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一行去的是九邊重鎮, 驛傳不便,這一去便罕有消息傳回, 直到兩個多月後才有一趟書信捎回漢中。其中除了周王給側妃王氏的家信和王府僚屬的文書, 自然還有桓淩寄給漢中府宋知府的信。


    宋時從來不缺家書,到了漢中之後也常收到京中師友、同僚、年兄弟, 父親在地方上的同僚、朋友和想結交他的人從外地捎來的書信文章和特色土儀。但拿著這封信時, 卻有種頭一次收著信般的驚喜和激動。


    也的確是來了漢中之後頭一次與桓淩分開這麽久, 頭一次收著他的信。


    展開幾乎有文件袋那麽大的桑皮封套, 取出厚厚一摞信紙, 開篇便是“見字如晤”四個字。


    果然, 隻看文字, 就像看到了他寫這信時的神情態度。


    這封書中的字體並非平常他寫公文的厚重顏體, 而是更隨意自在的行書,信上墨色卻有濃淡新陳之別,內容也是斷斷續續, 看得出是途中一頁頁添改出來的。


    大約是途中不方便寄信, 他寫好的信隻能在身邊收著,想家時就寫幾頁,到了大同鎮周王要往漢中捎信, 他的家書也才能夾在其中捎回來。


    信中內容寫的細碎, 多半是從漢中府到大同鎮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大到山川土地,民俗民風,細到路上的衣食住行……


    於其間又夾雜著這些景點的曆史傳說, 各地風俗文化來由,與之相關的名人和典故。在外人看來或隻是好遊玩景致,寫遊記文章,唯有宋時懂得這一行行、一篇篇風光景致和繁瑣考據真正的用意。


    那是專門為他整理出來的資料,好讓他寫成文章投稿,賺晉江幣的。


    他們路上不是騎馬就是乘車,趕一天路下來隻怕脾肉都要磨破了;晚上住在多半不怎麽幹淨舒服的驛站客館裏,還要細細回憶起白天所見所聞,整理成他寫起來不費力的白話段子……


    他隻要想到桓淩在驛館淺窄的房間裏,籠著一身蒸屜般的熱氣,帶著白日的沙塵汗水為他寫文章,甚至要寫到半夜,就恨不能追過去教育教育,把這孩子打醒。


    他出差就好好出差,天天逼著自己幹這麽多事,就不怕累壞了嗎?晚上睡不好,萬一白天趕路時騎不好馬,不小心出了事故怎麽辦?


    熬得時間太晚,也容易傷肝腎,可不能仗著自己年輕,身材高,頭發濃密就可著勁兒作啊!


    宋時隔著兩千裏地隔空在心裏教育桓淩,自己卻也不能免俗,挑燈夜戰,慢慢把他的書信看了一遍。


    他這麽個自幼背論文,考到三元及第,看書從來都是一目一頁的人,看完這封書信竟花了一個多小時。其他院落和家人值房的燈火次第熄滅,窗外一片漆黑,剛剛還掛在天空的半輪明月已沒入地平線下,唯餘天上點點明星,在黑暗間微微閃動。


    再過幾天就是八月十五了,也不知道他們在路上過節冷清不冷清,想家不想家,有沒有好月餅吃。


    詩詞裏說什麽“共嬋娟”“共此時”“四海同”的,真到了中秋正日,滿城燈火,一對對一家家團團圓圓地歡應佳節時,孤身的遊子總是最難受的。哪怕是他這個安安穩穩在漢中府住著的,隻要一想到八月十五府衙的賞月宴散後,別人都能回去與家人團聚,他卻隻能回來孤燈隻影,對月加班,也是滿腹的意難平。


    想要飛機、高鐵,想要手機,電腦……實在不行想讓晉江文獻網掛到桓淩身上,跟他文對文地隔空聯係。


    哪怕隻能在後台買論文,靠論文題目傳情達意呢?


    宋時輕歎一聲,把方才教育桓淩早睡的心思扔到腦後,提起墨條在硯池裏輕輕打轉,研出滿滿一池濃墨,給他寫回信。


    沒提筆時有許多要寫的,但拿起筆來,那些話又都壅塞在腦中,鬧得他一時想不出該寫什麽好,對著白紙坐了半天,也隻回得一句最為俗套的“展信安”。


    中秋佳節將至,念君遠行,時時牽掛,今日得君書信,知君無恙,心意遂平。得此信時正值八月初五,入夜來清輝灑地,鳴蟄處處,秋色才濃。漢中府天氣溫和,此時尚可披單衣、赤足踏屐而坐,未知吾兄客旅之中寒溫如何,飲食可周,身體安好否?


