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4章:恰逢新雪遇初晴、億兆神州、仰望黎明
“孫子!我告訴你,爺爺讓你讀書是為了明理,可不是為了讓你覺得識了幾個字就高人一等!以後你若是變成了那些沒心沒肺、拿人命不當回事的讀書人……孫子!不用別人,你爺爺我就先一扁擔打死你再說!”
“哦!明白了!”這時候坐在他對麵那個梳著朝天揪小辮兒的男孩,立刻懂事的答應了一聲。
此時那白衣學子聽了老者的話,任憑人家一口一個孫子的教訓。一個個臉上一陣青一陣白,卻是難以出言反駁。
而那個商人則是拍著桌子叫好,他還喊過店家,讓那祖孫倆一桌的飯錢一並由他算了。
這時的老者吃完了飯之後,用袖子把嘴一抹,站起身向著那個商人拱手說道:“多謝這位大官人。”
“我們家耕讀傳家,粗茶淡飯也夠養活自己,不敢受大官人厚賜。”說著就見他從懷中掏出幾個銅板結了賬,然後抄起扁擔,帶著自己的小孫子便是揚長而去。”
這一下,茶館裏的幾位書生覺得氣勢頓時就矮了幾分,卻也沒興致再跟剛才的商人爭辯了。
當他們翻開報紙繼續向下看時,卻見第二版上赫然刊登著一篇長長的文章,上麵寫著《新雪初晴堂問答》。
“哎?這倒是新鮮!”於是這些書生們連忙順著這一篇文章,向下看去。
……
原來這“新雪初晴堂”,是禦花園中的一處院落,是給皇帝專門觀賞雪景用的。
等到大家再向下看去時才驚訝的發現,這赫然是元首沈墨和臨安日報主編張天如兩個人,在新雪初晴堂裏的一番對話。
這裏邊一開頭,兩人的對話就圍繞著沈墨實行的新政,和他組建新朝廷的思路展開。而元首沈墨也對張天如的問題一一做出了詳細的回答。
這篇極其新穎的問答體文章,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這些書生們看著文章時,已經有人不由自主的念了出來。而茶樓裏所有的食客也都在側耳傾聽……這可是元首的話!
在這之前,他們即便是有人聽過天子的聖旨,那也都是文體古雅,哪有這種深入淺出,解釋得十分細致的言辭?
所以當他們聽到書生念誦的內容時,分明就像是元首親自坐在他們對麵,解答他們對於新政的疑惑……這種感覺可太新奇了!
……
文章中的張天如首先向沈墨提出的問題,就是他為何要拒絕天子禪讓,而是設立了元首製度。將世襲皇位的家天下從新政中徹底廢除。
而沈墨的回答卻是目光深遠,兩句話就讓大家聽入了迷。
在報紙上沈墨首先就指出,過去由一家一族世代傳承皇位的做法,有很多不可取之處。
首先就是皇宮中培養出來的繼承人,往往由於對民間疾苦的不了解和教育方麵的缺失,導致他們執政時的能力十分堪憂。
在這裏麵沈墨從漢代開始,一直講到唐朝。列舉了很多在皇朝初期,統治者的智慧和才華十分驚人,可是到後來的幾代卻越來越差的例子。
他的論點可謂是有理有據,讓所有人都沒辦法反駁。因為曆史就放在那裏,這是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的事。
在這之後沈墨又說到政治體製,往往在每個國朝建立初期,都想設立出一個完備周密,可以傳承千秋萬代的製度。
可事實上這些製度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陳舊腐朽,裏麵的漏洞也被官場和民間那些聰明人紛紛洞悉。
沈墨將每個王朝末期統治者昏庸,國家暗弱,吏治腐敗的原因歸結於製度的陳舊和官員體係的腐朽。
集合上麵幾點,沈墨提出了自己用新的政治製度來改變這一切,永遠打破三百年治亂循環這個怪圈的設想。
在沈墨的設想下,他所設立的新政權應該是始終充滿活力、吐故納新。製度也會隨著國情和實際情況,不斷的加以修正和改變。
