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臨近,四月的長安下了一場淅瀝的小雨,雨絲如霧,把整座城池,籠罩在了一片煙雲之中。嶄新巍峨的城牆在朦朧裏褪去莊嚴,顯出一份柔和與嫵媚。


    正德殿內,曹昂剛剛下朝,正欲抬步去後宮給皇太後與太上皇問安,就見跟在身後的首領太監幾次張口,欲言又止。


    曹昂轉過頭,目光灼然:“何事稟報?”


    首領太監俯身低頭,眉眼收斂,恭恭敬敬地對他回道:“陛下,鎮國公蔡威……回長安了。”


    曹昂腳步一頓,神色間閃過一絲怔忡。好一會兒才出聲問道:“那他現在何處?”


    “在城外。”首領太監深吸了口氣,咬牙回答“法正大人安魂處祭拜。”


    曹昂微偏過頭:“是……朕都忘了,今天竟是孝直的祭日……難怪他要回來了。走吧,擺駕……不……不需駕攆,你帶上幾個人隨朕微服出宮。”


    首領太監趕緊應諾,正要起身離開準備,卻又被曹昂攔住:“算了。不必了。”


    曹昂搖了搖頭,疲累地合上雙眼歎聲道:“去了又能如何?朕累了,去告訴太上皇和太後,今天朕就不過去他們那裏請安了。”


    曹昂說話間,腳下已經調轉了方向,向著自己的禦書房走去。


    在遣散所有人後,曹昂支起額,眼望著一份份的奏章,神思卻不知道飛躍到了什麽地方。


    “到底……是怎麽走到這一步的呢?”已是九五至尊的帝王,在垂眸良久後,終於從嘴裏喃喃出一句讓人感慨良多的話。


    史官對王朝興替之事,總是熱衷無比。


    作為旁觀者,他們作下的史書上對幾年前那段曆史的記載得模糊又清楚。他們不知道那時到底發生了什麽,他們隻記載:


    建安十三年冬,公自赤壁回許勤王。平許都之亂,首禍伏完伏誅夷族。伏後坐父罪,廢之。


    一場驚心動魄,幾次險象環生,到了這裏竟隻有短短幾句話。沒人去追究幕後的推手,沒人去書寫這背後的故事。


    就像之後,史官們寫:


    建安十四年春,曹昂敗孫劉聯軍於夏口。劉備從軍師法正計,西走益州。昂遣夏侯淵、張頜率部襲之。兩軍戰於博望坡。


    博望坡,那一戰可是讓曹昂刻骨銘心的一戰。這一戰裏,諸葛亮的火攻計讓他叔父夏侯淵的部下傷亡慘重,十去其三!而隨後到來救援的張頜部,竟然同樣遭遇慘敗,被困軍陣之中,生不得出。


    剛剛接過父親重任的曹昂,滿心滿懷都是不能讓人失望的自我督促。正卯足勁頭,要一展宏圖,卻不想被諸葛亮挫了銳氣。曹昂當時在中軍帳裏差點兒沒摔了茶盞。在諸將爭來吵去,叫囂著要前去馳援,給那賣履舍兒好看時。一向敏言特行,尤有急智的蔡威卻出人意料的保持了沉默。


    “仲儼有何高見?”曹昂記得自己那會兒是沉著嗓音,萬分不悅地問出這句話的。


    話剛出口,他就覺得蔡威眸光閃了一下,眼睛也微不可查地眯起,曹昂看的心頭一凜。


    “高見沒有。不過……威可向丞相舉薦兩人。”


    “何人?”


    “中軍師龐統和高順將軍帳下郭滎。”蔡威話幹脆利落,不帶絲毫情緒起伏。好像這兩個人就該被舉薦一般,完全沒在意以他的身份,立場和他跟這兩個關係在這種場合說出這種話是否會讓曹昂起疑。


    曹昂記不清自己當初到底有沒有覺得心頭不舒服了,但他可以肯定的是……從他父親卸下負擔,離開赤壁退居幕後,把全副身家交給他,他就覺得自己不再是當初那個行事仁慈,凡事留三分餘地的大公子。而是殺伐決斷,把一切可能扼殺萌芽的大漢丞相,魏王世子。還沒到那個位置,曹昂就已經察覺到那個位置的孤寒了。