    桓淩那封信裏幾度關照他注意寒溫,估計是九邊各鎮靠北,早早就覺出了冷意。


    周王車隊如今已到大同,再有六七百裏就到宣府,接下來該是過居庸關、薊鎮、山海關,再北上遼東。到宣府、居庸關這兩個圍護京師的重鎮時應該還在重陽節前,不算太冷,再往東北可就要入冬了……


    他當初給他們收拾的衣服倒不少,隻希望桓淩注意氣候變化,冷了就及時加衣,再管著點周王,別讓他因為愛美就不肯穿軍大衣吧。


    他細致到有些嘮叨地叮囑了加衣之事,又勸桓淩在路上不可為圖方便就多吃醃臘肉食,盡量在路上買新鮮肉菜燒煮。尤其時近中秋,瓜果蔬菜都極多,多吃些蔬果,常以山藥、芋艿、南瓜和粗糧代替精米白麵,對身體更有好處……


    叮囑完衣食又是住行,寫著寫著,不知不覺竟用到了第四頁紙,寫的還是一欄雙行的小字,數數這幾頁都夠一篇高考作文了。


    是不是太囉嗦了?


    他這信可是要隨周王的家書、節禮一起送往車隊裏的,中途萬一有別人看見,見他為個衣裳都能念叨幾頁,豈不要以為他是個婆婆媽媽的人了?


    罷了,嘮叨太多隻怕小師兄都不愛看了,還是寫點正事吧。


    他自己輕輕地笑了一下,寫下最後一句“盼多珍重”,筆墨一轉,改寫起了自己這邊的事:


    他們的學校已經建起來了,收了一百一十三名學生,暫時都是擇校生,等明年夏收後再開入學考試,招收普通學生。桓淩這個副校長沒在,學生他自己就先教著了,這些日子先講了講為學之道,正心守敬、知行並重的道理。


    學生算術水平良莠不齊,實在講不起數理化,隻能先等著他們補齊基礎,期間帶他們到廠區看看滑輪組,看看水車、水碓、淨水裝置,在他們腦海中留下個利用大型工具節約勞動力,提高勞動效率的印象。


    不過那些學生倒是老實聽話,雖然算不出來力和力矩的關係,不知道一個滑輪組能節省多少力量,水力能轉化成多大衝壓力,但都知道寫文章誇讚這些工具的好處。


    甚至有差役還向他告狀,說是那些開工坊人家裏就有偷學他們的技術,在貨棧、碼頭改裝有大型動滑輪組的轆轤吊貨的事。


    嚇得他趕緊把府城各家商戶喚來,開了一回安全生產大會,發布了吊裝滑輪組固定架與滑輪外形、大小,所用鋼材、繩索、裝卸物的質量標準。


    現有產品全部按最高標準審核,不合格的立刻停用整改,供貨方、製造人、檢察員、使用者全數簽押留證,質量或使用中出了問題都要精準追責,造成意外傷害的,裝設滑輪組的商家也要負全責。


    雖然監督檢查時麻煩了些,但改裝上標準滑輪組的滑車裝卸效率要比傳統定滑輪絞索滑車高得多,這一切麻煩就都顯得值得。


    八月前就要輸夏稅上京,有這些新建的滑輪組車,搬運大包的麥、絹、絲棉、草料、銀包等物,自然省了許多民夫之力。即便是有些瘦弱的人也能毫不費力地拉起一大捆包裹,轉移到推車上時亦可輕鬆控製貨物落下的速度和力道,車子也更穩當,裝卸運轉速度更比平常快了近四分之一。


    運糧期間正值水稻拔節、結穗的關鍵期,服役的民夫早日歸家,便能多投些力氣到田裏,沒有稻田的也能多種些瓜果豆菜,或在城裏做些生計,養家糊口。


    多掙幾分銀子,有時就是貧家的救命錢。


    他挑了些會搭滑車的匠人,連著圖稿一並送到各州縣,讓他們到下麵依樣搭建滑輪組車,盡快將收上的錢糧和貢物裝船北上。七月間本府錢糧就已收繳裝船,等到桓淩他們走到宣府一帶,說不定漢中府的運糧船隊都已經到了京師。


    他派去押錢糧的書辦、差役還能給兩家親人遞個信——宋家自不必說,桓淩的大堂兄桓文還在京裏坐監,想必早盼著堂弟的消息了。


    周王一行身負軍機要務,隻怕桓淩不方便和家人通信,他這個當弟婿的……呃,信裏不好寫得太清楚,隻寫個“代贈”就是了。


    總之,家裏一切有他,桓師兄在外頭不必惦念私事,隻以軍務為重,輔佐周王為重。


    再順便告訴他一個好消息,他今年在實驗田裏施的磷肥果然有效,水稻分蘖比往年他在福建、廣西梯田那樣的好地方還多。如今到了抽穗期,已看得出哪些是能抽穗結籽的有效分蘖,他下田抽查了幾回,最高的竟可達十三枝之多。


    秋收時就是十三穗飽滿的稻穗!


