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前方急報!”朝廷急報從來不受阻攔,直達朝堂。
太監接過急報轉呈到皇帝麵前,眾大臣麵麵相覷,都不敢開口,誰也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麽事情,隻能盯著皇上的臉色行事。不過皇上這次的臉色有些難以捉摸,一直淡漠無變化,喜怒不形於色。
“這次可真是頭疼,這一幫人不知道搞什麽幺蛾子,騷擾我邊境,這是不把我放眼裏咯?我現在還活著呢,這乾朝江山還有我守護呢,就不把我放眼裏了?”
雖然隻是兩句嘟囔,但是頭腦靈活,善於見機行事的大臣都有了七七八八的腹稿。“陛下息怒,皇恩浩蕩,隻要您還在,這乾朝江山就能穩固無憂,就邊境那些小囉囉,派一位將軍前去鎮壓便好了,教訓一頓,讓他們見識到了陛下的威風,他們還不變乖就是自討苦吃了!”
摸著胡子想了想,皇上問:“愛卿說的甚是有理,但是我該派誰去呢?”
說起來倒是頭頭是道,但是問起誰去就沒人敢率先站出來了,都是喜歡掛在口上的人。皇上似乎也看出來了這一毛病,也不再強逼著問,隻是環視一遍朝堂,說:“我的鎮國將軍不在嗎?快替我把他召回來與我分擔!”
“陛下您忘了?老將軍一年前被你派到南方鎮守了,半個月前老將軍身體不適,提出歸家修養,你準許了,現在可能正在從南方歸家的途中。”
“我不管,病了全太醫院都得陪著,就算是抬也要把他抬回來!”
皇帝下了死命令,還有哪個大臣敢不聽。快馬加鞭的信使奔馳在趕往南方的的路上,馬不停蹄,一旬時日便在岐州遇到了鎮國將軍沈濟深。
“沈濟深將軍接旨!”信使從懷裏掏出諭旨,沈濟深從樹下爬起來,趕緊跪下接旨。“今北方外敵騷擾邊境,急需將軍回朝商量大計,茲收回將軍回鄉養病之準許,特命十日內加急入京覲見。”
“這……父親,你這病怎麽辦?身體還能撐到京城嗎?”沈濟深的兒子沈臨清望著父親,眼裏有著深深的擔憂。
沈濟深接過諭旨,信使便先一步回去招呼沿途驛站了。這次回鄉是沈濟深和沈臨清父子倆輕裝步行回去的,沈濟深說慢慢走回去,受不了馬車的顛簸,沿途到哪結束就埋在哪,都是祖國的山山水水,現在得快馬加鞭趕回去,雖然沈濟深不願意,可還是得這麽做,君之命還沒人違抗的。
“這次北方來犯我邊境,你想不想上戰場?”沈濟深問沈臨清。
“父親,我當然想上戰場,但是我還是比不上你,有你在我不敢。”
沈濟深可不管這是不是謙遜,嚴厲的教訓起來。“你是我的兒子,從小就接受兵法教育,比天下許多人有經驗,雖然是紙上經驗,但你不能學古代的趙括紙上談兵。聽我說,這次我想讓你替我上戰場,我一生征戰沙場,為乾朝創立和穩定付出了大半生的精力,現在老了,實在想歇一歇了。”
“父親這麽說,那孩兒願意替父出征。”
沈濟深對於自己的身體是有感覺的,他並沒有走到京城便倒下了,可是朝廷下的死命令擺在這了,沈臨清來不及將沈濟深埋葬,隻是簡單的叫了一隊人運送靈柩,快馬加鞭趕回京城。靈柩進入京城,城門口豎起了白色旗子,旄節旌旗在風中飄揚,沈臨清舉著招魂幡先一步走進皇城,皇帝親自在城門口迎接沈濟深的靈柩。
“老夥計,你倒下了,換來了我乾朝的一片安寧。現在你就安心的去吧!”皇帝打開靈柩,看了一眼遺體,再次合上。
“來人呐,沈濟深以王侯之禮下葬,追封忠靖王,諡號烈勇。”隨即整個京城都震動了。這是開朝以來第一個以僅次於帝王的禮節下葬的人。
話說這邊科舉考試三日過後,江亭人人都離開了考場,接下來就是等待放榜,有些考生在考完試後喜歡聚在一起喝酒吃肉,似乎這是一種儒林的活動,畢竟能夠來到京城參加科舉的人都不是一般人,這種聚會從某些方麵說,不僅僅是交際,也是一種找關係,誰也說不準誰能夠考中,你參加了活動,認識了一兩個將來的大官,好處還是不少的。
淩浩特地為江亭設了酒席接風洗塵,不僅僅有袁大人,還有沈浪,袁公子和沈清兒等人,淩浩站起來,說:“祝賀我們江兄和袁兄考試結束,希望兩位都高中狀元!這一杯酒,敬兩位!”說罷都舉杯一飲而盡。
宴酣之時,江亭不自覺問起了沈濟深的英雄傳說,這下沈浪來勁了,拍著胸脯說:“當年我在戰場時,沈濟深老將軍已經是一名將軍了,我比不上,在西北打龜茲時,他帶著大軍一路直搗黃龍,衝入敵方陣營,殺得對方皇室落荒而逃。當年我還隻是一個小小的士兵,現在英雄遲暮,都老了,不過還是老將軍先不行了,我好歹正當壯年,還有力氣出力,可惜了,不知道他兒子能不能擔起他的重擔!”