    博望坡的後續援助上,到底還是用了蔡威的建議。遣龐統和高順部去增援夏侯淵、張頜。而等不久,流星快馬就帶來了博望坡大捷的軍報。曹昂盯著軍情竹簡上的內容,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龐統能拿計,以八卦推演破陣而出這事還算意料之中。畢竟龐統跟諸葛亮同出一門,師兄弟嗎。誰有個幾斤幾兩還能不知道嗎?但是郭滎這小子辦事就有些……


    聽郭奕說,這小子也是學過些五行八卦之術的,可是學到什麽程度,誰也不知道。但這一仗,郭滎卻完全沒用這套東西。


    諸葛亮的八卦陣把張頜部整個給困在了一處大樹林裏。無論張頜派出多少向導,找出多少出路,到最後都要麽有去無回,一命嗚呼,要麽是折回來路,原地打轉!


    郭滎隻帶了幾百人,連司南指南車都不用,直接進了林子,一番摸索後與張頜回合。然後……然後就建議張頜下令伐樹。


    張頜當時人都傻了。這麽大一片樹林,伐成平地得到何年何月?


    可郭滎卻麵無表情一本正經地問張頜:你能找到破陣的法子,找到出去的路?


    張頜自然說不能。


    “那就不用留了。既然找不到破陣的法子,那就毀了這陣。伐木不行那就燒林。”


    直接而簡單的邏輯,讓張頜等人目瞪口呆:這到底是不是郭奉孝親兒子?一個心思縝密,腦袋九轉十八彎的老爹竟然能生出個腦筋筆直思維大起大落的兒子。還真是天下奇聞。不過……他的法子……聽起來好像不錯喲。


    於是那日張頜等人就是用這個法子脫困的,而且因為這辦法的特殊性,讓張頜部士兵都滿肚子窩火,等出來就對劉備部一番窮追猛打。這倒讓諸葛亮等人始料未及,隻能西走入益州,靠蜀道天險,避其鋒芒。


    曹昂對這個戰果還是很滿意的,他認為有蜀道天險,加上劉璋暫時牽製,以及法正的暗中作為,劉備不會那麽快就得到益州。他可以趁此機會休整兵馬,回師東進,與江東作戰。


    但是蔡威卻似乎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覺得劉備此人不可小覷,若不能趁時而為,那劉璋遲早會被劉備玩弄股掌,將整個益州托付於劉備之手。到那時西有劉備,東有孫權,三足之勢,天下之局,必成僵持。


    曹昂覺得蔡威這麽想是杞人憂天,大軍東進,不會沒有絲毫建功,隻要他們速度夠快,趕在劉備掌握益州以前平定江東,那勝利一統不過是遲早的事。


    蔡威卻一反甘寧去世後鋒芒盡斂,深沉默然的態度。空前固執地反對曹昂此計。一口咬定江東不會因為赤壁一役就失去戰力,曹昂對江東形勢如此錯估,離敗不遠!


    蔡威說這話時麵無表情,語氣鏗鏘,其信誓旦旦讓曹昂看得咬牙切齒。


    於是一個固執己見,一個據理力爭。曹營中軍帳裏,蔡威和曹昂在那天下午爆發了兩人認識十多年來的第一次爭吵!


    吵到後來,曹昂也不知道自己當時到底是哪根神經抽搐,居然手拍著桌案對著蔡威大喝道:“蔡仲儼!你別忘了,這裏孤說了算!”


    隻一句話,剛出口,曹昂就後悔了。可是蔡威卻似立刻停下了話頭,緩緩地收回手垂在身側。


    曹昂輕歎了口氣後,正想說點什麽緩解尷尬,卻見蔡威低下了頭,以當好能讓他聽到的聲音淡淡道:“……好。”


    “什麽?”