    當初還說若能分出六穗、九穗的祥瑞稻穗來就以周王名義呈到禦前,如今看來,九穗佳禾難尋,隻生著六穗的怕是在他的田裏難覓蹤跡了。


    他也感到非常遺憾,但既然種不出瑞禾,他也就隻好挑出試驗田裏產出穗最多、結實最多、最飽滿的普通佳禾呈遞禦前了。


    希望周王九、十月間還能派人回來一趟,那時間試驗稻也該豐收了。他會叫人留下最高產的幾株,整株曬幹後派人遞往車隊,周王便可親自派人獻至京裏。


    反正他在漢中做得好好的知府,又不圖升遷,沒什麽必要搶著獻嘉禾。


    宋時自然知道獻嘉禾該等到聖壽或是年底更好,不過萬一周王就派人回來,他不就能多收著一份桓淩的書信麽?


    人見不著,見見信也是好的。他在漢中府都不知道周王他們走的哪條路線,也沒法派人捎信,隻能等著他們捎來了。


    宋時長歎一聲,起身剪掉太長的燭花,燭火猛的朝上撩了一把,光芒照亮了他布滿細碎傷痕的手。


    是他下田觀察分蘖高度、稻葉營養狀況時割傷的。雖然他下田時都會帶線織手套,但稻葉邊緣鋒利,偶爾傷手也在所難免。不過這種小傷也不必理會,他還年輕,皮膚恢複力正強,過些日子自然好得利利索索,等桓淩回來的時候,連疤印也不會留。


    這點小事當然就不要寫進家書裏了。


    他仔細就著燈火看了看手,見手指、掌緣隻有些割傷和少許擦傷,並沒有因為近日製備硫酸,濺上酸液形成的灼傷痕跡,於是安心地收回手,接著寫信。


    這硫酸並不是實驗室中用硫黃製造的,而是直接從漢水對岸的西鄉縣運了黃鐵礦來。這黃鐵礦就是琉鐵合金,不能直接煉鐵,故而也沒什麽利用價值,多半隻是騙子拿來裝作真金騙錢,買一船也值不了幾兩銀子。


    雖然煉不成鐵,但在爐中加熱鍛燒能燒出二氧化硫,通入水裏就是硫酸。製備硫酸後的礦渣是含鐵的,可以粉碎了摻進水泥配料裏,做出比普通粘土水泥高檔的礦渣水泥,也不算浪費。


    如今他從四川請來的天然氣井專家已經到了經濟園,跟廠裏煉焦匠人一道研究出了先以水泥管輸氣,輸運過程中淋水降溫,再用浸瀝青的麻片包裹竹管的傳統工藝將冷卻焦爐氣引至硫酸室製取硫酸銨的流程。


    這種製備法其實投入大、產出率低,還不如直接引焦爐氣和高爐煤氣作混合燃料的經濟效益高。可在沒有電解條件的如今,這是他唯一能製出的氮肥,還能順便淨化一下排汙尾氣,十分合算了。


    有了硫酸銨,以後再試製氨氣、氨水,有了氨氣又能製硝酸……


    硝酸甘油可能還遠點,這個製備法應該不好找資料。


    不過人生還長著,慢慢琢磨,看名字也知道大概要用什麽原料,或許幾十年後他也能成化學大家……的老公或者老師,趕上晚年用藥保心血管健康呢。


    他展望了一下晚年生活,覺得比起硝酸甘油來,還是帶著桓淩沒事爬爬山、打打拳、練練劍更天然健康。雖然他還年輕,也該趁著年輕保養,不然等到退休時什麽都幹不動玩不動了,人生還有什麽意思?


    宋時頗有點頓悟的心態,閉上眼睛歇了歇神,轉頭看向窗外。


    天色可能不早了,他也該早些睡……


    睡什麽呢,天都快亮了!


    那名傳信的侍衛也不知在家待幾天,趕緊叫廚子起來做月餅,多放油多放糖,做能存得住的月餅;再蒸些染紅色的重陽糕,要那種幹硬的能放很久的年糕,送到那裏蒸蒸烤烤地弄軟了吃;還有菊花酒,立刻得去叫人買酒,編個軟藤簍子酒壇套帶過去,外頭再套個藤筒,中間多墊棉花,到周王車隊裏保證灑不了……


    雖然這些節禮趕不上過節當天送到,但也得給桓小師兄補過兩個有家的感覺的節日。


    至於將來是要吃道家流行的黃精、黃芪,還是喝風靡未來的枸杞、菊花、決明子,都等他忙完家事再說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當名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龍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龍章並收藏穿到古代當名士最新章節