“他兒子?”沈浪是不知道沈臨清的。
“對啊,沈臨清,都是我沈家人,他兒子今年也跟你差不多年歲,出生在這種世家裏,想來跟著老將軍應該學到了不少本事!”
沈濟深出殯那日,沈臨清身穿麻衣,頭戴白孝走在了隊伍最前頭,身後是長長的送別隊伍,皇帝率領百官一路從皇宮送別到了皇城門口,然後三品以上官員都得跟著隊伍到達墓地。整個隊伍浩浩蕩蕩,吹鑼打鼓,自從乾朝創立至今,皇家除了太上皇和太後之外,還沒見過如此盛大的隊伍。為了悼念,皇帝下令七日之內皇城一片白幡,並三日內戒一切喜事。隆重之程度,江亭第一次見。
科舉與這樁事碰到了一起,皇帝為了尊重鎮國將軍,特地延遲了放榜時間,往後延遲了半個月。
“朕自為君以來,沈濟深是我的開國將軍,也是輔政大臣,這份功勞滿朝上下也沒有人能夠相比的了,不僅是朕的朋友,也是老師,而今,他的逝去,是我乾朝的一大損失,現在,我準備讓其子沈臨清替父出征,為朕解決了北方的心頭大患。並且,沈臨清繼承忠靖王王位,世襲罔替。”
跪伏在朝堂上的沈臨清抬頭叩恩,收拾行囊著即領命出發。
太監接過急報轉呈到皇帝麵前,眾大臣麵麵相覷,都不敢開口,誰也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麽事情,隻能盯著皇上的臉色行事。不過皇上這次的臉色有些難以捉摸,一直淡漠無變化,喜怒不形於色。
“這次可真是頭疼,這一幫人不知道搞什麽幺蛾子,騷擾我邊境,這是不把我放眼裏咯?我現在還活著呢,這乾朝江山還有我守護呢,就不把我放眼裏了?”
雖然隻是兩句嘟囔,但是頭腦靈活,善於見機行事的大臣都有了七七八八的腹稿。“陛下息怒,皇恩浩蕩,隻要您還在,這乾朝江山就能穩固無憂,就邊境那些小囉囉,派一位將軍前去鎮壓便好了,教訓一頓,讓他們見識到了陛下的威風,他們還不變乖就是自討苦吃了!”
摸著胡子想了想,皇上問:“愛卿說的甚是有理,但是我該派誰去呢?”
說起來倒是頭頭是道,但是問起誰去就沒人敢率先站出來了,都是喜歡掛在口上的人。皇上似乎也看出來了這一毛病,也不再強逼著問,隻是環視一遍朝堂,說:“我的鎮國將軍不在嗎?快替我把他召回來與我分擔!”
“陛下您忘了?老將軍一年前被你派到南方鎮守了,半個月前老將軍身體不適,提出歸家修養,你準許了,現在可能正在從南方歸家的途中。”
“我不管,病了全太醫院都得陪著,就算是抬也要把他抬回來!”