    “我說好。”蔡威偏頭抬眸,望向曹昂,無喜無悲,“如果這是你想要的,……好。”


    蔡威當時說完就轉過了身。掀開簾子,邁步而出。


    以至於時至今日,曹昂依舊不能知道蔡威當年那個好字到底是指的什麽,他說的又是什麽意思。


    後來的事,史書上記載說:


    建安十四年七月,曹昂分兵兩路,回師東進,增援采桑。兵困孫權於洞庭湖上。


    建安十四年八月,周瑜行圍魏救趙計,出兵北上,敗曹仁於合肥。曹洪、魏延移師回援。江東采桑之圍解。周瑜回師。


    建安十四年冬,蔡威、陸遜兵分兩路,二征江陵。江陵守將淩統寧死不降,力戰殉城。威命厚葬之。


    短短幾行字就是建安十四年,那一年的戰況。實際上那一年堵曹昂來說並不算順遂。西路軍圍困采桑被周瑜化解,而東路蔡威一道,也是打的艱難慘烈。


    江陵城,三月圍城,血戰百日。戰至後來江陵已經無守城之將,無康健之卒。城牆被鮮血塗染了一層有一層,鐵紅色的痕跡任是大雨也衝刷不掉。可即便這樣,曹昂耳朵旁仍然有人在對他諫言:東海侯的義兄可葬在江陵,丞相,您說,東海侯一向重情重義,這次會不會也是有意對江陵手下留情。


    好一副冠冕堂皇的勸誡之言。在西路戰事苦無進境的情況下,這樣的挑撥之詞無異於是給曹昂拿焦躁起火的心頭添了一把銀絲炭。“噌”的一下,怒意竄上,直衝額頭。


    “著令蔡威陸遜,無需顧忌,十天之內攻下江陵城!”曹昂閉上眼睛,一字一頓地把命令傳給了送信的親兵。等到第十一日,流星快馬遞來江陵攻克的捷報時,同來的還有蔡威送來的喪文噩耗:威帳下林藝陣亡。文進陣亡。


    軍報之上,筆端微顫,刻骨的哀涼之感滲透竹簡,蔓延而出。讓曹昂看的心驚肉跳。


    沒有絲毫猶豫,曹昂就起草奏表,上書許都,請旨為林藝,文進追封。


    等到蔡威回來時,追封的聖旨已經下達。


    曹昂私底下把聖旨遞給蔡威的時候,覺得蔡威雖麵色,但是接東西的手卻都還在顫抖。曹昂歎了口氣,上前無聲地拍了拍蔡威肩頭。


    蔡威抬眼看了眼曹昂,沉吟良久方搖搖頭,苦笑著歎道:“曹子修,你不懂的……你不明白……”話畢,蔡威就合上了眼睛,不再去看曹昂,轉過頭,拿著聖旨沉聲離開。


    就在曹昂以為這事就這麽過去的時候,卻不想當天夜裏,蔡威那裏就又出了事:荊州降將蒯越因為不滿林藝當年在荊州所為,在知道林藝的追封以後,不屑地非議了幾句。正好被路過的蔡威聽到。


    二十年生死與共的兄弟,蔡威若當真在能讓人在死後都非議他,那他必然就不是蔡威了。蔡威眼睛眯起,偏頭盯著蒯越,從牙縫裏蹦出一句:“你找死!”


    蒯越被盯的手腳冰涼,卻並不認為蔡威會在大庭廣眾下幹出什麽出格之事,他手指著蔡威,強自冷笑:“蔡仲儼,你不要以為有主公護著你,你就可以橫行無忌,早晚有一天,你……”


    “你……”要怎麽樣的話還沒說完,蔡威的劍就已經出鞘,他身旁的陸遜一個阻攔不及,長劍就穿過蒯越胸口,又迅速拔出。蒯越像是沒反應過來一樣,愣愣地看著自己胸口的傷處,然後大睜著眼睛緩緩地向後仰倒。


    “嘭”的一下人體落地聲,驚醒了一片因蔡威舉動呆愣錯愕的人。


    “仲儼!”陸遜一邊著急地拉下蔡威的胳膊,一邊在腦子裏神思電轉地思考著應對之策。


    蔡威卻淡淡地拂開陸遜的手,眯眼掃視著周遭的人。眸光銳利如箭。


    他輕輕地甩了甩長劍上的血滴,仗劍在側,冷冷地問道:“還有誰?”