加上新政下曆代的執政者,都是由政府選出來的精英人士。這就避免了國力停滯不前,或者是產生倒退的情況。使得大宋的政壇曆久彌新,始終都是一個充滿進取之心的政府。
在這個問題上,由於沈墨提出來的論據非常充足,這就讓人很難辯駁。再加上他本人謝絕了皇位,更是由此站在了道德的製高點上。這就使得對沈墨心懷不滿的人,也難以對他提出質疑。
念完了這一段之後,就見這些書生驚愕的相互看了一眼,心中都是驚疑不定。
話說在國朝初建的時候,每一個朝代都是想千秋萬代、永世傳承的。可是大家心裏也都清楚,從古至今也沒有真正千秋萬代的國家。
所以沈墨這次的新政,雖然大家也不知道他是好還是不好。但是看完了這一段之後,有一點大家在心中卻是可以確認的。
就是這位元首最起碼是懷著一顆誠摯的心去做這件事的,不管結果如何,他的初衷總歸是好的。
……
隨後在文章中,張天如又像沈墨問起了他組建的新朝廷,施政的核心是什麽。
沈墨向張天如答道:他的新朝廷施政的主旨,就是以民為本。
新政將要使用那些願意為民眾服務的精英來治理國家,力爭讓大眾百姓生活得安定幸福,並且讓大宋在民生、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不斷的提升。”
這話或許在現代人的耳中聽起來一點都不稀奇,可是放在古代這些讀書人看來,就未免有些十分奇怪的味道了。
對他們來說,雖然曆代統治者都口口聲聲喊著讓天下民眾安居樂業。但是實際上朝廷的施政核心,都始終是維護著一家的統治。
所謂忠臣孝子才是他們竭力推崇的。而每一個王朝建立之初,都不免立足於讓自己活得更長。可是現在元首沈墨卻把百姓放在了頭一位。
他既沒有強調自己這個元首的尊嚴與正統,也沒有大談道德與德行。所以在茶樓中那些普通百姓和商人在大聲叫好同時,那些書生們臉上的神情卻是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孫子!我告訴你,爺爺讓你讀書是為了明理,可不是為了讓你覺得識了幾個字就高人一等!以後你若是變成了那些沒心沒肺、拿人命不當回事的讀書人……孫子!不用別人,你爺爺我就先一扁擔打死你再說!”
“哦!明白了!”這時候坐在他對麵那個梳著朝天揪小辮兒的男孩,立刻懂事的答應了一聲。
此時那白衣學子聽了老者的話,任憑人家一口一個孫子的教訓。一個個臉上一陣青一陣白,卻是難以出言反駁。
而那個商人則是拍著桌子叫好,他還喊過店家,讓那祖孫倆一桌的飯錢一並由他算了。
這時的老者吃完了飯之後,用袖子把嘴一抹,站起身向著那個商人拱手說道:“多謝這位大官人。”
“我們家耕讀傳家,粗茶淡飯也夠養活自己,不敢受大官人厚賜。”說著就見他從懷中掏出幾個銅板結了賬,然後抄起扁擔,帶著自己的小孫子便是揚長而去。”
這一下,茶館裏的幾位書生覺得氣勢頓時就矮了幾分,卻也沒興致再跟剛才的商人爭辯了。
當他們翻開報紙繼續向下看時,卻見第二版上赫然刊登著一篇長長的文章,上麵寫著《新雪初晴堂問答》。
“哎?這倒是新鮮!”於是這些書生們連忙順著這一篇文章,向下看去。
……
原來這“新雪初晴堂”,是禦花園中的一處院落,是給皇帝專門觀賞雪景用的。
等到大家再向下看去時才驚訝的發現,這赫然是元首沈墨和臨安日報主編張天如兩個人,在新雪初晴堂裏的一番對話。
這裏邊一開頭,兩人的對話就圍繞著沈墨實行的新政,和他組建新朝廷的思路展開。而元首沈墨也對張天如的問題一一做出了詳細的回答。
這篇極其新穎的問答體文章,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這些書生們看著文章時,已經有人不由自主的念了出來。而茶樓裏所有的食客也都在側耳傾聽……這可是元首的話!
