織絲綢還會給通州帶來更大的利潤!
所以當他們遭遇了沈墨的這一串連招之後,隨即就難以置信地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一點屁用都沒有。反而還像枷鎖一樣,要把自己一點點勒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