    周圍人幾乎下意識地退後幾步,閉上嘴,不敢出一點聲音。而等到曹昂接到消息趕來時,看到的就是蔡威依劍而立,渾身煞氣,冷厲如出鞘的利劍,讓周遭人一個不敢上前。而、蔡威近旁的陸遜則著急的搓著手,見他過來,立刻把蔡威狠狠地拉了一把,示作提醒。


    蔡威扭過頭,沉默地看向曹昂。眉目之間全是決然泰然。似乎根本不為自己將來的處分有一絲擔心。


    曹昂看著這樣的蔡威,第一次感覺到這個人的不好掌握。即便他投了曹營,他也不是曹營的屬下。哪怕蔡威聽從他的命令,他也絲毫看不到他有臣服的跡象。蔡威於他就像一個合作者,他有他的理念,他自己的一套形事方針,他會妥協,但是卻不會無限製的忍讓。他不忠於任何一個人,他也不臣服任何一個人,他是他自己的主公。


    這件事,最後是以罰俸降職降爵的處理結果告終的。這種寬大處理的結果即沒有被蔡威反對,也沒有被蔡威感激。他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想來就已經想到最壞的結果。隻是等到真出來,蔡威這淡然無比的態度又讓曹昂懷疑:他是不是早就不在乎這些爵位官位,功名利祿。怎麽會顯得如此漫不經心。


    可等到曹昂拿這些話直接問蔡威時,蔡威卻又笑道:“誰說我不在乎?若不在乎,我現在又在這裏呆著幹什麽?單單隻是等時機嗎?”


    蔡威說這話的時候,麵上表情很輕鬆,好像在完成一件即將完成的事情一樣。


    後來曹昂才徹底清楚,蔡威當年所謂的時機究竟是什麽。


    因為就在建安十五年春,他率部回師的時候,走到麥城,就遇到稻生雙穗的事。


    行軍宛城更是有雲朵生於五銖錢。之後幾乎是一路吉兆。而與之對應的則是建安十五年秋天,德陽殿走水失火,皇帝劉協感於天罰,長跪太廟請罪的事。


    是感於天罰,還是覺得自己愧對祖宗,這些糾結曹昂已經無心理會。在建安十六年冬天,他四弟曹植煞有介事的寫出一篇《洛神賦》驚豔士林,讓不少老百姓都以為洛水中真真有一位美麗女神時。洛河冬季水漲,待水退後,有方石碑浮於水上。碑上用天書似的字跡寫著四個字,有得道的高人在看過天書以後,仰麵歎道:“此乃洛神獻碑。碑中所言,乃是天數,天數既定,縱是今上、魏王也該順應天意。”


    高人說話就飄然而去,留一眾百姓結合高人點撥,兀自揣摩交流碑上所言究竟何意?揣摩來,揣摩去,百姓們越想越覺得的這事應該跟曹家和陛下之間有關係,漸漸的有一個聲音開始在私底下越穿越廣,即:神碑所言就是指的曹氏將替劉氏的事。說不定上頭就寫的天命在曹。洛神想要指點曹家改天換地呢。


    像是在印證天命在曹的說法一樣,建安十六年春天,江東軍事的中流砥柱,大都督周瑜病逝。而同年七月,曹昂就攜帳中謀士及諸將合四十五萬眾,兵臨建業,與吳侯孫權交戰。


    戰事持續了將近一年,吸取了上次伐吳教訓的曹昂這次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竟讓沒讓孫權有絲毫喘息之機。等到建安十六年末的時候,江東終於支撐不住,吳侯開城投降,歸順許都。


    而次年年初曹昂就轉戰益州,準備掃平益州,一統中原:所有時機都已成熟,差的隻是一個天大功勳罷了。


    可是曹昂那時候萬萬沒有想到,正是那次已經計劃好的兵臨益州,讓他跟蔡威的關係又一次下降。他們兵到益州的時候,迎來的不是昏庸無能的劉璋的獻城投降,而是劉備部絕對有力的提防反抗。曹昂看著恢複成沉默不言狀態的蔡威,一時不知該如何反應:他又說對了。這種情形,像他三年前預言的一樣。劉備果然已經控製了益州,劉璋怕是命不久矣了。