皇帝下了死命令,還有哪個大臣敢不聽。快馬加鞭的信使奔馳在趕往南方的的路上,馬不停蹄,一旬時日便在岐州遇到了鎮國將軍沈濟深。
“沈濟深將軍接旨!”信使從懷裏掏出諭旨,沈濟深從樹下爬起來,趕緊跪下接旨。“今北方外敵騷擾邊境,急需將軍回朝商量大計,茲收回將軍回鄉養病之準許,特命十日內加急入京覲見。”
“這……父親,你這病怎麽辦?身體還能撐到京城嗎?”沈濟深的兒子沈臨清望著父親,眼裏有著深深的擔憂。
沈濟深接過諭旨,信使便先一步回去招呼沿途驛站了。這次回鄉是沈濟深和沈臨清父子倆輕裝步行回去的,沈濟深說慢慢走回去,受不了馬車的顛簸,沿途到哪結束就埋在哪,都是祖國的山山水水,現在得快馬加鞭趕回去,雖然沈濟深不願意,可還是得這麽做,君之命還沒人違抗的。
“這次北方來犯我邊境,你想不想上戰場?”沈濟深問沈臨清。
“父親,我當然想上戰場,但是我還是比不上你,有你在我不敢。”
沈濟深可不管這是不是謙遜,嚴厲的教訓起來。“你是我的兒子,從小就接受兵法教育,比天下許多人有經驗,雖然是紙上經驗,但你不能學古代的趙括紙上談兵。聽我說,這次我想讓你替我上戰場,我一生征戰沙場,為乾朝創立和穩定付出了大半生的精力,現在老了,實在想歇一歇了。”
“父親這麽說,那孩兒願意替父出征。”
沈濟深對於自己的身體是有感覺的,他並沒有走到京城便倒下了,可是朝廷下的死命令擺在這了,沈臨清來不及將沈濟深埋葬,隻是簡單的叫了一隊人運送靈柩,快馬加鞭趕回京城。靈柩進入京城,城門口豎起了白色旗子,旄節旌旗在風中飄揚,沈臨清舉著招魂幡先一步走進皇城,皇帝親自在城門口迎接沈濟深的靈柩。
“老夥計,你倒下了,換來了我乾朝的一片安寧。現在你就安心的去吧!”皇帝打開靈柩,看了一眼遺體,再次合上。
“來人呐,沈濟深以王侯之禮下葬,追封忠靖王,諡號烈勇。”隨即整個京城都震動了。這是開朝以來第一個以僅次於帝王的禮節下葬的人。
話說這邊科舉考試三日過後,江亭人人都離開了考場,接下來就是等待放榜,有些考生在考完試後喜歡聚在一起喝酒吃肉,似乎這是一種儒林的活動,畢竟能夠來到京城參加科舉的人都不是一般人,這種聚會從某些方麵說,不僅僅是交際,也是一種找關係,誰也說不準誰能夠考中,你參加了活動,認識了一兩個將來的大官,好處還是不少的。
淩浩特地為江亭設了酒席接風洗塵,不僅僅有袁大人,還有沈浪,袁公子和沈清兒等人,淩浩站起來,說:“祝賀我們江兄和袁兄考試結束,希望兩位都高中狀元!這一杯酒,敬兩位!”說罷都舉杯一飲而盡。
宴酣之時,江亭不自覺問起了沈濟深的英雄傳說,這下沈浪來勁了,拍著胸脯說:“當年我在戰場時,沈濟深老將軍已經是一名將軍了,我比不上,在西北打龜茲時,他帶著大軍一路直搗黃龍,衝入敵方陣營,殺得對方皇室落荒而逃。當年我還隻是一個小小的士兵,現在英雄遲暮,都老了,不過還是老將軍先不行了,我好歹正當壯年,還有力氣出力,可惜了,不知道他兒子能不能擔起他的重擔!”
“他兒子?”沈浪是不知道沈臨清的。
“對啊,沈臨清,都是我沈家人,他兒子今年也跟你差不多年歲,出生在這種世家裏,想來跟著老將軍應該學到了不少本事!”
沈濟深出殯那日,沈臨清身穿麻衣,頭戴白孝走在了隊伍最前頭,身後是長長的送別隊伍,皇帝率領百官一路從皇宮送別到了皇城門口,然後三品以上官員都得跟著隊伍到達墓地。整個隊伍浩浩蕩蕩,吹鑼打鼓,自從乾朝創立至今,皇家除了太上皇和太後之外,還沒見過如此盛大的隊伍。為了悼念,皇帝下令七日之內皇城一片白幡,並三日內戒一切喜事。隆重之程度,江亭第一次見。
科舉與這樁事碰到了一起,皇帝為了尊重鎮國將軍,特地延遲了放榜時間,往後延遲了半個月。
“朕自為君以來,沈濟深是我的開國將軍,也是輔政大臣,這份功勞滿朝上下也沒有人能夠相比的了,不僅是朕的朋友,也是老師,而今,他的逝去,是我乾朝的一大損失,現在,我準備讓其子沈臨清替父出征,為朕解決了北方的心頭大患。並且,沈臨清繼承忠靖王王位,世襲罔替。”
跪伏在朝堂上的沈臨清抬頭叩恩,收拾行囊著即領命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