在這之前,他們即便是有人聽過天子的聖旨,那也都是文體古雅,哪有這種深入淺出,解釋得十分細致的言辭?
所以當他們聽到書生念誦的內容時,分明就像是元首親自坐在他們對麵,解答他們對於新政的疑惑……這種感覺可太新奇了!
……
文章中的張天如首先向沈墨提出的問題,就是他為何要拒絕天子禪讓,而是設立了元首製度。將世襲皇位的家天下從新政中徹底廢除。
而沈墨的回答卻是目光深遠,兩句話就讓大家聽入了迷。
在報紙上沈墨首先就指出,過去由一家一族世代傳承皇位的做法,有很多不可取之處。
首先就是皇宮中培養出來的繼承人,往往由於對民間疾苦的不了解和教育方麵的缺失,導致他們執政時的能力十分堪憂。
在這裏麵沈墨從漢代開始,一直講到唐朝。列舉了很多在皇朝初期,統治者的智慧和才華十分驚人,可是到後來的幾代卻越來越差的例子。
他的論點可謂是有理有據,讓所有人都沒辦法反駁。因為曆史就放在那裏,這是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的事。
在這之後沈墨又說到政治體製,往往在每個國朝建立初期,都想設立出一個完備周密,可以傳承千秋萬代的製度。
可事實上這些製度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陳舊腐朽,裏麵的漏洞也被官場和民間那些聰明人紛紛洞悉。
沈墨將每個王朝末期統治者昏庸,國家暗弱,吏治腐敗的原因歸結於製度的陳舊和官員體係的腐朽。
集合上麵幾點,沈墨提出了自己用新的政治製度來改變這一切,永遠打破三百年治亂循環這個怪圈的設想。
在沈墨的設想下,他所設立的新政權應該是始終充滿活力、吐故納新。製度也會隨著國情和實際情況,不斷的加以修正和改變。
加上新政下曆代的執政者,都是由政府選出來的精英人士。這就避免了國力停滯不前,或者是產生倒退的情況。使得大宋的政壇曆久彌新,始終都是一個充滿進取之心的政府。
在這個問題上,由於沈墨提出來的論據非常充足,這就讓人很難辯駁。再加上他本人謝絕了皇位,更是由此站在了道德的製高點上。這就使得對沈墨心懷不滿的人,也難以對他提出質疑。
念完了這一段之後,就見這些書生驚愕的相互看了一眼,心中都是驚疑不定。
話說在國朝初建的時候,每一個朝代都是想千秋萬代、永世傳承的。可是大家心裏也都清楚,從古至今也沒有真正千秋萬代的國家。
所以沈墨這次的新政,雖然大家也不知道他是好還是不好。但是看完了這一段之後,有一點大家在心中卻是可以確認的。
就是這位元首最起碼是懷著一顆誠摯的心去做這件事的,不管結果如何,他的初衷總歸是好的。
……
隨後在文章中,張天如又像沈墨問起了他組建的新朝廷,施政的核心是什麽。
沈墨向張天如答道:他的新朝廷施政的主旨,就是以民為本。
新政將要使用那些願意為民眾服務的精英來治理國家,力爭讓大眾百姓生活得安定幸福,並且讓大宋在民生、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不斷的提升。”
這話或許在現代人的耳中聽起來一點都不稀奇,可是放在古代這些讀書人看來,就未免有些十分奇怪的味道了。
對他們來說,雖然曆代統治者都口口聲聲喊著讓天下民眾安居樂業。但是實際上朝廷的施政核心,都始終是維護著一家的統治。
所謂忠臣孝子才是他們竭力推崇的。而每一個王朝建立之初,都不免立足於讓自己活得更長。可是現在元首沈墨卻把百姓放在了頭一位。
他既沒有強調自己這個元首的尊嚴與正統,也沒有大談道德與德行。所以在茶樓中那些普通百姓和商人在大聲叫好同時,那些書生們臉上的神情卻是千奇百怪,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