    先行一步的,可稱先鋒。先行兩步,可稱先驅。可是蔡威這樣戰略眼光太過毒辣,幾乎可稱是先行三步之人。這樣的人,讓人畏懼,讓人不安……


    可偏偏蔡威似乎早已明白他這種不安一樣,他在曹昂身邊輕聲提示:先行三步,或許可以稱作……先烈。


    曹昂手一抖,差點就失了意態。先烈?這是什麽意思呢?自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是千古不變的帝王之術。曹昂記得蔡威對他的恩情,不想做個忘恩負義之輩,但是,若蔡威有一天,當真威脅到他,曹昂想,自己也不會手軟。


    可是益州之戰,近在眼前,往後的事,還是留給以後在想。當前最重要的自然還是對付劉備。


    比想象中的要難許多,單單攻克一個巴東郡就夠曹昂等人折騰半年還多。倒不是說巴東守軍多悍勇,而是益州之地,地勢崎嶇,易守難攻。道路狹窄,多深山老林,一個不小心便會走迷路,光後勤和行軍就比平常慢了許多,戰事進攻自然也快不到哪去。


    等到建安十七年的六月過去以後,眼看戰事還沒進展,曹昂開始有了回師的打算。蔡威這時才出言提醒他:先等等看,孝直應該不會讓咱們等太久了。


    果不其然,在這話說過的半個月後,法正和張鬆在一天深夜來到了曹軍營中。張鬆帶來的,是一張益州境內所有山脈河流的詳細地圖,連行軍路線哪裏最合適都有明確標注。而法正,則捧回了益州十四郡一百四十六縣的布防圖,以及九郡八十七縣官吏的投誠書。


    “十七年事於益州,終不負君之所托。”這是法正在把東西交給蔡威曹昂後說的第一句話,這話說完,法正就眼睛一閉“咚”的一聲,栽倒在桌案上。


    蔡威臉色瞬間變的慘白,他把人攙起以後,聲嘶力竭地衝著門口的親衛:“去叫大夫!快點!”


    在那之後,曹昂印象就有些模糊了,隻記得有進進出出的郎中以及一個個搖頭歎息的表情。


    益州的戰事在有些那些東西以後,幾乎可以說是一帆風順。劉備於成都城破之日自戕,帳下關羽被俘自盡,張飛、黃忠戰死。而諸葛孔明則突圍而出,去向不詳。


    到建安十八年初,益州已經徹底平定。而回程之後的慶功宴上,這幾年跟隨曹昂建功立業的將士都列席在側,受了不錯的封賞。卻獨獨蔡威缺席,沒有受任何賞賜。


    曹昂派去請蔡威的人被他一次次的打發回來,再去請,依舊不見來人。等仔細一問才知道……拜慶功宴的那日,正好是法正病危的時候。蔡威和孫蘅就在法正的新府上,送走了法正最後一程。


    聽說那天宴後,龐統去了蔡威家裏,。蔡威拉著他,兩人對坐著喝了近十壇的酒。酒濃人醉時,蔡威“啪”的一下摔了酒壇,低下頭,肩膀微顫,緩聲道:“士元,我累了……”


    “啊?什麽?”龐統喝的有些高,聽到這話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或者是……難以置信。


    “十二歲離家,二十二年……功成名就。我當年的目的達到了,想歇歇了。”


    “可是……”龐統欲言又止:當年的目的達到。可是心裏當真甘心嗎?功名利祿,半生奮鬥,如今終於在手,就這麽輕飄飄一句“我累了”,就當真要就此丟下?便是你自己當真這樣,曹子修那裏也未必會信呢。


    “煙雲過眼,風流自知。旁人如何,與我何幹?蔡某問心無愧。”


    龐統默然。


    或許有種人真的是蔡威這樣:於權勢一途,追求時,野心勃勃,全力以赴。放手時,又灑脫豪邁,舉重若輕。倒真有名士風流。


    建安十八年秋,群臣上書,向劉協諫曹操受九錫事。


    建安十八年十一月,劉協下詔禪位。次年三月,曹操於鄴城銅雀台受封九錫,登基為帝。逾月,禪位長子曹昂。稱太上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才夫人生活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寐並收藏鬼才夫人生活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